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十集:集成電路晶片

電子產品中的顯示器,例如手機、手錶等,都有賴負責驅動顯示器面板的集成電路晶片才能正常運作。有顯示器晶片公司成功在一年內出貨一千萬件,五年後成功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增長驚人,他們成功的要訣是甚麼?

 

 


18-05-2018

1. 前年農曆新年的旺角騷亂案,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五人被控暴動、煽惑暴動的案件,高等法院九人陪審團第三天退庭商議26小時後,其中梁天琦涉及亞皆老街的暴動罪成立,煽惑暴動罪被判不成立,涉及砵蘭街暴動罪未能達成有效裁決。其餘被告,盧建民一項暴動罪成立,李諾文、林傲軒一項暴動罪名未達成有效裁決,另外林傲軒被控非法集結罪,及林倫慶被控的三項暴動罪,罪名都不成立。法官彭寶琴下午突然宣布,司法機構行政部較早時接獲電郵,並附有一張拍攝到部分陪審員庭內樣貌的相片,並附上字句「還有很多…」。彭寶琴指,事件明顯反映有人無視法紀,法庭要求控方聯絡警方,當陪審團有裁決結果後,護送他們離開法院。

2.港珠澳大橋預計年內通車,香港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大橋開通後的運作安排,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表示,本港車主可透過本地保險公司一站式購買兩地或三地保險。至於港人在大橋遇上意外或緊急情況,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務主任李喬奇指,基於救援優先原則,本港救護車有機會接收傷者送返香港救治。

3.中美繼續就貿易進行第二輪談判。在北京,中國外交部否認有報道指,中方在第二輪中美經貿談判中,提出削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每年2,000億美元的要求。發言人陸慷強調磋商仍在進行,具建設性,但目前無法透露具體詳情。對於商務部宣布終止對美國進口高粱的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被認為是中方在中美談判期間表現姿態,陸慷說沒必要作過多聯想解讀。率領中國經貿代表團訪美的副總理劉鶴,與美國財長姆欽為首的美方談判團隊開會。美國傳媒報道,中方提出削減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每年2,000億美元,提出一系列美國商品採購清單,主要受惠者為飛機製造商波音。

4.香港特區回歸後,一直在特首辦公室工作的高級特別助理陳建平,上星期五離職。特首辦指,是與陳建平雙方同意下解除合約,但無透露是那一方主動提出解約,會視乎運作需要,為懸空職位作合適安排。陳建平曾任《文匯報》政治記者,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時期加入特首辦,擔任特別助理,經歷四任特首,包括曾蔭權、梁振英及林鄭月娥,早前曾陪同林鄭月娥上京。文件顯示,陳建平平均月薪為18.2萬。

5.港鐵下月起加價3.14%,香港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討論港鐵票價調整幅度。港鐵商務總監楊美珍表示,會向八達通乘客提供每程3%車費回贈,因此乘客車資實際無調整,港鐵會再研究今年月票是否不加價,她稱港鐵已作出最大努力推出優惠方案,待政府確認後會公布個別車程票價調整的詳情。

6.在美國被控行賄及洗黑錢的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第三度申請保釋被拒絕。美國紐約聯邦法院當地周四開庭審理何志平保釋申請。辯方律師在庭上提出,何志平願意將保釋金額提高至一千萬美元,及將其母親與兄弟在香港的物業作抵押。法官聽取控辯雙方陳詞超過一小時後認為,沒有任何條件確保何志平不會潛逃。法官又認為控方掌握的證據,或令何志平被判監數十年,足以構成他潛逃的強烈動機,因此拒絕何志平的保釋申請。何志平涉嫌代表中資能源公司,向非洲兩個國家的高官行賄數百萬美元,以換取生意上優待。去年十一月在美國紐約被捕,一直扣押至今。案件暫定十一月五日開審。

8.澳門海關發現十名內地男子,非法闖入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挖蠔,將涉案人士移交警方處理。澳門海關星期三傍晚接獲人工島保安人員通知,人工島南面石灘懷疑有人挖蠔,海關派員截獲10名年齡介乎28至46歲懷疑非法入境的內地男子,被扣查人士則聲稱為珠海香洲碼頭搬運工人,正值休漁期沒有工開,臨時被一名內地男子僱用,在潮退時到人工島石灘挖蠔。

9.香港特區政府刊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撤銷宋林作為太平紳士的委任,即日起生效。華潤集團前董事長宋林,因涉貪污受賄3,300多萬元人民幣,去年6月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

10.香港警方總結過去數天在新界北,展開針對小巴違規的行動,拘捕4名涉超載及危險駕駛的小巴司機。警方分別於16及17日清晨派員喬裝乘客,發現有四架小巴超載,其中一輛由元朗大棠路駛往市中心的19座紅色小巴超載6人。警方稱,留意到行走偏遠地區的小巴,在凌晨及清晨超載問題特別嚴重,警方又提醒如乘客明知超載,仍強行登上滿座小巴的話,同樣會被檢控。

11.香港警方清晨突擊搜查尖沙咀寶勒巷一間樓上酒吧,拘捕39人,當中包括有三合會背景以及6個未成年人士,行動中搜獲約值12萬元的毒品,他們以涉嫌販運危險藥物被捕。油尖警區刑事總督察李經晞表示,很多毒品被包裝成中藥包、茶包作掩飾,該酒吧去年亦曾涉及販運危險藥物,一度停業,後來又恢復運作。


香港特區政府刊登憲報,公布2019年公眾假期,撇除逢星期日外,打工仔可全年享有17天公眾假期。

據新出爐的2019公眾假期顯示,「打工仔」明年可享有多個「長周末」,包括四月復活節、清明節、五月佛誕、六月端午節、七月回歸紀念日、十月重陽節。

有網站隨即製作「假期攻略」,供「打工仔」參考:

1.  1月1日元旦,請1天假即可連放4天

2.  2月農曆新年,只要2月4日(周一)及2月8日(周五)請假兩天,即可連放9天

3.  4月5日清明節為周五,頭尾只要請1天,可連放4天

4.  五一勞動節為周三,請周一及周二即可連放5天

5. 10月1日是周二,9月30日請假即可連放4天

6.  聖誕節期間,12月27日請假,即可連放5天

 

 


26-04-2018

1.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星期二在立法會一度搶去政府職員的手機,並擅自查看手機內容的事波,許智峯先後多次以社交網、信件和親身鞠躬道歉。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說,即使事件可能揭發保安局涉嫌侵犯議員私隱,但不能接受許智峯的行為。他又稱,民主黨已向公眾致歉,會和許智峯研究,是否需要更清晰向公眾道歉。至於香港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則一致通過,去信譴責許智峯,行管會計劃安排會議,讓全體議員查看事發經過的閉路電視片段。

2.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即日起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諮詢文件題為「增闢土地,你我抉擇」。文件形容,現時土地短缺問題水深火熱、逼在眉睫,癥結在於造地速度在2000年後明顯放緩。小組相信,土地短缺數字遠高於政府早年公佈《香港2030+》的1,200公頃用地。諮詢提供十八個增加土地供應選項,分別為四個短中期選項,包括發展棕地、私人農地、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和重置康樂設施。另外六個中長期選項,包括發展東大嶼都會、維港以外填海、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及八個概念性選項。

3.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本港3月出口貨值按年升8% ,至3477億,升幅較2月的1.7%明顯擴大。上月進口貨值止跌回升,按年升10.7%,2月則跌3.2%。期內,有形貿易逆差555億港元,相當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3.8%。今年首季出口貨值按年升9.7%,進口亦升10.6%,有形貿易逆差1,30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2.1%。

港府發言人表示,環球經濟增強,令亞洲貿易及生產活動大致保持蓬勃,上月出口顯著增長。環球經濟廣泛增長勢頭,短期繼續為本港提供有利貿易環境,但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貿易摩擦衍生的不確定性增加,亦要關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及地緣政局緊張的影響。

4.香港交易所宣佈,委任史美倫為主席,接替卸任的周松崗,是港交所歷來首位女主席,任期與其董事任期同時完結,即是2020年股東大會完結為止,預料有關任命,需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書面核准作實。史美倫表示,不認為自己同時兼任金融發展局的身份有利益衝突。68歲的史美倫,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

5.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主辦的《基本法》巡迴展覽,將於本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在銅鑼灣皇室堡地下舉行。現場除設展覽介紹《基本法》內容和實施情況外,市民也可透過參與電腦互動遊戲及攤位遊戲等,加深了解《基本法》。


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透露,目前港交所已與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接觸,對於這類公司而言,主要是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之間做出選擇,而「來港上市既可以享受本土市場(homemarket)的優勢,亦可以享受香港資金進出自由等便利」。同時,上市規則修訂的最後版本亦容許中概股以保密形式遞交上市申請。

特約撰稿  朱麗娜香港報道

編者按
從2013年錯失阿里巴巴IPO至今,幾番醞釀後,港交所終於啟動上市制度改革,接受同股不同權,並銳意吸引新經濟公司,與時俱進地迎接新經濟潮流。

4月24日,港交所宣佈,新《上市規則》條例於4月30日正式生效,並接受相關公司即日起提交正式申請。新規則包括允許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擁有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及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大中華及國際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不少公司早已躍躍欲試。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透露,有雙位數的公司已經做好申請準備,預計首批最快6月可登陸港交所。同時,港交所還在積極接觸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意欲召喚獨角獸。

開啟新經濟時代的港股將是怎樣的景象?倒計時已開始,且讓我們拭目以待。(辛靈)

李小加透露,目前港交所已與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接觸,對於這類公司而言,主要是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之間作選擇,而「來港上市既可以享受本土市場(home market)的優勢,亦可以享受香港資金進出自由等便利」。同時,上市規則修訂的最後版本,亦容許中概股以保密形式遞交上市申請。

2013年,港交所因拒絕接受「同股不同權」而錯失阿里巴巴IPO。2014年8月,港交所首次提出就同股不同權進行市場諮詢,並引發市場熱議。4月24日,曆時四年之久的新股改革市場諮詢,終於塵埃落定。

「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港交所終於在今天推出新上市制度,香港市場將更與時俱進,更具競爭力,這重大改革,將讓香港成為培育世界級創新公司的搖籃。」4月24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記者會上興奮地表示。

此次諮詢共收283份回應,絕大部份持份者支持建議中的新上市制度,96%支持全新生物科技章節,84%支持全新不同投票權章節,96%支持全新第二上市章節。
港股市場當日反應冷淡,截至24日收盤,恆生指數收報30636點,上升381點或1.26%。全日大市成交額974.7億港元,相比前一日增加約93億港元。當日,南下「港股通」的資金共錄得約20億元人民幣淨流入。

首批公司最快6月上市

「我們預期在4月30日起正式接受相關上市申請後,很快將有大量公司提交申請。這些公司已經向港交所表示一切準備就緒,並與我們進行很多上市前相關事宜的討論。他們計劃在諮詢結果公佈後就馬上提交申請。相關公司的數字不是個位數,我們預期在十幾家公司左右。」李小加在記者會上透露。

他表示,首批根據新制度上市的公司,預計最快將於6月或7月登陸港交所,「我們希望在暑假前有一些公司已可成功上市,在暑假後,更多公司將會於今年秋天在港上市。」

同時,他透露,目前來看,按照新規則申請上市的公司主要以生物科技公司為主,但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的規模則較大。

根據諮詢總結,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的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港元,若市值低於400億港元,須通過於上市前的完整財政年度,錄得10億港元收入的較高收入測試。而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

擬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於建議上市日期前至少6個月,必須得到相當數額的「第三方投資或提供資深投資者」,但港交所不會對此進行明線測試。諮詢總結表示,資深投資者包括專門的醫療保健或生物科技基金,大型的製藥/醫療保健公司或這類公司的風投基金等。所謂相當數額的參考指標則指出,對於市值在15億至30億港元的申請人,投資金額不少於上市時已發行股本的5%。

此外,諮詢總結指出,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提出上市申請時,核心公眾持股量必須至少達到3.75億港元。符合這一要求的申請人,其基石投資者及現有股東在IPO中認購的股份可計入公眾持股量。

市場人士早前表示,如果基石投資者不計入公眾持股量,實際上可能對價格發現過程造成不利影響,而且發行人在IPO時需要發行更多股份來滿足公眾持股量的規定,反而會對既有股東的股權造成不必要的攤薄。

至於港交所是否會考慮接受其他未有收入的高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李小加表示,選擇生物科技公司是由於這些公司先天沒有收入,按法律條例規定這些公司無法在市場進行銷售,同時有清晰監管指引,可以讓市場評估其中的潛在風險,「如果其他未有收入的公司並不符合上述條件,則暫時無法按照新的規則上市。」

已與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觸

在錯失阿里巴巴IPO後,港交所終於決定向同股不同權公司打開大門。
根據諮詢總結規定,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目前只限於個人,上市時及其後一直擔任董事,在申請上市時,需持相關公司已發行股本的至少10%股權,且上市時投票權不得超過50%。不同投票權股份所附帶的投票權不得超過普通股投票權的10倍。這類股份將在股份代號結尾加上「W」作為標識。

有市場意見認為,在同股不同權的安排下,美國集體訴訟制度為小股東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而這一點在香港則仍欠缺。對此,李小加回應表示:「集體訴訟不是萬能藥,(香港)並沒有因為引入不同投票權架構而減少對投資者保護。事實上,香港的大量上市公司有大股東,包括家族、民企、國企股東等,由於先天的市場參與者結構因素,為了平衡,香港市場的規則從一開始就明確保護小股東的利益。」

集體訴訟是指可讓多人針對同一被告人提出申索,以及在一宗訟案中一並裁定的法律程序。目前,美國及歐洲等地早已實行集體訴訟。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曾於2012年發表報告,建議香港採納集體訴訟機制,但最終因阻力太大而遭擱置。

同時,李小加坦言,美國大部份上市公司並沒有一個特別大的股東,美國並無採用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涉及集體訴訟的案例,說明兩者間並無必然聯繫。

對於吸引海外上市的大中華公司來香港作第二上市,這類公司必須至少達到100億港元市值及10億港元收益。針對的目標主要是創新產業公司, 需在紐約交易所、納斯達克、倫敦交易所等地上市,最近至少兩個財政年有良好合規記錄。

李小加透露,目前港交所已與不少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接觸,對於這類公司而言,主要是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之間做出選擇,而「來港上市既可以享受本土市場(home market)的優勢,亦可以享受香港資金進出自由等便利。」同時,上市規則修訂的最後版本亦容許中概股以保密形式遞交上市申請。

CDR非與港交所競爭

隨著內地不斷加快開放的步伐,以中國預托證券(CDR)的形式另辟蹊徑吸引海外「獨角獸」回歸已進入議事日程,引發內地與香港交易所之間爭奪上市資源的討論。

「內地推出CDR無疑將是很大突破,但有關計劃如果只以小範圍試點形式推出,對香港影響將會有限。一旦內地大踏步開放,香港則需要做好思想準備。但內地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將對香港市場帶來巨大的外溢價值。」李小加表示。

然而,李小加坦言:「內地監管機構絕不是為了跟香港競爭而出台新規則,這之間絕非因果關係。說是為了與香港競爭的話,那是把監管機構的格局看得太低,這是一件大事。」

市場人士認為,按照現有的門檻標準,僅有五大新經濟龍頭企業(百度、阿里、騰訊、京東及網易)能夠以CDR的形式回歸A股,相比之下,香港的上市門檻更為寬鬆,有望吸引全球公司來港上市。

同時,花旗銀行發表報告指出,內地發行CDR與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權」建議並非零和遊戲,CDR受行業、市值限制,而「同股不同權」公司的市值及收入,則低於發行CDR的要求,認為CDR發行與否不足以影響港交所。

此外,港交所亦會引入專家顧問委員會,協助審批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申請。李小加表示,目前已大致有12至14人的委員會名單,另設同樣規模的後備專家名單,現正作最後確認。他強調,專家只會為上市科、上市委員會就公司是否披露足夠、技術水平等提供意見,並不會對個案申請進行審批,而港交所亦會為專家設置利益衝突制衡措施。
(編輯:辛靈)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三晚出席一個活動致辭時指,特區政府今年將加強在內地的工作,包括她下月將率團赴四川,出席首次川港高層合作會議,同時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推動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突破,努力爭取更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措施,消除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障礙,使港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在內地發揮所長。

林鄭月娥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就職典禮致辭時提到,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讚揚香港愛國愛港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進程,在不同省市設廠,為內地提供資金和技術,把香港城市管理、企業管理經驗以至對外聯繫資源等引入內地,在不同領域和地域都取得驕人成就,寫下一個又一個成功故事。

林鄭年內會加強在內地工作

林鄭認為,在國家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香港與內地的發展到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時機,因此今年特區政府肯定會加強在內地的工作,除了一年一度的粵港、深港、泛珠等會議,特區政府已計劃今年還要召開京港、滬港、閩港會議,下個月她會率領代表團赴四川,首次召開川港高層合作會議,並探望曾任中聯辦主任的現任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改革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愈開愈大。 林鄭月娥指出,從去年的十九大到上月的全國兩會,中央反覆強調,支持香港貫徹一國兩制,也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互利合作,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認為既是國家對香港的期盼,對香港也是重要的發展新動力。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要把握新時代的新機遇,在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等方面,扮演更積極角色。

林鄭將為港青爭取內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快將出台,林鄭月娥提到,規劃不只是今年國家發展的一大亮點,對香港也有很重要影響,粵港澳在社會、文化、制度、經濟、產業等方面的差異,是大灣區發展獨特之處、機遇所在,但差異也正是落實大灣區發展的挑戰,特區政府將積極爭取,推動重點領域政策創新和突破,而為讓港人,特別是青年人,能夠在內地發揮所長,特區政府會不斷努力,向內地有關部門爭取更多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消除港人在內地發展的障礙。

她稱,香港特區政府會加強與聯誼會的聯繫和合作,並呼籲省級政協支持特區政府的工作,向香港社會推廣國家發展策略,同時積極在內地推介香港在專業服務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鼓勵內地企業多利用香港的平台走出去,歡迎他們多參與特區政府在海外和內地的各項活動,包括投資推廣、商業配對等。

 


英國首相卓慧思周四(20日)在唐寧街首相府外發表聲明,宣佈辭任首相一職,她將留任至新首相選出接任為止。卓慧思上台僅45天,英國廣播公司形容,她是英國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

 

卓慧思表示,由於無法兌現在保守黨黨魁選舉時作出的承諾,因此在周四早上通知英王查理斯三世辭去執保守黨黨魁一職;並通知保守黨1922委員會主席布萊迪有關決定。

首相府早前證實,卓慧思在首相府與保守黨下議院黨團「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會面,副首相高翠玲及保守黨主席包澤君之後亦到場。英國廣播公司引述首相府消息指,是卓慧思要求與布雷迪會面,希望了解黨內氣氛,她稍後將發表聲明。

報道指,至少已有14名保守黨議員公開呼籲卓慧思下台,其中議員賀誓蒙指,政府已陷入混亂,無人有路線圖,每日都進行肉搏戰,認為卓慧思只有12小時扭轉局面。前文化大臣杜慧詩稱,如果卓慧思辭職,議員必須要求前首相約翰遜回朝,否則就要舉行黨魁選舉或提早大選。英國獨立電視台引述「1922委員會」一名成員指,目前的形勢對卓慧思不利。

不過,國際貿易大臣卓雅敏指,內閣仍然對卓慧思有信心,強調政府會為國家帶來穩定,但她亦指出,無法保證卓慧思能否帶領保守黨至下屆大選。

卓慧思周三(19日)在國會接受質詢時表明不會辭職,指她是鬥士並非逃兵,但其後內政大臣柏斐文宣布辭職,指自己違反閣員守則,透過私人電郵發出官方文件。柏斐文發表內容語帶相關的辭職信,指政府需要依賴為自己錯誤承擔責任的人,不應假裝沒有犯錯,又對政府的方向感到擔憂。柏斐文的空缺,由前運輸大臣夏博思接替。


大埔發生交通意外,一輛私家車周六(22日)早上11時16分,沿博研路往科學園方向行駛期間,失控剷上路邊花槽後有如炮彈飛車飛起,全車攔腰撞向一支燈柱,全車險斷成兩截,飛墮至行人路上。車上男司機及男乘客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