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路透社》報道,世界銀行當地時間21日在華盛頓召開的春季會議上宣佈,通過一項130億美元的增資計劃,將增大對發展中國家貸款基金。
此舉將增加中國股權,而根據出資情況決定的投票權份額上,中國的投票權也會上升。但隨之而來的貸款改革,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中高等收入國家限制貸款,並提高貸款成本。

世行行長:對中國貸款將逐步下降

報道稱,今次將增資的是作為世界銀行集團核心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負責向民間提供投資援助的國際金融公司(IFC),它們將分別增資75億美元和55億美元。

另外,世行股東還同意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增加526億美元的「通知繳付型資本」 ,即只有當銀行面臨破產,或出現流動性問題時才繳納,且這部份資本不用於銀行的放貸或援助。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上一次增資是在8年前的2010年。不希望世行對華放貸的美國特朗普政府,曾對增資持消極態度,但現在則以對已取得發展的國家篩選開發項目、厚待貧困國家等改革為條件同意增資。

《路透社》報道稱,世行表示,通過今次增資,世行的平均每年的總放貸金額將從2017年的590億美元,提高到2018年預期的800億美元,並將在2030年達到約1000億美元。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

世行行長金墉在會上表示,「世行的(放貸)能力提高了一倍多。」

「這是極大的信任,但也是寄予厚望。」

但隨之而來的是貸款改革。《路透社》報道還稱,世行同意改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貸款規則,向收入較高的發展中國家調高利率,以防止他們過度借貸。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先前曾對所有的借款國家收取相近的利率,引來美財政部官員的抱怨,稱該機構向中國等其他較大的新興市場放貸過多。

金墉表示,今次增資的同時還要實行成本控制和薪資限制,將使世行工作人員待遇略低於金融業的平均水準。

他補充稱,協議中沒有針對中國削減貸款的具體條款,但他說,對中國的貸款預計將逐步下降。

中國增加股權 投票權也將上升

該增資協議將把中國在IBRD的持股比例,從當前的4.68%提高至6.01%。美國持股比例則從16.89%略降至16.77%。

而在按出資情況決定的投票權份額上,完成今次增資以後,美國和日本均略有下降,分別為15.87%和6.83%,但仍佔據著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而中國在IBRD的投票權則從目前的4.45%,進一步提高1.26%,份額達到5.71%,位於美日之後。

據悉,在2010年世行通過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投票權的改革方案後,中國已成為世行第三大股東國。

據世行規則,任何重要決議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的投票權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超過15%,有一票否決權。

金墉說,今次增資預計將在7月1日世行開始新的財年時完全生效。各國將有八年的時間支付增資資金。

美國的增資資金將有待國會批准。

而除救濟貧困人群外,世行還將把新增資金,用於針對難民增加和傳染病流行這些緊迫問題的相關援助。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立法會訪問團結束三日兩夜的考察粵港澳大灣區行程。隨團的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把握機會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協助打造成世界級的大灣區,讓香港各方面發展有新突破。

踏入訪問行程的最後一天,三十多名立法會議員與隨團多名局長抵達廣州,早上到廣州一間智能飛行器公司參觀。訪問團隨後參加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會。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前排右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第二排右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第二排左三)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第二排右十)在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訪問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後一天,在廣州參觀一家研發無人駕駛飛機企業時與議員合照。 (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在廣州參觀一家研發無人駕駛飛機的企業,並聽取企業代表介紹無人駕駛飛機的運作和應用。(政府新聞處)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稱,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處於開篇部署階段,發展前景廣闊,與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和舊金山灣區等世界著名灣區相比,營商環境、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軟件硬件方面,固然存在一定差距,希望借這次機會聆聽發展意見。

聶德權(左二)、邱騰華(左四)、楊偉雄(左一)、劉怡翔(左五)和議員在廣州出席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流會,聽取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介紹廣東省在大灣區建設的角色和工作。(政府新聞處)

聶德權:希望社會各界多了解大灣區

聶德權(左一)在廣州與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右)握手。左二為訪問團團長、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議員。(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總結行程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也是香港獲得新發展動力的契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可以把握機會多認識、多了解。他相信,議員實地考察比閱讀文件了解更多,日後商談具體方向、措施和政策時會很有幫助,期待回港後與議員合作,合力推出相關措施,令香港發展有新突破。

他指香港特區政府會繼續與不同界別人士緊密聯繫和溝通,攜手推動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

聶德權又說,今次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職務訪問團過去三天到訪了大灣區內五個城市,考察超過十個參觀點,亦與省市領導會面和出席座談會,相信有助議員對大灣區的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林健鋒:冀未來有更多類似考察團

立法會聯席事務委員會結束粵港澳大灣區職務訪問。訪問團乘坐由廣州南站開往深圳福田站的高鐵,體驗時速近300公里的高鐵旅程。(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最後考察廣州南站,聽取車站職員介紹車站運作。(政府新聞處)

訪問團團長兼香港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健鋒,在廣州南站總結行程時表示,三天的大灣區訪問行程充實,訪問團透過探訪不同企業,包括高新科技和初創企業,及與當地政府會面和交流,議員加深了對大灣區的認識。

林健鋒又表示,參與訪問團的議員都認為是次職務訪問,能加深粵港兩地彼此了解,議員亦珍惜交流機會,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的考察團。

訪問團過去兩天先後到訪深圳、東莞、中山及佛山,考察過點終點站廣州南站後,便乘坐高鐵往深圳福田站,經皇崗或落馬洲回港。


港元匯價持續弱勢,觸及 7.85 的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於星期三當天,三度承接港元沽盤,合共買入超過 176 億3,100萬元,使周五銀行體系結餘降至 1,285 億元。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李達志認為,沒有出現大規模沽空港元。

本港銀行體系一星期內流出超過500億元,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過去數年,合共流入香港銀行體系的資金達一萬億港元,故500億元相對比例下只流出一小部份,目前在市場緊密監察中,並沒有大幅、大規模沽空港元。他又指,一旦銀行體系資金緊絀,金管局可以透過外匯基金票據向市場注入資金,籲市民不必擔心。

他又指, 本港拆息已經慢慢上升,隔夜及一個月期拆息分別上升10及12點子,預料情況將會持續,建議市民要留意利率會上升。

金管局自上周起已13度入市,合共承接逾510億港元沽盤。金管局表示,未見大規模沽空港元的活動,港元匯價回升至約一個月高位,於7.847兌1美元水平徘徊。


 

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機構ECA最新一項調查發現,香港已取代東京,成為公幹旅費最高的亞洲城市,全球排名第29位。
去年公幹費位列亞洲第二的香港,今年與日本東京對調,成為全亞洲最貴公幹費城市。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公幹旅費平均每天508美元,按年增加13%,排名亞洲第一,至於去年位列第一的東京,平均每天公幹旅費成本約501美元,減少6%,主要因為日圓去年眨值,令相關支出下跌。新加坡的公幹費用稍微增加,排名繼續上升至第三位。

多個內地城市的出差成本都呈上升,當中上海的公幹費最高,平均每天394美元,亞洲城市中位列第9。

ECA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表示,過去12個月來,到內地公幹的費用日漸昂貴,主要與貨品和服務價格上有關,但仍比香港及東京便宜最少100美元。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二集:

 

石頭,看似平平無奇的建築材料,在創新工商業家的匠心獨運下,成為裝飾家居、裝飾高樓大廈的工藝品,兼具實用與美化的效果。來自香港的工業家,憑著自己對行業的熱情和創新精神,創造出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工藝品。

面對諸如1881等歷史建築,他們如何在保育與設計中取得平衡?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一集:

香港工業總會作為香港四大商會之一,要了解香港工業的源頭,就不得不先從香港工業總會說起。

 


香港警方中午約12時許接報尖沙嘴廣東道一間珠寶店遇劫,兩名南亞裔男子持刀到店內行劫,搶去一條值約2000萬港元的翡翠頸鏈後,登上接應私家車逃去,全程歷時數分鐘。警方事後在油麻地尋回懷疑賊車,在車上檢獲賊人疑打劫時用過的利刀、背囊及手套,正追查三名非華裔匪徒。
被劫走的翡翠頸鏈。

 

兩名南亞裔男子闖入廣東道八號地下的英皇珠寶假扮顧客,期間突亮出約四十厘米長的牛肉刀指嚇職員,並搶走一條價值達2000萬港元翡翠頸鏈。

根據閉路電視片段,店內事發時沒有顧客,有3名職員︰一人站在飾櫃後,一人站在飾櫃附近,另一人站在較後位置,賊人逃走後,見到有職員一度試圖追截。

附近另一部閉路電視則拍到,賊人離開珠寶店後,隨即跑往停在北京道與廣東道交界的一輛黑色私家車,當時街上亦有行人。賊人上車時,走近後座的賊人疑匆忙間還未及完全上車及未關好車門,私家車已擬駛離現場,期間略為煞車,讓後座賊人完全上車才關門,私家車隨即絕塵而去。

警方接報後派出大批探員到場,又在全港各主要幹道截查可疑車輛,案件暫列「行劫」。


港新冠肺炎疫情未止,連日新增逾320宗個案,失守連續十天300宗以下水平,更較周一回升近100宗。香港大學公佈的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升穿1水平,代表一名感染者能傳染多於一人,顯示港有再度爆發疫情風險。

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最新已升到1.0159,代表一名感染者能傳染多於一人。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早前預料本港兩周後或爆發第六波疫情,至七月上旬到頂,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由上月21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時的0.49,升至本月六日的0.84,如今再升至1.0159。

在放寬社交距離後,多間食肆爆疫,包括東涌富東廣場譚仔雲南米線、上環「星月樓」、紅磡新旺會桌球館及觀塘「御善」私房菜等,其中上環「星月樓」造成超過60人中招。

數值大於1意味疫情擴展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周二(17日)曾指,當時即時繁殖率大槪為1,但如果再上升就表示會有更多社區傳播,或有爆發風險。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曾表示,當即時有效繁殖率數字小於1,便代表疫情受控,即一名患者傳給少於一人,但若數值大於1,則代表疫情仍然擴展下去。

面對可能發展成第六波疫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二(17日)表示,政府會如期於5月19日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她認為目前疫情風險可控。林鄭又指,在第二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將容許市民毋須佩戴口罩下進行更多活動。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全球,美國藥廠輝瑞周二(18日)表示,旗下研發用作治療新冠的口服藥Paxlovid對Omicron有效。

輝瑞發聲明表示,廠方就Paxlovid口服藥的主要成份Nirmatrelvir進行三項不同實驗,在其中一個實驗,發現藥物抑制Omicron蛋白酶的表現,與針對原始病毒株的效果相同;另一個實驗顯示,藥物針對Omicron的抗病毒效果,與Beta及Delta等變種病毒株相近;至於第三個實驗則證實,不論是針對Omicron或其他病毒株,均需要相近劑量才可防止感染。

有關研究結果尚未經由同行評審,不過,輝瑞首席科學總監多爾斯滕(Mikael Dolsten)認為,這些數據顯示公司的口服藥,是打擊包括擁有高度傳染力的Omicron等病毒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上個月批准輝瑞口服藥的緊急使用授權,治療12歲或以上的高風險群組,輝瑞公司初期研究指,口服藥可減低住院或死亡風險達89%。

目前輝瑞口服藥的供應仍然有限。輝瑞預期本季全球可以生產大約700萬個療程的Paxlovid,年底前生產1.2億個療程。


廣州市黃埔區與北京大學法學院5月11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並共建智慧財產權學院。

廣州市黃埔區與北京大學法學院5月11日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將在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立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並共建智慧財產權學院。廣州黃浦區與北京大學雙方將在智慧財產權智力支持、人才培養、舉辦高端智慧財產權論壇、深化國際合作、建設智慧財產權平台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區域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黃埔區委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亞偉表示,希望此次合作依靠北大的智力資源建設北大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核心促動作用,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2017年已超過10萬億人民幣,世界500強企業1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萬多家,灣區專利申請量57.2萬件,發明專利申請量17.6萬件,灣區專利申請量和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速364%和30.1%,是全國平均增速的7.9倍和2.1倍。尤其是,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Ⅱ)中,深圳–香港地區已經超越美國三藩市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東京灣區。

隨著科技創新的腳步不斷加快,國際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近期中美貿易爭端再次證明了,智慧財產權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的制度保障,是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可或缺。

但粵港澳大灣區在人才培育和專業評估領域仍需提升,尤其是在推動智慧財產權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方面。

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的成立,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工作提供智力支援。智慧財產權學院將開發運用互聯網、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新景象,建立全新的法律知識生產與人才培養基地,服務智慧財產權問題研究、智庫建設,聯動產業發展,培養智慧財產權高端人才,推動區域智慧財產權與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服務中心,服務本區域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編輯:陳潔)

原文連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