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堰塞湖溢流,造成至少15死、32傷、多人失蹤,檢方介入調查是否涉及人為過失。今次災情嚴重,民間自發組織到災區展開清理和救援工作,大批民眾嚮應,構成一幕幕動人的畫面。

堰塞湖後續疏導工作亦備受社會關注,水利署從高空觀察堰塞湖現況,發現溢流口截至周四已向下擴大至105米,估算剩餘蓄水量達到1300萬噸,附近地質仍未穩定。

災後第四天,花蓮縣長徐榛蔚、傅崐萁才現身災區,兩人被發現時穿著整齊,雨鞋很乾淨,與參與救援的志願工形成強烈對比而受批評。


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香港期間,愛民邨地標之一、屹立逾半世紀一棵印度橡樹在颶風中被吹至倒下,房屋署回覆時表示,由於該樹為愛民邨地標之一,陪伴不少居民成長,承載深厚集體回憶,署方希望以最妥善方式延續這棵樹木的生態與情感價值。

 

 

房署稱包括嘗試將合適枝條培育,希望能成功栽種新樹苗,延續其生命與價值,並重新在愛民邨適合位置栽種。

房屋署又表示,已聯絡邨內非政府機構,計劃將部分木材升級再造,製作成具紀念意義的工藝品或設施回饋社區。餘下的樹木斷枝、樹葉等將運往Y• Park [林•區],不能再造的碎枝碎葉則會運往堆填區。

發言人又說,屋邨辦事處人員當天已將塌樹範圍圍封,設立清晰警示,以確保邨內居民安全,並於昨(25日早聯同樹木保養承辦商迅速展開清理行動。該樹木體積龐大,加上現場環境限制,大型機械未能進場,增加處理難度。團隊正以專業及安全的方式進行清理行動,期望盡快完成,保障居民安全。


香港劣質劏房問題困擾多年,對社會構成安全隱患,從源頭以法律手段規管的《簡樸房條例草案》獲立法會三讀通過,條例將於10月3日刊憲,明年3月1日生效,屆時將會展開為期12個月的登記期。

 

新例意味規管劏房的制度將會實施,當中列明分間單位面積最少要有8平方米,有最少一扇可開啟的窗戶,並要設獨立水電錶、獨立廁所等,成功通過認證者才可獲改稱為「簡樸房」出租。

簡樸房須由專業人士,例如建築師、工程師或測量師等審批認證,每次認證有效期五年。每間簡樸房首次申請認證費用3000元,首三年有早鳥優惠。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表示,條例草案獲得通過是為告別「劏房」踏出具重大意義的一步。她又稱目前有約七成劏房只要輕微改動即何符合要求,相信新例不會推高租金水平。何並表示會確保住戶不會因執法行動或改造工程失去居所。


熱帶氣旋「博羅依」在菲律賓登陸後繼續肆虐,當地逾43萬人緊急疏散。風暴期間,比科爾地區暫接獲4人死亡的報告。

菲律賓國家減災管理委員會表示,受西南季風及「博羅依」等三個熱帶氣旋的連續影響,菲律賓全國有約30萬戶家庭、超過121萬人受災,累計14人死亡。氣象部門預料博羅依將於明午移離菲律賓。

香港天文台表示,熱帶氣旋「博羅依」會在未來一兩天橫過南海並逐漸增強,大致移向海南島以南海域,與香港保持相當距離,相信對香港直接威脅不大。惟受中國東南沿岸的高壓脊及博羅依的共同影響,預測周末期間華南沿岸風勢頗大,海有大浪及湧浪。天文台提醒市民,請遠離岸邊及停止水上活動,並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即使熱帶氣旋距離香港尚遠,本港天氣尚未轉壞,大家不可掉以輕心。屆時,天文台會視乎本地風力變化,考慮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


國慶日及中秋節將至,為便利市民外出慶祝,港鐵即日起(26日)至十月八日期間,會加密多條鐵路綫的班次。

其中中秋節當晚,港鐵的重鐵及部分輕鐵綫將通宵行駛,接載市民慶團圓及賞月。七條鐵路綫包括港島綫、荃灣綫、觀塘綫、南港島綫、東涌綫、東鐵綫及屯馬綫,將於當天不同時段加密班次,尤其是下午及晚上。

因應內地國慶黃金周會有較多內地旅客及香港市民往來,東鐵綫即日起至十月八日期間,於不同日子及時段加密班次,南行及北行班次均會比平時更頻密。期間,港鐵會合共增加逾570班列車服務。


將軍澳彩明苑一名七旬獨居婦人,疑在家昏迷倒斃客廳失救死亡,一直未被發現,鄰居昨(25日)因單位傳出惡臭多時報警揭發。

消防員接報破門入屋後發現婦人遺體嚴重腐化,警方初步調查無可疑,列作「屍體發現」案處理,交由將軍澳雜項調查隊跟進。死者遺體由仵工舁送殮房等候進一步驗屍,以確定死因。

姓鄺(76歲)女死者據悉獨居彩明苑彩貴閣單位二十多年,無長期病患紀錄,平日可以自理起居,隨著年紀漸大,身體大不如前。鄺婦的兒子多年未有聯絡,對方三年前移居英國,對母親情况一無所知。

鄰居最後一次目擊鄺婦於上月獨自離家外出,當時未見有異樣。至近日鄺婦單位傳出異味,最初鄰居仍未有為意。至昨日下午近3時,鄰居因單位傳出惡臭多時,擔心鄺婦發生危險報警。警員接報到場拍門無人回應,由消防員破門入屋,赫見鄺婦倒斃客廳,屍體嚴重腐化,估計已經死去一段時間。警員封鎖現場調查,初步死者身上無異常傷勢,單位內沒有發現遺書及可疑物品,初步無可疑。

家人移居外地後獨留長者倒斃家中未被發現的案件最近不時發生,房屋署職員上月6日到訪過葵涌葵盛東邨盛逸樓涉事單位,試圖聯絡單位內一名77歲姓袁獨居女住戶不果,破門發現袁婦屍體已倒臥客廳床上化骨。警方根據單位內一張2023年11月的購物單據,推算袁婦已死去一年半。據悉,袁婦患抑鬱症,丈夫兒子均已移居外國。房署自去年多次造訪食閉門羹,因單位沒有發出異味而未有為意。


東區醫院內科病房發生離奇事件,83歲男病人疑拔走另一83歲男病人的喉管被捕。

事發於今(25日)凌晨三時,被捕男病人拔去附近床位男受害人身上的胃喉和尿喉後,觸發醫療設備響起警報,醫護人員趕往處理,受害人兒子得悉事件後報警。

據知,兩名病人互不相識,被捕人疑誤認男受害人為其「妻子」,見對方身上插有喉管,以為有人想傷害「妻子」,決定拔走喉管,他涉傷人被捕。


颱風「樺加沙」日前以高於「山竹」的風速在香港以南100公里掠過,難免造成破壞及損失,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整個準備和應對大致降低了破壞,相關政府部門人員通宵搶修善後,務求在早上大部分市民上班前,市面可恢復正常運作。

 

政府部門通宵候命處理未鬆懈   陳國基統籌善後爭分奪秒

特區政府多個部門通宵處理塌樹、水浸等,至早上已大致復常。李家超透過社交專頁表示,「樺加沙」襲港期間,各部門不斷匯報各區情況,包括多區出現塌樹和棚架倒塌、沿岸地區多處水浸、有公園設施、酒店和餐廳等被海水沖毀、海面有船隻撞岸,亦有貨櫃被吹至海上等。李家超對於政府各部門及不同機構在風襲前按要求及呼籲,全面做好防風防水浸部署和準備表示感謝。他並感謝市民配合和做好自我防禦和保障安排,把超強颱風的破壞降低。

李家超認為雖然香港整個準備和應對大致降低破壞,但督導工作不會鬆懈,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全力統籌協調各相關政府部門進行善後工作,爭分奪秒,希望盡快搶修受影響路面及社區設施等。相關人員今晚會通宵工作,務求在大部分市民早上上班前,可恢復市面正常運作。

 

「樺加沙」風力比「山竹」強勁  市民應續提高警覺

李家超透露「樺加沙」對香港構成嚴重威脅,破壞力不容低估。尤其當昨早上最接近香港時,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高於2018年「山竹」的每小時175公里。香港多處地區受暴風至颶風影響,整體風力與2017年的「天鴿」、2023年的「蘇拉」及今年的「韋帕」相若。此外,受「樺加沙」雨帶影響,香港有頻密狂風大驟雨,由午夜至下午1時,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200毫米。同時,「樺加沙」為香港帶來顯著的風暴潮,加上其最接近香港時正值漲潮,多區水位明顯高於正常潮位,維港水位昨早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接近2017年「天鴿」襲港時的水位。「樺加沙」的強勁風力亦引發越堤浪,導致沿岸地區多處出現水浸。由於惡劣天氣或會維持一段時間,李家超籲市民繼續提高警覺,切勿鬆懈。

李又感謝各政府部門和不同機構單位人員在惡劣天氣下緊守崗位,維持香港緊急救援服務、應對突發事故、傳遞颱風消息及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央視新聞報道,受颱風「樺加沙」影響,台灣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國務院台辦在9月24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陳斌華表示,對不幸遇難的台灣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及受傷人員表達慰問,並希望受災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颱風「樺加沙」為台灣帶來豪雨,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下午壩頂溢流潰決,洪水與土石瞬間傾瀉,導致市區一樓幾乎滅頂,增至最少17人死亡、32人受傷,仍有多人失聯。

堰塞湖上午疑似再度溢流,光復鄉一度發出廣播要求疏散。當地的議員助理秦子媛證實中午確實有撤離過,所幸情況沒有太嚴重,截至中午12點38分暫時安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下午在記者會表示,目前持續降雨,雖仍有溢流情形,但水流量可從下游河道通過,為正常狀況,將持續監測、掌握湖水變化。

農業部林保署製作影片,說明難以用工程手段破壞壩體或引流,當中提及「堰塞湖」是由土石崩塌堵塞而形成的天然湖泊,「壩體」是塞住河道的土石,「溢流」則是水滿後從壩體流出。即使沒有颱風豪大雨下,十月初仍會自然溢流。影片也解釋堰塞湖位處偏遠山區,無法運送工程大型機具,故無法用開挖、炸毀、抽水等方式人工處理堰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