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茶餐廳「華記」東主楊官華在新加坡因違法舉辦一個討論香港示威的集會,遭星洲警方警告及遣返香港。他在未得當地入境部門許可下,將不能再次入境。

 

該集會於十月十一日,在一間由當地一名香港移民Philip Chan擁有的餐廳舉行,歷時半小時,出席者多為居於當地的香港人,他們獲邀分享對近期香港示威的看法。

楊官華席間曾帶領逾十人喊出「支持香港警察,保護香港,公義必勝」的口號。

警方指楊官華正就當地一個未獲警方許可的集會,涉違公眾秩序法,協助警方調查。調查期間,楊官華及Philip Chan的護照一度遭沒收。警方重申,外國人不應在新加坡透過公眾集會或其他違法途徑,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重申新加坡於此立場上從不含糊。

中國駐當地使館人員周二(19日)曾與兩人會面。當地警方發聲明指,中國使館人員要求警方釋放二人,且不要對楊官華採取行動。警方重申是根據當地法規對二人進行調查。

楊官華與Philip Chan周一(18日)獲發還護照。楊官華其後返港。
(新加坡海峽時報)


美國突然宣稱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殖民區並非違法,意味美國在此問題上,拒絕聯合國安理會2016年指西岸殖民區違反國際法的決議案,及美國自1978年以來的立場,惹來歐盟及其中東盟友的不滿。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設立殖民區不符國際法,並未能帶來和平進程。他直言永遠不能有一個能解決衝突的司法決議案,根據國際法爭論誰是誰非亦不會帶來和平。

他認為應交由以色列法庭判定個別殖民區的合法性,強調美國的聲稱並非代表美國對西岸最終地位的看法。他甚至指美國此舉有助以巴雙方攜手商出一個解決爭端的政治方案。

美國駐以色列領事館料此舉惹來巴勒斯坦的敵對回應,已針對耶路撒冷,西岸及加沙發出旅遊警告。

巴勒斯坦政客直言特朗普政府再次展示其圖以自己的「森林法」取代國際法,對國際社會的危害。

約旦外長指有關殖民區是粗暴違反國際法,將帶來危險後果。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卻歡迎美國此舉,指其接受事實並糾正歷史錯誤。

歐盟發表聲明,指歐盟對以色列政策的立場是清晰且從不改變:根據國際法,一切在殖民區的活動均違法,令長久和平的遠景更形艱難。

(衛報)


南韓鐵路勞資雙方經過通宵談判,仍未能就工資及招聘問題達成協議,南韓全國的鐵路工人將於周三(20日)早上九時起罷工,以爭取更高工資及要求勞方增聘人手。

 

南韓國內約三成至七成鐵路服務,包括KTX子彈火車、城際鐵路、新村號列車服務、無窮花號列車服務及貨運列車料受影響。

南韓運輸部計劃動員南韓鐵路企業的員工及軍員駕駛列車,以減低罷工在繁忙時間對乘客的影響。他們擬要求巴士公司及地方政府協助,透過額外的公共運輸工具疏導乘客。

工會工人指若資方未能滿足他們提高工資及增加人手的要求,不排除再舉行罷工。

今次亦是南韓鐵路工人近三年來,首次舉行無預計結束日期的罷工。

(韓聯社)


英國上月底發生貨櫃車藏屍案,警方相信39名死者均為越南人,疑涉及偷運人蛇,越南警方星期一(4日)表示拘捕8名涉案人士。

越南乂安省公安廳廳長阮友求稱,調查還在進行。當地民眾稱,發生埃塞克斯集裝箱案後,疑人已將用於非法偷渡的「介紹費」發還報案家庭。

據悉,案件審理仍在繼續,阮友求表示如證據顯示,上述涉案嫌疑人獲確認有犯罪行為,將依法進行起訴,並追究刑事責任。

另外,逾百名越南人當地星期六(2日)在倫敦東部兩間教堂,為案件中已罹難的39人祈禱,並以多支爉燭砌成「39」的字樣。


英國當局周三(23日)凌晨在一個來自比利時的貨櫃內發現39具屍體,當地警方初步證實全部死者均為中國人,其中一人未成年,25歲司機涉嫌謀殺被捕,警方懷疑案件涉及偷渡,初步確認涉案貨櫃與「拖頭」並非同時入境。有報章引述消息報道,該批死者葬身的貨櫃,溫度可能低至攝氏零下25度,懷疑他們被凍死。

 

 

涉案貨櫃車及貨櫃據報來自比利時澤布呂赫港,運往倫敦東面33公里以外的泰晤士河口港口珀弗利特,船程約需9至12小時,於當地星期三(23日)約凌晨一時離開碼頭,駛至格雷斯鎮一個工業園,救護員約一時四十分奉召到場。

涉案司機為25歲北愛爾蘭人羅賓遜,由埃塞克斯郡警察廳以謀殺罪嫌疑扣查,北愛爾蘭警察其後派員搜查兩個地點,包括司機寓所,警方指貨櫃車來自保加利亞,另外比利時當局亦已介入調查。《每日郵報》報道,被捕司機聲稱當時想取文件,遂打開貨櫃及揭發慘案,並報警求助。

埃塞克斯郡警察廳表示,貨櫃車已被駛至案發現場附近一個碼頭倉庫內,以確保鑑別39名死者身份期間,死者尊嚴得到保護。

英國首相約翰遜對事件表示「震驚」,強調必須找出幕後黑手。

(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生前創辦的沉船搜索團隊「Nauticos」宣佈,其科考船「海燕」號(Petrel)18日確認發現二戰中途島戰役期間被擊沉的日本航母「加賀」號(Kaga)殘骸,團隊20日再通過聲納圖像,確認發現中途島戰役時日軍旗艦「赤城」號(AKAGI)殘骸。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綜合華盛頓郵報、CNN10月21日消息,歷史學家們一般認為,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期間對日戰爭的重要轉捩點。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根據公佈的資訊,早在1999年就已經有部分日本航母殘骸被發現,但直到今年10月7日「海燕號」在水下1.77萬英尺(約5390米)處發現該航母殘骸主體,比對過水下機器人拍攝到的片段資料後,18日正式確認為「加賀號」。

報道稱,今次是首次發現中途島戰役的日本航母殘骸。

至20日,「海燕」號上的聲探測設備影像再發現,在夏威夷群島西北約2092公里處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Papahānaumokuā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水下約1.73萬英尺(約5280米)的海底上,橫躺著一艘寬約30米,長約260米的巨大船體,殘骸隨後被工作人員經過尺寸對比,確定為「赤城」號航母。

「赤城」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建造的天城級航空母艦二號艦。1928年,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赤城」號艦長。「加賀」號服役之後,曾與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兩艦均參加過1932年日本侵華「一二八」事變。

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機為90艦戰和89艦攻。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是侵華日本海軍的主力。

「加賀」航母殘骸,外媒視頻報導截圖

1941年12月7日,日本投入「赤城」(旗艦)、「加賀」、「蒼龍」、「飛龍」、「翔鶴」和「瑞鶴」6艘航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6個月後,日本海軍傾巢出動,希望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最終美軍以損失1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赤城」(旗艦)、「加賀」、「蒼龍」、「飛龍」4艘航母,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局。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持續逾4個月,有挪威女國會議員星期二(15日)表示,已提名「香港人」角逐202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外交部回應,指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政府、組織和個人都無權干涉,敦促有關人士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謹言慎行,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


日本遭受數十年來罕見風暴襲擊,多個地區降雨量破紀錄,多條河流堤壩被衝毀,淹沒低窪地區。風暴已造成逾50人死亡,逾200人受傷,十多人失蹤,仍有數以萬計用戶停水停電。

 

在風暴海貝斯吹襲下,東京附近的一個山區城鎮,幾個小時的降雨量達到近40英寸,相當於四個月的平均降雨量。

海貝斯在日本中部到北部逾400英里(約合644公里)的地帶所引發的降雨量達到或超過10英寸。

約30條河流從山區流向東京所在的開闊平原地帶,東京都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區域之一,但許多原本用來保護居民區的河堤都被沖垮。

被水淹浸之處成為一片澤國(電視截圖)

 

許多地塊變成泥濘的湖泊,超過600萬人收到通知要疏散。當地有關部門要打開一些堤壩,以防它們決口泛濫。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形容損失「巨大」,軍方已派員救援災民。安倍晉三稱,首要任務是拯救生命。

今次颱風海貝斯移動路徑,是首先掠過東京地區,然後從東北海域方向,再轉移到海面上。

日本海上保安廳稱,一艘懸掛巴拿馬國旗的、載有12名船員的貨船在東京灣沉沒。海上保安廳的聲明表示,四人獲救,五人確認死亡,另有三人失蹤。

(綜合報道)


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獲得今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表揚他在實現和平及國際合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尤其是解決埃塞俄比亞與鄰國厄立特里亞邊境衝突中的主動、決定性行動。

 

阿比出生於1976年,獲得埃塞俄比亞、南非、英國與美國等多間大學學位,2010年起任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奧民組)中央委員、埃塞人民代表院議員。2014至2016年創建埃塞科技資訊中心並任主任,2015年起任奧民組執委、埃革陣執委,2016至2017年任科技部部長。2017年任奧羅米亞州城市發展與規劃局局長。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任奧民組書記處書記。

2018年2月他當選奧民組主席,3月當選埃革陣主席,4月以42歲之齡就任總理,成為非洲國家最年輕領導人。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顯示,阿比在2018年4月就任總理時明確表示,希望與厄立特里亞恢復和談。在與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Isaias Afwerki)密切合作下,阿比迅速制定和平協議的原則,並無條件接受2002年國際邊界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令兩國長期以來的敵對關係恢復正常化,阿比和阿費沃爾基去年7月和9月簽署的和平宣言中闡述了有關原則。

埃塞俄比亞為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是東非最大的經濟體。

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的遺囑,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認定阿比是過去一年裡為獲得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付出最多努力的人。


沙特阿拉伯將放寬對外國遊客的限制,首次向遊客開放旅遊簽證申請,涉及的49個國家包括中國、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台灣省,為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有意多元化經濟採取的措施之一。

沙特的簽證早前僅限穆斯林朝聖者、商務和外交旅客申請,但該國上周五宣布,新的在線簽證網站將向49國的遊客開放,包括美國與主要歐洲和亞洲國家。

在改變簽證規定的兩周前,該國石油設施遭遇破壞性襲擊,且利雅德方面和美國官員均稱敵對的伊朗是幕後指使,引發該地區將發生更廣泛衝突的擔憂,德黑蘭方面已否認參與襲擊。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