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高法院裁定,首相約翰遜本月讓國會暫時休會的行為是違法。

 

英國最高法院法官宣讀判詞。(電視截圖)

 

英國最高法院認為,首相約翰遜建議英女皇讓國會從9月9日至10月14日休會五周的做法濫用職權。裁決意味成為反對英國脫歐運動人士的又一次勝利,他們曾尋求限制英國政府在沒有國會密切干預下,繼續推進脫歐的能力。

約翰遜早前曾表示,將努力就前首相文翠姍達成的脫歐協議進行重新談判,但無論談判是否成功,都計劃讓英國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

 


美國聯邦快遞集團一名機師,在廣州被指「非法運輸彈藥」一度被扣留。

知情人士透露,被內地扣留男子為前美國空軍機師Todd A. Hohn。一周前,他在從聯邦快遞的區域樞紐廣州機場向亞洲各地運送貨物後,在等待客機返港期間被拘留。機師家庭代表律師證實,當事人已在中國被拘留。

消息透露,Hohn被扣留前,一件託運行李中曾攜帶用於低功率仿製氣槍的非金屬子彈。知情人士稱,中國當局指控Hohn非法運輸彈藥,並已開始進行刑事調查。

據悉,Hohn居於香港,往返聯邦快遞在廣州分公司上班。香港示威活動已持續數月,隨着局勢不穩,邊境加強來往於香港和內地旅客的行李檢查。

在中美貿易談判的緊張局勢下,聯邦快遞正在中國面臨幾項調查。

Hohn於9月12日被中國安全官員拘留。知情人士稱,中國安全官員將他從機場貴賓室帶到安全官員的一處辦公地點與他進行問話,扣起他的護照、手機和其他通訊設備。Hohn隨後被轉送到一間酒店,並被告知在調查結束以前不得離境。

聯邦快遞發聲明,中國廣州有關部門拘留了我們的一名飛行員,隨後予以釋放,因在該飛行員搭乘商業航班之前在他的行李中發現了一件物品,正與有關部門合作,以了解相關事實。

國泰港龍航空為國泰航空公司旗下子公司。由於此前一些僱員參與香港的遊行示威或者在線表達對示威活動的支持,國泰航空面臨來自中國政府越來越嚴密的審視。

廣州機場警方表示,自去年9月12日以來他們沒有扣押過任何美國人。廣州機場海關表示,當日沒有與彈藥相關的案件記錄。中國的機場邊檢未予置評。

其中一名知情人士稱,事發前Hohn的最後一趟飛行比原計劃延長,聯邦快遞另一名飛行員因為妻子生孩子被突然叫走,Hohn自願接替了這名飛行員的飛行任務。

這使得他額外增加了一趟由日本成田機場出發的飛行。在被扣押時Hohn已經完成了這趟飛行,正準備回家。

知情人士表示,他所攜帶的氣槍彈丸在日本機場和廣州聯邦快遞設施的出口篩查中都通過了安檢,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氣槍彈丸通常由塑料製成。

根據尼斯維爾當地報紙《The Bay Beacon》2012年的一篇文章,他於1989年從尼斯維爾高中畢業,並於1994年獲得了位於塔拉哈西的佛羅裡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In Tallahassee)文學士學位。

在2016年發布在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中,Hohn回想了“911”恐怖襲擊如何改變了他在空軍的生活,在接下來的15年空軍生涯裡,他不斷載着士兵前往和撤出戰鬥地點,並將陣亡士兵的遺體運回家。

根據俄克拉何馬州阿爾特斯空軍基地的網站,他在擔任該空軍基地第97空中機動聯隊指揮官之前曾在五角大樓工作過一段時間。在軍隊服役20多年後,他於2017年6月退役。空軍的一個Facebook頁面顯示了他在2017年6月13日按照傳統進行的最後一次飛行。

據聯邦快遞工會網站,當月晚些時候,他是最近加入聯邦快遞的21名新飛行員中的一員,一個工會會員組成的委員會對這些人表示了歡迎。

Hohn被拘事件是在中國一再指責美國煽動香港騷亂的背景下發生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二表示,美國組織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援助,同時也在培訓抗議者。

聯邦快遞正受到美中貿易爭端和全球宏觀經濟形勢趨弱的打擊。該公司股價周三暴跌,創出十年來最大跌幅。此前一天,該公司下調了本財年的利潤預期,因預計快遞部門的收入將下降。該部門負責聯邦快遞在全球的包裹和貨物運輸業務。

聯邦快遞曾將華為技術的一些包裹發往了錯誤的地址,其中兩個目的地是中國的包裹被發送到了聯邦快遞在田納西州孟菲斯的全球中心,該公司今年6月被迫就此事道歉。《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為遵守美國商務部的新限制措施,聯邦快遞調整了內部系統,之後出現了華為包裹被誤送事件。

華為公開提出申訴,中國官員表示,他們正在對聯邦快遞展開調查。聯邦快遞6月份再次道歉,此前一名英國記者發往美國的華為智能手機被退還給發件人。

自此以後,中國警方對聯邦快遞展開了兩項調查。上個月,中國警方表示,他們正在調查聯邦快遞承運從美國寄往中國的包裹中發現槍支事件。聯邦快遞表示,這起事件可以追溯到6月份,當時已經就貨物情況向有關部門進行了通報。

中國有嚴格的槍支管制法律,擁有類似於BB彈槍的軟氣槍就可能構成犯罪行為,在線零售商有時會將這種槍作為玩具出售。目前還不清楚只攜帶軟氣彈是否被視為違法。

官媒新華社早前報道,聯邦快遞涉嫌非法將一個裝有刀具的包裹運往香港後,已啟動相關調查。聯邦快遞當時表示,該批貨物從未離開過發貨城市,並以適當方式移交給了有關部門。

(華爾街日報)


英國政府發表報告,列出無協議下脫歐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 ,包括燃料和藥品可能出現短缺、港口交通嚴重受阻及食品價格上漲。

反對派議員在議會投票要求公布報告後,英國政府周三順應要求發表。報告描述一連串後果,包括倫敦可能出現燃料短缺、40多年來首次要在邊境設立海關和其他檢查,藥物要滯留法國港口等。報告稱,抗議和反抗議將出現在英國各地,或許會耗費大量警力。

英國政府負責準備無協議脫歐的內閣大臣戈夫在一封致函反對派議員的信中稱,報告並非對即將發生情況的預期,而是提供一份「特意制定的詳細背景供政府進行規劃,確保準備」。

英國首相約翰遜已揚言要兌現2016年脫歐公投的結果,即便沒有一份確保逐步過渡的協議,他仍將帶領英國離開歐盟。英國原定於10月31日正式退出歐盟,但議會早前以大多數通過一項迫使政府在無協議情況下要求延遲脫歐的法案,意味脫歐最後期限仍有變數。

預期中的混亂主要來自英倫海峽兩邊港口的嚴重交通擁擠,從無協議脫歐的首天起,預計就會出現這種交通混亂局面,屆時卡車車流料將下降高達60%。

報告稱,英國多佛爾和法國加來的嚴重混亂狀態最長可能會持續六個月。在登船穿過英倫海峽前,由於需要排隊等待通關,卡車可能因此延誤最多兩天半。有資料顯示,英國四分之三的藥品通過英倫海峽進口,故延誤通關可能會影響藥品入口英國,並引發對恐慌性購買燃料。報告稱,某些食品價格可能會因此被推高。。報告亦稱,電價將會上升。

政府預期最壞情況下,英國將於一夜間切斷與歐盟的聯繫,而英國與歐盟的邊境將會一改40多年的做法,首次實施關稅、動物安全檢查和其他控制措施。

英國政府其中最大擔憂,莫過於企業和個人未採取好措施,為無協議退歐做好準備。報告估計,使用英倫海峽的出口商中,有50%至85%的出口商會在脫歐後首天,仍未準備好接受海關檢查。

(華爾街日報)


美國政府計劃從軍事建設項目資金中撥出36億美元,修建或加固美墨邊界的部分隔離牆,可能導致127個軍事項目延遲輿建。

美國國防部表示,國防部長埃斯珀周二曾致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解釋挪用資金的做法,該筆資金據報原本用作平均分配予國內外的軍事項目。

國防部稱,埃斯珀授權將挪出資金用於11個建牆項目,可能導致127個軍事項目的建設要延遲進行。

在國防部通知國會全體成員將涉及哪些地區以前,國防部官員不會說明哪些軍事項目會受影響,他們表示,通知國會的程式將於周三前完成。國防部官員還稱,受影響的領事館也將得到通知。

國防部官員表示,軍事建設項目早前已要延遲進行,但沒有取消,但埃斯珀的決定可能導致有關項目失去資金支持。,民主黨議員已誓言不會再撥出受影響的軍事項目資金。

佩洛西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擬通過法律程序挑戰特朗普政府的計劃。

佩洛西在周二晚間發表聲明表示,政府作出挪用美國軍事項目建設資金的決定不負責任,會削弱美國安全,形容令憲法蒙羞。

(華爾街日報)


颶風多利安逼近美國,已造成巴哈馬群島至少五人死亡

颶風「多利安」周一(2日)肆虐巴哈馬群島,造成至少五人死亡,數千間房屋被毀。當地預測,風暴將於周二(3日)晚至周三(4日)非常接近佛羅里達州,隨後向北移動,周三(4日)晚和周四(5日)接近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海岸,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州長已下達沿海疏散令。

颶風多利安周一(2日)在巴哈馬群島西北部上空徘徊,大批房屋被毀,一座島嶼斷電,不少人被迫入住臨時避難所。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稱,周一下午,颶風「基本上在原地打轉」,令巴哈馬群島持續受吹襲,至周日晚,多利安於大巴哈馬島登陸。

據預測,風暴將於周二晚間至周三危險地接近佛羅里達州,並轉為北上,沿着海岸移動,周三晚間和周四接近佐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海岸。

南卡羅來納州州長Henry McMaster已下達強制疏散令,周一中午開始疏散八個縣的沿海居民。疏散令也適用於獲得該州許可的醫療機構。他要求從周二起關閉縣的學校和政府機構。

周日晚,佐治亞州州長Brian Kemp下令從周一中午開始疏散六個沿海縣的居民進行。

機場和航空公司對最新的颶風預報做出反應。佛羅里達州的主要機場周一取消約500個航班。勞德代爾堡-好萊塢國際機場(Fort Lauderdale-Hollywood International)表示,於周一中午起關閉至周二中午。除邁阿密國際機場,棕櫚灘國際機場(Palm Beach International)和一些較小機場也關閉。

航空公司預計,連鎖反應導致的航班延誤和取消將持續一周。奧蘭多、亞特蘭大和夏洛特的大型機場已準備在周二取消300多班航班。


英國首相約翰遜為阻止國會議員破壞帶領英國如期脫歐的計劃,獲英女王批准,將她的國會演說定於十月十四日,意即把國會的休會延長至十月中才復會,進一步限制議員透過立法,干預脫歐的時間。

 

約翰遜延長國會休會時間,將令國會議員在十月三十一日脫歐限期前,只剩兩周時間討論脫歐,變相迫令一眾反硬脫歐議員需於下周回應。反對黨議員大為不滿,他們致函英女王表達關注,並要求召開會議,令英女王面臨憲政危機。

約翰遜指國會議員仍有充足時間,就脫歐及其他議題進行討論,強調此舉非為阻止議員延遲脫歐。

縱然國會在英女王演說前停會是慣常做法,但在英國作出脫歐此重大政治決定前,限制國會議事能力的做法,即時惹來反響,同時增加約翰遜面對不信任投票的風險。

 

反對黨工黨議員John McDonnell直指是一次非常英國式的政變。無論對脫歐立場如何,若容許一名首相阻止國會全面及自由運作,便是處於一條非常危險的路上。

英國聖公會指混亂情況下脫歐,將令窮苦大眾受苦。國會發言人指一批跨黨派議員正尋求一個法律上的禁令。

美國總統特朗普發透過社交網Twitter發文指,英國反對黨工黨領袖郝爾彬如要尋求對新任英揆作不信任投票,將是十分困難,因約翰遜正是英國所尋求並將會被證實是「一名偉大的領袖」。

郝爾彬表示會運用國會機制,在適當時機要求進行不信任投票。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在國會的議席只較反對黨多一席,對於保守黨內反對硬脫歐的議員而言,屆時他們將要作出忠誠於誰的決定。


在日韓政經爭端越演越烈之際,日本周三(28日)起從出口管理上的優惠待遇國名單中剔除南韓,南韓由原列為A級優惠待遇國變為B級,令南韓企業無法再享受出口手續簡化等優惠待遇,南韓傳召日本駐韓大使抗議。

 

日本周三(28日)起從出口管理上的優惠待遇國名單中剔除南韓,是繼上月初日本加強對韓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後,再一波收緊對韓出口,事件促使南韓亦將日本從其最優惠貿易國名單中剔除,並撤銷雙方一項情報互享的協議。南韓對日本的決定深表遺憾,稱倘日本「更正」其「不公平的手段」,南韓將願意再考慮是否結束兩國情報互通條約,重申決定權在日方手中。

南韓副外長趙世英傳召日本駐韓大使長嶺安政提出抗議,並要求日方撤回將南韓剔除於名單之外的決定,指日方此舉明顯是對法庭裁決作出報復,對兩國合作關係帶來巨大挑戰。

大使長嶺安政拒絕對韓方投訴作出回應。日方重申其立場恰當,並指責南韓在強迫勞工問題上的行動,令兩國關係緊張。

為此,南韓政府公布「原材料、零部件、裝備領域研發扶持計劃」,以穩定南韓受日本此舉影響的產業供應鏈。南韓政府將在半導體、顯示器等產業指定100種以上的關鍵材料,並從明年至2022年投入5萬億韓元,相當於大約295億元人民幣的預算,大力支持有關材料的研發。

 

(路透社)


意大利總理孔特周二(20日)宣布辭職,他指責極右翼的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在這個經濟脆弱的國家引發政治危機,總統馬塔雷拉接受總理孔特請辭,將與多個政黨領袖磋商,為政治危機尋求解決辦法。

即將離任的孔特在意大利參議院發表講話時抨擊薩爾維尼,稱這位意大利政壇新勢力破壞政府。薩爾維尼自去年一直擔任意大利內政部長,而彼時意大利需要通過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預算,以保持其岌岌可危的財政狀況。

薩爾維尼所屬反移民的聯盟黨和反建制的五星運動黨(5 Star Movement)之間不穩定的聯盟瓦解,很可能導致提前舉行大選,除非五星運動黨能與其宿敵中左翼的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達成一項新的執政協議。民意調查顯示,聯盟黨將與其右翼盟友共同贏得大選。

 

(華爾街日報)


阿富汗塔利班與美國展開和平談判之際,當地接連發生爆炸案,首都喀布爾一個舉行婚禮的會堂,當地時間周六(17日)晚遭自殺式炸彈襲擊,導致最少63人死亡、182人受傷,暫時未有組織承認責任。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襲擊於當晚10點40分左右發生,地點位於喀布爾西部,當地絕大部分人為什葉派穆斯林。爆炸發生時會堂據報有超過1000人,傷者中不少為婦孺。

阿富汗政府內政部發言人拉希米確認,襲擊已造成包括婦女及兒童在內的63人死亡、182人受傷。兇手在男士接待區引爆炸彈,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現場一片狼藉。

 

婚禮現場遭自殺式炸彈襲擊後一片狼藉。

 

有目擊者表示,大廳被煙霧籠罩近20分鐘,幾乎所有在男士接待區的人死亡或受傷。

一名塔利班發言人否認參與襲擊,並對事件予以「強烈譴責」。當地遜尼派穆斯林民兵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勢力,曾頻繁對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國內的什葉派發動襲擊。

 

自殺式炸彈襲擊後,醫務人員搶救傷者。

 

10天前(8月7日),喀布爾西部一間警局也遭到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14人死亡,145人受傷,塔利班事後承認發動襲擊。

周五(16日),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邊境的奎達市一間清真寺遭炸彈襲擊,造成包括塔利班領導人阿洪紮達的兄弟在內4人死亡,約20人受傷。但無人就襲擊負責。

塔利班近期正與美國展開和平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表示,雙方正尋求達成協議,以美軍分批撤出,換取塔利班保證不會將阿富汗用作極端分子攻擊美國的基地。

原文:觀察者網


俄羅斯有示威者不滿政府拒絕反對派參加市議會選舉,在莫斯科一場未經批准的示威集會中與警方發生衝突,近1400名示威者被逮捕。

「今日俄羅斯」(RT)當地周六(27日)的報道引述俄羅斯內政部消息稱,今次遊行是當地多年來最大型未經批准的集會之一,約3500人參與,其中700人為記者,俄羅斯「獨立媒體」則聲稱,當天參加集會的人數超過5000人。

衝突大約在當天中午後發生,當時示威者們聚集在位於特維爾大街13號的莫斯科市政廳附近,並受到警方的阻攔,有示威者試圖衝破警方封鎖,但遭警員以警棍驅趕,雙方爆發衝突。

由於有候選人被取消市議會參選資格,示威者稱,今次集會的目的是為了「向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選舉委員會施壓」。

莫斯科選舉委員會早前以「文書違規」為由,剝奪了部分「獨立候選人」參加今年9月份莫斯科市議會選舉的資格。而被剝奪資格的候選人則聲稱,選舉委員會此舉是「以假借口為名的非法行為」。

「今日俄羅斯」報道,今次莫斯科市議會選舉有共290人角逐45個席位。根據規則,候選人需從自己選擇的選區中收集一定數量的簽名,才能參加市議會選舉。然而選舉委員會認為有部分候選人的簽名存在嚴重的造假行為,因此取消其中57人的參選資格,最終只有233人成為候選人。

衝突發生前七天,俄羅斯反對派曾在7月20日進行過一場經批准的集會,約2.2萬名反對派支持者參與。集會原本以和平方式結束,然而反對派領導人阿列克謝·納瓦利內隨後再號召在莫斯科市政廳前,舉行另一場未經批准的集會,導致緊張局勢升溫。

莫斯科政府上周三(7月24日)逮捕阿列克謝·納瓦利內,並判處其30天監禁。而與示威相關、數名被剝奪資格的候選人也一度被逮捕,但隨後獲釋。

其中一名候選人,與阿列克謝·納瓦利內同樣被認為是反對派領袖之一的伊利亞·亞辛向抗議者發出號召,呼籲後者在一周後再舉行集會。

莫斯科市長謝爾蓋·索比亞寧則在社交網Twitter上,呼籲民眾勿參加這類集會,以避免安全、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脅。他又表示,政府將會依據相關法律保障市內的秩序。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