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日晚在出席香港政協青年聯會七周年會慶暨第四屆執委會就職典禮時指,今年三月,全國人大通過「十四五」規劃綱要,當中不但提到中央在多個重要範疇支持香港特區的未來發展,更明確提出要便利港澳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而「十四五」規劃綱是要充分體現中央對於香港的堅定支持,以及關心香港青年人的發展。

內地及香港社交瘋傳一段影片,拍到兩個家庭暴力群毆,疑與爭位有關。有網民指出事發地點應是東莞一間酒樓,而事發時間正是星期日(9日)的母親節,網民不禁揶揄變成「武親節」。
該段長達4分多鐘的影片事後在網路上瘋傳,只見畫面中黃衣女子狂扯身旁婦人頭髮,一旁白衣男子甚至抓起桌上鐵茶壺掟向一名同枱食客。現場不斷有人大叫「報警」,也有人放聲尖叫、大哭。疑為餐廳職員試圖居中將爭執的人分隔開,但無法抑制雙方怒氣,場面混亂。
片段連結:
建築署好媽媽
香港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
今天(5月9日)是母親節,首先祝各位母親節快樂!今年母親節與往年一樣,大家都要在疫情下渡過,希望大家保重身體,繼續做好防疫。今次,我特別邀請建築署一位在職媽咪,談談她平日的工作,也分享在疫情下照顧一對龍鳯胎的忙碌生活。


引入創新科技及新建築技術
劉佩玲1997年加入政府,擔任見習屋宇裝備工程師,現於建築署當高級屋宇裝備工程師,其中主要的工作,是把創新科技和新的建築技術引進工程項目,例如她參與興建的西九龍政府合署,就採用了多項創新的建築方法,包括以建築信息模擬(BIM)技術,讓建造團隊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和建造工作,提升工程效率;應用「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以空調設備為例,把冷凝設施分為多個模塊,先在工廠預製,然後運往工地接駁,既提升生產力和工地安全,亦大大縮短在工地安裝的時間,由三個月減至一個半月。

應用可持續發展及智能建築設計
另外,劉佩玲說,西九龍政府合署項目亦採用了多項可持續發展的建築技術,例如安裝太陽光照明裝置,以及特別設計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即使在陰天的情況下也能發電,為大廈提供清潔能源,顯示建築署在採用環保及智能建築設計方面的決心。


短時間內完成多個檢疫營舍
在政府工作廿多年,劉佩玲印象最深刻的,可算是去年參與檢疫設施的設計與施工。她說,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建築署要在短時間內興建多個臨時檢疫營舍,當中最大的挑戰是施工期短,要與時間競賽。她與同事、其他部門同事、顧問、承建商等並肩作戰,一起工作至深夜,下班後,亦繼續與團隊溝通,解決各項問題,監測工程進度。她說,工程期間雖然辛苦,但感受到不論哪個崗位,大家上下一心,有着共同為香港抗疫的精神,非常可貴,故很榮幸能參與這個項目。
龍鳳胎媽媽不易做
劉佩玲除了是一位能幹的工程師,也是一對龍鳳胎的母親。她笑言,想起懷孕初期知道是龍鳳胎時,既驚又喜,其後這對寶貝較預產期早了六星期出生,令她又擔心起來,「當時只希望他們能健康成長!」如今二人已長得比媽媽高。



在疫情下,她一對已步入初中階段的龍鳳胎亦要在家中上網學習。當他們遇到功課難題時,下班回家的劉佩玲要立即化身「老師」,她笑稱就像打兩份工,可謂忙過不停。由於工作時間一向較長,劉佩玲也擔心會否忽略孩子的需要,因此以往每逢假期,她都選擇與家人到外地旅遊,希望24小時與孩子相處。現在因應疫情不能外遊,所以會多到郊外踏單車、遠足等。
子女按喜好選擇活動和學校
劉佩玲説,由於兩姐弟性格截然不同,一個喜歡機械的事物,另一個喜愛大自然和動物,為了讓他們快樂成長,揀選課外活動和學校時,也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選擇。對子女的期望,她自言不是「催谷型」,最重要是他們健康成長,充滿正能量,能夠迎難而上,做正直的人及回饋社會。





分享過劉佩玲的故事,我希望市民更加了解部門同事的工作。為應對抗疫工作的需要,政府要在短時間內增建檢疫營舍,發展局工務部門,如劉佩玲和許多同事,付出了時間和精神,同時亦要扛起照顧家庭的責任,我希望藉着母親節,向各位表達謝意和關懷。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可按條件縮短完成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人士的檢疫日數。
本地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及抵港人士,只要證明已完成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相隔14天;在進入檢疫時首天呼吸道樣本PCR檢測結果呈陰性,以及抗體測試結果呈陽性的人士,如來自澳洲等低風險地區,檢疫期一般將由現時的14天減至7天,並可以家居檢疫取代入住檢疫中心,檢疫人士要配合電子監測。
涉及變種病毒或來自高風險地區的話,在檢疫中心隔離人士符合條件,檢疫期可由21天減至14天,隨後亦要自我監察7天,並再接受強制檢測。

香港再發生童黨欺凌事件,天水圍一名十多歲少女,被另外兩名年齡相若少女掌摑最少30下及腳踢,現場另有一人旁觀,一人負責拍片。警方以「涉嫌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拘捕兩名涉案少女。
片段全長逾6分鐘,於社交網站流傳。消息人士透露,事發為今年3月17日,位於天水圍天瑞邨附近。兩名少女於片中,不時前後夾擊事主,期間最少掌摑襲擊她頭部30多次,又數次「起飛腳」踢向對方臀及腹部,期間事主一度被踢至失去平衡,往後跌向馬路,再掙扎爬起。惟施襲少女未有停手,喝令事主跪地,再對她用粗口指罵,當事主嘗試解釋及爭辯時,再被人輪流打罵。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
香港發展局長 黃偉綸
在推展新發展區項目的同時,我們重視區內自然和環境保育,以為市民提供綠色和優質的生活空間。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是中長期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的重要一環,而計劃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次,我邀請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和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的同事,介紹保護及改善塱原生態環境的工程細節,而擔任是項工程顧問的長春社代表,亦會分享保育塱原的建議。


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
塱原位於上水雙魚河及石上河之間,是香港現時最大的連片淡水濕地,具有高生態價值。土拓署2019年年底展開工程,計劃把塱原核心地區約37公頃土地發展成自然生態公園,以保護和改善重要的生態環境,並補償因開發新發展區而造成的濕地損失,同時,署方藉工程優化該處環境,使之成為新發展區內主要的綠化空間。現時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23年完成。
維護和提高塱原生態價值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由土拓署興建,漁護署負責公園日後的管理。漁護署自然公園主任何景欣博士說,塱原擁有不同的生境,包括濕耕和乾耕農田、淺水池、稻米田、魚塘、沼澤等,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政府希望透過建設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進一步維護和提高塱原濕地的生態價值,為不同生物提供更多覓食、棲息和繁殖的地方;同時希望保存傳統的耕作方式,達到農業及生態共融。工程期間,漁護署與土拓署緊密合作,就生境維護、復修和管理,以及公園的規劃和設計交換意見。

公園分三個區域
土拓署工程師周夏露說,公園將分為三個區域,包括佔地約21公頃的「生態區」、約11公頃的「農業區」及約5公頃的「訪客區」。「生態區」會透過種植指定農作物及生境管理,維持塱原的生物多樣性;「農業區」會讓農民以生態友善的模式耕作;「訪客區」會提供訪客設施,讓公眾了解及欣賞塱原濕地生態,提高市民對自然保育的意識。
修復旱田和荒廢農田
另外,土拓署會把部分旱田和荒廢的農地修復成濕地生境,讓整個塱原增加約8公頃的濕地。稻米田是禾花雀遷徙途中重要的休息站,去年年中,土拓署與長春社、香港觀鳥會及塱原農民合作,成功種植約十塊稻米田,並趕及在十月份雀鳥遷徙季節前完成,讓雀鳥遷徙途中在塱原休息;並透過塱原農民的指導,修復了昔日的五塊水滋田,讓水滋及紅蟲在水滋田中繁殖,為雀鳥提供豐富的食物,結果吸引了很多雀鳥,特別是水鳥前來覓食。
優化塱原耕種環境
為配合未來塱原農地的灌溉需要,土拓署亦會改善塱原的灌溉水道,並建設一個淨化濕地,以沉澱、植物過濾及太陽照射殺菌的方式,改善公園的灌溉水質。公園內不同位置將設置儲物室,讓農戶放置簡單農具及器材。
在自然環境中探索
此外,為了讓市民在自然環境中探索淡水濕地、了解農作物和生物之間的密切關係,公園的「訪客區」將設有木板步行道、觀鳥屋和戶外教室。土拓署亦會在公園附近興建訪客中心,提供舒適的空間讓公眾了解塱原在生態及農業方面的重要性。
盡力保護自然環境
周夏露表示,在興建塱原自然生態公園期間,土拓署需小心翼翼進行每項工序,避免使用大型機械,以保護塱原的自然環境,減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雖然這些挑戰增添了工程的難度,但當看到雀鳥在已復修的濕地中棲息及覓食,工程團隊的努力也是值得的。他特別感謝長春社擔任顧問,為這項工程提供不少寶貴意見。
感謝長春社提供意見
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分享說,難得塱原有一整片農耕淡水濕地,讓農友繼續耕作,所以期望在工程細節上,可以保持保育塱原的原則,把對生態的影響減至最低。工程期間,他們會提醒工程團隊特別注意生態價值較高的位置,避免工程車行走有關路段,又例如去年10月至12月是禾花雀來港的季節,長春社特別提醒工程範圍避開稻米田,以便禾花雀在田裡覓食。
政府一直致力在發展與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以期在新市鎮提供一大片綠化空間,締造優質的生活環境。我同意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工程需要配合保育原則,盡量減低對這片濕地的影響,因此我感謝各部門通力合作,並與環保組織緊密溝通,為更有效地達到自然保育的目標而作出努力。我期望公園盡快落成,讓大眾感受到我們致力保育的成果。

香港24歲少女石樂蕎失蹤數天後,遺體周日(18日)在飛鵝山鵝肚棧道被尋回,懷疑行山期間遇險死亡。由於案件多個疑團仍未解開,包括死者雙鞋被整齊擺放、新蒲崗一幢工業大廈發射站曾離奇接收到石女手機最後訊號等,香港警方周一(19日)再度上山調查其死因。

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開幕典禮星期四(15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致辭時表示,中央對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出手必到位,要讓外部勢力留教訓。
駱惠寧又指,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特區政權機關,依法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活動,全力支持因捍衛國家安全而受威脅和打壓的個人和團體。
他又指,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及完善本港選舉制度兩大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守護香港未來的「利劍」及「堅盾」,香港非單無大規模資金流出,銀行體系總結餘反而升至近四年來的高位。
沙田發生警員開槍事件,一架備有車牌識別系統的警車,在沙田大涌橋路往馬鞍山方向,大涌橋路燈位前,發現一架銀灰色私家車行車證過期,指示司機停車接受調查,但對方未有理會繼續行駛,警員驅車展開追截,期間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多架車受損。警方追至威爾斯親王醫院附近,向私家車開一槍,45歲男司機右肩中槍送院,情況晚上由穩定轉為危殆,連同同車37歲女乘客被捕。
有行車記錄儀拍攝到可疑銀色私家車「攝車罅」至銀城街交通燈前位置,由於不少車輛正等候,私家車前路受阻下,警員下車追上,站於私家車左面擎槍,疑車倒車企圖逃走事敗。警員繼續舉槍指向私家車,私家車無路可退再衝前,並撞向巴士,繼而退後,再撞向一架紅色的士。
警員持槍指向車廂,取出伸縮警棍,打爛前座乘客位車窗,開車門不果,再走到司機位,警員開一槍擊中司機右肩。司機送威爾斯親王醫院救治,他涉嫌危險駕駛、狂亂駕駛等五罪被捕。警方在肇事私家車檢獲鉗、螺絲批及手套,同車女乘客被控涉嫌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被捕,兩人被扣留調查。被捕女子及涉案私家車上一名兩歲女童報稱不適送院。

疑車行車證被發現過期 全靠車牌識別系統
事發星期四(8日)早上約十時,私家車在大埔公路沙田段,被警方的自動車牌識別系統發現行車證過期,警員追截,司機向沙田方向逃走,在大涌橋路乙明邨附近燈位撞向一輛私家車,再衝紅燈,之後追至銀城路,沿路撞到多輛車。
過去曾替警方屢立奇功的「自動車牌識別系統」,自2015年起在香港啟用,最早採用座地式,前年起安裝於部分警車上,透過前後鏡頭,捕捉附近10米至20米範圍影像,並自動利用鏡頭讀取車牌,即時與系統數據庫比對,可發出語音提示及在平板電腦上顯示車輛基本資料,讓警員得悉附近車輛狀況。
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出軌造成 50 死逾 200 傷,台灣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公開裝設於列車車頭監視器最後錄影畫面,以及俗稱「黑盒」的行車紀錄儀數據。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肇事列車事發時時速 125 公里,沒有超速,而事故中罹難的司機袁淳修目視發現橫臥鐵軌工程車的反應時間只有約 7 秒,不足以令列車完全煞停。系統顯示袁淳修曾全力手動煞車 4 秒,意味袁淳修已盡力企圖阻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