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虛擬銀行之一的眾安銀行(ZA Bank)推出活動,用戶只需完成兌換人民幣和兌換美元的任務,即可獲得7天人民幣定存加息券,享受18.1%的年利率,以及1個月美元定存加息券,年利率為6.5%。

無獨有偶,為吸引高淨值內地投資客,渣打銀行也針對其私人理財客戶和白金外匯會員推出了高利率的短期定存產品,其中港元和美元的7天短期定存年利率均為10%,人民幣為11%,加幣、英鎊、澳元則可享受最高的13.8%利率。
官網顯示,渣打銀行「優先私人理財」開戶要求為,客戶在渣打銀行的每月存款與投資總額的日均餘額,須達到並持續維持在港幣800萬元(折合約人民幣740萬)或以上。

這並非高利率跨境存款產品首次引起關注。早在三月,新修訂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正式實施不久,多間香港銀行推出利率高達6%至10%的存款產品。如中銀香港推出的跨境理財通存款產品,1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6%,3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5%;港幣和美元定期存款的利率也都很高。還有外資銀行推出的1個月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高達10%。
當時,針對香港銀行推出的高利率產品,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個人數字金融部副總經理潘定曾分析道,「這些產品往往是港澳機搆的市場推廣行為,它是短期限的,針對新客的特別優惠產品。這種產品的好處是它能吸引客戶過來辦理業務,衕時為客戶提供快速體驗港澳市場、體驗跨境融資的機會。」
銀行人士補充道,在香港,對新產品、新客戶進行較大力度的推廣,給予較多的優惠,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營銷方式。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認為,「跨境理財通」南向通推出超高利率存款產品,應該是相關銀行的短期促銷行為,不具有普遍性。他們的目的是通過存款吸引更多的內地客戶。
據悉,「跨境理財通」是指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體系建立的封閉式的資金管道,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或者理財產品。這項業務開通於2021年,當時被稱作1.0版本,今年2月底,新修訂的「跨境理財通」2.0正式實施。其中,「跨境理財通」2.0對投資者准入條件、個人投資者額度、業務試點范圍等方面進行了優化。
2022年1月20日,香港中環街頭的「跨境理財通」廣告。 / 視覺中國
新規實施一月,內地投資客新增2.43萬人
據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網站消息,4月23日,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2024年3月跨境理財通業務情況。
數據顯示,3月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新增24288人,境內銀行通過資金閉環匯划管道辦理資金跨境匯划20574筆,金額131.06億元。而2月時,新增個人投資者僅2391人,環比增長9.16倍。
其中,港澳地區新增1051人參與北向通,銀行辦理北向通資金跨境匯划業務454筆,跨境匯划金額0.18億元;內地新增23237人參與南向通,銀行辦理南向通資金跨境匯划業務20120筆,跨境匯划金額130.88億元。
至2024年3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9.77萬人,包括港澳投資者4.74萬人,內地投資者5.03萬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划6.98萬筆,金額283.89億元。
數據顯示,在投資持倉產品方面,截至2024年3月末,參與「跨境理財通」的個人投資者購買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64.41億元。其中,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2.01億元,包含理財產品1.22億元、基金產品0.79億元;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餘額為162.4億元,包含投資基金2.24億元、債券0.25億元、存款159.91億元。
匯丰中國副行長兼大灣區辦公室總經理陳慶耀在接受第一財經釆訪時表示,根據過去一年的觀察發現,客戶中「南向通」投資大多流向存款類資產,「北向通」投資則傾向選擇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等產品,分散投資本地市場的風險。
「在當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人們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所增強。越來越多高淨值客戶重新審視資產的安全性,理財態度和過去相比變得更偏穩健,希望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分散風險,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陳慶耀說。

專家提醒:注意投資風險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劉曉暉提醒,投資者購買產品前,要重點關注投資產品的風險等級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適配性,充分了解產品的投資風險。他也建議廣大投資者,務必選擇獲得業務試點資格的金融機搆,購買合資格的投資產品。
招聯首席研究員 董希淼補充道,內地和港澳地區金融市場、金融製度和金融產品差異較大。投資者應該更多了解跨境金融市場製度和產品的不衕,比如香港地區股市沒有漲跌幅限製,股票、基金等產品波動往往較大。投資者需要在了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投資能力、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通過「跨境理財通」等進行理性投資。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