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 「在頂刊上發論文需要太長時間」,美國內華達大學雷諾分校(UNR)工程學院院長埃裡克·鐘斯(Erick Jones)創辦期刊——《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Journal),並擔任主編。
該刊聲明接收外部投稿,有同行評審流程,每篇需支付199美元的「名譽費」。然而,自2015年創辦以來,期刊極少刊登外部投稿,文章主要來自院長鐘斯和他的妻兒、學生以及現任主編——2022年9月,鐘斯將主編職務交給他實驗室的前訪問學者默罕默德·馬穆恩·哈比蔔(Md. Mamun Habib)。據撤稿觀察報道,刊物的內容被批評者認為「內容荒誕」「缺乏邏輯」。
《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截圖
大量令人費解的論文
《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並未被SCOPUS或Web of Science索引,不過相關的文章可以在學術搜索網站上檢索到。據ORCID(開放研究者與貢獻者身份識別碼)網站記錄,鐘斯「期刊」上發表過不少於71篇文章,內容大都令人費解。
埃裡克·鐘斯 來源:UNR網站
例如2022年,鐘斯和共同作者在題為《通過科學的方法減少由睡眠剝奪造成的火車事故》的文章提到,人類和果蠅有著相似的睡眠模式,白天清醒、夜晚睡覺,且都需要大量的睡眠。接著,在一段和研究內容無關的、關於果蠅壽命的描述之後,作者得出結論:「將與年齡相關健康因素的研究結果和更多的睡眠納入考慮,或許可以減少火車事故的發生。考慮這些年齡相關的因素,對於維護供應鏈流程可能是有益的。」
類似的,鐘斯在一篇文章統計某天美國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的航班到達時間,發現上午到達的航班速度較快,而下午和晚上則較慢;另一篇文章中,他則試圖將供應鏈管理和射頻識別(RFID)標籤方面的專業知識與「美容覺」聯繫起來。
這些文章出現在鐘斯的個人社交媒體檔案和相關的新聞稿中,甚至在他提交給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等機構的最終報告中,也引用了部分文章。如一篇關於利用人工智慧(AI)優化新冠疫苗和藥物的分發,以滿足脆弱社區需求的文章,是由NSF資助的一項20萬美元專案的「主要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鐘斯是NSF的前專案主任,目前是該基金會STEM教育總局的諮詢委員會成員,他從該機構獲得了超過70萬美元的撥款。2021年和2022年,由於在疫情供應鏈方面的工作,鐘斯被任命為傑弗遜科學學者(Jefferson Science Fellows)專案的成員,為美國國務院首席經濟學家提供相關諮詢。
費利西亞·傑弗遜(Felicia Jefferson)與鐘斯堪稱「學術伴侶」。她在去年秋季學期任職UNR生物化學與生物學系副教授,近期從NSF獲得了一筆30萬美元的資助,以利用AI在鄉村社區開展睡眠研究。她與鐘斯合著了多篇以睡眠為主題的論文,另有一些則將供應鏈管理與狩獵季、健康的頭髮和蜻蜓研究相聯繫,無一例外都發表在《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
整體而言,這些文章一般篇幅較少(1~2頁),同行評審時間很短,甚至在兩期發表了幾乎相同的文章。
分別發表於2023年11月和2024年1月的兩篇文章,內容幾乎完全相同
鐘斯的「迷你教育帝國」
《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是與國際供應鏈教育聯盟(ISCEA)相關的兩本期刊之一。ISCEA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公司,自詡「全球首個為供應鏈領域專業人員提供認證的組織」,擁有成千上萬的會員。
2020年,《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首次出現在ISCEA網站上。這一年,鐘斯被選為該公司標準委員會主席。
鐘斯任命的新聞截圖 圖片來源於ISCEA
而鐘斯同商業界的聯繫,遠不止於此。
21世紀初,鐘斯在美國休士頓大學攻讀工業工程博士學位的同時,還在安達森會計事務所工作。這家公司曾參與美國安然公司財務造假醜聞,並在事件爆發後很快破產。
而後,鐘斯開始涉足房地產,取得了房地產經紀人執照和抵押貸款經紀人執照,並創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PWD——後來發展為他的期刊以及書的出版商。
與此同時,他在學術界也「風生水起」。
2003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鐘斯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擔任教職工作,其間與NASA合作,評估使用RFID標籤追蹤國際空間站上物資的可行性。
2011年,他加入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UTA),並創辦了射頻識別、人工智慧和資料科學(RAID)實驗室。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他從NSF和美國交通部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援。5年後,鐘斯被任命為該校工程學院研究生事務副院長。
2022年7月,鐘斯接受UNR的院長職務。當時,UNR校長評價:「令人振奮的是,鐘斯非常了解卡內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中R1(頂級研究型大學)的現狀,他知道我們應該如何全方位增強工程學院的發展建設,以便更好地開展工程學的教育和研究項目。」
截至目前,鐘斯仍為該學院院長
事實上,《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僅是鐘斯「迷你教育帝國」的一部分,他還有一本自行出版的書和一個供應鏈認證項目。報道中稱,學生花費1499美元學習鐘斯的RFID認證課程,可以「獲贈」這本書。此外,在UTA工作時,鐘斯甚至鼓動學生參加這個ISCEA的認證項目。
9年後開始的質疑
鐘斯一直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經營著《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直到今年2月初,才有人站出來質疑。
率先發現此期刊問題的,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安德魯·格爾曼(Andrew Gelman)。在閱讀了鐘斯關於「火車事故」的論文後,格爾曼寫了一篇博客列舉該期刊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標題中直抒胸臆——「這是『賊贓時刻』:年薪372127美元的內華達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寫了一篇糟糕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論文」。
格爾曼的博客截圖
隨後,該期刊也受到了領域內學者的質疑。UNR商學院的供應鏈專家羅恩·倫克貝(Ron Lembke),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新奧爾巴尼分校研究員、供應鏈管理協會(ASCM)的下任主席保羅·皮特曼(Paul Pittman)之前均未聽說過此期刊。
雖未接受採訪,但鐘斯在格爾曼的博客下留言:「我的初衷不是成為一名期刊的管理者,只是一名試圖提供更多應用型供應鏈工程技術思想、專案和研究機會,並能夠產生影響的教職成員。」鐘斯稱,他是在獲得終身教職後開始創辦該期刊的,且沒有在簡歷上列出這些論文。不過鐘斯並未對他的領英主頁「出版作品」中羅列的文章進行解釋。
鐘斯的領英截圖
鐘斯的妻子暫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他的兒子小埃裡克·鐘斯認為,該期刊是一個推廣新思想、幫助學生發表論文的有效途徑,並將爭議稱為「成長的煩惱」。「你可以批評論文的科學性,或者指責文章內容很糟糕,但是等一年後,在這個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品質會變得更好。實際上,我們希望它能成為一份正規的期刊。」小鐘斯在他父親離開UTA後,獲得了該校助理教授的教職,同時他是《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的編委會成員。
該期刊目前已經刪除了有關火車事故的文章,現任主編哈比卜在該期刊網站上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對期刊的問題全權負責。「最近的報道揭示了我們在工作流程中的各種錯誤,但需要強調的是,期刊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對學術不端保持警惕,並堅持聲明我們的工作不存在任何學術造假、抄襲或欺詐行為。」哈比蔔指出,許多發文的作者只支付了9.99美元或沒有支付費用,並且他們需要披露撰文過程中是否使用了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慧軟體。
UNR正在調查《國際供應鏈技術雜誌》,該校發言人潔西嘉·洛紮達(Jessica Lozada)通過郵件表明:「我們非常重視這個問題,目前正在按照標準進行審查和評估。」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