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發展局金融就業資訊節揭幕,為年輕一代金融服務業人才提供行業資訊、與業界專家領袖交流等的機會

為期兩個月的金融就業資訊節2023以「躍進職場:成就明日金融業領袖人才」為主題,旨在培育專業人才,年輕人都能充分發揮潛能。

金發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在揭幕典禮上熱烈歡迎參與活動的年輕人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使這次活動變得與別不同,令我感到無比鼓舞。今年,我們將歷屆舉辦的就業活動昇華成金融就業資訊節,向學生及年輕畢業生提供更多探索金融服務業的就業機會。另外,為確保金融就業資訊節的活動內容符合學生不斷變化的期望和抱負,金發局更首次與本地大學生代表組成了「學生顧問組」,從而了解學生的就業興趣和需求。

金發局主席李律仁

金發局今次聯同10間本地大學,以及12個涵蓋資產管理、銀行、證券、金融科技、保險、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專業金融協會,聯合推動金融就業資訊節。揭幕禮吸引超過 240名大學生、年輕人才、金融業領袖及資深人士。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先生以及金發局人力資源小組召集人、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施穎茵女士,分別在揭幕典禮上致辭。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

陳浩濂先生表示:「培養多元化和充滿活力的人才庫不僅僅是一個目標,這對於香港的持續增長以及鞏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言,是至關重要。 政府推出一系列培育本地人才的措施,包括提升保險業及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專上學生金融科技實習計劃、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等。我很高興金發局一直致力支持政府培育人才以促進金融業發展的使命,並期望金融就業資訊節能夠鼓勵有抱負的年輕專業人士投身金融服務業,在這個充滿活力的行業中探索無限可能。」

施穎茵女士表示:「現今世代對職業生涯的期望正不斷變化,大家追求的已不僅僅是薪酬,更講究工作賦予的意義、個人成長及彈性的工作環境。大家不只是在找尋一份工作,而是在尋求一份使命感。這個新想法推動我們的行業演變,創造一個與我們價值觀產生共鳴、鼓勵創新的工作環境,同時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健康融合。

金發局人力資源小組召集人施穎茵

金發局於揭幕典禮期間舉行系列活動,當中包括行業領袖互動探討行業趣聞與新知環節,金發局邀請七位來自金融行業不同界別的嘉賓,即場解答學生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例如入職金融服務業的方法、對金融行業的迷思等,為學生提供面對面互動機會,加深對金融業的了解;並於現場設有職場就業諮詢,業界顧問就學生有意投身的行業領域,提供實用的就業建議和指導,讓他們掌握所需知識及技能。

除揭幕禮外,金融就業資訊節9月至11月期間與不同香港本地大學合作,合辦一系列研討會和講座,作為對行業知識和見解的「巡禮」。

另外,金發局網站會提供針對金融服務行業的就業資源,包括履歷撰寫和面試技巧等,增強學生的裝備。


西班牙小鎮多名未成年少女被區內男童利用人工智能軟件生成裸照,在受害人不知情下在網上流傳,事件及罪行嚴重性令當地居民感震驚。多名受害人家長組成支援小組,有家長在網上公開事件,並傳達事件錯不在受害人的信息。

 

西班牙的Almendalejo是一個人位於西班牙南部,人口只有約三萬人,盛產橄欖及紅酒的寧靜小鎮,今次人工智能裸照事件,令當地成為全國的新聞焦點。

西班牙南部小鎮Almendralejo

案情指今次案件中,受害者為十一至十七歲的少女;而涉案者則為當地只有十二至十四歲的少年。案情指涉案男童利用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將受害人社交媒體上的照片變成裸照,然後再將這些「人工製成的裸照」,透過whatsapp Telegram等通訊程式廣為傳播。

其中一名十四歲受害人的母親指,她的女兒有日放學後向她表示,指有人散播她的裸照,強調自己並沒有拍下這些裸照,而且當地不少少女,包括她班裡的同學都有同一遭遇。現時鎮內有二十八名受害女生的家長已經組成支援小組。

 

María Blanco Rayo 其中一名受害女童的母亲

當地警方正就案件進行調查,據警方的公布,涉案人包括當地最少十一名年紀介乎十二至十四歲的少年。據悉,其中一名受害人更被人以這些製成裸照進行勒索。有受害人直言這些製成裸照被散播對受害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有部分受害少女更因此感到害怕而拒絕踏出家門半步。

雖然這些製造出來的裸照自今年夏天己經出現,但事件直至其中一名受害人的母親,本身為婦科醫生的Dr Adib,利用她在當地社交媒了體的影響力,最近在網上向事件中受害人及她們的家長發放片段,方令事件廣受關注。她在片段中指出,作為受害人家長,無不因為迄今未能證實有幾多人擁有這些製成裸照,或有幾多製成裸照被放到色情網站而擔心不已。

 

Dr Adib

她指出很多時當我們遇到如搶劫等罪行時,會因為作案者對我們構成傷害而報警求助。但面對這類涉及性的罪行時,受害人往往因為感到羞愧,因而隱藏自己,甚至認為自己需為該罪行承擔責任 。因此她希望透過片段,向案中受害人及她們的家長,傳達罪行錯不在她們的信息。

雖然根據西班牙的法例,製造涉及未成年人士性愛圖片,顯然已構成兒童色情物料的罪行;但西班牙針對成年人的性罪行中,並沒有針對產生涉及性愛性質圖片的罰則。案中的涉案少年亦可能會被控以侵犯私隱罪,但西班牙的法例中,只有十四歲以上方需要負上刑責。

案件令當地家長擔憂不已;作為男孩家長的,害怕自己兒子他日行差踏錯,犯下類似的罪行;對於那些有女兒的,就更害怕自己女兒成為下一個受害者。當地有居民認為涉案男童的家長未能作出先見舉動阻止罪行發生,當中包括沒收男童手機,或在男童手機安裝監察孩子瀏覽網頁的手 機應用程式等而需受到譴責。

Dr Adib 指今次並非西班牙首次發生人工人智能生成裸照的事件,事實上,全球越來越多婦女成為這些人工智能製成裸照的受害者而不知所措。

西班牙警方電子罪案部的保護兒童組主管指,此類罪行再不限於涉案人從暗網或一些非公開的互聯網下載孿童材料,而是透過一些越趨普及的軟件及應用程式作案,加上現今的孩子像案中的涉案男童般,自少便接觸這些科技及知識,除引起公眾的關注外,亦是警方未來的一大挑戰。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


俄羅斯為加強針對學生的愛國軍事教育,透過教科書及不同活動,讓他們自小建立保家衛國精神,小至七歲甚至學前兒童,已安排他們穿起制服,參與步操等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心,最終目的要使俄國下一代準備好,隨時為祖國作戰。

俄羅斯政府自入侵烏克蘭後,便加大在全國學校推行軍事化教育的力度。有就讀托兒所的學生穿上制服參與步操,年紀較大的則被安排學習包括投擲手榴彈,挖掘戰壕等作戰技巧。

俄羅斯在全國學校宣揚為國服役的精神,孩童則組成為軍人服務的自願軍,編改學童的教科書內容,強調保護國土的情操。

俄國當局投入大量資源,動員數十萬人力物力,在全國的學校成立約一萬支軍事愛國組織,對學校的教學綱領進行改革,強制學生接受教授軍事愛國價值觀的課程,編改歷史書的內容以強調俄羅斯過往輝煌的戰績。

俄羅斯這項於今年試行,並計劃在2024年在全國推行的愛國軍事教育運動,旨在令學生認識及接受軍服的美學,軍禮及作戰傳統。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於八月簽署新法令,在學校引入「人保衛祖國安全的基礎」的新強制性課程,其後俄羅斯教育部則進一步深化這項運動,包括安排學生參觀軍事組織,參與軍事運動會,與軍人進行會面交流及安排學生接受無人機課程等。高校的學生則在資深前線軍人及軍官的指導下,學習實彈射擊。

除教學活動外,當局亦從教科書及歷史著手,向學生灌輸軍事愛國主義的思想。為要掀起學生對俄羅斯的歷史感悟,並讓他們感到俄國正值存亡之秋的歷史時刻,當局在教授俄國歷史的教科書封面加入克里米亞大橋,並加入描述烏克蘭近代史的篇章,當中包括「篡改歷史」,「納粹主義復辟」,「烏克蘭新納粹主義」以及「俄羅斯是一個英雄國家」的內容。另外更加入指烏克蘭公然宣稱希望擁有核武及西方國家為要拉倒俄國經濟而對俄羅斯採取史無前例的制裁行動等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美媒一項針對俄羅斯人及當地社交媒體的調查發現,當地小至七歲的兒童已開始接受基本的軍事訓練。在Belgorod的學童被安排參與學習使用自動化武器,裝置機槍及跨越障礙物的演習。當地地方首長更建議讓當地的學童,甚至學前兒童恒常參與這類訓練及活動。數十名七至八歲的學童穿著整齊的軍服,昂首闊步參與步操訓練,這些情境在俄羅斯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除知識及技術層面,俄國當局亦安排學生參與各種支援軍隊的活動;其中包括發起讓學童為軍人縫製軍褲及軍帽。有技能學院的學生則被安排為俄國軍人生產可攜爐具;有地方政府要求區內的殘障女童為軍人縫製寫有「友或敵」的頭帶;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孤兒則被安排為俄烏戰線作戰的軍人縫製護身符等。

除了實務層面,當局更讓未能參與生產的小童,透過向作戰軍人寫信的方式「參與戰事」。當地傳媒報道,有參與寫信運動的五歲學童在信封封口前,不忘小心翼翼地為信上的軍人圖案塗上顏色。當局希望透過這些林林種種的活動,激起民眾的愛國熱枕,繼續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

為了進一步培養青年人互助精神,士氣及心理質素,以準備他們成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士,當局大力鼓勵國內的青少年人參與不同的青年軍事運動會,在包括投擲手榴彈,演習訓練,障礙賽結,組裝機槍,軍事歷史知識等項目進行競逐,最近一次在Orenburg地區舉行的軍事運動會便吸引180名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組隊參賽。

除了由上而下組織活動,確立教材外,當局亦動員軍隊定期到學校進行探訪活動,向孩子分享戰爭的情況及身為俄國軍人的自豪。

據悉有部分並不熱衷於配合當局推行此運動的教師被撤職,當中包括一名早前被好戰分子批評後而撤職學校總監,但具體人數未明。

另一方面,從網民在社交媒體留下的評論可見不少俄羅斯人感到國家受到敵對勢力圍剿,因此除起來保衛國家以外別無他途,而此想法已經慢慢透過不同活動及途徑滲透至國內的學校。故此雖然有部分家長對當局的軍事教育推廣提出反對,但民調顯示大部份家長對當局推行的運動表以支持。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


隨著全球經濟在後新冠時代處於放緩,中國亦不例外,加上近年外界對環保、綠色議題的重視,令外界關注到過往中國以巨額借貨援助「一帶一路」國家的方式,會否持續下去,以及中國如何透過不同的方式繼續其在「一帶一路」國家增強影響力。

自國家主席實行「一帶一路」計劃後,中國多年來一直透過向包括非洲在內的發展國家作出巨額借貸,並派出中國的承建商投入資金及技術進行建設,以資助它們國內的基建發展,令這些國家的市民可以享用這些透過中國資金與技術建成的鐵路、公路及機場等。

就像津巴布韋Hwang燃煤發電廠的兩座新發電機組,上月在當地官員及中國駐當地大使剪綵後正式啟用,以減少當地因供電不足而導致停電的情況。

由中國一帶一路資金興建的津巴布韋Hwang 發電廠

事實上中國政府近年為響應環保建設,已經停止資助海外國家建設燃煤發電廠。因此津巴布韋這項由中國資助約十億美金的計劃,可說是同類項目的滄海遺珠。

在「一帶一路」計劃踏入第二個十年之際,全球經濟亦因新冠疫情並烏克蘭戰事持續放緩影響借貨國的還款能力,加上中國國內經濟泡沫危機及環保主義抬頭等,均令外國關注到中國往後會如何繼續推動此項計劃,其中包括會否縮減貸款規模及借貸的形式等。

事實上,全球發展政治中心針對中國透過主權擔保向非洲國家作出的借貸數額,發現中國在過去兩年,逐步減少向非洲國家批出新的大規模貸款,由高峰期20162850億美元下降至去年不足20億美元,而此已是連續第二年新借貸額低於20億美元。當然此一現象並不限於中國援助非洲的情況,而是全球性現象,因此預料「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後,此趨勢將會持續。

有專家認為促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借貸國的主要誘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仍會繼續向這些國家作大規模及小規模貸款,只是實際貸款的規模或方針會有所轉變,中國這個改變,無疑將對那些需要大額資金援助以進行基建的發展中國家帶來重大衝擊。

中國自2013年推行「一帶一路」後,中國便透過發展中國家金融機構及中國的銀行,向發展中國批出數以億計美元的貸款,以援助他們國內的鐵路、發電廠、高速公路等基建建設,令中國大幅擴大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及軟實力,並深化其與逾150個國家的關係。

但近年這些利用「一帶一路」資金建設的工程項目近年卻連接因環保問題、工人待遇差而備受批評,而且不少國家出現質疑向中國要求遠比其國民生產總值為高的借款款額的聲音。中國面對這些批評時,往往強調「一帶一路」計劃為要令全球的人民都能從計劃中受惠,而且這些計劃促使這些國家出現新的經濟發展機遇。

有研究中國向發展中國家資金流向的學者指現時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因此中國現時要考慮的是這些接受貸款的發展中國家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這些接受「一帶一路」資助的工程項目能否如常運作,因此會影響到借款國能否如期償還貸款及利息。

事實上,近年已陸續有接受貨款的國家因經濟問題而要求延遲還款,經濟問題將導致更多國家難有空間接受新貸款。縱然如此,不少發展中國家仍渴求得到這些資金發展基建,以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為此中國及這些國家還會繼續探求更多資金流向的可能性。

在中國近年國內經濟發展放緩之際,長遠對中國投放海外的貸款項目的影響雖仍未可料,但見當局最近要求先處理國內經濟需要的方針,似乎轉變已見端倪。

逾百國家的代表將於十月聚首北京參與「一帶一路」論壇,對於「一帶一路」將來如何發展,包括貸款規模,項目涉及的環保問題等,除持分國外,亦引起全球其他國家的廣泛關注。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網)


(2023年9月19日-香港)由香港島各界聯合會、香港島青年聯會、香港管理學院主辦,聯同20多個港島青年組織合辦及協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技能提升課程」於9月16日在中環中商藝術大廈舉行結業典禮暨最後一堂課。本課程為積極響應特區政府「青年發展藍圖」倡議而舉辦的,作為「港島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並得到各界青年和社會人士的熱烈響應,共有超過110名青年報讀。

出席典禮的主禮嘉賓及青年領袖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先生、香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前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先生、香港島青年聯會主席胡志禧先生、香港管理學院董事趙東曉先生、香港青年會主席陳凱榮先生、香港島青年聯會副主席賴忞華先生、香港島青年聯會副主席胡汶軒先生、中西區青年協會主席劉天正先生、東區青年聯會主席雷有得先生等共70多位青年團體領袖和優秀學員等出席是次結業典禮和最後一堂課。

 

香港島青年聯會主席胡志禧先生首先表達對嘉賓們撥冗到來表達感謝,並恭喜同學們圓滿完成本次課程。在兩個月的課程中,同學們都積極學習有關大灣區就業創業的各項寶貴資訊,對提升香港青年未來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綜合能力裨益良多。胡主席也分享有關聯會未來動向的資訊,鼓勵青年踴躍參與,為迎接即將於大灣區發展裝備自我。

各青年領袖頒發畢業證書予各表現優秀的同學

各青年領袖頒發畢業證書予已完成課程並表現優秀的同學,表揚他們的在課程完結後的學習成果,並勉勵他們利用在課堂上習得的綜合技能,在大灣區創造事業佳績。

香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前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先生以「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及終極目標」為題,講授最後一堂課。

 

金教授表示中國現代化已進入全球現代化的步伐,並對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色」表達肯定。金教授認為凡提出中國現代化主張的,都是終於中國過去和將來發展的表現。因此,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中國正日益在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上高速前進。

綜觀中國百年來的現代化進程,其核心價值從救亡圖存,演變至今日個體的奮發自強,中國現代化背後的發展重心,也在不斷轉變,以迎合時代需要。金教授把中國現代化主旋律分成三個階段,包括器物階段、政治制度階段和思想文化階段。其中,中國從農業到工業化的發展轉變,展現了器物現代化的成果;中國從君主制度到共和民主的發展轉變,體現了政治制度現代化的成果;中國從經學文化到科學文化的發展轉變,展示了思想文化現代化的成果。金教授認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仍在不斷前進,充滿機遇。

金教授表示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離不開科學、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更新,體現了中國現代化的高速發展。在中國的科學、科技現代化發展方面,金教授認為通過學習習近平主席提倡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主張,可見知識是現代化發展的根基,因此兩者都是現代化發展歷程的重中之重。科學和科技的高速發展,亦可以帶動社會其他方面的現代化發展。在中國的教育現代化發展方面,金教授引述了《大學》中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無獨有偶,習近平主席也在2014年的座談會上引用同樣句子。由此可見,習近平主席和金教授同樣認為,在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上,仁愛、善心和完善自我道德等主張,也一直在教育發展史上閃閃發光。

在課堂末段,金教授表達了他對中國現代的終極願景。中國的現代化歷程是由文明發展而來,因此應積極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藍圖。金教授肯定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美好核心價值,並認為在發展過程中,也可以同時與具有普世意義的現代化價值融合,如此,方能更好成就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歷程。

活動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