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8日,公佈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清單,最終關稅清單涵蓋279種進口產品,將於8月23日正式生效。清單上包括中國製半導體產品,而產品採用的基本晶片不少來自美國、南韓或中國台灣,加徵關稅將影響美國本土半導體企業,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下簡稱SIA)已對有關決定表示失望。

路透社8月8日報道,SIA總裁兼執行長紐佛(John Neuffer) 當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已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表明,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徵收關稅,將損害美國的晶片製造商,而不是中國,也無助阻止中國的問題和「歧視性貿易行為」。

美國《華爾街日報》7月25日報道,SIA早前在7月24日和25日召開的聽證會上,曾建議,從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剔除63億美元半導體產品。

SIA在提交的文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大部分半導體產品,都在美國設計或製造,再運往中國進行測試和封裝,因此,從中國進口半導體的統計數據具誤導性。

SIA早前針對聽證會表示,關稅將削弱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導致工作機會流失,並對美國半導體產品消費者和美國半導體生產商造成不利影響。

SIA還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聲明稱,美國對半導體行業的處罰方式不合理,提議的關稅不能遏制中國「歧視性貿易和非法知識產權行為」、也無法迫使中國改變其行為。作為替代方案,SIA敦促美國政府「採取更有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更多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及與盟國的多邊行動來解決「中國產業政策問題」。

美國8月8日公佈的價值160億美元的清單中包括279項商品,比早前公佈的284項清單中少5項,當中涉及航運集裝箱、浮動船塢、鋸木用機械產品、及海藻酸等。美方稱,如對上述5項商品加徵關稅「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中國決定本月23日起向美國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兩成半關稅,以還擊美國向中國等價商品加徵關稅措施。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 〕5號)中,對美國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的商品作適當調整後,自2018年8月23日凌晨起加徵25%的關稅。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指,美方決定自8月23日起,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25%關稅,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徵25%的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美國六月首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

美國政府6月15日發表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同時就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進行公眾諮詢。

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對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至於對其餘商品加徵關稅的實施時間另行公佈。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7日宣布,將從23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此舉遭到美國商會、半導體工業協會、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等業界代表的廣泛反對。

中方針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發布反制清單

另據央視8月3日消息,7月11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對從中國進口的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的措施。 8月2日美國貿易代表聲明稱,擬將加徵稅率由10%提高至25%。

隨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207個稅目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20%、10%、5%不等的關稅。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將其加徵關稅措施付諸實施,中方將即行實施上述加徵關稅措施。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08-08-2018

1.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月台工程涉嫌造假,有港媒引述消息指,香港警方西九龍重案組接手調查,會循虛假文書及串謀欺詐兩方面調查。有香港立法會議員指收到消息,負責港鐵沙中綫工程的禮頓澳洲籍工程師,七月底起休假一個月,至8月26日完結,由於擔心會影響調查,希望執法部門盡快取得聯絡。

2.港鐵沙中綫的分判商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認為,8月7日(星期二)辭職的人士中,已涵蓋全部涉事人員,對於港鐵主席馬時亨繼續留任,他認為有人要留下或過渡是無可厚非,但質疑是否應讓他參與遴選新任港鐵行政總裁。

3.美國落實23日起向16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兩成半關稅,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貿易戰對在港的中小企影響不大,主要會對內地設廠的港企構成較大影響,期望政府可為它們提供貸款或支援政策。他又稱,由於廠商搬遷一般會涉及重大費用,相信不會有廠商因此撤出內地。

4.美國宣布再向16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後,內地官方傳媒發文回應,指貿易壁壘無法阻擋中國發展。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首七個月,中美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稱中國市場對不少頂級美國品牌,例如蘋果公司都很重要,令中國在貿易爭端採取強硬立場,有更多迴旋餘地,暗示有些美國公司在華業務,可能成為中方的籌碼。

5.有團體不滿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說。「政中香港人」成員8日(星期三)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下亞厘畢道香港外國記者會。他們認為香港外國記者會不應該提供平台讓陳浩天宣揚「港獨」,要求取消有關演說。

有為數十多人的團體遊行至外國記者會會址,要求取消有關演講。

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社交網Facebook,先後於8月7至8月8日的24小時內兩度發文,他再批評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說的做法超越底線,並要求外國記者會公開會址租約。他又回應《南華早報》及外國記者組織要求他「停止恐嚇香港外國記者會」的言論,指基本法廿三條屬清晰而絕對的「紅線」,香港享有包括言論自由的權利,但不能凌駕廿三條的責任。

梁振英以英語在社交網Facebook撰文,質疑外國記者會一直沒有應要求公開會址租約條款。(Facebook截圖)

梁振英7日在Facebook撰文指,相信政府是以特別協議,把位於下亞厘畢道二號的香港外國記者會公開會址出租,認為是時候重新檢視;又指曾委託數間專業機構向政府土地註冊處索取涉事會址的租約副本,但發現租約並無開放予公眾查閱,令一眾專業人士震驚。他認為該物業是公共財產,呼籲外國記者會公開相關文件。梁振英又稱,一旦知悉租約的完整條款和條件,其他機構如像FCC般有相同需要,可以參與競投。

有為數十多人的團體遊行至外國記者協會會址,要求取消有關演講。

反港獨團體「政中香港人」約30人,8日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外國記者協會位於下亞厘畢道的會址,要求協會撒銷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14日的演講。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8月8日,正式公佈對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清單,將於8月23日生效。

中央電視台記者王冠指,160億的商品清單包括279個項目,包括處理器、記憶體等多種集成電路、二極管、生產半導體的機器及零件、樹脂、發泡膠及塑膠等化工產品、火車頭、船舶用蒸汽渦輪、多種摩打及發電機、電單車及拖拉機等,比早前公佈的284項減少5項。獲剔除出清單的包括航運集裝箱、浮動船塢及鋸木用的機械產品等。美方解釋上述五項商品倘加徵關稅,「可能對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今輪「貿易戰」緣於美國的「301調查」,中國商務部曾予以嚴正批駁,指美方污衊中方在經貿往來中實行不公平做法是佔便宜,歪曲事實、站不住腳。美方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和打壓中國發展的目的,編造一整套歪曲中美經貿關係真相的政策邏輯。

中方被迫採取反制行動,6月16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即對美方第一部分清單的反制)。

美媒認為加徵關稅沒有好處

美國時政新聞網VOX就白宮公佈的160億美元加稅清單發表評論,指全球兩大經濟體在經濟領域搏鬥,對所有參與方都是傷害。

俄羅斯電視《今日俄羅斯》網站引述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上週的談話,指中方承諾不打第一槍,但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不得不被迫作出必要反擊。

彭博通訊社指,特朗普通過威脅加稅的手段,試圖減少美國貿易赤字,做法不僅令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還與美國的諸多盟國發生衝突,擾亂金融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得不發出警告,這可能會破壞多年來的全球經濟上升勢頭。

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展開的首輪「貿易戰」,向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首部分清單包括340億美元商品,於6月16日公佈,新徵稅措施自7月6日已實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寬頻﹙1310﹚宣布以54.89億港元收購匯港電訊﹙前「九倉電訊」﹚。

收購當中的35.5億透過配發股份,19.4億港元透過發債,而香港寬頻亦承擔WTT現有債務約52.59億港元,加上WTT 2.6億港元現金,即香港寬頻付出總價值約104.9億港元。

交易有待香港寬頻股東批准及監管部門審批,預計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


07-08-2018

1.港鐵沙中綫紅磡站月台工程鋼筋被剪短事件,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港鐵上月向特區政府提交紅磡站連續牆的圖則,與屋宇署所審批有嚴重偏差,也與港鐵6月15日提交的事故報告前後矛盾,而月台層板螺絲頭接駁位數目亦較早前港鐵報告少2000個,路政署多番追問下,港鐵至今仍未能合理解釋事件。政府認為事態嚴重,沙中線工程團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事件表示極度遺憾,要求港鐵解除沙中綫工程團隊相關人員的職務,也把相關資料交警方跟進。

2.港鐵宣布因應沙中綫施工問題,向公眾致歉,並重組管理團隊,工程總監黃唯銘請辭,並即時生效,由港鐵車務及中國內地業務常務總監金澤培,負責監督餘下的工程,另外行政總裁梁國權提早退休,及三名負責工程的總經理請辭。主席馬時亨表示,自己曾兩度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請辭,但政府希望他留下,處理行政總裁招聘及沙中綫遺留的問題。

3. 港鐵近期發生多宗因車站附近工程引致的沉降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會否影響車站與路軌結構安全,港鐵7日(星期一)晚公布全港64個沉降監測點,遍布港九新界,當中輕鐵天榮站沉降幅度最大,最新錄得90毫米,較早前公布再沉多1毫米。另外多個車站的沉降幅度,達至接近20毫米的停工指標,包括沉降17毫米的屯門輕鐵泳池站。除監測點錄得沉降外,亦有17個項目呈向上升,包括葵興與大窩口站間,有位置向上升6毫米。

4.香港土地短缺,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香港特區政府,研究「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在香港島和大嶼山間的中部水域,大規模填海2200公頃,建造一幅面積相等於半個九龍的新土地,比政府計劃大一倍,料三成土地可提供25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其中最少七成屬公營房屋,有潛力發展成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的新城市,同時為政府提供土地儲備,用作本港未來20年的發展。基金指,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亦可騰出土地發展新興工業和康樂設施。基金又預計填海工程需時最少11年,包括技術可行性研究及環境影響評估等,認為可以分兩個階段進行計劃,令土地逐步推出市場。

5.香港外國記者會將於14日,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該會6日(星期一)發表聲明,指過去一直邀請廣泛界別人士向會員演講,不代表該會支持或反對這些人士的觀點。外國記者會第一副主席馬利特7日(星期二)下午指,不認為香港特別行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前特首梁振英關於會址的言論是威脅,指今次邀請陳浩天並非涉及政治,重申不會取消邀請。前港督彭定康6日(星期一)認為,言論自由是法治下社會開放的標誌,也一直反對提倡香港獨立,但認為北京方面介入事件是「錯誤」。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說,鼓吹港獨危害香港發展及市民生計,絕不容許任何破壞國家主權或安全的行為,認為警方建議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合情合理。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已清楚闡明立場,重申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立場一貫及明確。

6.多個媒體引述消息指,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計劃9月22日舉行通車儀式,23日星期日正式投入服務。全長約26公里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初期每天開出127對列車,包括114對連接深圳北、福田的短途列車,及13對直達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長途列車。

7.港股跟隨內地股市造好,連續第二日反彈,恒生指數重上28000點水平,星期二下午在內地股市升勢帶動下,恒指升幅一度擴大至逾440點,高見28266點,收報28248點,升429點,升幅逾1%。成交額890億元,比上日多4%。國企指數收報10866點,升164點,升幅逾1%。


港媒8月7日引述消息稱,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初步訂於9月22日在西九龍總站舉行開幕禮,23日正式通車。香港運輸及房屋局表示,目標仍是讓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如期於2018年9月下旬通車。

據報道,武漢至深圳最快只需4小時16分,從深圳到香港只需要14分鐘,日後香港直達武漢只需4.5小時;若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局8日京津城際鐵路實施全新列車運行圖,列車時速可達350公里,武漢至香港可望再縮短半小時車程。

票價方面,武漢到深圳北高鐵二等座票價為538元人民幣,深圳北到西九龍站為72元人民幣,武漢至香港整段票價約610元人民幣,折合約700港元。

報道稱,今年年初特區政府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簽署備忘錄,同意高鐵開通初期,每天開出127對列車,包括114對短途及13對長途列車:前者共設7個站,廣州南站、慶盛站、虎門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和西九龍站;後者則可直達北京、上海等內地14個城市。

據媒體早前報道,5月11日起,廣深港高鐵內地與香港段的試運行工作進入新階段,香港的高鐵列車開始進入內地試運行。 11日當天已經有多趟列車來往於香港的西九龍站與深圳的福田站。這是4月1日起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始試運行後,首次有正式列車來往於廣州與香港間。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港鐵7日晚公布全港64個沉降監測點,遍布港九新界,當中輕鐵天榮站沉降幅度最大,最新錄得90毫米,較早前公布再沉多1毫米。

64個沉降監測點中,以輕鐵天榮站、西鐵元朗站、東鐵大圍站、九龍站附近情況最嚴重,分別沉降90、16、23、17毫米不等。

另外多個車站的沉降幅度都已接近20毫米的停工指標,包括屯門泳池站沉降17毫米;錦上路站至元朗站間的路段,受元朗站橋躉工程影響,出現16毫米沉降。

除監測點錄得沉降外,有17個項目是呈向上升,包括葵興與大窩口站間,有位置向上升6毫米。

港府港鐵新機制互通報 監察工程對鐵路影響

因應近期發生多宗港鐵站附近建築工程引致的沉降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會否影響車站與路軌結構安全,香港特區政府與港鐵制定新機制加強溝通。

新機制下,香港屋宇署在鐵路保護區範圍內的私人發展項目發出工程同意書時,會同步通報機電署及港鐵,讓港鐵及早制訂監察鐵路安全運作的計劃。一旦相關工程錄得的沉降幅度達到停工指標,港鐵、屋宇署及機電署會即時互相通報,在隨後48小時內屋宇署會完成視察鐵路設施,確認結構安全。機電署亦會完成覆核路軌監測數據,並會隨即發出聯合公布,向公眾匯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