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星期四(11日)起為指定群組,包括免疫力弱及有較高風險人士等,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早上到北角渣華道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第三劑科興新冠疫苗。

林鄭月娥指,新冠病毒仍然在全球肆虐,市民應盡早接種疫苗,越多人接種,香港越有希望走出疫情,越快可以回復正常生活,包括恢復與內地免檢疫的跨境往來。

三人在接種疫苗後,視察疫苗接種中心運作,他們感謝職員為抗疫的工作,並與接種疫苗的市民傾談,知道有合資格市民第一時間接種第三劑疫苗,並滿意接種安排。

對於林鄭月娥曾表示,自己會繼續接種科興,又指抗體水平「不是越高越巴閉」,聶德權說,相關資訊已經很清楚,目前兩款疫苗都是安全有效,抗體水平雖然有分別,但預防重症和死亡的保護力相若,市民可以按自身情況和意願,選擇哪一款疫苗。

政府正分階段展開接種第三針疫苗計劃,特定群組星期四(11日)起可免費打第三針,包括免疫力弱人士,例如癌症病人、器官移植病人、晚期愛滋病患者、需服藥壓制免疫系統的人士等,他們打第二針後最少四星期可打第三針;較高感染風險人士,如60歲或以上長者、醫護人員、長期病患者、工作環境有較高暴露/傳播風險的員工,他們打第二針後最少六個月可打第三針,市民可自由選擇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


花旗銀行公佈置業意向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只有4%受訪者認為現時是上車好時機,按季回落3個百分點;有置業意欲的受訪者按季下跌1百分點至13%。調查又顯示,近10年置業的受訪者中,有67%獲家人資助,較10年前多15個百分點;家人平均資助金額亦由10年前的平均50萬元升至186萬港元。

花旗銀行第三季向逾500名21至60歲香港市民進行置業調查,顯示第三季預期未來12個月樓價樂觀的受訪者,由第二季54%回落至38%,但有42%受訪者預期全年樓價上升,多於去年同期的23%。

花旗銀行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李貴莊認為,今年2至7月每月一手及二手平均成交達7,000宗,創9年新高,所以提早消耗購買力,預料下半年每月平均成交回落至約5,000宗。有調查又顯示,更多受訪者看好1,000萬元以下的細價樓,李貴莊料,或與政府推出的1,000萬元以下樓宇可承造八成按揭有關。

單計30歲以下首置受訪者,八成需要家人資助,資助金額亦由46萬元增至254萬元。而曾置業的受訪者中,首置平均年齡為31歲。18%的非業主受訪者表示,有信心可於未來10年置業,並認為需要的樓價為580萬元,較10年前升1.1倍,符合近年樓價走勢。

李貴莊指,以往二手樓價指數數據顯示,樓價創新高後通常會出現短調整,所以認為樓價短期內已見頂,但長遠認為供不應求等因素長遠有利樓價向上。她又預期,按現時聯儲局減少買債步伐,將於明年6至7月完結,料加息會推前至明年6月,屆時會每季加息25個點子,提醒有意置業人士留意息口變化。


 

1. 香港新增5宗新冠病毒輸入個案, 包括3名機組人員。

其中兩名分別29及57歲的外藉機師,任職同一航空公司,兩人已完成接種「復必泰」新冠疫苗,上星期六(6日)坐同一航班由德國返港,在機場檢測時呈陰性,其後根據豁免人士規定再進行檢測確診,驗出帶變種病毒,當中29歲男機師的病毒量高, 防護中心相信屬近期感染,當局星期二(9日)晚圍封他住過的尖沙咀凱譽,300多人接受檢測,無發現確診個案。至於57歲男機師與家人同住於愉景灣蔚陽一間獨立屋,他的太太在愉景灣國際學校任教,兩名孩子亦在同一學校就讀,學校約120人須檢疫最少3天。

 

2.港去年貧窮人口增至165萬3千人,貧窮率為百分之23.6,較前一年上升2.2個百分點,創十二年來新高。不過政府非恆常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跌至55萬4千人,按年減少8萬8千人,貧窮率為百分之7.9,按年下跌1.3個百分點。

港府表示,去年香港經濟在疫情影響下嚴重衰退,勞工市場急劇惡化,失業住戶急增,貧窮風險顯著上升。當局表示,為應對挑戰,去年推出大量非恆常措施穩定經濟,並紓緩基層面對的生活壓力, 在政策介入後,整體貧窮率及貧窮人口,都較前一年大幅下跌。

政府預期,往後的貧窮情況,仍要視乎全球疫情變化,以及本地經濟復蘇進度,如果社會能夠廣泛配合疫苗接種及防疫措施,將會為經濟快速回復正軌創造有利條件,並支持勞工市場持續復蘇,從而為香港貧窮情況帶來紓緩作用,經濟恢復後,一次性措施的規模預料將會縮減。

 

3.港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是香港與內地,以至與海外地區恢復正常通關,其中一項必要條件,強調接種率要逾9成9,才能有效避免通關帶來的傳播風險。

袁國勇接受訪問時指,當局應該推行「疫苗護照」,將餐廳、戲院及運動場等,列為受管制場所,要求進出的市民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記錄,以鼓勵全民接種。他強調 「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會帶來極高的傳播風險,隨着變種病毒的肆虐,香港本地第五波疫情可能隨時爆發,但香港不能夠閉關自守,必須提高接種率以對外開放。

 

4.漁護署人員深夜在北角嘗試捕捉一隻闖入停車場的野豬期間,輔警協助時被野豬咬傷,情況穩定。

現場是天后廟道飛龍台停車場附近。警方稱近凌晨十二時漁護署及三名輔警接報,有野豬闖入停車場。消息指漁護署人員圍捕牠期間,其中一名相信站在較遠處、未有持盾牌的輔警被野豬撞倒及咬傷。該野豬之後繼續逃跑,從約十米高高處墮下受傷,其後死亡。

 

 

5.存款保障委員會的調查發現,約6成2港人有儲蓄習慣,每人每月平均儲6600元,是調查進行4年以來最低。存保會認為疫情持續兩年,本港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香港人的儲蓄能力進一步下跌。

 

 


1. 香港兩間電力公司公佈來年加電費,其中港燈加價7%,中電就加5.8%。

兩電明年凍結基本電費率, 但會上調燃料調整費。港燈表示, 因應全球燃料價格上漲, 供應緊張, 燃料調整費需要上調, 淨電費因而每度電增加8.9仙,至每度電135.3仙, 上升7%, 為紓緩電費壓力, 港燈將繼續在現有三項基金中, 撥款支援基層家庭、 協助公眾節約能源, 及加強低碳生活的宣傳教育, 涉款共6300萬元。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 經過磋商, 兩電平均淨電費升幅, 只是單位數字百分比, 到明年初平均每度電約1.3元, 強調電費升幅純粹因為燃料價格的急漲。

 

2.港府表示,正研究進一步在食肆及合適的表列處所,嚴格推行使用「安心出行, 以加強出現確診個案時,接觸者追蹤工作的效率,保障市民和員工安全,詳情稍後公布。

另外,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將會再延長14天至11月24日。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 全球疫情持續嚴峻,當局決心保障市民健康,同時為日後恢復與內地通關或跨境出行,創造有利條件,有必要維持現行社交距離措施。

 

3. 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提名期星期五(12 日)截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截至星期一(8日)晚共接獲111份提名,認為初步看來有廣泛代表性的人願意參選, 資格審查委員會已經展開工作,將在11月26日前確認候選人資格。她又指,上星期會見選管會主席馮驊,表明立法會選舉不容有失,要求對方全力以赴,強調選舉除公平公正誠實,亦要講求效率和人性化。

林鄭月娥星期二(9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說,選舉工作預計需要動員3萬6000人,當局已經借調10多名資深行政主任到選舉事務處提供協助。 她又說, 很多參選人都無參選經驗, 港的選舉條例嚴格, 提醒他們需要格外小心。

她指,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正與中央相關部委研究, 讓內地港人到香港口岸的票站投票, 返回內地後毋須檢疫, 會盡快公布安排。

 

4.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與內地恢復免檢疫通關是香港的頭等大事,目前相關工作進展良好,期望能夠盡快與內地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而熔斷機制是通關的核心問題,內地為確保不會有額外傳播風險,要求會十分嚴謹,因此需要磋商。

林鄭月娥星期二(9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香港疫情已經清零,因此與內地除要討論觸發熔斷機制的個案數目‘亦要就觸發個案的類別作出定義。

被問到內地疫情近日出現反彈, 會否影響兩地通關, 林鄭月娥指, 過去一至兩個月, 兩地政府對接、 專家就本港提出意見作說明和澄清等工作, 沒有受內地疫情影響, 所有計劃和討論都繼續進行.

她強調, 需要堅守清零狀態, 並提升疫苗接種率, 並開展第三針的接種工作, 以早日通關.

 

5.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向校董會請辭,將於明年10月19日離任。史維表示,很榮幸過去超過11年能夠以科大為家,在前人奠定的基礎及各方的努力下,令科大的學術水平、開放思維和聲望持續發展。他又指,面對各種挑戰的同時,會繼續團結合,以保障大學的長遠利益及定位。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讚揚並感謝史維過去作出的貢獻,讚揚他是有熱誠而堅定的領導者,並且有清晰願景,盡心盡力奉獻。校方將會啟動全球招聘,聘任新校長。

現年66歲的史維,2010年加入科大出任首席副校長,2018年接替提早離任的陳繁昌,出任科大第四任校長。


電影《長津湖》官方微博早前刊登續集《長津湖之水門橋》海報,可見電影會沿用《長津湖》原班人馬拍攝。

《長津湖》總製片人、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透露,《長津湖之水門橋》大部分內容已於今年年初完成拍攝,由於季節變換的原因,部分戲份預計今年11月繼續拍攝。

 

海報顯示,《長津湖之水門橋》保留了《長津湖》原班人馬,於冬擔任出品人兼總製片人,黃建新任總監製,張和平任藝術總監,王樹增任歷史顧問,蘭曉龍任編劇。

此外,影片依然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朱亞文、李晨、胡軍、段奕宏、韓東君、張涵予主演。

據@新浪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在結束了新興里和下碣隅里的戰鬥後,七連戰士們再接到更艱巨的任務。

電影《長津湖》官方微博透露,新的戰場是當時美軍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第七穿插連的戰士們將面臨新的任務,這一次他們將要去往更艱難的戰場,接受更殘酷的考驗」。

總監製黃建新稱,《長津湖之水門橋》將會呈現很多細節:「整個連隊付出巨大的犧牲,就為了贏得幾秒鐘的炸橋時間,這就是戰爭中的真實,影片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

今年9月,在《長津湖》上映前,《長津湖》總製片於冬曾預告會開拍續集:「我覺得《長津湖》目前的故事已經講完了,志願軍全殲『北極熊團 』,雷公犧牲,但是七連的命運還沒有結束,千里跟萬里的故事還會有延續,整個朝鮮戰爭打了三年,我們還可以拍後面很多故事,從荷里活的製作結構上來講,它就是要拍續集的。其實我們是埋了『水門橋』這個故事線,七連去增援『水門橋』,這是我們故事的延續。」

至於續集的上映時間,於冬當時表示暫時未能確定。

在2021橫店影視節舉辦期間,於冬再透露,《長津湖》留下懸念,伍萬里伍千里兩兄弟的人物命運讓人牽掛,這在續集中會進行呈現。

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自9月30日上映以來,引發觀影熱潮,上映首日票房就突破2億元,截至11月9日10時08分,以56億元票房暫列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名,逾一億人次觀眾到戲院欣賞過。

在8月舉行的《長津湖》主題研討會上,於冬透露這部電影「非常難拍,是兩代甚至三代電影人都想要完成的一個重大的任務」。為完成任務,光是籌備期就長達兩年,並且克服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最終得以順利開拍。

談起《長津湖》的籌拍過程,總監製黃建新很是感慨:「我們這個組大到什麽程度?很多國際上的製片人都說沒見過這麽大的規模,前期工作人員就有7000多人,加上群眾演員、跟組人員、後期工作人員,大概12000人左右,再加上參與我們電影演出的部隊官兵,這個數量是非常龐大。」


香港一架水警船驚現2米長緬甸巨蟒!網上流傳一段短片,一條巨型蟒蛇在水警輪的兩層間的樑管纏繞,女蛇王奉召到場捉拿,動用工具緊箍巨蟒,當巨蛇被拉下一刻,在場人士傳出「嘩嘩嘩嘩嘩」驚呼聲。

警方表示,事發於星期一(8日)中午約12時,一艘位於水警北分區、大埔響螺角與鳳凰笏之間赤門海峽的水警躉船,發現一條長約2米、重約23公斤的緬甸大蟒蛇,其後通知蛇王到場捉走,交由相關機構處理。

 


以「抗美援朝」為主題的史詩級電影鉅獻《長津湖》,自9月30日在內地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截稿為止,《長津湖》在內地票房已衝破56億元人民幣,成為2021年全球票房榜榜首。《長津湖》在本周四的「雙11」,將於香港、澳門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上映,勢必掀起另一輪熱潮。

由三大名導陳凱歌、徐克、林超賢執導,「戰狼」吳京主演的韓戰電影《長津湖》,所講述的長津湖戰役為韓戰的東線部分,負責「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突襲聯合國軍,最後成功炸毀水門橋,取得關鍵勝利,阻止聯合國軍對北朝鮮的進軍。中國官方確認本戰役為韓戰的轉折點,並為朝韓分治奠下基礎。

《長津湖》到底有哪些看點?

1. 豪華級陣容  未開拍已引起震撼

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長津湖》,黃建新作為總監製,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各具特色的導演監製並執導,吳京、易烊千璽、朱亞文、李晨、胡軍、段奕宏、韓東君等一眾實力派演員賣力演出。不論是執導、拍攝還是表演,都堪稱豪華級陣容,也正因如此,影片從構思之初,已吸引觀眾關注。

2.嚴謹按照史實 三位導演靈與肉的結合

《長津湖》導演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聯手執導,卻又分工明確。電影宏觀展現抗美援朝中的長津湖之戰,為真實重現當時場景,史料背景紮實,創作團隊一絲不苟,查閲眾多歷史資料,通過討論劇本,從而呈現統一完整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不管是書本還是紀錄片,我們全都拿來,把這段歷史再理解一次。」林超賢説,「這些歷史資料就像是給我們的血液增添了『養分』,在討論劇本的時候,把吸收的『營養』吐出來」。

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對林超賢來説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要跟另外兩位導演溝通,用什麼角度去講這段歷史?故事的主題是什麼?人物如何設定?」最終,創作團隊決定由陳凱歌為主線人物定調。片中第七穿插連的人物性格、成長改變由陳凱歌導演統一把關,另外兩位導演則根據確定的人物主線來呈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位導演共同執導的背後具更深的意義,就是探索主旋律電影與商業類型電影的融合,「電影還是需要用電影本身的身份去呈現這段歷史,我們三個導演走在一起就是為了這點,陳凱歌導演和黃建新監製把握規矩,我就盡力去把很激烈的部分做好。」陳凱歌與徐克、林超賢的合作,可謂是靈與肉的結合,為《長津湖》帶來全新的市場試驗。

3.製作超認真  場面浩大

「就是碰上最冷的時候去拍電影,可能就是讓我們親自用身體的感受來向這段歷史致敬。”電影拍攝時最冷氣温零下20多度,林超賢感歎,「以往我們拍電影一天可以拍五六十個鏡頭,現在因為天氣的原因,一天也拍不到20個,所以整體的速度都是有影響的。演員就更痛苦了,因為他們穿的衣服都是要還原當年志願軍穿的,也不夠多,還要做很複雜的動作。」

為了真實再現當年的場景,電影基本採用實景拍攝,「有一點機會能真實地拍,我們就必須追求真實地拍」,但實景拍攝除了遭遇惡劣天氣條件外,道具、人員也面臨巨大困難。「我們拍的是那個年代(的作戰),那些槍動不動就不響,有時候反應彈也有一定的危險,每天都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次這種情況。」

劇組動用了累計超過7萬人次的羣眾演員,搭建了超百公里的戰役戰術設計,「每一個細節都是克服重重難關呈現出來的,我們希望儘量可以不用特效來做這些畫面。」即便如此,電影后期還是花10個月只為做出2個特效鏡頭,「這種特效我們要麼不用,要用就要用到很驚歎的效果。」林超賢説。

4.吳京、易烊千璽 角色身份恰到好處

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悲壯的歷史,偉大的英雄先烈的身影,透過演員的表演進行深情演繹。其中,吳京飾演的七連連長伍千里和易烊千璽飾演的七連新兵伍萬里,因戰爭動作表演經驗相互磨合,與角色巧妙的契合。

「吳京是電影界的前輩,動作片的經驗非常豐富,而且他跟香港電影也合作非常長的時間,對工作的方法都很瞭解,跟他合作是非常輕鬆的,他很懂動作應該怎麼走,爆點在哪裏,計算得很清楚,太有經驗了,現場那種感覺就可能會小了一點,要表演再加上去,但是千璽他完全不懂,他反應真的就是這樣。他在槍林彈雨底下走的時候特別真實,真的連走帶跌要爬到牆邊躲起來。」林超賢説,「但是這很配合他的身份,他是一個新兵,所以這種反應是好的。吳京是一個老兵,老兵就不應該有這種反應了。」


1.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爭取與內地盡快免檢疫通關,必須小規模、有條件及有優先次序進行,預料通關初期,可能只限廣東省、陸路口岸或港珠澳大橋,成為首批開放的口岸。

林鄭月娥接受一份報章訪時表示,通關初期會有配額,探望長者、奔喪、商務會獲優先。通關條件下,過關的市民一定要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 持陰性核酸檢測證明、上載「安心出行」紀錄、 及使用內地的健康碼,以便追蹤。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希望政府能夠爭取在明年一月前與內地通關,以趕及在農曆新年前處理支薪及趕貨期等問題。

史立德表示,如在內地有生意的廠商、有自駕車、已接種兩針甚至三針疫苗,並驗出有抗體,亦接受點對點封閉式往返,應獲優先安排通關。

 

2.一連四天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星期一(8日)早上在北京開幕。

新華社報道,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作工作報告,並就《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討論稿)》向全會作出說明,是黨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

新華社7日發表題為《繼續奮鬥,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寫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的特稿指出,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百年大黨通過對歷史的全面深刻總結,必將進一步凝聚共識、抖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再創新的輝煌。

 

3.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點名批評身在海外的立法會前議員許智峯,在社交網站發帖,煽動市民杯葛抵制立法會換屆選舉,在選舉當日投白票,行為或已觸犯《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亦有可能干犯港區國安法。

鄧炳強星期一(8日)發表文章,反問如許智峯認為投白票是合法合理,為何自己不回港進行所謂「抗爭」,反而卑鄙地煽動市民違法,呼籲市民切勿參與不法呼籲,或轉載相關違法內容,否則很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

鄧炳強又指,他上星期因手肘受傷發炎接受小手術,事件再次提醒他,任何看似不嚴重的小事,都不能掉以輕心,引伸到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更要切實防範,和盡早制止任何危害國家或香港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4.一對夫婦上星期五(5日)企圖再與兩名兒子燒炭輕生, 警方暫控一名38歲男子及他33歲妻子共一項企圖謀殺罪。案件星期一(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警方星期六(6日)拘捕該對夫婦,他們懷疑因債務問題,上星期五(5日)在長沙灣凱樂苑住所內企圖燒炭輕生,並企圖謀殺單位內兩名分別六歲及兩歲的兒子,兩人放棄自殺念頭後,有人報警揭發案件。

 

5.一名63歲男子二月底接種首劑科興疫苗兩天後死亡,死因庭繼續就事件進行研訊。

專家證人、 心臟科專科醫生周慕慈作供時指,死者本身患嚴重冠心病,接種疫苗前兩至三星期,已出現突發性心肌梗塞,而他打針後沒有急性過敏反應或不良副作用,認為可以排除接種疫苗是導致心臟病發的起因。

證人又指,死者本身病情嚴重,即使不打針亦有突然死亡的風險,推斷他的死亡與打疫苗沒有直接關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締造歷史,「神舟十三號」首次出艙任務圓滿成功!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太空人,邁出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11月7日18時51分,太空人翟志剛從天和核心艙節點艙,成功開啟出艙艙門,一個多小時後,翟志剛、王亞平穿着中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後出艙,在機械臂協助下,完成機械臂懸掛裝置、轉接件安裝和艙外動作測試等,而太空人葉光富則負責在艙內支援。

 

「神舟十三號」首次出艙任務,準備工作由星期日(7日)下午已展開。執行任務前,地面早已為太空人準備鮮花包作為出艙太空餐,提供高碳水、高熱量的食物,支撐他們長時間、高消耗的太空工作。

翟志剛13年後再喊「感覺良好」 

同日晚上7時許,「神舟十三號」航天人員的出艙任務正式開始。「我已出艙,感覺良好!」這是時隔13年後,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再次喊出這句話,令人激動不已。今次出艙,翟志剛穿上「國旗紅」的艙外航天服,而王亞平則穿上好比國旗上星星的「閃亮金」新上行艙外航天服。

專家表示,經過上次「神舟十二號」兩次出艙任務的經驗基礎,令今次出艙前期準備流程更精簡,不必再進行驗證工作,包括翟志剛直接站上機械臂,進行機械臂懸掛裝置與轉接件安裝,王亞平則攀爬到指定位置工作,葉光富在核心艙內配合支援,共同完成任務。

不少網友認為,「神舟十三號」太空人團隊配合極有默契,也充滿幽默感。當國民沉浸在翟志剛相隔13年後再度出艙的感動時,在節點艙中等候的王亞平馬上接一句,「我一會出艙,感覺良好!」而正在核心艙進行支持工作的葉光富也馬上跟一個,「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的風趣幽默、默契十足,讓控制室響起一陣笑聲。

根據任務規劃,「神舟十三號」任務將在軌道駐留達半年,期間展開兩至三次太空出艙活動。「神舟十三號」太空人團隊已在軌工作生活超過20天,先後開展貨運飛船物資轉移、太空站組合體管理、新上行艙外服啟封和測試、在軌醫學檢查、失重防護鍛煉、太空試(實)驗等工作,亦進行過在軌緊急撤離、機械臂操作、醫療救護演練等訓練項目。

「男航天員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王亞平說:「男太空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奔向太空時,王亞平就想:「中國有首個男性太空人,什麼時候會有女太空人?」十八載航天夢,十一年不懈訓練,成就她成為中國首位出艙的女太空人。

經歷重重險阻,其實「神舟七號」任務中,當時的太空人翟志剛曾遇險情,他當時抱着犧牲的決心,圓滿完成出艙任務。而中國太空站技術一日千里,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翟志剛也身着新一代飛天艙外服,順利透過「神舟十三號」重返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