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在香港短時間內蔓延,今年累計有30宗確診個案,主要集中在深水埗白田邨一帶,其中7人離世。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白田邨重建地盤有4個泥土樣本驗出帶有類鼻疽菌,涉約150名地盤工人。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附近食水暫時安全。他周五(21日)到白田邨重建第10期地盤視察,了解當區類鼻疽個案情況。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4個泥土樣本對類鼻疽菌呈陽性,來自白田邨重建地盤。袁國勇認為有三大途徑肇禍,普遍認為經含菌泥土經塵揚起,吸入肺部引起肺炎入血而致命;二是食水含菌,吞入肚後經腸入血血中毒;三是工人工作時弄傷,病菌經皮膚入血或引起膿種。

袁國勇續稱,地盤仍不算是傳播源頭,因港大早前做過研究,在香港6.8%泥土的樣本都對類鼻疽陽性,「同個病菌一向共存」。袁國勇建議,地盤可以使用熟石灰,殺死細菌,以保護工人。

30宗類鼻疽個案當中,19人已出院,4人仍然留醫,7人已離世,年齡介乎54至93歲。當局重申,香港每年都有人感染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


港府早前宣佈,被捕七名西醫發出逾兩萬張「免針紙」無效,「長洲覆核王」郭卓堅早前入稟司法覆核,高等法院法官高浩文周五(21日)下午頒下判詞,裁定郭卓堅勝訴,涉案「免針紙」繼續保持有效,政府敗訴,需支付訟費。

 

法官的判詞表示,醫務衞生局局長並無相關權力,對涉事的「免針紙」作出失效的決定。法庭同時頒令政府一方須支付全部訟費。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知悉法庭的判決,但他目前正介紹施政報告內容,未有機會詳細了解判決情況,會與律政司研究判詞後正式回應。他強調,當局有責任保障全港700多萬市民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責任和目標。

盧寵茂又稱,接種疫苗是最重要的防疫策略,呼籲社會共同合作,政府會採購更先進的疫苗,推動一老一幼打針,強調疫苗通行證在現階段是必須項目之一,政府會堅決繼續執行。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早上曾表示,相信政府會尊重判決,即使政府敗訴,亦不會影響管治威信,認為「免針紙」屬個別事件,不影響其他防疫措施。他認為,如果市民並非因為醫學理由而不打針,再在不同公眾地方遊走,會有一定公共衞生風險。


新冠疫情令職場出現根本變化,不少人改變對人生規劃及工作的看法,轉行或離職者眾,勞動人口急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重點之一在於推出多項「搶人才」措施,有學者及人力資源顧問認為採取措施留住人手更重要。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周四(20日)發表2022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發現香港多媒體、資訊科技、電訊行業加薪幅度最高,公司平均加薪9.8%,至於全港僱員平均加薪幅度,亦創下新冠疫情以來新高。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今年1月至9月進行調查,合共訪問178間機構及企業,分別來自12個企業,涵蓋約120,700名全職受薪僱員。結果發現,2022年僱員整體平均基本薪酬調整3.5%至9.8%。

電訊、多媒體、會計三行業加薪最多

當中加薪最多的首三位行業,分別是電訊、多媒體及資訊科技;銀行及金融服務業;會計、專業及商業服務業,平均幅度達9.8%、4.5%和4.2%。加薪最低行業為社會服務、非政府組織、非謀利組織及教育界,平均加幅2.5%,其次是醫療及相關行業,以及製造及貿易業,平均加幅均為2.9%。

僅1.7%僱員被凍薪

調查又發現,這些機構的98.3%僱員均獲加薪,遭凍薪的僱員僅佔1.7%。而資深員工的加薪幅度最高,達3.8%;高級僱員的薪酬加幅則是3.7%。

若按企業規模計算,學會指不足500人的小型企業加薪幅度最多,平均高達3.9%;而聘用多於1000名僱員的大型企業則加薪幅度最少,只得3.4%。

調查亦發現,這些機構的98.3%僱員均獲加薪,遭凍薪的僱員僅佔1.7%。而資深員工的加薪幅度最高,達3.8%;高級僱員的薪酬加幅則是3.7%。

非固定花紅更高 整體勝去年

而固定花紅方面,共有42.8%機構設有固定花紅制度,他們獲得平均1.09個月的基本薪酬,高於去年調查錄得的1.01個月。

至於非固定花紅,共92.9%機構設有相關制度,而合資格並獲非固定花紅的員工當中,花紅平均金額是1.57個月的基整薪酬,當中以高級僱員金額最高,達到3.29個月。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會長孔于人表示,過去本港受疫情影響,隨著疫情受控,加上面對人才流失,企業必須吸引及留住人才,「最易就係加人工。」他又指,經歷疫情後,不少人改變了對人生、工作的看法,因此有意轉行,為了挽留人才,不少公司均調整薪酬、福利。

倡留住本地人才

至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的措施,孔對有關政策表示歡迎,直言「有心唔怕遲」,有助吸引海外人才及企業在本港紥根。他又認為,政府要兩方面並行,同時要留住本地人才,「其實唔係淨係睇海外人才,本地人才都要培養、培訓、留住佢哋。」除了大企業外,他希望政策亦可照顧到中小企。

 

 

 

 


颱風「納沙」離開香港不久,再有另一熱帶氣旋有機會周末至下周初移入南海,路徑似「納沙」,但其強度仍存在變數。同時,一股東北季候風下周初抵達華南沿岸,該區料風勢頗大。

 

天文台指,一股清勁至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正影響廣東沿岸。位於呂宋以東海域的熱帶低氣壓集結在馬尼拉之東北約1120公里,預料向西移動,時速約20公里,移向呂宋海峽一帶。

 

據天文台預測路徑,該熱帶低氣壓有機會增強為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會升至每小時65公里,周日(23日)早上在香港南面約400公里掠過,其走勢跟「納沙」相似。

另外,一股清勁至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正影響廣東沿岸。天文台稱,隨着東北季候風逐漸緩和,未來一兩天廣東沿岸普遍晴朗。

天文台預測香港周四(20日)下午部分時間有陽光,晚上大致多雲,吹清勁偏東風,離岸間中吹強風。展望未來一兩天大致天晴。下周初風勢頗大,亦有一兩陣驟雨。


2022施政報告重點

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

  • 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
  • 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等策略項目,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進一步推廣《憲法》、《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
  • 吸納愛國愛港優秀人才加入政府、各委員會和公營機構
  • 在行政主導體制下促進行政立法良性互動,完善立法會前廳交流會

提高治理水平

  • 提升管治水平,從體系建設入手,包括由行政長官領導「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和「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以及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 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長遠和策略議題的研究能力
  • 「以結果為目標」,就指定項目訂立110個不同指標(包括績效指標(KPIs))
  • 強化公務員管理,包括更新《公務員守則》、強化賞罰制度、優化培訓和動員機制

 

招商引才 提升競爭力

  • 財政司司長帶領「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以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特別配套措施將重點企業引進到港
  • 政務司司長領導「人才服務窗口」,統籌招攬人才工作,向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
  • 17個內地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招攬目標企業和人才
  • 成立300億元「共同投資基金」,引進和投資落戶香港的企業
  • 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羅致高薪人才和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
  • 合資格外來人才在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 優化現有多項輸入人才計劃,加強吸引力

 

鞏固傳統優勢 開拓新興產業

  • 提升金融服務競爭力,包括便利具規模先進技術企業主板上市、催生更多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加強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等

 

推動創科發展 促進科研落地

  • 未來五年吸引100間具潛力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包括20間龍頭創科企業
  • 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資助大學研發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
  • 優化現有科技人才計劃,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
  • 設立「工業專員」,專責統籌「再工業化」策略工作
  • 全力推展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工程、新田科技城建設

展現軟實力 促進文藝創意產業化

  • 成立「文化委員會」,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
  • 以電影電視串流平台三大媒體,推動港產流行文化走出香港
  • 設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支持國際大型文藝活動落戶香港
  • 資助有潛質中小藝團和年輕藝術家,推出實習計劃予修讀文藝科目專上學生
  • 制訂十年發展藍圖,增建及擴建文化藝術設施
  • 優化「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促進版權交易和文藝創意產業化

 

提量、提速、提效、提質

  •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未來五年興建30 000個單位
  • 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大幅增加未來五年公營房屋總建屋量約五成至158 000個單位,將「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四年內(即2026-27年度)降至約四年半
  • 推出先導計劃,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單位
  • 未來五年推出足夠私營房屋土地,以滿足估算需求,穩定私樓供應
  • 壓縮造地程序,「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縮短三分之一至一半時間,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
  • 放寬申請強拍門檻至六成或七成業權,助老舊社區重建
  • 成立「專責審批組」加快審批一般建築圖則,使約八成圖則可於首次或第二次呈交時獲得批准
  • 建議興建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完善全港運輸網絡,推動發展

 

培育本地人才

  • 推動STEAM教育,包括在高小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人工智能等創科項目
  • 未來五年,35%本地資助大學學生修讀STEAM學科,以及60%修讀「十四五」規劃下「八大中心」相關科目
  • 增加約1 600個資助研究生學額,為創科建立強大人才庫
  •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包括增加3 000個自資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課程資助學額,以及研究推出更多應用學位課程
  • 今年內公布首個版本「青年發展藍圖」
  • 增加「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委員會數目至五年後不少於180個,並開放兩個地區委員會部分名額讓青年自薦參與
  • 下個財政年度再度推出「首置」土地,協助更多青年置業,並資助租用酒店和旅館,未來五年在「青年宿舍計劃」下增加3 000個宿位

推動基層醫療 強化扶老助弱

  • 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重預防、早治療」方針重整醫療體制,並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轉介經地區康健中心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 容許夫妻共用長者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另推出先導計劃,把現時每年2,000元醫療券有條件增至2,500元,鼓勵使用基層醫療服務
  • 落實一籃子措施,在2023-24年把醫院管理局內科專科穩定新症的輪候時間縮短20%
  • 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職位,增加中醫藥門診服務每年名額三分之一至800 000個
  • 重組扶貧委員會,識別其他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
  • 加強照顧者支援,包括恆常化並增加照顧者津貼至每月3,000元,惠及約10 000名照顧者
  • 恆常化「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並將受惠人數增加50%至12 000人。在2027年年底前增加6 200個資助安老院舍宿位,增幅20%
  • 推出特別計劃適度輸入護理員,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並提升院舍服務
  • 邀請「最低工資委員會」研究如何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檢討機制
  • 明年第一季在荃灣和南區成立「關愛隊」

宜居宜遊

  • 在香港島建造「活力環島長廊」,全長約60公里,於五年完成駁通約九成長廊
  • 推廣「城市運動」項目;制訂十年發展藍圖,提供約30項多元康體設施;優化香港「M」品牌計劃,支持舉行國際體育盛事
  • 未來三年為額外7 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並在2024-25年將政府建築物整體能源表現提升超過6%
  • 明年年初提出立法建議,管制即棄塑膠餐具。今年內在公共屋邨試驗收集廚餘

撐企業 紓民困

  • 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至明年6月底,並緊接推出14億元新計劃,三年內資助超過200場展覽在港舉行
  • 再延長中小企「預先批核還息不還本計劃」六個月,繼續減收商業用戶水費、排污費八個月,並繼續寬減政府處所和短期租約租金或費用六個月
  • 加大「BUD專項基金」和「中小企業巿場推廣基金」每家企業資助上限至700萬元和100萬元
  • 再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特別措施六個月
  • 專上學生貸款免息延遲償還安排再延長一年

 

說好香港故事

  • 財政司司長領導專責小組,制訂新策略向外說好香港故事。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主動出訪傳統和新興市場,宣揚香港機遇和優勢
  • 推出全新訪客計劃,贊助約1 000名內地和海外不同界別領袖訪港,向他們介紹香港最新情況

為填補4名因被「挖角」出任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的議席空缺,選舉事務處周二(18日)宣佈,香港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將於12月18日舉行。提名期由11月1日至11月14日結束。如獲有效提名候選人人數多於4人,便須在12月18日進行投票。

 

選舉事務處發言人周二(18日)表示,選舉委員會界別補選的獲提名人士必須為年滿21歲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在地方選區已登記為選民並在緊接提名前的3年內通常在香港居住,而且沒有外國居留權。獲提名人士無須為選舉委員會委員。

 

發言人補充,獲提名人士應盡早遞交提名表格,以便表格上有任何錯漏的情況下也可在提名截止前作出更正。提名表格可於選舉事務處位於香港灣仔港灣道25號海港中心10樓或九龍觀塘觀塘道392號創紀之城第6期23樓2301至03室的辦事處索取,或從選舉事務處網站(點擊瀏覽)下載。是次補選的公告及附有選舉主任辦事處地址的委任公告將於稍後刊憲。


香港天文台周一(10月17日)上午11時3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預料本港平均風速每小時41至62公里。

香港天文台說,過去幾個小時, 颱風納沙穩定地靠近廣東沿岸,按照現時預測路徑,納沙的烈風圈會與廣東沿岸保持一定距離,除非納沙採取較為偏北路徑或顯著增強,否則香港在今晚午夜前,改發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機會不大,三號信號會在今天維持。

天文台預料,香港平均風速每小時41至62公里,提醒市民將容易被風吹倒的物件綁緊或搬入室內,遠離岸邊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動。


 

港府更新年度立法議程時,抽起為《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的計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二(11日)回應時表示,國家安全風險千變萬化,地緣政治亦急速惡劣變化,指有很多難以想像,可用作攻擊其他國家的手段出現,當局更須深入全面研究。

李家超期望,法例執行時真正有效,可充分處理極端情况不想立一條有漏洞的法律。

李家超行會前回應23條立法被抽起   睇片〉〉〉〉〉


網上上周起流傳片段,見到一名女子坐在公園長櫈,男子則站在她面前,女子頭部靠近男子下體前後搖晃,疑正進行口交。片段亦收錄到片主附近「觀眾」的聲音,有人大叫「望呢度」、「加油」、「Oh My God」,更夾雜粗言穢語評論。該男子一度望向鏡頭方向,惟未有停止動作,女子其後站起,與男子甜蜜相擁。警方周一(10日)晚拘捕涉案男子。

 

警方於上周三(5日)接獲報案,指有人在東涌市政大樓平台作出不雅行為。案件由大嶼山警區特遣隊接手跟進,經深入調查後,警員周一晚(10日)約7時,在東涌逸東邨以涉嫌破壞公眾體統拘捕一名36歲姓江男子,他其後被帶署扣查。案件轉交大嶼山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跟進。案件仍在調查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警方重申,破壞公眾體統罪最高刑罰為監禁7年,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香港警方中午約12時許接報尖沙嘴廣東道一間珠寶店遇劫,兩名南亞裔男子持刀到店內行劫,搶去一條值約2000萬港元的翡翠頸鏈後,登上接應私家車逃去,全程歷時數分鐘。警方事後在油麻地尋回懷疑賊車,在車上檢獲賊人疑打劫時用過的利刀、背囊及手套,正追查三名非華裔匪徒。
被劫走的翡翠頸鏈。

 

兩名南亞裔男子闖入廣東道八號地下的英皇珠寶假扮顧客,期間突亮出約四十厘米長的牛肉刀指嚇職員,並搶走一條價值達2000萬港元翡翠頸鏈。

根據閉路電視片段,店內事發時沒有顧客,有3名職員︰一人站在飾櫃後,一人站在飾櫃附近,另一人站在較後位置,賊人逃走後,見到有職員一度試圖追截。

附近另一部閉路電視則拍到,賊人離開珠寶店後,隨即跑往停在北京道與廣東道交界的一輛黑色私家車,當時街上亦有行人。賊人上車時,走近後座的賊人疑匆忙間還未及完全上車及未關好車門,私家車已擬駛離現場,期間略為煞車,讓後座賊人完全上車才關門,私家車隨即絕塵而去。

警方接報後派出大批探員到場,又在全港各主要幹道截查可疑車輛,案件暫列「行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