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認為北韓在最近發表的聲明中,表現出極大憤怒和公開敵意,他向北韓領袖致函,表示無意推進峰會會議,周四宣布取消原定與北韓舉行的峰會。北韓對華府的決定感到意外和非常遺憾,同時表明金正恩仍願意與特朗普會面。

美國總統特朗普原本希望利用原訂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峰會,結束北韓核項目,以換取解除對北韓的制裁,但特朗普認為對方在最近聲明中表現出極大憤怒和公開敵意,他向北韓領袖致信稱他不希望推進會議,周四宣布取消原定與北韓舉行的峰會。

白宮幕僚早前表示,北韓近幾天的聲明越來越挑釁,令峰會前景黯淡,峰會取消的可能性為一半。渴望通過達成協議,使北韓達致無核化的特朗普,堅持希望能挽救峰會。特朗普一些盟友認為,如果他能成功,便值得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特朗普在致金正恩的信中寫道,「我曾覺得你我之間正建立一段美好對話,最終,對話才是最重要的。我非常期待有一天能和你會面。」

特朗普補充說,如果金正恩對峰會改變主意,務必致電或寫信給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希望繼續與平壤保持外交互動,並可能重新安排峰會。為此,聲明對北韓政權保持尊重。蓬佩奧同時也表示,美國會繼續向北韓施加最大限度經濟壓力,直到北韓同意放棄核項目,而「施壓仍在繼續」。

北韓副外長金桂冠發表聲明,指朝方對美國決定取消峰會感到意外和非常遺憾,領袖金正恩已為今次峰會的準備工作付出一切努力,華府決定不符合外界對朝鮮半島,以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期望。美國單方面取消峰會亦反映美朝之間的敵意有多麽嚴重,並令北韓重新考慮所作的努力及採取的路徑是否正確。雖然如此,北韓仍高度評價特朗普為促成峰會所作出的努力,朝方仍願意隨時以任何形式與美國坐下來談,並有意給予美方時間和機會。

有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暫時取消峰會」是「明智之舉」,另一名高級白宮官員表示,特朗普希望召開峰會,但是要在適當形勢下進行。他補充,取消峰會是特朗普個人的決定。

在特朗普發出上述信函後不久,南韓總統文在寅召集高級幕僚舉行緊急會議,南韓總統府似乎對特朗普的決定感到意外。今次緊急會議的與會者包括韓國國家情報院院長徐薰和國家安全顧問鄭義溶。

蓬佩奧對特朗普政府是否在決定取消峰會前諮詢南韓不予置評。

蓬佩奧說,特朗普政府內部仍在對接下來的舉措進行大量討論。他補充,關於特朗普政府接下來仍有事情有待決定。

日本原本希望在解決日本面臨的北韓導彈威脅取得進展,同時解決平壤綁架日本公民而引發的爭端。今次峰會被取消,打破了日本的希望。

北韓國家媒體周四表示,平壤已「完全關閉」位於北韓北部的核測試基地,此舉旨在向全世界展示該國願意做出誠摯的讓步。不過外界有人質疑,該基地已於去年9月的核試中被毀,可能已無法使用,亦有輿論認為,北韓政權已宣布完成其核項目,可能根本不再需要這基地。


為免美韓軍演會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北韓領袖金正恩舉行峰會前製造緊張局勢。美國國防官員透露,南韓主動提出退出聯合軍演,美國上周決定取消美國B-52轟炸機與南韓軍機的軍演。

美國特朗普政府早前多次重申,在北韓尚未放棄核武器項目前,將繼續對北韓施加最大限度的經濟和軍事壓力,且美國並未改變其軍演規模。

美國有官員表示,南韓政府已要求退出原本由美國、南韓和日本聯合舉行的三國空軍演習。美國暫未就南韓的決定公開評論。


「新華社」5月19日消息,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內容如下:

據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建設性磋商。

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品質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雙方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退出伊核協議兩日後,美國財政部10日宣佈對伊朗實施新一輪制裁。

美國財政部10日在官網發表聲明稱,美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打破了向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轉移數百萬美元現金的大規模貨幣切換式網路。

美國財政部官網截圖

美國財政部官網截圖
今次被制裁的物件,包括6名伊朗個人和3家實體。被制裁對象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同時美國人將被禁止與其進行交易往來。

美國財政部官網不僅發出對伊朗制裁的聲明,同時也提供制裁物件的身份資訊及資金轉移網路。

 

美國財政部Twitter截圖

聲明提到,美國和阿聯酋共同採取行動,打破一個在伊朗和阿聯酋的貨幣切換式網路,通過這網路,數百萬美元現金最終進入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伊斯蘭革命衛隊的一部分)在中東地區的代理人組織,這些組織長期從事危害地區安全的活動。

具體來說,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管理辦公室(OFAC)確定9個伊朗個人和實體。

伊朗中央銀行參與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計劃,並積極支持該網路的貨幣兌換,使他們有管道獲得在外國銀行帳戶中持有的資金。

伊朗政權及其中央銀行濫用權力,利用阿聯酋的實體來獲取美元。他們通過為其地區代理組織提供資金和武裝的方式,支持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惡性活動。

美國財長姆努欽10日表示,據特朗普總統本周做出的決定,美財政部將著手切斷革命衛隊的資金來源,無論這些資金來自哪裡,無論其最終用途是什麼。他感謝阿聯酋政府在此事上與美國進行合作。

同時他也提醒世界各國必須警惕伊朗利用其金融機構來兌換貨幣,並為伊朗和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國家提供資金的行為。

美財政部同日表示,美國將從8月7日起重啟因伊核協議而豁免的對伊制裁措施。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馬來西亞大選,外媒報道,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10日凌晨公佈投票結果顯示,前首相馬哈蒂爾領導的陣營「希望聯盟」在大選中,贏得國會下議院過半數席位。馬哈蒂爾將於今天宣誓就任總理。

現年92歲的馬哈蒂爾曾在1981年至2003年擔任馬來西亞總理,今次看似不太可能的再度執政,標誌著一次史無前例的政治東山再起。

今次也是馬來西亞自1957年建國以來,國陣首度失去執政權,為馬來西亞史上首次政黨輪替。

當地時間2018年5月10日,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前總理馬哈蒂爾慶祝選舉勝利。

「希望聯盟」「變天」成功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道,馬來西亞選委會公佈的國會議席成績,在222個國會一席中,「希望聯盟」共獲得113席。其中,公正黨贏得104席(包括盟黨以藍眼旗幟參選的議席),民主行動黨9席(只包括東馬行動黨以自家黨徽上陣的議席)。
「國民陣線」贏得79席,其他政黨方面,伊斯蘭黨奪得18席,「希望聯盟」的盟友政黨沙巴民族復興黨8席,國家團結黨1席,獨立人士3席。意味馬哈蒂爾率領的「希望聯盟」以過半議席,在今次大選中勝出。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馬哈蒂爾透露,國家王宮獲悉「希望聯盟」取得國會簡單多數議席後,已召見「希望聯盟」領袖稍後到王宮。

馬哈蒂爾凌晨約3時,與一眾「希望聯盟」領袖召開記者會時表示,他將與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即「希望聯盟」的副總理人選一同覲見國家元首。

由於「希望聯盟」以公正黨旗幟競選,所以王宮傳召的是公正黨領袖。馬哈蒂爾希望,能在稍後到王宮覲見國家元首時,宣誓出任總理。

記者會上,馬哈蒂爾表示:「國家王宮獲悉我們取得多數議席(執政),已經聯繫我們……我們會有宣誓就任總理儀式。」

他表示,當總理宣誓就職後,就能組閣並委任副總理與部長。

馬哈蒂爾指出:「我已通知政府首席秘書,他應宣佈明天與後天放假。(包括週末在內)放假四天。」

但馬哈蒂爾笑言,對於勝出大選的「希望聯盟」而言,接下來則沒有休假可言。
隨著馬來西亞政黨輪替,「希望聯盟」入主布城,馬哈蒂爾承諾,會為深陷囹圄的「希望聯盟」實權領袖安華爭取特赦。

馬哈蒂爾稱:「我將努力讓他獲得赦免。他在6月8日就會出獄……他獲得赦免後,即有資格成為總理。但他必須通過參選才能成為總理,或至少成為上議員。」

安華被控在2008年與助理塞夫發生性行為,在2015年入獄,將在今年6月8日出獄。不過,馬來西亞法律闡明,任何人出獄後,五年內不能參選。

當記者追問馬哈蒂爾,「國民陣線」主席納吉布會否接受選舉成績時,馬哈蒂爾則笑稱,迄今還未聽到納吉布的回應,因為納吉布似乎已消失不見,「我沒有聽到他消息,他已經銷聲匿跡。」

馬哈蒂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勝選後不會對納吉布「復仇」,但新政府將會尊崇法治,將罪犯繩之以法。「我們不是要來報仇的。我們想要做的是恢復法治,若有任何人犯法,包括記者在內,他們將被帶上法庭受審。」

中馬關係恐生變

1925年出生的馬哈蒂爾,為今屆大選中最年長的候選人,1981年至2003年擔任總理22年,是馬來西亞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馬哈迪的當選,也再度引發各界對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的憂慮。選前,馬哈蒂爾曾表示,如果他順利當選,不僅將對中國在馬投資嚴加監管,而且將重啟南海問題談判。

馬哈蒂爾稱,他反對中國投資,並承諾勝選後檢討中資工程,「如果從中國對馬投資中什麼也得不到,那我們就不歡迎他們。」

馬哈蒂爾還稱,會重新檢討連接新加坡和吉隆玻的雙坡高鐵計劃。他聲稱,新加坡與吉隆玻距離只有短短幾百公里,不像中國這樣地遠遼闊,「在高鐵開動前,你已抵達終點」,馬來西亞無須花費在高額投資,卻無回報的高速跌路建設,因此有必要重新探討是否值得推行這項雙邊合作項目。

《新華社》早前報道,馬來西亞議會選舉5月9日開始投票,選舉產生222個國會下議院議員及505個州議員。

馬來西亞實行簡單多數選舉制度,通常在國會下議院取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可以組閣。馬來西亞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下議院議席共222個,每屆議員任期5年,由大選選舉產生。上議院設70個議席,由全國13個州議會各選舉產生2名議員,其餘44名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總理推薦委任,任期3年,可連任2屆。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3名被北韓羈押的美國公民9日獲釋,並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陪同下乘專機返美,此外,朝美領導人會面的時間地點也已確定。

5月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自己的Twitter帳號發佈上述消息:

特朗普隨後又發Twitter說,他將在凌晨2點親到馬里蘭州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迎接他們。

據《觀察者網》早前報道,特朗普8日宣佈,新任職的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將再前往北韓進行訪問,為即將到來的美朝領導人峰會(特金會)做準備。當時蓬佩奧就稱,他希望北韓能做「正確的事情」。

「過去17個月,我們一直在要求北韓釋放三名被拘捕的美國人……我們還會繼續談這件事情,如北韓同意釋放,將是一個很好的姿態。」

白宮發表聲明稱,三名美國公民都能自行步上飛機,無需別人幫助;特朗普將金正恩(Kim Jong Un)釋放人質的決定視為「一種善意姿態」。

三名獲釋美國人質在一份聲明中,感謝美國政府促成他們獲釋。

三人在聲明中說:「我們對美國政府、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及美國人民深表感謝,謝謝把我們帶回家;我們感謝上帝及為我們和我們回家祈禱的家人和朋友,上帝保佑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

三名美國人獲釋前,蓬佩奧與金正恩進行90分鐘會面。美國國務院稱,三名美國男子獲金正恩特赦,一名北韓官員警告美國代表團,要求確保他們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北韓今次釋放美國人質與去年一宗案件形成強烈對比。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學生Otto Warmbier去年被北韓釋放時處於昏迷狀態,被送回美國六天後死亡,。

至於今次與他同行的三位「客人」,《韓聯社》報道稱,三人分別是:金尚德(美國名托尼·金)、金學松和金東哲,他們曾被指控參與間諜活動或者涉嫌從事反朝敵視行為。

其中,金東哲原先住在美國維珍尼亞州費爾法克斯,2001年,他來到中國吉林省延邊北韓族自治州延吉市,隨後往返延吉和北韓羅先市,在一間經營國際貿易與旅遊的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

金東哲2015年10月被捕。北韓當局2016年4月以涉嫌間諜活動和顛覆體制的罪名,判他10年的勞動教化刑。

金尚德在被捕前曾在延邊科技大學(延吉市政府與一名美籍韓裔合作創辦的一間大學)擔任教授職務,他還經常到訪北韓平壤科技大學教授會計。

2017年4月,他在結束對平壤科技大學的訪問日程後,在平壤國際機場被捕。

金學松在被捕前到過中國遼寧省的丹東市,2014年起,他在平壤科技大學進行普及農業技術的活動,去年5月7日,北韓《中央通信社》稱,金學松因從事反朝敵對行為被扣留。


國家主席習近平8日應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美關係發展處在一個重要階段,他高度重視發展兩國關係,珍視與總統的良好工作關係。希望雙方認真落實與特朗普在北京會晤時達成的共識,保持高層及各級別交往,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經貿合作一直是中美關係的壓倉石和推進器。中美雙方上周在北京就經貿問題進行坦誠、高效、建設性的磋商。雙方團隊可保持溝通,爭取找到妥善解決存在問題的辦法,取得互利雙贏的成果。

特朗普表示,美方高度重視美中關係,期待與習近平繼續保持密切聯繫。美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妥善處理好經貿問題,推動美中關係取得更大發展,造福兩國人民。

兩國元首並就北韓半島局勢交換意見。習近平重申中方在北韓半島問題上的立場,強調中方支援美朝領導人會晤,希望美朝雙方相向而行,建立互信,分階段行動,通過會晤協商解決各自關切,考慮南韓合理安全關切,共同推進北韓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中方願繼續為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地區長治久安發揮積極作用。

特朗普表示,美方高度重視中方在北韓半島問題上的立場,讚賞中方發揮的重要作用,願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推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半島問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香港時間周三凌晨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繼續制裁伊朗。

特朗普在白宮外交接待大廳發表講話時,對這份2015年達成、旨在限制和監督伊朗核活動的協議,給予嚴厲批評,他形容協議為「可怕」、「一邊倒」和「災難性」。特朗普稱,計劃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經濟制裁」,並稱美國將制裁任何幫助伊朗發展核武器的國家、公司及銀行。

美國政府官員稱,即時恢復對伊制裁,意味禁止與伊朗達成任何新合同和金融協議。他們稱,企業和銀行有90天或180天時間結束與伊朗的現有關係,具體取決於交易類型。

特朗普表示,伊核協議在核心內容上存在缺陷。他提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月宣佈已掌握新證據,證明伊朗維持製造核武器的秘密計劃、卻一再對此撒謊。

特朗普表示,已有確鑿證據證明伊朗的承諾是謊言。很多專家和前官員稱,除重申美國、歐洲和國際原子能核查人員一直以來的觀點,即伊朗在2003年以前就實施核武器計劃,直到2009年部分核活動仍在繼續,但內塔尼亞胡並未提供新資料。

特朗普稱,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決定表明「美國不再發出空洞的威脅。」、「我言出必行。」

特朗普表示,已準備好、有意願且有能力與伊朗談判一項持久性新協議。他說:「對伊朗而言會有好事發生,對我們都希望的和平與穩定,也會有好事發生。」
與此同時,特朗普對伊朗提出警告,稱如該政權續擴大其核野心,將面臨比以往更大的麻煩。

特朗普指出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緊迫性。他說:「如果我任由協議繼續生效,中東將很快爆發一場核武器競賽。」

美國情報官員、聯合國原子能機構及歐洲盟國一再表示,伊朗自2016年1月伊核協議生效以來一直遵守該協議,減少離心機數量和鈾儲備量。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讚特朗普的決定,指出維持當前協議將後患無窮。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Khalid bin Salman王子,也歡迎特朗普的決定;他發表Twitter稱,今後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必須解決伊朗彈道導彈計劃,及該國對恐怖主義提供越來越多金融和軍事支援的問題。

特朗普稱,近月來與法國、德國、英國等盟友和夥伴進行廣泛接觸,統一對該威脅的認識。

英法德:遵守核協議條款

歐洲官員週二,對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表示失望。英國、法國和德國領導人發表一項聯合聲明,表示將遵守核協議條款,並敦促美國不要阻止他國跟進。

英法德三國領導人表示:「在過去幾個月與美國政府進行全面接觸後,我們呼籲美國通過允許繼續執行伊核協議主要條款的方式,來盡一切可能維護該協議在核不擴散方面取得的成果。」

伊朗總統魯哈尼回應稱,伊朗將暫時與其他五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中國)留在協議。

歐洲領導人敦促伊朗繼續遵守該協議對其核活動的限制條款,並表示,歐洲國家將與華盛頓進行接觸以應對伊朗構成的挑戰。

他們表示:「我們對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安全承諾是堅定不移的,我們也必須以切實的辦法,解決對伊朗彈道導彈計劃及其破壞地區穩定行為的共同關切,特別是在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稱,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是錯誤。他在Facebook上發文稱:「退出該協議背棄美國最親密盟友,也拋棄美國主要外交人員、科學家和情報專家爭取到的共識。」他稱:「在一個民主國家,政府換屆後政策和優先事項時常會發生變化,但接二連三地違背美國參與達成的協議可能損害美國的信譽,並與全球主要大國產生不和。」

多位歐洲領導人近數星期接連訪問華盛頓,敦促特朗普不要退出伊核協議。法國總統馬克龍上月底警告,在沒有後續計劃情況下,退出協議將打開「潘朵拉魔盒」。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隨後幾天與特朗普會晤時強調類似觀點,她認為,伊核協議是一塊「積木」,一片「馬賽克」,是約束伊朗不可或缺的部分。

伊朗核協議由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2015年簽署,由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該協議。在該協議下,伊朗同意在未來10年不開發核武器,以換取國際社會取消對其的制裁。


《新華社》5月8日報道,5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北韓勞動黨委員長、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大連舉行會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甯亦有參與。


5月的大連,青山縈翠,碧海流雲。習近平與金正恩舉行會談,並為金正恩舉行歡迎晚宴,一同散步、出席午宴,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兩黨兩國領導人就中朝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全面深入交換意見。

習近平指出,金正恩在當前北韓半島局勢深刻複雜演變的關鍵時刻,時隔40多天再度專程來華舉行會晤,體現金正恩與朝黨中央對中朝兩黨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對兩黨兩國戰略溝通的高度重視,並予以高度評價。習近平認為與金正恩首次會晤以來,中朝關係和北韓半島形勢均取得積極進展,他對此感到高興,願與金正恩再舉行會晤,共同為推動中朝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實現北韓半島長治久安、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繁榮作出努力。


金正恩表示今年3月以來,朝中友誼和北韓半島形勢都取得富意義的進展,是他與習近平歷史性會晤的積極成果。在當前地區形勢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再來中國與與習近平見面,並通報情況,希望與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和合作,推動朝中友誼深入發展,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習近平強調今年3月,在北京與金正恩實現歷史性首次會晤,進行長時間深入交流,就發展新時代中朝關係達成了四方面原則共識。

第一, 中朝傳統友誼是雙方共同的寶貴財富,發展好中朝友好合作關係是雙方堅定不移的方針,也是唯一正確選擇。

第二, 中朝同為社會主義國家,雙邊關係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要加強團結合作、交流互鑒。
第三, 兩黨高層交往對於引領雙邊關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雙方應保持經常往來,加強戰略溝通,增加理解互信,維護共同利益。
第四, 夯實民間友好基礎是推進中朝關係發展的重要途徑,應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兩國人民交流往來,為中朝關係發展營造良好民意基礎。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各項共識正在得到良好的貫徹落實。一個多月時間內,我同委員長同志兩度會晤,保持著密切溝通。

習近平稱願與金正恩一道,繼續指導雙方有關部門落實達成的共識,推動中朝關係不斷向前發展,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為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習近平又對北韓早前發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中朝兩國公民傷亡後,金正恩的高度重視和真誠態度,表示誠摯謝意。

金正恩表示,朝中兩黨兩國老一輩領導人同志式的相互信任和情義,是朝中傳統友誼的親密紐帶和堅實根基。他與習近平繼承此良好傳統,舉行卓有成效的歷史性會晤,推動朝中關係迎來前所未有的活躍發展。相信時隔一個多月的再次會晤將加深彼此互信,推動朝中友好合作關係順應新時代的要求,取得更為密切的全面發展。

談到北韓半島形勢時,習近平指與金正恩首次會晤時,就此深入交換意見,達成重要共識。最近,金正恩在推動半島對話緩和方面作出積極努力,取得積極成果。在有關各方共同努力下,半島對話緩和勢頭正不斷鞏固,朝著有利於推動政治解決的方向發展。中方支援南韓堅持半島無核化,支援朝美對話協商解決半島問題,願繼續同有關各方一道,為全面推進半島問題和平對話解決進程、實現地區長治久安發揮積極作用。


金正恩高度評價習近平的遠見卓識,感謝中方長期以來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作出的重要貢獻。他表示,實現北韓半島無核化是南韓始終如一的明確立場。只要有關方面消除對朝敵視政策和安全威脅,南韓沒有必要擁核,無核化是可以實現的。希望通過朝美對話建立互信,有關各方負責任地採取分階段、同步性的措施,全面推進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最終實現半島無核化和持久和平。

金正恩向習近平通報近期北南韓內發展和黨的建設情況。

習近平指出,北韓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黨全國集中一切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戰略路線,宣佈停止核子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射、廢棄北部核子試驗場,體現金正恩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視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堅定意志。他對此表示讚賞,支援南韓戰略重心轉向經濟建設,支持北韓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等亦有參予有關活動。

北韓方面,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國際部部長李洙墉,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委員長、統一戰線部部長金英哲,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外務相李勇浩,北韓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宣傳鼓動部第一副部長金與正等參加有關活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在北京舉行的中美貿易談判周五結束,美國曾向中方提出一連串貿易要求,其中包括將美中貿易逆差削減2,000億美元,並要求中國政府停止針對高新技術領域的所有支援性措施。中方則稱這些要求「不公平」。

中美雙方於5月3日至4日進行貿易談判,美方是由財政部長姆欽率領的七人代表團,中方則由副總理劉鶴率領的八人代表團。

《新華社》報道,雙方在某些領域達成一些共識,而雙方認識到一些問題上有較大分歧,需繼續加緊工作。中方事後以積極的口吻評價會談:「雙方都認為發展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十分重要,致力於通過對話磋商解決有關經貿問題。」有報道指,美國談判團隊在會談後沒有發表聲明便前往機場離去。

美國向中國提出八點要求

《華爾街日報》及《紐約時報》報道,美方在談判中的文件,稱美中貿易關係「嚴重失衡」,又認為美國面向中國的投資及服務銷售仍「嚴重受限」,且中國產業政策給美國帶來嚴重的經濟和安全擔憂。美國提出中國必須於一至兩年內…

■ 從6月開始,在12個月內將貿易順差減少1,000億美元,在隨後12個月內再減少1,000億美元。

■ 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中停止所有對先進製造業的補貼,計劃涵蓋十個領域,包括飛機製造、電動汽車、機械人、電腦微晶片和人工智慧。

■ 接受美國可能會限制涉及《中國製造2025》產業的進口。

■ 採取「直接,可驗證的措施」,阻止網路間諜活動進入美國商業網路。

■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 接受美國對中國的敏感技術投資的限制,不進行報復。

■ 將目前平均10%的關稅降至與美國相同的水平——在美國,所有「非關鍵部門」的平均關稅均為3.5%。

■ 開放中國的服務業和農業,充分迎接美國競爭。

此外美國又規定,雙方應每季度舉行會晤以審查進展情況。

過去幾個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已加大對華貿易施壓的力度,向產自中國的太陽能板、鋼鐵和鋁採取關稅措施。特朗普還威脅向高達1,50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加徵關稅;另外,在兩國圍繞知識產權存在糾紛之際,美國威脅限制中國的對美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