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葉縣警方凌晨在松戶市,發現一名疑受襲的中國籍年輕女子,面部流血倒在地上,送院後證實死亡。
女子在送醫之後確認死亡。

搜查人員消息,死者為中國籍,疑被襲擊後重傷倒地昏迷。

當地目擊者凌晨3點多報警,稱在松戶市古崎家中,聽到外面有女子慘叫,發現一名女子被兩名男子毆打,渾身是血倒在地上。

 

當地警方透露,涉案兩名男子仍在逃,初步相信其中一人身高約180厘米,身穿夾克和帽子,另一人身材偏瘦,正緝拿二人歸案。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南韓大韓航空一名服務長達26年的空中服務員,2021年4月因胃癌病逝,終年53歲。近日,首爾南部職業病判定委員會判定,該名空中服務員的死因,為長期受宇宙輻射影響,屬於「工傷」,成為南韓首宗被判定因宇宙輻射,引起職業病的案例。

 

綜合《朝鮮日報》、《韓聯社》等南韓媒體報道,該名宋姓空中服務員於2021年4月被診斷患有胃癌4期,並於同年5月病逝。他從1995年開始在大韓航空工作,到2021年為止,36年來平均每年飛行時數為1,022小時,其中有一半為往返歐洲和美洲的長途航班。

報道指,這些航班都選擇最能節省時間、經過北極的「極地航線」,但由於大氣層較為稀薄,宇宙輻射的影響會增加5倍以上。對此,大韓航空強調他們會確保機組人員每年累積的輻射暴露量,不超過安全標準的6毫西弗(mSv),並表示宋姓空中服務員,在患上胃癌和宇宙輻射之間並沒有已知關聯性。

不過,首爾南部職業病判定委員會認為,死者的累積輻射暴露量,有可能比實測值更高,而且空中服務員在長途航班中飲食時間不規律,再加上死者生前無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因此認定胃癌與工作間,存在明顯因果關係。

據報,宇宙輻射對一般民眾並不會產生太多影響,旅客偶爾乘搭飛機完全不會有問題。但由於機組人員長時間停留在高空,無可避免地受到宇宙輻射相關問題影響

南韓原子力安委員會每年進行的環境輻射調查,指從2017年到2021年為,機艙服務人員的最大輻射暴露量平均為5.42mSv,約為一般民眾的5倍。


澳洲墨爾本西北部溫泉小鎮戴爾斯福特,昨(5)日晚間驚傳汽車撞向人群事件。一輛汽車突然衝向行人道,撞向一間酒店酒吧草坪上的人群,造成5人當場死亡,其中包括2名兒童。死者都是度假中的遊客。

維多利亞省警方表示,肇事司機是一名66歲男子已被送往醫院,沒有生命危險,檢驗相信沒有醉駕,事故原因警方仍在調查。


90年代經典美國處境喜劇《老友記》(Friends)男星馬修派利(Matthew Perry)周六(28日)被發現於洛杉磯寓所的按摩浴缸中溺斃,終年54歲。據悉現場無發現毒品,警方認為案件無可疑。

洛杉磯警方及消防人員接獲報,趕往位於「Pacific Palisades」社區一處住宅,發現一名50多歲男子無生命跡象倒臥浴缸,而該名50多歲的死者正是《老友記》主角之一的馬修派利。據悉現場無發現毒品、也沒有外力介入痕跡,已排除他殺可能。

娛樂爆料網站《TMZ》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馬修派利當日玩近兩個小時的匹克球(pickleball)運動後返家,接着安排助理出外工作,然而助理外出約兩個小時折返,發現馬修毫無反應癱倒浴缸中,連忙打911報案。

馬修派利曾在出版的回憶錄中公開過往,坦承自己長期受到毒癮、酒癮困擾,過去數十年中不斷出入康復中心,同時還因酗酒和大量使用藥物,令胃部造成損傷,而要向多方求醫;至於他今次倒臥浴缸確切原因,仍有待調查。

1994年於NBC首播的《老友記》被譽為「最經典美國處境喜劇」之一,由珍妮花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卻妮高絲(Courteney Cox)、麗莎古祖(Lisa Kudrow)、麥利邦(Matt LeBlanc)、馬修派利及大衛舒威馬(David Schwimmer)領銜演出,十年來創造無數經典。馬修派利則在劇中飾演錢德勒(Chandler Bing)一角。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新一輪衝突造成的傷亡人數持續增加,截至18日下午,雙方逾4,900人死亡。

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表示,截至當地時間18日14時,今輪以巴衝突已造成巴方3540人死亡,其中加沙地帶3478人死亡,超過12000人受傷;約旦河西岸62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

《耶路撒冷郵報》引述以色列衛生部資料,截至18日下午,以色列已有逾1400人死亡,逾4475人受傷。

巴勒斯坦官員稱本輪衝突已致加沙地帶超1300名兒童死亡

阿拉伯電視台當地18日報道,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立基表示,目前加沙地帶已有超過1300名兒童在今輪以巴衝突中死亡。

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當地18日,接受天空新聞阿語頻道採訪時表示,由於醫療物資和燃料耗盡,以「災難性」形容加沙地帶的衛生狀況,目前當地醫院已經無力再提供醫療服務。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以巴激烈衝突持續,至今造成超過4,100人死亡,其中加沙有2,700多人喪生,並估計有1,200人仍被埋在瓦礫下。以色列就有1,400人死亡,大約200人被挾持到加沙。加沙一座迫滿傷者和避難者的醫院發生猛烈爆炸,當地民防官員指,爆炸造成300人死亡,但衛生部門就指有500人喪生,並指爆炸是由以軍空襲造成。以軍否認空襲醫院,反指根據情報,當時有武裝分子在醫院附近發射火箭彈,指是對方武器誤中醫院。

以軍周二(17日)繼續空襲加沙地區多個地點。在加沙醫院發生爆炸後,世界衛生組織、阿拉伯聯盟、歐盟、以及加拿大、土耳其等國家譴責襲擊醫院,並呼籲立即採取措施保護平民。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形容事件是屠殺,宣布為死難者哀悼三天。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批評是戰爭罪行。

加沙醫院遭到襲擊後,原來擠滿傷者的空地變為暫時停放遇難者遺體的停屍間。

在爆炸中僥倖逃生的加沙居民,無不感到悲痛。

不過,以色列軍方否認空襲醫院,並一度反指爆炸是哈馬斯火箭炮發射失敗,其後改稱是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的火箭炮造成。總理內塔尼亞示譴責事件,形容是由野蠻的恐怖分子所為,強調以軍主要打擊哈馬斯的軍事設施,並無針對醫院。傑哈德指以軍的指控是捏造的謊言,試圖掩蓋對平民犯下的可怕屠殺罪行。

綜合外媒報道,爆炸是發生在當地時間周二晚上8時許,醫院擠滿了在以軍空襲下受傷的人,以及尋求庇護的平民,不少人當時相信醫院比家中來得安全。網上片段顯示醫院陷入火海,現場屍橫遍野,半島電視台在現場的記者形容情況屬於「災難性」,廢墟下仍然有人被困,又指醫院是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遭受攻擊。

 


聯合國專家警告加沙經過以色列連日圍困及空襲下已經被「扼死」。圍困的加沙居民正面臨無水,無電,無能源及無藥的困境,各方正透過外交斡旋打開接壤埃及及加沙的拉法口岸,令救援物資得以運入加沙,緩解當地的人道危機。另各國正關注以巴戰事進一步升温以及逃離加沙地區平區的安全,或會令到周邊國家及地區陷入新一輪的衝突。

以色列當局在哈馬斯於十月七日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襲擊並綁架人質,導致逾一千四百人死亡後,便完全封鎖加沙,且連日向該地區發動空襲,空襲造成最少二千八百人死亡並逾萬人受傷,當中大部分為婦孺,而死傷人數已超過2014年加沙以色列51日衝突的數目。

美國總統拜登譴責哈馬斯今次襲擊以色列的行動是二戰以後,針對猶太人最嚴重的一次屠殺。他周三(18日)將出訪以色列,以表達美國支持以色列的態度。

以色列國防軍指相信哈馬斯擄走約二百名以色列及外國人,並將他們帶到加沙作為人質,當中大部份正處身於加沙複雜的地下隧道。哈馬斯在網上發表的片段聲稱,現時人質數目約為200至250人。

人權組織警告以色列在加沙的食物、食水及燃料已陷耗盡的情況下,仍然禁止這些必需品運入加沙是違反國際法,將令到加沙地區的二百三十萬居民陷入無乾淨食水,食物,燃料及藥物的境地。包括多國領袖,教宗及國際救援組織等正竭力透過外交斡旋,爭取設立人道走廊,將各種生活必需品及救助品運入加沙,解居民燃眉之急,亦是當前急務。聯合國救濟及工程處警告大批加沙居民在無水,無食物及無燃料的情況下被圍困,有如將他們推向死亡,情況堪憂。以色列總理辦公室否認現時有任何開放加沙連接埃及的拉法口岸的安排。

 

大量救援物資抵達拉法口岸埃及邊境,希望盡法運入加沙,緩解當地人道危機。

 

國際衛生組織亦警告食水供應不足令加沙全地35所醫院的逾三千五百名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令當地陷入即時的公共衛生危機。巴勒斯坦紅新月會總監指,加沙內不斷受到以色列空襲戰火波及的醫院,因為缺乏燃料推動發電機維持水力供應及維生儀器的運作而面臨隨時停止運作的危機。另外,醫院的止痛藥亦已耗盡,越來越多加沙居民因為無水飲而嚴重脫水。多個救援組織警告加沙的燃料及其他必需品早已耗盡。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警告現時在加沙內的五萬名孕婦中有十分一孕婦的嬰孩將在一個月內出生,令她們面臨一面面對炸彈威脅,另一方面卻要與幼嬰在衛生惡劣的環境中掙扎求存,令她們陷入「雙重惡夢」。

令情況雪上加霜的是逾一百萬加沙北部居民被迫在以色列表示會向哈馬斯發動地面攻擊及對廣泛地區進行空襲的威脅下,經陸路南逃,當中逾四十萬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現時藏身於聯合國在當地的學校及建築物,令這些處所早已不勝負荷。

巴勒斯坦衛生部長譴責以色列軍方以加沙的醫療團隊及其家屬作為目標;另巴勒斯坦總統促請國際社會協助停止以色列針對加沙的空襲行動,並結束對加沙地區的圍困。

美國外交部高層官員最近陸續出訪以色列及鄰近國家,與不同的地區領袖會晤,尋求緩解目前的緊張局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承諾加沙—埃及的拉沙口岸將會開放,美國現時正與聯合國、埃及、以色列及其他持分者就有關救援工作進行協調工作。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責以色列的行動已經遠超自衛範圍,而中國的中東特使翟雋將於日內到訪以巴地區進行斡旋工作。事實上,現時有大量的救援物資積壓在拉法口岸的埃及邊境。埃及指針對加沙的空襲令道路難以通行,而約旦則要確保救援車輛不會成為以色列戰機的空襲目標。

哈馬斯首度發放人質片段,片中可見該法國女人質手臂受傷。

哈馬斯早前發放片段,當中可見一名被帶到加沙地帶的法國女人質。該名女子在片段中表示自己手臂受傷,現時未能確定片中人是否仍生還。哈馬斯指現時有約二百至二百五十名外國及以色列人人質被帶到加沙地帶,其中有22名人質死於以色列襲,並警告任何為以色列軍隊工作的外國人都會被哈馬斯被視為「直接敵人」。以色列國防部發表聲明指其正透過所有情報及可行方法營救人質。

西方國家正關注在以色列大舉反擊哈馬斯之際,同時會將戰線延伸至北部的黎巴嫰及敘利亞。因伊朗曾警告一旦以色列繼續襲擊加沙令局勢升級,將面臨嚴重後果;為此法國總統馬克龍就不斷惡化的加沙危機向伊朗發出警告,美國亦就伊朗可能發動襲擊或以巴戰線繼續向區域延伸而增加在中東地區的佈防。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


一名突尼西人在比利時舉行歐國盃外圍賽期間,在場館外向三名球迷開槍,造成三死。槍手行兇後逃去,警方大舉搜捕槍手之餘,循恐襲方向調查事件。事後比利時提升恐襲級別至最高的第四級。

比利時主場迎戰瑞典的歐國盃外圍賽於1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期間一名穿著螢光橙色外套的槍手,在離賽場約4.5公里處,以自動步槍向一幢建築入口處及附近一架的士開槍,槍手行兇時高叫「真主偉大」,襲擊造成兩名瑞典球迷死亡,另有一人嚴重受傷。

片段中可見槍手向目標開槍。
手持自動步槍的槍手,騎著電單車穿梭於布魯塞爾街頭。
網上出現據稱為今次行兇槍手承認襲擊的片段。

 

據悉事發時,其中兩名死者穿著瑞典隊球衣。槍手行兇後逃離現場,並高喊「真主偉大」,附近民眾則慌忙走避震。警方現正進行大舉搜捕,並循恐襲方向對事件進行調查,現時未能確定兇手行兇的動機。比利時隨即將布魯塞爾的恐襲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的第四級,呼籲民眾在恐襲危險未消除前,都盡量留在家中。

 

事發後,當地警方封鎖現場

 

正在比賽的瑞典國家隊在得悉襲擊案發生後,表示難以繼續踢餘下的下半場,在得到比利時隊同意下要求腰斬賽事。

事後一名自稱為今次襲擊的槍手,在社交媒體發放片段,以阿拉伯語表示自己乃受到伊斯蘭國組織啟發,以真主之名殺死三人。有指他今次或因早前美國一名巴勒斯坦男童被殺,而採取報復行動。

比利時首相德克羅在社交媒體,譴責今次布魯塞爾的襲擊之餘,同時就有瑞典國民在布魯塞爾遇襲死亡,向瑞典總理致以深切慰問,並會與盟友共同對抗恐怖主義。

(來源: 美國有線新聞/英國廣播公司)


在以巴局勢劍拔弩張,威脅中東地區穩定之際,逾140個國家的領袖及代表團陸續抵達北京,出席十月十七日起一連兩日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同規劃一帶一路的未來遠景;料中國將藉此機闡述其欲進一步擴展其在全球的影響力,成為除美國以外,另一個世界領袖的雄心。但峰會正藉以巴局勢緊張之際舉行,或反而突顯中國在該地區的政治影響力仍然有限,並未足以成為能牽頭解決該地區問題的世界領袖。

 

專家預料中國官員將藉今次峰會齊集眾多友好國家的良機,向他們闡述中國如何希望在民主國家主導的世界秩序以外,透過推動另一套世界秩序來影響全球的遠大宏願。國家主席習近平要表達的訊息十分清晰,就是當前由美國主領的世界秩序並未能為很多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帶來和平或繁榮穩定,因此需要建構一套新世界秩序,應付目前的問題及應對未來的挑戰。習近平希望透過主領今次論壇,彰顯其有能力召集各國領袖進行峰會,並為解決當前的問題帶來成果。

 

參加峰會的各國領導人及代表團陸續抵達北京,準備出席一連兩日的一帶一路峰會。

 

分析指今次峰會舉行之時,中國國內面臨樓價不斷上升,失業率高企及經濟發展減緩等問題,其崛起亦遭到美國的圍堵及各國層面的打壓而受到遏制;另外中國共產黨高層亦出現動盪,包括外交部長及國防部長等高層接連被撤換;面對此番種種,習近平將透過爭取一眾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國家的支持來對抗來自國際社會的威脅。

事實上,中國上月方發表多達逾一萬三千字的政策文件,當中除闡述其狀闊的國際遠景外,亦警告世界正陷入衝突甚至戰爭危機;因此中國計劃透過促成所有國家之間的團結及合作來照亮前路。

但最近的以巴衝突或突顯中國在中東問題上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實在有限。以色列上周對中國在針對以巴問題所發表的聲明中,未有譴責哈馬斯襲擊以色列表示極度失望。有外交智庫專家直言中東不少國家認為中國只是剛開始參與該地區事務,並未有足夠的能力或影響力處理這些議題。

事實上,不少與會的中東國家則能夠透過今次峰會,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及合作,並得知中國未來如何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投入資金,協助他們的國家發展,更甚於寄望中國為他們解決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中東問題。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網絡)


印度多名非異性戀者提出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當地最高法院將作出裁決。參與請願行動的性小眾人士指,未能如異性戀者般結婚,有違印度憲法赋予他們的權利,令他們變成「二等公民」;提出反對的印度政府及宗教領袖則指,同性婚姻合法化違反印度文化。若法庭認同支持者所依據的婚姻平權,裁定同性戀婚姻合法,不單賦予性小眾結婚的權利,亦會推動印度其他包括規管領養、離婚及遺產繼承的法例的變革。

最高法院一個由五名憲法法官組成的法官團,在今年四月至五月分別聽取支持及反對方的理據後,將於日內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作出裁決。其中一名有份作出裁決的法官,指他不會干預宗教個人法規,但會尋求修改一條規管印度不同種姓及宗教婚姻的法例,將條例的適用範圍擴展至這些非異性戀族群。印度現時有逾一億三十五萬人口為屬性小眾人士,即印度逾一成人口的婚姻權將受到此次裁決的影響。

印度的同性戀夫婦、關注性小眾權益的人士及組織,先後向法庭提出21次將性小眾人士婚姻合法化的請願要求。代表他們的律師指婚姻是兩個人,但不單限於一男一女的結合;因此應修改相關法例,以回應「婚姻」一詞隨時代不斷轉變的概念,以及性小眾人士希望他們的婚姻受到社會尊重的渴求。事實上,他們指印度憲法赋予所有印度公民根據自身的選擇與他人結婚的權利,且禁止因性取向而作出歧視。性小眾人士沒有合法結婚的權利,意味這些性小眾「伴侶」無權開立聯名銀行戶口,共同擁有房產或共同領養孩子。

代表反對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府律師在聆訊之初,便強調只有國會方有權議決同,法庭並無權作出干預或作裁決。他們重申婚姻只限於一男一女兩名異性戀人士的結合,批評要求將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人士,只能反映城市精英主義的觀點,促請法庭拒絕接納這些針對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請願要求。在此議題上,印度不同宗斆領袖罕有地聯袂反對同性間的結合,部分宗教領袖強調婚姻旨在繁衍,而非休閒娛樂。

縱然面對來自政府及宗教領袖的反對聲音,但法庭仍接納這些性小眾人士的請願要求,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作出裁決;聆訊期間,法官亦要求政府闡述他們如何回應這些性小眾族群的訴求及問題。他們指法庭不會對規管宗教的個人法規作出干預,但會探求能否修改1954年特殊婚姻法,將適用範圍擴展至性小眾。

一直以來,印度大部分的婚姻都受制於例如回教女得姻法及印度教婚姻法等宗教個人法規。這些法規只承認來自同一種姓或同一宗教之間的婚姻結合,因此若兩個來自不同宗教的人欲結婚,其中一方必須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改隨伴侶的宗教。顯然,這與包括遵從個人宗教信仰等受印度憲法保障的個人自由相違背。

因此印度政府在獨立後,便通過1954年特殊婚姻法,訂立法律機制,讓來自不同種姓或宗教的一男一女,不再需要其中一方放棄自己原本的信仰,亦能夠結為夫婦。因此今次法庭亦希望透過此法的概念及擴闊其適用範圍,涵蓋至性小眾,讓同性戀婚姻能夠合法。

雖然現時外界難以預測法庭裁決及法官判詞內容,但外界普遍認為法庭會賦予同性戀夫婦一些社會及法律權利,當中包括容許性小眾夫婦開立聯名戶口,互相成為彼此保險的受益人奬及共同擁有房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