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及日本接連發生核事故後,多國基於對包括核廢料處理的安全及成本問題,紛紛擱置國內的核電廠發展計劃。但十年後,在微軟等科技巨頭推動及投資相關科技,並減排壓力下,不少國家都積極發展核能,但如何安全及有效處理核廢料,相信仍是讓公眾真正支持大力發展核力的關鍵。
三哩島核電廠

在核能於1950年代及1960年代開始發展之時,專家對核能發電能透過控制鈾的核反應,提供源源不絕電力的無限潛力,對其趨之若䳱,但隨著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及202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便引起公眾恐慌,令多國政府紛紛擱置國內的核電廠計劃,當中德國更決定全面淘汰核能。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資料,2011年至2020年間,因這股退出核能風,令全球的產電量減少48GW。

縱然如此,當中包括中國等國家卻沒有跟風叫停核能,反而為滿足國內的電力需求,一直積極發展核能,核電廠數目由2011年的13座增至現時55座,而正在興建中的則有23座。
至於一度因為核安全而暫緩國內核能發展的國家,亦因為要滿足國內的需求並滿足巴黎和議內所訂立的核排放目標,加上俄烏戰爭等會影響供電的地緣政治因素,令到不少已發展國家,紛紛將目光再次指向核能發電。

其中一度計劃在40年內淘汰國內核電廠的南韓,最近不但撤銷此計劃,甚至計劃興建更多核電廠以滿足需求。法國亦取消減少依賴核電的計劃,反之,政府計劃多建8座新核電廠。事實上,在早前結束的Cop29會議中,包括日本,英國及法國等31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前,將他們國內的核能應用大幅增加兩倍。而英美兩國其後更宣佈,會協助加快新一代核能技術的發展。

除了國內需求及國際間的減排壓力外,現今各科技巨頭都積極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而人工智能倚賴數據中心穩定及持久運作,當中耗用大量電能。根據巴克萊研究機構的資料,美國國內的數據中心所耗用的電力,便佔了全美的3.5%,預料這個數字在十年後將超過9%。因此這些巨頭紛紛透過不同的方式,投資及支持核電廠運作,以確保電力供應。

作為其中一間科技巨頭的微軟,於今年九月與美國聯合能源公司簽訂20年合約,購買其曾發生過核事故的三哩島核電廠的產電。美國聯合能源公司形容今次的買核電協定,標誌著核電作為清潔及可靠能源的強勢回歸。其他包括谷歌及亞馬遜則計劃購買由小型模組化核化應器的產電或對這些核反應器的發展進行投資。

一直以來,為滿足相關的核安全要求,興建核雷廠的成本高昂,故很多時出現興建延誤及大幅超支的情況。規模較標準核電廠小並標準組件能夠快速組裝的小型模組化核化應器,料可解決那些傳統核電廠面對的老問題。

縱然核能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但如何安全及有效處理產電過程所產生的核廢料,仍是不少專家對核電未能予以信任的原因,相信只要解決這個問題,核能的新世代便會應運而生。


中國在過去十五年間一直是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但隨著近年中美關係低迷,令美國對中國留學生多加限制,中國生在新冠疫情後對留學美國的安全考慮,並其他西歐甚至中國內地更多的升學選擇等,令美國不再是中國學生的最佳留學選擇,加上美國院校積極招攬追求往外發展機會的印度生源,令美國的印度生數目首度自2009年超過中國。
美國大學積極招攬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當中印度生已取代中國生,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生源
自2000年代起,不少中國學生都為尋找心中那美國夢而渴望到美國升學,家長更不惜大灑金錢予相關的中介及補習機構為子女圓夢;另一方面,美國大學亦積極吸納中國生源,令中國自2009年一直是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但此情況自今年起發生變化,美國國務院及國內的國際教育機構共同發表的數據顯示,美國現時的印度留學生數目為331,602人,比上一個學年急升23%,佔美國留學生當中的29%;中國的留學生則有227,398人,數目比上個學年下跌4.2%,雖然仍是美國留學生的重要生源,但只佔美國留學生數目的兩成五,令印度在十五年來首度超過中國,成為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
調查人員指不單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數目下降,就連到中國留學的美國學生亦出現下降趨勢;專家指這與中美關係,社會氛圍的轉變,並家長及學生有更多選擇等相關。
中國的經濟在2000代尾至2010年代初迅速崛起成經濟超級強國,2008年中國京奧的成功及2001年加入世貿,令中美關係不斷改善。中國國內越來越多家庭有經濟條件送子女出國之餘,美國政府及院校亦對這些中國生採歡迎開放的態度,積極吸納中國生源,令到留學美國成為不少中國生的必然選擇,逐漸使中國成為美國留學生的最大生源。
但隨著特朗普2016年首次上台,中美關係便不斷生變,貿易戰以及接著的新冠疫情令兩國關係跌至新低。美國其後更針對中國生加限留難,透過頒佈行政命令,拒向畢業於被指與中國軍方有關數理工程學科的研究生發出簽證,資料顯示,單是2020年,美國便以安全風險為由,拒絕逾1千名中國學生及研究員的美國簽證申請,拜登政府上台後繼續沿用此策,令中國學生申請留美簽證倍加困難。中國外交部早前直轟美國每月強行將逾數十包括學生等中國公民驅逐出國,是歧視之舉,促請美國保障在美中國留學生的權利。
中國的家長除擔憂子女留學美國會隨時遭美國驅逐出境外,美國社會自新冠疫情後出現的反亞裔人士的種族及仇恨罪行,加上美國的槍械罪案頻生,亦令中國家長憂慮到美留學是否安全。疫情後,美國中國留學生的數目,尤其中國本科生的數目正不斷下跌。
再者,其他西歐國家不斷湧現歡迎中國留學生甚至中國移民的政策,另外,國內不少大學近年積極吸納那些在美國學有所成,但因為美國政策而未能在當地尋找機會回流的學者,令到這些國內大學的水平不斷上升,加上不少國內畢業生視政府工為筍工,國內大學畢業或更有助他們達成夢想,這些都促使中國家長考慮送子女留學時,美國已非他們的唯一及必然的選擇。
至於印度方面,自去年起已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當中四成人口為25歲以下的年青一代,他們積極尋求發展機會,故越來越多人希望留學美國。事實上,大部分到美國留學的印度生都是來自數理工程或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生,他們渴望到比國內大學水平更高的美國高等學府進行研究學習,甚至留美發展。
至於美國的大學,近年不斷推進數理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生數目不斷下降的同時,他們亦急於招攬國外數理方面的頂尖人才到校進行研究,印度生正好填補這塊生源空缺,致中國生數目自疫情以來不斷下降的同時,印度留學生的數目卻不斷上升,最終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源。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NBC.COM

新西蘭政黨推《懷唐伊條約》修正案,重新定義條約所提的原則,惹來當地毛利人的強烈反響,擔憂會削弱毛利人在當地的權益,為此,早前數萬名毛利人集會遊行至新西蘭國會進行抗議,有毛利族議員更在國會討論議案期間跳傳統戰舞致討論被迫中斷。雖然分析指修正案通過機會幾乎是零,但執政聯盟今次提出此極具爭議的議案,恐觸發國內新一波的社會分化。
新西蘭國會討論修正案期間,多名毛利族議員在議事堂中央跳傳統戰舞,以表不滿

 

身為毛利人的新西蘭執政聯盟的自由行動黨領袖西摩,指 《懷唐伊條約》在過去數十年一直被錯誤解讀,導致新西蘭出現一個令毛利人及白種新西蘭人擁有不同政治及法律權利的雙重制度,使毛利人得以在新西蘭享有特權,例如公共機構的小數族裔配額,便與平等原則相悖,故他早前在國會提出《懷唐伊條約》修正案,重新定義修約所提的原則,並讓這些原則應用於所有新西蘭人身上,以結束這種「種族分化」。
數萬毛利族人遊行至新西蘭國會,抗議修正案損害他們的利益

議案惹來國內毛利人的強烈反響,數萬人早前趁其傳統的九天巡行,在議案提交國會討論時,遊行到首都惠靈頓的國會前進行抗議,指議案將削弱毛利人在當地的權益。國會內多名毛利族議員更在討論議案期間,大跳傳統戰舞反對議案,導致議案討論被迫中斷。

《懷唐伊條約》為1840年新西蘭的毛利族人及新西蘭殖民者英國達成的協議,當中涉及主權、統治權等議題,而英語及毛利語對當中的條文有著不同的解讀。1975年成立的懷唐伊法庭,負責就涉及 《懷唐伊條約》的條約的事務作出裁決,並試圖糾正違反條約的行為及解決條約英國及毛利語兩個文本之間的差異。

多年來,法庭為涉及違反條約行為,包括大規模沒收毛利人土地的行徑進行和解,金額達數十億美元。但1950至2019年期間,仍有約二十萬毛利族兒童及青少年在政府及教會的護理所中,遭受身體及性虐待。面對這些歷史,新西蘭總理洛桑於今年十一月,對這些過去遭受不平等對待的毛利人作出道歉,但卻被批評在道歉中對毛利人極之重要的《懷唐伊條約》隻字未提。

反對修正案的人士指今次西摩提出的修正案,一旦獲得通過,將容許新西蘭政府以所有新西蘭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由,管理所有新西蘭人,但因毛利人在歷史上一直受到壓迫,故修正案變相損害毛利人的權利。

在大部分毛利人眼中,提出修正案的自由行動黨實際上是打著「我們都是擁有平等權利的新西蘭人的旗號」,掩飾他們種族主義的主張。而懷唐伊法庭早前就修正案發表聲明,直轟修正案違反 《懷唐伊條約》有關夥伴及互惠、主動保護、良好管治、公平、王權保證等原則,一旦修正案獲得通過,將會是現今對《懷唐伊條約》最糟糕,最全面的一次違反。

現時除了自由行動黨支持修正案,其他包括執政黨及其他執政聯盟政黨領袖,並反對黨均表示不會支持議案,相信修正案獲得通過幾乎是零。縱然如此,今次執政聯盟容許西摩將修正案提至國會審議,足以令新西蘭因種族問題而引起的社會分化一觸即發。

 


縱特朗普當選後,揚言會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大幅加徵關稅等,但作為與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及中國主席習近平均關係良好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相信除能藉此避免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因中美貿易戰而受阻外,更可利用其左右逢源的人脈,潤滑中美關係外,亦可進一步鞏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馬斯克
曾經支持拜登的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因拜登政府在過去4年冷待特斯拉及其他綠色能源公司,因此,在今屆美國總統選戰中倒戈相向,轉而支持形容特斯拉為「不可思議」並揚言會支持電子車發展的特朗普,更在選戰期間出錢出力為特朗普助選。
特朗普當選後,更向馬斯克回報以政府效能部的領導,雖然這只是一個顧問崗位,實權成疑,但因馬斯克的對華立場,有異於其他被委任為特朗普內閣成員的強硬立場,因此他如何透過與特朗普及包括習近平等中國政府高層的良好關係,在這個崗位上,在全球經濟上發揮影響力,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與多名中國領導人關係良好的馬斯克,曾多次訪問中國,最近一次更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除此以外,他亦於去年在三藩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事實上,馬斯克一直與李強這個現時中國政府第二把手,保持良好關係。其中,在李強於2019年擔任上海市委期間,特斯拉便透過從中國國營銀行以特惠利率批出逾5億美元,在當地興建特斯拉在中國的第一間廠房,特斯拉在2019-2023年間,更獲上海獲准以低於標準的15%利得稅優惠稅率繳交利得稅,除此以外,特斯拉更成為當地首間不需與當地企業合營的外資公司。
隨著中國政府近年積極推向高科技,可再生基建的方向發展,鋰電池,EV及太陽能板將成為中國工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為配合中國這方面的發展,特斯拉將在上海興建第二座廠房,料建成後,每年將可生產1萬件供設施用的鈾電池,除了鋰電池外,特斯拉亦有生產EV及太陽能板產品。國內媒體更以「美國加強打擊中國電動車發展的同時,特斯拉卻選擇進一步在中國投資,突顯馬斯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信心」來形容馬斯克的對華投資決定。
除了投資外,馬斯克更曾在社交媒體,明言感激中國政府對特斯拉在中國發展的支持,不單令特斯拉在中國賺得佔全球四分一的巨額利潤,而上海廠房的產量更遠高於特斯拉在美國加州廠房的產量。在大力支持特斯拉在中國發展的同時,中國政府或期望馬斯克可以在中美貿易戰上,擔當潤滑劑,減低美國針對中國作出敵意舉措。
事實上,特朗普許諾會向所有中國的入口貨徵收六成關稅,而現時針對中國電子車的關稅更高達100%,馬斯克不單曾批評特朗普此舉,更警告特斯拉將因受牽連而大受影響。另外特朗普揚言為保障美國國內的汽車業,將向中國入口的EV徵收關稅。但因為中國在EV技術上的主導地位,車廠難以避過使用中國入口的EV產品,就如特斯拉的Model3便因為美國針對中國鋰電池的25%關稅,而難以在美國進行銷售。
因此專家預料馬斯克將利用其中美左右逢源的關係,一方面在美國政府向中國展開貿易戰的同時,為特斯拉及他在中國其他生意爭取更有利條件,其中包括在EV電池問題上,爭取特斯拉獲得豁免;並進一步在中國貿易戰上,能夠在一眾對華鷹派官員中間起平衡作用,能夠減低美國針對打擊中國的力度。
(來源:英國衛報

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早前向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國防部長加蘭特並哈馬斯軍事指揮官迪夫發出通緝令,指證據顯示他們在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及以色列其後反擊加沙的武裝衝突期間,犯下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以哈雙方均否認指控。美國及以色列均反對國際刑事法庭此決定,但西歐多國則表示尊重國際刑事法院的做法。通緝令能否執行還視乎各國的態度,無論如何,這將進一步縮減以色列的外交活動空間,但料卻有助鞏固內塔利亞胡在國內的支持度及權力。
以色列總理內塔利亞胡
以色列前國防部長加蘭特
哈馬斯領導人迪夫
 
國際刑事法院發表聲明,指有證據證實內塔利亞胡、加蘭特、迪夫及另外兩名證實已故的哈馬斯領袖,犯下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控罪指三名被通緝的哈馬斯領袖在去年十月突襲擊以色列南部期間,需就哈馬斯殺死1200人並擄走251人作人質,而迪夫被指需對哈馬斯在當中犯下的殺人、虐待、性暴行、據人為質等罪行,並哈馬斯針對以色列平民的一系列及有系統襲擊負上刑責。雖然以色列相信迪夫已死於空襲,但發出通緝令的法庭表示其無權裁定迪夫是否仍生還,故繼續向其發出通緝令。
國際刑事法庭ICC向內塔尼亞胡,加蘭特及哈馬斯領導人迪夫

以色列其後於加沙反擊加的行動中,則造成最少44000人被殺。國際刑事法院指他們有證據證實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犯下包括以製造饑荒作為戰爭的手段,以及其他包括殺人等反人道罪行。

事實上,國際刑事法院有權對任何在其締約國領土犯下大屠殺、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的個人、政府及組織提出檢控。雖然以色列非ICC的成員國,但因為巴勒斯坦為ICC成員國,因此ICC不顧以色列反對,於2021年裁定ICC可針對以色列在西岸佔領區、東耶路撒冷及加沙的行動作出司法仲裁。

美國及以色列兩個非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則先後對國際刑事法院此舉提出反對及作出譴責。內塔利亞胡譴責國際刑事法院向他及加蘭特發通緝令的這天是「人類史上黑暗日」,而國際刑事法院則變成「人類的敵人」,國際刑事法院這個「反猶太」的舉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阻嚇他及以色列,行使對敵人作出自衛的權利。加蘭特則批評國際刑事法院將以色列政府及哈馬斯的殺人領袖相提並論,即將殺死嬰孩,強姦婦女及強行擄走老姖長等罪行合法化。內塔尼亞胡的辦公室更直批國際刑事法院為偏袒及帶歧視性的政府機構。

至於以色列人對國際刑事法院今次的決定雖然並不感到意外,但卻認為以色列為存亡而戰的同時,國際刑事法院卻要求拘捕以色列的總理及幕僚長,乃是純綷的反猶太並衝著以色列而來,否認以色列有自衛的權利。

哈馬斯雖然無直接回應針對迪夫的通緝令,但歡迎國際刑事法院針對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通緝令,他們指國際刑事法院此舉立下一個重要的先例,並就長期以來,針對巴勒斯坦人的不公平起撥亂反正之效。另外他們更呼籲全球其他國家共同合作,將這兩名錫安戰爭罪犯帶上法庭,以結束針對加沙平民的大屠殺罪行。

至於管治部分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指,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代表著各方對國際法及其相應國際機構的希望及信心,並促請各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停止與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接觸。

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則希望通緝令能切實執行,最終能令內塔利亞人及其他以色列軍官,就他們對巴勒斯坦人民所造成的傷害受到法律的制裁。

今次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是首次有一個現代的民主西方國家領袖,遭一個國際性的司法機構控以戰爭罪行及違反人道罪,對全球的司法格局可謂投下一顆震撼蛋。

歐盟及包括加拿大等多個西歐及中東國家則表示會尊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

對於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來說,國際刑事法院的通緝令不會立時令他們面臨拘捕及檢控,但在技術層面來說,只要他們踏足任何一個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該成員員便有責任將他們拘捕,並帶到海牙的法庭接受審訊,但是否切實執行這項通緝令,則取決於個別成員國對此通緝令的取態及其他考慮因素。但無可否認,通緝令將使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出國受到限制,令他們的外交活動範圍及空間進一步收窄。

但在國內,因不少以色列人認為法庭今次通緝令是不公平及反猶太,在這種氛圍下,預料反會增加內塔利亞胡在國內的支持度,甚至反對內塔尼亞胡的人都不敢輕言妄動,令內塔利亞胡國內的地位更為鞏固;但長遠來說,隨著戰爭繼續,針對內塔利亞胡及加蘭特的指控只會不斷累積,或令他們在國際社會中,成為不受歡迎人物,難以獲取國際對他們針對哈馬斯軍事行動的支持。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衛報/半島電視台)


南韓人氣女子組合NewJeans成員HanniHanni)控訴遭經紀公司及公司人員職場霸凌,南韓勞動部以藝人並非僱員,故他們未能受到國內勞動法保障為由,撤銷其指控。事件引起外界對南韓藝人權益的關注,呼籲當局參考荷里活等地的做法,立法保護這些藝人的權益。

 

控訴遭經理人公司職場欺凌的NewJeans成員Hanni

 

五名分別為1620歲少女組成的南韓人氣女子組合NewJeans,自2022年成隊以來一直人氣高企,工作不斷,不單成為南韓其中一個最炙手可熱的藝人組合,更在全球擁有數千萬粉絲。她們在九月中時透過網絡直播,控訴遭她們的經理人公司-ADOR事務所職場霸凌。她們的粉絲其後發起請願,要求南韓勞動部就NewJeans經理人公司ADOR事務所,涉及對當中20歲的成員Hanni職場霸凌進行調查,內容提到有一次Hanni欲與同一經理人母公司旗下的女子組合ILLIT成員打招呼時,竟遭她們的經理人要求ILLIT成員不要理睬Hanni

 

Hanni十月時曾在南韓國會作證,講述南韓歌手在業界遭欺凌的種種,對於自己的遭遇,Hanni在表示沮喪及困惑的同時,更直言覺得經理人公司討厭她。她指ADOR事務所母公司Hybe的高層,無視她與其他成員的存在,她指責這些高層在用於公司內部通訊的應用程式中,對她們作出苛刻批評,甚至要求一名記者低調處理她們歌唱成績破紀錄的報道等。

 

面對有關涉及職場霸凌的指控,Hybe一概否認,而ADOR的總裁則表示,日後會更密切關注旗下藝人的意見及感受。

 

根據南韓勞動法,任何僱員均不應在職場遭受來自僱主或其他僱員的欺凌,致身體或精神受到傷害,但列明任何個人必須符合與僱主建立僱傭關係,當中包括固定工時,並僱員在僱主的直接監督下以勞動賺取薪酬等準則,方能被視為僱員,受到該法例的保障。

 

一直以來,南韓政府及法庭都因當地藝人與其經理人公司簽訂的合約性質,將藝人視作與經理人合作的獨立承辦者而非經理人公司的僱員。除基於此固有觀念外,勞動部亦指Hanni就其演藝收入,所需繳交的是利得稅而非薪俸稅,證明她的收入是分紅而非薪酬,故認為Hanni並非勞動法定義下的僱員,未能受到勞動法來有關職場欺凌條文的保障,從而推翻其針對ADORHybe 涉對她作出職場斯凌的指控。

 

Hanni早前出席聽證會,講述遭職場欺凌的情況

 

雖然Hanni迄今未就裁決作出回應,但其粉絲已開始在網上透過「偶像是僱員」的標籤,為NewJeans進行聲援。

 

今次事件再次引起公眾對當地藝人權益的關注及討論。有長期研究K-POP文化的學者現象指,當局今次的裁判完全不公平,但不令人感到意外;他指南韓當紅偶像的工作量十分繁重,他們經常出現連續工作多月而無放假的情況,令他們經常身心俱疲。

 

此外,南韓藝人的非僱員身份,令其權益並不受勞動法所保障之餘,當地亦沒有特別為保障演藝人權益而設的法規,加上沒有演藝人工會為他們爭取權益,政府亦沒有一個機構協助他們爭取較人道的工作環境,故當地藝人遭剝削的現象,往往被視為「食得鹹魚抵得渴」,被社會普遍接受。

 

專家指今次Hanni對經紀人公司涉職場欺凌的指控遭推翻的事件,令外界關注南韓在努力向外輸出偶像文化之餘,亦應盡快推行改革,制訂政策,解決這個藝人權益不受保障的老問題。他們建議南韓當局參考美國荷里活的人才代理法》,向經理人公司採發牌制度,並禁止經理人公司與藝人簽訂不公或涉剝削的合約。縱然政府當局曾就制訂類似人才代理法》以保障藝人權益進行討論,但一直立法工作只聞樓梯響,並未有實質進展。

 

(來源:英國廣播公司/南韓時報


伊拉克國會九月中二讀通過《個人身份法》188條款修訂案,當中將婚姻合法年齡由18年齡推前至9歲,該法案曾兩度被推翻,但因爭取通過此修訂案的什葉派為現時國會主要勢力,料法案獲通過只是時間問題。婦權及人權分子轟若通過此例,猶對強姦兒童開綠燈,大幅增加女童受暴力及性侵害的危機,對婦女、家庭、社會造成傷害,令一度為中東開放先驅的伊拉克倒退從前。

 

伊拉克早前二讀通過將童婚年紀推前至9歲的188條款修訂案,專家指議案獲通過只是時間及程序問題

 

1959年伊拉克通過了《個人身份法》188條款,確保婦女和兒童在家庭中獲得更大的權利和保護,將國家統一在一個管理法規下,令所有穆斯林家庭適用於相同及平等的規則,所有婚姻必須在法院內締結,法院以外的婚姻被定為刑事,合法結婚年齡為18歲,當時被視為在由穆斯林派系主導的中東地區最進步的一部法則。

 

縱然如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3年一項統計顯示,伊拉克國內28%少女於18歲前成婚,歸因於188條款中一項可容許宗教領導在少女父親的認可下,為小至15歲的女兒締結婚約。國內的保守什葉派政客於過去十年一直推動修法,容許成年男子迎娶小至9歲的女童為妻,他們堅持此舉為嚴格遵守穆斯林法規,並旨在保護年輕女孩不至因「不道德的關係」而受傷。修訂案曾先後在2014年及2017年在伊拉克國內女性一片強烈反響下被推翻,縱然今年八月時在伊拉克全國多處包括首都巴格達等出現反對修訂案的大型示威,但最終修訂案在九月中仍二讀通過,並將交國會審議,因現時伊拉克國會由這些什葉派政客主導,故專家料今次修訂案獲通過只是遲早問題。

 

議案二讀通過前,伊拉克國內多處發生反對修訂案的示威

 

伊拉克國會中亦有不少議員反對此修訂案,他們猛轟通過修訂案簡直是女性的災難,影響深遠,後患無窮。其中一名反對修訂案的議員RayaFaiq舉例,指修訂案通過後,若將來她的女兒結婚並誕下女兒,女兒丈夫若想娶她的外孫女為妻亦變得合法,直言法案變相將強姦兒童合法化,除會令下一代的女童包括受教育,就業,婚姻等權利進一步被剝削甚至被奪走後,最終將進一步分化伊拉克社會。

 

一旦修訂案獲通過,將進一步剝削伊拉克女童受教育的權利

 

有人權專家則擔心伊拉克管治系統將很快被什葉派的宗教家長式的管治系統所取代,他直言這些保守的什葉派國會議員在審理法案時,甚至會問「娶女童為妻有什麼問題?」,明顯地,他們只以男性角度去考慮個人利益而非以社會福祉為依歸。

 

事實上,在2019年伊拉克青年在全國發起多次大型示威後,這些政客認為國內婦女在社會上的角色不斷強化,令他們感到其權力及地位受到這些女權分子、公民社會及各樣社會運動所威脅,故他們以不用的方法壓制他們並限制他們的活動。人權專家指這些保守的什葉派政客透過不斷以宗教理由推動修訂案,旨在進一步鞏固他們的權力及重拾支持他們執政的意識形態合法性。

 

(來源:澳洲新聞社/英國每日電訊報/英國衛報/https://www.kp24-newway.com)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強調,朝鮮將不受限制地增強核武力量,全力完成戰爭準備。

朝中社報道,金正恩上星期五(15日)在平壤,出席朝鮮人民軍第4次營長、營政治指導員大會,報道提到今次大會是時隔十年再舉行。金正恩發言時稱,核武力量強化路線早就成為朝鮮不可逆轉的政策。目前形勢下,完成戰爭準備是刻不容緩的任務。

金正恩在會上批評韓美日軍事合作是威脅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因素。他又譴責美方持續向烏克蘭和以色列提供軍事援助,導致戰爭持續,更多的國家捲入其中,國際緊張局勢加劇。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報告》近日發布論文稱,火星表面發現的一些巖石沈積物可能來自於35億年前的古代海洋。科學家們推測在火星歷史早期,火星北半球可能短暫存在過海洋。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人員,11月8日分析過中國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祝融號」火星車所收集的數據,發現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存在與古代海洋近岸帶相符的地形特徵,如凹錐、多邊形溝槽和沈積通道。

 

研究人員還測定研究區域巖石沈積物的年代和物質組成。他們根據這些數據推測,烏托邦平原可能在約36.8億年前發生過洪水,並形成淺海和深海環境。但這片海洋在「地質學上很短的時間內」凍結,形成一條海岸線,在大約34.2億年前消失。

 

論文配圖標註了「祝融」號著陸地點和研究涉及的區域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吳波表示,研究區域可以被分為南部水或冰含量較少的淺海單元,以及北部水或冰含量較多的深海單元。他表示,即使是在淺水區,水深也可能達到600米,但現在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估計古代海洋的最大深度。

 

香港理工大學行星科學家謝爾蓋·克拉西爾尼科夫(Sergey Krasilnikov)認為,水中含有大量淤泥,從而形成了沈積物的分層結構。他推測,火星在歷史早期可能擁有一個「更厚、更溫暖」的大氣層。

 

論文中強調,「祝融號」的觀測數據仍無法作為火星古代海洋存在的直接證據,但發現烏托邦平原南部可能存在過大量水體,將增進人們對火星氣候演化的認識。

 

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行星地質學專家馬蒂厄·拉波特(Mathieu Lapotre)評論稱,早期火星是否存在過海洋依然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對探索火星環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他認為新研究為未來火星探測提供了方向,人們可以通過火星任務進行檢驗。

 

「祝融」號在火星烏托邦平原拍攝的照片

 

早前已有許多證據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的假設,例如美國「毅力」號火星車的著陸地點傑澤羅隕石坑被認為可能存在過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傑澤羅隕石坑存在明顯的三角洲和河流痕跡,可能在35億年前形成過一個湖泊。

 

今年8月,美國加州大學聖疊戈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分析了NASA「洞察」號火星車收集的數據,計算出火星地表下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

 

根據「洞察」號收集的火星地震數據,研究人員發現,火星地震波穿過巖石的速度,與充滿液態水的破碎火成巖的匹配度最高。分析顯示,「水庫」位於火星地殼中部巖石的微小裂縫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約10至20公里。

 

美國「Space.com」網站指出,科學家對火星古代海洋有很多猜測,但只有將火星樣本帶回地球,通過科學家在地球上的更多儀器檢測分析後,才有可能研究出火星環境演化的真相。

 

今年9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天問三號」火星採樣返回的實施時間將由2030年前後提前至2028年前後。「天問三號」任務計劃使用兩枚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分兩次發射「天問三號」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和著陸器、上升器組合體,實現火星樣品返回地球。

 

(原文鏈接:觀察者網


美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當地傳媒報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勝選後著手籌組新政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特朗普,祝賀他當選美國總統。

 

傳媒引述消息指,特朗普已準備好一系列行政命令、政策文件和監管修訂,將在上任首天推出,預料他可能在數天內公新政府班底重要崗位人選。消息又指,特朗普可能會在總統拜登下周四展開外訪前與對方會面,商討政府交接。 報道指,多名新政府成員的潛在人選星期二晚曾現身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勝利集會,大選翌日亦繼續身處當地。

祝賀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習近平指,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期待。

習近平希望雙方秉持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對話溝通,妥善管控分歧,拓展互利合作,走出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造福兩國,惠及世界。 國家副主席韓正同日亦致電萬斯,祝賀他當選美國副總統。

 

 

外交部促美慎重處理涉台問題 以免損台海和平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被問到特朗普提出的涉台言論時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美國政府應當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慎重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中美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商務部:願與美加強溝通 推動經貿關係穩定發展

選戰期間,特朗普曾聲稱會將對華關稅大幅提高至六成;在北京,商務部發言人何詠前被問到如何看待美方繼續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可能性,及美國對華高科技設限時表示,中方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與美方加強溝通、拓展合作、化解分歧,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更好造福兩國,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