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基督城當地星期五(15日)下午有兩間清真寺遭連環槍擊,其中一名被捕的懷疑槍手,透過社交網Facebook直播血洗清真寺過程。

槍手闖入努爾清真寺及林伍德清真寺後,據報向信眾亂槍掃射。

澳洲總理確認其中一名槍手為28歲的塔蘭特,澳洲人,他拍下自己在清真寺內亂槍掃射的情況。從片段可見,他在車尾廂藏有大量寫上名字的武器,事發前邊駕駛邊聽激昂的音樂,他下車後先取出武器,並逐步走向開槍目標。槍手先在清真寺門附近開第一槍,然後一直沿路隨機掃射,只見清真寺內多人中槍後倒在地上。

片段中隱約聽見有信眾疑中槍後呻吟,槍手再向懷疑傳出聲音的方向集中掃射。

除直播開槍過程,塔蘭特又附上長達74頁自白書,說明行兇目的,他表明反穆斯林、憎恨穆斯林及少數族裔外,並指開槍同時要表達反移民、反種族和文化取替。

新西蘭連環槍擊案中據報的其中一名槍手,透過社交網站Facebook直播「大屠殺,包括他駕駛著車到目標清真寺,再取出寫上名字的步槍,再隨機向信眾掃射。

 

新西蘭連環槍擊案中據報的其中一名槍手,透過社交網站Facebook直播「大屠殺,包括他駕駛著車到目標清真寺,再取出寫上名字的步槍,再隨機向信眾掃射。

新西蘭基督城發生連環槍擊案,兩間清真寺遭槍手闖入掃射,造成最少50人死亡,多名疑犯被拘捕,警方呼籲居民留在室內。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形容,是國家黑暗的一日。

案發在當地星期五(15日)下午1時許,最少一名男子手持步槍,走入當時有二百名信眾的清真寺內亂槍掃射,傳出百響槍聲,信眾慌忙走避,救護車到場時,槍手逃離現場。不久之後,再有槍手在另一間清真寺開槍。

香港旅遊業議會同天表示,最少有五個團約130名港人新處新西蘭,全部人安全。

受槍擊事件影響,新西蘭航空星期五(15日)可豁免改搭其他航班所需的手續費。

網上流傳的片段顯示,警員相信於槍擊案後在附近一帶搜捕槍手及可疑人士。
大批警員荷槍實彈在附近一帶戒備及搜捕槍手。
疑受槍傷人士陸續被送往醫院治理。
警員封鎖現場一帶調查。

英國議會周三(13日)通過議案,排除在沒有協議下脫離歐盟的選擇,預料將於香港時間周五(15日)凌晨會表決是否延遲「脫歐」。

英國議會周三(13日)以43票差距,通過經工黨議員顧綺慧修訂的動議,即由政府原先提出「下議院拒絕批准,在三月二十九日無協議脫離歐盟」,改為「下議院拒絕無協議脫離歐盟」,正式否決英國「硬脫歐」,意味首相文翠珊在國會表決再受挫敗。

英國首相文翠珊一直反對消除「硬脫歐」的選擇,認為保留選項不僅可以鼓勵議會投票支持她的協議,也可以鼓勵歐盟在談判中更加靈活。

雖然周三的投票令英國硬脫歐更加不可能,但從技術上而言,仍沒有完全排除這一結果的可能性。

議會周四將投票表決是否支持,要求延遲原定於3月29日的脫歐最後期限,但有關決定仍需歐盟其它27個成員國政府一致批准。

(華爾街日報)


美國警告德國,如果允許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參與建設德國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美國將限制與德國的情報分享,是美國首次明確警告盟友。

 

美國駐德國大使Richard A. Grenell上周五去信德國經濟部長,稱如果德國允許華為或其他中國供應商參與5G項目,美國將無法與德國安全機構保持目前的合作水平,是美國首次明確警告盟友,拒絕抵制華為可能削弱與美國的安全合作。

Grenell在信中指出,安全的通訊系統對國防和情報合作來說至關重要,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ern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簡稱NATO)內部的合作也是如此,而華為和國企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Co., 0763.HK, 簡稱﹕中興通訊)這類公司可能會削弱通訊過程的保密性。

由於懷疑中國的公司會與中國政府分享數據,美國連月來一直敦促盟友禁止華為等中國公司參與關鍵的通訊基礎設施項目,但德國政府稱未有跡象發現華為會利用其設備監控用戶,指只要該公司達到基本的安全標準,便應獲准參與5G合約投標。

有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強調,即便德國允許華為為其5G網絡建設提供設備,美國也會繼續與德國分享情報,但分享的級別和透明度會和以往不同。他補充,美國人會認為與德國分享的所有資訊,都將落入中國手中。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周一重申有關警告時稱,如果盟國政府允許使用華為技術,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保護國內網絡安全的能力。

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Garrett Marquis稱,由於5G網絡基本上由軟體定義,製造商可隨時透過網絡升級,對網絡的運行做出根本性的調整,故美國盟友所購買的5G網絡不會是他們最終運營的網絡。

對於其他國家是否同樣接獲類似美國對德國的警告,美國官員沒有回應。

(華爾街日報)


埃塞俄比亞客機失事墜毀,機上157人全部死亡,機上包括五男三女的中國公民,其中一人香港人曾成毅,任職聯合國環境署,與曾共事過的職員大讚他專業。

涉事航班ET302,載有一百四十九名乘客及八名機組人員。客機當地時間早上八時三十八分起飛,六分鐘後在距離亞的斯亞貝巴以南約五十公里的德布雷塞特墜毀,未知墜毀原因。客機墜落時懷疑撞出大洞,有目擊者指空難現場一度火勢猛烈。救援人員陸續以屍袋運走遇難者遺體,埃塞俄比亞當局繼續搜索,失事客機的黑盒,並宣布星期一(11日)為全國哀悼日。

航空公司指,機師失事前曾發出求救訊號要求折返,但隨後與控制塔失去聯絡。

曾成毅熱愛非洲   通曉斯瓦希里語

聯合國移民署證實,19名與聯合國相關職員在空難中罹難。根據資料,涉事港人曾成毅,任職聯合國環境署,推動持續發展。他熱衷非洲,除精通英文及法語外,更學會屬於非洲班圖語族的斯瓦希里語(kiswahili)。

曾成毅同事大讚專業   「真正的團隊成員」

有與曾共事過的聯合國職員透露,曾成毅以最高標準的專業、技術專長完成工作,能協助推動成事,大讚他是真正的團隊成員,凡事都做到最好。

曾成毅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多年從事非牟利機構工作,包括世界糧食計劃署、宣明會等,最後任職非洲肯尼亞聯合國辦事處,曾負責推廣性別平等。

另外內地傳媒報道,遇難的中國公民中一名男子姓金、1986年出生、山東青島人,任職大型國企,負責該公司在非洲的職業教育項目,近年多次往返中非,促成多個合作項目。另有報道指,另一名遇難的中國公民姓周、1981年出生、任職內地一個集團。

 


埃塞俄比亞航空客機上周日(10日)墜毀,機上157人全部罹難,包括8名中國公民。涉事的波音737 Max 8客機屬於新型飛機,今次空難為該款客機不足半年內第二次墜毀,加上上次涉及同款飛機的空難,證實與自動安全系統操作有關,令外界關注該款飛機的安全問題。中國民航局星期一(11日)宣布,要求內地航空公司在同日傍晚六點前,暫停波音737-MAX飛機的商業運行。

民航局指,埃塞俄比亞航空一架波音737 Max 8客機墜毀,是繼去年10月印尼獅航空難後,同款客機的第二宗空難,令人警醒,又指鑑於兩宗空難都發生在起飛階段,具有一定相似性,為確保中國民航飛行安全,要求國內航空公司暫時停飛同款客機。

兩宗航難相似 最嚴重Max8客機或全停飛

前美國運輸部督察長Mary Schiavo認為接連兩宗空難已敲響航空界警鐘,她分析指雖然埃塞俄比亞航空涉事客機失事前,未有出現有獅航客機般的劇烈升降,但紀錄顯示客機墜毀前仍有先下降後再上升。她又稱,兩架簇新的飛機同樣來自飛行紀錄良好的航空公司,認為目前兩宗空難有不少相似之處,相信當局會調查兩案共通點,一旦兩者被發現有關連,Max8所有同款客機可能要全部停飛。截至一月,波音公司共350架Max型客機已付運全球,並接獲4661宗訂單。

波音指Max比對手同款客機高效一成

為在全球窄體機市場中佔上風,波音公司推出737 Max系列客機,以抗衡空中巴士A320neo系列客機。波音表示,737 Max客機比對方同類客機高效約一成。波音公司至今已出產逾萬架737系列客機,成為歷來最暢銷客機機款。

印尼獅航去年十月由雅加達起飛不久後墜毀,當地政府發表的初步報告認為,客機的自動安全系統接收錯誤數據,導致機頭二十多次向下,機師與系統「搏鬥」失敗釀成空難。意外後,波音發出緊急訓練警告,向航空公司建議如何處理錯誤駕駛艙數據。

 

(美國有線新聞網 / 彭博/ 中國民航局)


維珍航空星期一宣布,允許女性空中服務員執勤時穿褲子而非短裙,並且不一定要化妝。雖然妝容不再屬於強制要求範圍,維珍航空仍為空乘人員列出推薦的口紅和粉底。

維珍航空空姐日後可能得以穿褲子、以淡妝上班。

航空業對女性的著裝要求一貫以苛刻著稱。《紐約時報》報道,英國航空直到最近才取消女性不得穿褲子的規定,不過仍要求女性機組成員化妝;維珍航空發言人馬克·安德森稱,「我們希望新的制服能在保持維珍航空經典風格的同時,展現員工的真實自我。」他還表示,公司修改著裝規範,是為了尊重員工的意願。

未來的航空業對女性員工的標準或許會有所放鬆,但空乘人員仍要保持「符合傳統標準的整潔外表」,以表示對乘客的基本尊重。空姐Angela Caserta在社交網站上發文,指自己需面對乘客,在糟糕的機艙燈光下與客人溝通,認為有必要「讓自己看起來至少像個人。」

美國航空公司目前要求空姐塗口紅或唇彩;以色列航空則要求所有空姐穿高跟鞋迎接乘客,在乘客全部就座前不得除下。

英國航空在其最新的員工手冊中寫道:「對於女性員工來說,你需要有一個適合職業環境的髮型和妝容,並與我們的制服相輔相成。對於男性員工而言,你的頭髮必須符合一種適合職業環境的傳統髮型,不允許剃光頭和留長髮。」

維珍航空的首套制服於1984年推出,由當時23歲的設計師阿拉貝拉·波倫(Arabella Pollen)設計,款式亦即著名的「維珍紅」。此後,維珍航空不斷改進空乘人員制服,選擇更時髦的剪裁、更大膽的紅色。今次維珍對穿著規範作出重大改變,代表著航空業的新趨勢:賦予女性更多選擇。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中國1950年代派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半島「抗美援朝」,數以十萬計的人陣亡。南韓國防部遺骸發掘鑑別團星期三(6日)表示,經鑑定確認近兩年在韓發掘的15具韓戰遺骸中,其中十具屬於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
在南北韓非軍事區箭頭高地一帶發掘的韓戰陣亡者遺骸。(資料圖片)

鑑別團星期二(5日)舉行過遺骸鑑別審議委員會會議,研究過遺骸發掘地區的戰史、解剖學特徵、遺物等因素,鑑定出相信屬於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遺骸。南韓政府於2017年至2018年間,在麟蹄、橫城、洪川、漣川等地發掘出15具在韓戰中陣亡者的遺骸,其中十具為中國軍人遺骸。南韓國防部計劃四月向中國移交遺骸。

南韓自2014年到2018年,已合共向中國移交589具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加韓戰,名義上雖是志願,實際上是以解放軍完整建制參加韓戰,其下屬部隊均保留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制和番號。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進入北韓境內參與韓戰,並擊退已接近鴨綠江的美軍,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回到三八線並陷入膠著。1953年7月27日,包括中美及聯合國軍參戰三方簽署朝鮮停戰協定後宣告停戰。

(韓聯社)


美朝領導人會晤無成果,南韓情報部門取得的衛星圖片顯示,北韓的東倉里發射場有修復跡象。

南韓國家情報院向國會情報委的匯報稱,北韓正對東倉里導彈發射場已拆除設施中的一部分進行頂棚和門扇修復工作。根據圖片,有關復修工作相信於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二日期間進行,即美朝首腦會晤前後。國情院認為,北韓此舉可能是為擴大廢棄基地時的對外宣傳效果,但也不排除修復後繼續用作發射導彈的可能性。

美國智庫CSIS的報告指,北韓東倉里發射場自去年八月起已暫緩拆卸設施,認為發射場有新活動是「故意及具目的」。

有美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相信有關東倉里發射場的情報可靠,但相信北韓在發射場的復修,似乎未至於令人感到特別擔憂,亦相信並非為重啟核試。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星期二表示,華府會觀察北韓是否承諾放棄核武計劃及所有相關措施,如果北韓無法做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已表明不會放寬針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必要時甚至會加大力度。

北韓曾於2017年首次試射自行研發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能夠在攜帶核武彈頭的重量下覆蓋美國本土,理論上包括華盛頓。

東倉里導彈發射場位於北韓平安北道鐵山郡,曾用於發射「光明星」系列衛星,發射的遠程導彈射程可威脅美國本土。兩韓首腦去年九月曾就「在有關國家專家的見證下永久廢棄東倉里導彈發動機試驗場和發射架台」達成協定。北韓曾表示已拆卸東倉里發射場,並承諾讓國際調查員確認。

對於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回訪南韓首爾的時間表,南韓國情院表示,相信北韓內部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研究戰略,認為相關討論不宜操之過急。

(華盛頓郵報/路透社/韓聯社/華爾街日報)


美朝第二次峰會未達成協議,雙方都對原因有各自說法。北韓外長李勇浩反駁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的說法,指北韓只是要求解除部分,而非全面撤銷制裁,強調平壤已作最大讓步,立場不會改變。

 

峰會未碰酒杯即告結束,原定舉行的工作午宴突然取消,兩國元首提前分道揚鑣。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前兩小時召開記者會指,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要求撤銷所有制裁,但未能做到美方要求。北韓外長李容浩星期四(28 日)晚在越南河內召開記者會,指他們僅要求美國局部解除制裁,換取北韓關閉主要核設施。他稱,北韓準備書面提出永久停止核試及試射彈道導彈,認為美國浪費一個可能不再有的機會;又指即使美國建議恢復對話,北韓都不會改變立場。

韓聯社1日報道,出席記者會的北韓外務省副相崔善姬表示,北韓提出願在美國專家見證下永久廢棄包含龐大濃縮鈾工廠的寧邊核設施,是北韓前所未有的提議,但美方沒有接受,認為是放棄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在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上表示,特朗普知悉北韓有關峰會結果的說法,及與特朗普和國務卿蓬佩奧的說法有出入,但桑德斯沒有作詳細說明,也沒有發表任何其他評論。

另外,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在越南河內的朝美峰會,指兩國首腦認為,今次會晤成為進一步增進相互尊重和信賴、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新階段的重要契機,並同意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朝美關係劃時代發展繼續緊密聯繫,但未有提及峰會結束。

今次峰會距去年6月的美朝新加坡峰會有八個月,首次峰會雖然氣氛極佳,雙方還發布聯合聲明,但外界也對無核化問題上缺乏實質措施提出批評。

白宮較早前曾表示,特朗普和金正恩將於儀式上簽署聯合協議,但該簽署儀式被取消。總統特朗普表示,本來可以簽署協議,但考慮到一份軟弱無力的協議可能招致的批評,因此認為「與其做得快,不如做得對」。

經濟制裁是令美朝外交進程陷入停頓的主要因素。去年美國官員強調施以最大壓力的策略,直至北韓放棄其核計劃。不過在越南峰會前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在核心制裁方面不會讓步,但對於放鬆其他限制措施持開放態度。

中國周四邀請北韓外務省副相李吉成訪華。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北京方面希望北韓和美國保持耐心,繼續對話,相向而行。

(華爾街日報、朝中社、韓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