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航空一架客機當地時間7月31日下午四時許,從北部杜蘭戈州一個機場起飛後不久失事,機上103人全部生還,其中最少49人受傷,兩人情況嚴重,包括一名機師。

事發後機上大部分人自行離開機艙,墜毀的客機屬於巴西製的E190客機,機齡約十年,原訂由墨西哥杜蘭戈州飛往墨西哥城,但起飛不久後,在機場跑道末端一片草地墜毀及起火,現場冒出大量濃煙。

初步相信,客機在風雨天氣下起飛,但受強風影響失速,導致飛機墜落地面,事故原因仍有待進一步調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30日重申單邊主義和經濟霸權不可接受,但「中方對話談判的大門始終敞開」,彭博社7月31日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消息稱,美國和中國正試圖重啟談判,避免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間爆發全面貿易戰。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兩國官員稱,有關磋商仍屬於非常初步。

匿名消息人士稱,美國財政部長姆欽與中方代表正「私下接觸」,尋求重啟談判的途徑,但會談形式、具體時間及相關議題未定。雙方主要人物都同意,需要進行更多接觸。

據悉,雙方都認為對方應該先為談判作表示,中國早前已初步提議,主要涉及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但被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做得不夠為由拒絕。另外,美國亦要求中國從根本上,廢除推動中國變為經濟強國的工業政策。

受消息影響,美國股市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小幅走高,美元回吐漲幅,離岸人民幣止跌回升。

美國向中國商品徵收500億美元關稅中的第二波,原定最早於周三(8月1日)開始生效,美國可能對另外16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中方則表示將「奉陪到底」。

雙方迄今舉行三輪正式會談,首先是5月姆欽率團訪京;劉鶴隨後訪問華盛頓後,兩國發表一份聯合聲明,但在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訪華磋商細節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達成的協議。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7月2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回應美國財長姆欽關於「美方團隊願與中方討論」的言論稱,「關於中美開展經貿磋商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已就此作出過正式回應我這裡只強調一句話:磋商的前提是信用」。

通訊社彭博稱,特朗普試圖關稅威脅削減美國貿易赤字的行為,已使他與中國、歐盟、日本等國發生衝突,擾亂金融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可能破壞「多年來最強勁的經濟復甦」。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30日與英國外交大臣見記者時表示,今年以來,中美雙方就貿易問題進行過幾次磋商,也曾達成過很重要的共識,但美方並沒有承擔履行的義務。改革開放是中國的既定國策,通過對話而非對抗來處理貿易摩擦,是中方的一貫立場,也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中方對話談判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對話必須建立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之上,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單方面威脅和施壓只會適得其反。

美國政府認為上周與歐盟達成的一項臨時貿易協議增加自身籌碼。歐美雙方同意通過世界貿易組織處理知識產權盜竊、政府施壓企業轉讓技術及國有工業營運,這些都是中國被指存在的貿易違規行為。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Lawrence Kudlow)上周日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節目中表示,有了這份協議,中國的處境非常艱難,他認為中國正在被孤立。

不過,無論美國同歐洲取得什麼進展,都未能緩解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美國聲稱,中國強迫美國企業轉讓寶貴技術,利用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創造中國對美國的巨大貿易順差。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英國天空新聞 7月30日報道,印度近日處於季風降雨期,多個邦受大雨洪水淹浸,最少500多人死亡,巴特那邦一間醫院,洪水湧入深切治療部,病房中不難見到魚在游泳。

洪水肆虐 災情嚴重

印度的季風季節,雨水充沛,大雨和洪水已經造成嚴重災情,英國天空新聞報道,至少537人喪生,13人失蹤。全國26個邦中,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部分地區降雨量達99.3毫米,死亡人數最多,為139人,其次為喀拉拉邦有126人死亡,西孟加拉邦有116人死亡,北方邦有70死,古吉拉特邦有52死,阿薩姆34死。

分析師表示,由於仍在整理印度其他地區數據,實際死亡人數會更多,而且許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死亡人數仍未上報,相信死亡數字會繼續上升。

印度數百萬人受災,房屋和農作物被摧毀,數十萬人逃往政府設立的救濟營地。

當地人遙望恆河。(英國天空新聞)

醫院ICU變身水族館

納蘭達醫學院醫院為巴特那邦的第二大公立醫院,大水幾乎快要浸上病床,人們趟過膝蓋深的水,醫療人員繼續救治750張病床的病人。

巴特那邦副首席部長特賈斯維亞達夫(Tejaswi Yadav)在社交網Twitter上寫道「納蘭達醫學院醫院是我們邦的第二大醫院,已經變成一個水族館。」

洪水淹浸病房,院內病人無奈坐在床上。
醫院的深切治療部也不例外。
醫院水浸下,不難見到魚兒在游。

 

應對措施

為應對洪水,《印度斯坦時報》報道,醫院負責人表示已經灑漂白粉消毒,還與巴特那市政公司進行溝通。邦首席部長尼蒂什·庫馬爾說,工作人員正檢查地下水位,將公布完整報告,指事件提醒他們,要防患於未然。

印度國家災害應急部隊(NDRF)在所有受洪水淹浸的地區展救援行動。在東部的阿薩姆邦,已在受災地區部署了600名災害應急部隊人員。在德里,居住在亞穆納河氾濫平原上的3000多人已被疏散到更高地方。

部分河流的水位略降,洪水風險降低,河流上的橋樑重新開放。

另外天氣轉好,情況可能改善。印度新德里電視報道,印度氣象局負責人馬特帕杰拉(Mrityunjay Mohapatra)表示:「印度東部和東北部的降雨量減少。另一方面,目前降雨量大的印度中部降水正在減少,因此降低了洪水的可能性。」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有傳媒引述當地官員指,情報機構發現,北韓有跡象正在首都平壤郊區的研究廠房,生產一至兩枚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液態燃料洲際彈道導彈。

衛星照片顯示,北韓平壤北部沙門洞的導彈組裝廠房中央,出現一架紅色的車,似乎與早前北韓運送導彈的車輛一致。

據報道,美國情報機構取得近數星期的衛星照片,發現平壤城外一個設施正製造以液體燃料推動的「火星-15」型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覆蓋可遠至美國,意味著北韓仍繼續生產導彈。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周在國會作證稱,北韓仍在秘密生產用於核武器的裂變材料。

美國總統特朗普六月中在新加坡與北韓領袖金正恩會面,雙方曾表示會推動朝鮮半島無核化,但至今,北韓只炸毀豐溪里核試場及似乎已開始拆除西海衛星發射基地。


美國稱將對價值5000多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特朗普政府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下籠罩美國的港口,部分港口的管理人員已經預期面對取消貨運和裁減人手的窘境。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7月28日報道,加州長灘港的執行董事馬里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將改變行業,對港口的就業和國家經濟都有害。

作為全美接收中國進口商品最多的門戶,洛杉磯和長灘的港口在美中貿易戰中首當衝受影響。南加州的港口(包含洛杉磯和長灘港)去年共處理173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貨物,約佔美國進口中國所有商品的三分之一。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共管理328個官方口岸,當中很多都受到美方對中國商品徵稅帶來的衝擊。 2017年,價值50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通過這些口岸入口美國,13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被運往中國。

報道稱,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特朗普政府誤讀「貿易失衡」的影響,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不如對美國造成經濟上的傷害,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卻拿對中貿易逆差作為論據。

特朗普一意孤行地加重籌碼,招來中方迅速反擊。

上週,對特朗普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加稅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直言,「中國不是嚇大的。」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美方出於國內政治議程的考慮,不惜損害全球經濟復甦進程來之不易的良好環境,不惜影響全球價值鏈上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對外四處挑起和升級貿易摩擦,這種非理性言行極不負責任。這種典型的極限施壓和訛詐的方法,對中方不會有任何作用。中方已多次強調,我們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打貿易戰,並將堅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的利益。同時,我們將加強與世界各國貿易夥伴的經貿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原則與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穩定運行。」

報道認為,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行動將直接影響港口運營商、航運公司和旗下從業人員。洛杉磯和長灘港預測,共在南加州地區造就100萬個就業職位。去年,兩個港口共經手1450億美元的中國進出口貨物,超過其處理所有貿易的一半。

「因此,任何中國貿易流量的放緩都可能導致裁員,」科爾德羅說,「這還將削減每年約3200億美元的地方和州稅收收入,這些收入來自全國各地港口間的貿易往來。 」

美國各大港口近年經手的中國進口貿易額,最下淡黃色部分為洛杉磯、長灘港的份額。(CNBC)

美國港口管理局協會的主席科特•內格爾(Kurt Nagle)指,目前與中國的貿易額似乎保持高位,由於生產商打算趕加徵關前完成交易,短期內商品出貨,甚至出現激增。

與中國的貿易額通常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出現增長,首先是因為下個月即將開始的返校季(美國商家從8月中旬開始針對學生開學開展的促銷活動,持續到9月),然後是一直持續到12月的假日購物季(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時的促銷活動)。據報道,一些零售商和供應商正在考慮提高訂貨量,以應對未來的關稅上調。

報道引述分析人士稱,消費者信心增強、收入上升及當下較低的稅率,零售商料購物季將表現強勁,但如消費者在面臨因更高關稅而價格上漲的商品時,情況可能不復存在。消費性開支佔美國GDP約三分之二,一旦民眾的消費有所減緩,美國的經濟會迅速受到波及。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經濟學家格雷格•達可預測稱,如果美國對另外4000億美元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徵收10%關稅,而中國對所有美國產品徵收25 %的關稅,美國的GDP增長將削減約七成,全球經濟增長將下降0.5%。到2020年,美國GDP的累計損失將達到1個百分點,會有70萬美國人因此失業。

「美國目前的經濟走強可能不過是海市蜃樓,而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可能恰恰發生在全球增長勢頭正在放緩的時候。」達可稱。

港口管理局協會主席內格爾表示,其成員本來計劃未來五年向基礎設施投資1550億美元,以便港口能夠滿足貿易利益,但擔心在不穩定的貿易環境下進行這種投資,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英國國會媒體委員會發表新報告,警告國家面臨「民主危機」,指選民成為有害觀點的目標,大量數據被操縱。

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被揭發盜用數千萬名Facebook用戶資料後,英國國會一個委員會就虛假信息和新聞展開調查長達一個月,包括Facebook在內的科技公司在隱私保護、虛假資訊和平台在数字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等問題。該份長達89頁的報告還提出廣泛建議,一旦獲採納,將允許英國政府加強科技行業。報告還包括創建一個科技公司的新類別,既不是出版商,也不是平台,以加強科技公司的責任。

委員會主席的聲明指,支持更嚴格監管像Facebook之類社交媒體,認為這些科技公司必須對在網站分享有害和誤導性內容承擔責任,並處以罰款。

報告又認為,對科技公司中立性與資料準確性的要求,應與規管電視及電台的標準一致。

 


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資料指,地球的高溫再破紀錄,成為繼2015、2016及2017年後,有史以來第四熱的一年。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的一大特徵是橫跨地球的陸地與海洋表面溫度,比「大幅高於平均溫度」的標準還要更熱。部分地中海地區、新西蘭及北美洲、亞洲與澳洲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另一方面從1月到6月間,在陸地或海洋沒有出現創紀錄低溫。

英國在當地時間2018年7月24日,遭遇罕見高溫的乾旱天氣,對英國地貌產生巨大影響。土地干枯、水庫乾涸,綠色的鄉村景觀變成枯黃一片。英國部分地區今夏以來持續高溫乾旱,已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乾旱夏天的紀錄。

專家指,溫度升高是全球變暖的明顯指標。氣溫一年又一年持續升高,就是氣候變遷的最佳例證,同一個地方在一天、一個月或一年當中的氣溫有高有低,但藉著測量全球各地氣溫,最容易察覺地球變暖。

據該大氣局提供的一張世界地圖,紅色代表比平均溫度暖、藍色代表比平均溫度冷,整張地圖幾乎滿江紅。

極端天氣狀態單獨來看,分別只是資料上的個案,但專家指總體來看,極端高溫現象突顯氣候變遷的影響力正在擴大。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球系統科學中心主任曼恩說:「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再隱隱約約……這個夏天以來,我們看到它化身為前所未見的熱浪、洪水、乾旱和野火等形式,在我們眼前實時上演。」

日本名古屋當地時間2018年7月22日,氣溫達到38.5攝氏度。法新社引述官方數據顯示,日本許多城市22日的溫度逼近攝氏40度。

氣候變遷的原因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充滿地球大氣層,人類工業化使這現象加劇,海洋及陸地上的熱能無法釋放,整個地球升溫。

德州科技大學氣候科學家海霍說:「我們總是經歷各種天氣狀況,包括冷或熱、潮濕或乾燥。但今日,氣候變遷注定讓我們處於不平等的劣勢,相較於過去,熱浪與暴雨等極端型態更常出現,且威力更強大。」

(聯合早報、中國新聞網等)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印尼旅遊勝地龍目島發生6.4級淺層地震,最少十死,數十人受傷。

香港天文台29日上午6時48分,錄得印尼松巴哇島區發生黎克特制6.6級地震,震央位於龍目東北偏東約54公里,美國地質勘探局則錄今次地震為6.4級,屬淺層地震。

印尼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每年發生大小地震數千次。


北京警方證實,一名26歲內蒙男子在美國駐北京使館外,點燃疑似爆竹裝置,手部受傷,正調查犯案動機。美國大使館區域安全官表示,建築物及所有物件無受損。中國外交部指,今次是一宗孤立治安事件。

美聯社報道,美國駐華大使館外下午一時許發生爆炸,有網民表示聽到一聲巨響,現場一度冒出大量白煙。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目擊者指,有穿黑色制服和戴手套的警察,將爆炸後遺留現場的碎片裝入啡色紙袋內。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報道,美國駐華大使館發言人稱,爆炸在使館外的公眾地方發生,保安人員目擊一人引爆炸彈,無其他人受傷;發言人同時表示,事件由中國當地警方處理。

爆炸後現場煙霧彌漫。(微博截圖)
公安及武警在現場戒備。
有內地網民聲稱目擊疑似美國特工在大使館頂持槍。(微博截圖)

使館外早上疑有另一女子欲自焚

內地《環球時報》報道,當地警方當天上午曾在大使館外拘捕一名企圖自焚的女子,未知兩宗案件是否有關。

據報,現場附近交通下午2時20分恢復正常,數百人排隊輪候簽證。

美國駐華使館全球第二大  屬高度設防

有美媒指,美國駐北京使館屬高度設防,安全措施數一數二,保安人員亦為數眾多。

美國駐華使館屬於美國規模第二大的使館,僅次於巴格達的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建於2004年,是美國國務院史上第二大海外建設項目,新館2008年正式啟用,建築群佔地約4萬平方米,由5座建築構成,包括一座8層高主辦公樓、一座中庭辦公樓、一座海軍陸戰隊衛兵崗哨、一座領事/簽證辦公樓,及一座多用途的附樓。

北京駐華大使館附近冒出白煙。(微博截圖)

 


社交網站Facebook 24日宣布在內地杭州成立「創新中心」,但公司資訊數小時後從中國工商登記註冊網站上「消失」,美國《華爾街日報》指,Facebook為重新進入中國市場而做的長期努力,再度受挫。

Facebook發言人周二稱,杭州的創新中心將為內地的開發者和創業者,提供培訓和研討活動,與該公司在法國、巴西和印度等國家建立的中心相似。對於Facebook再度進軍內地失敗,《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可能與內地不同級別的政府部門對Facebook的努力,存在內部分歧。

資料顯示,創新中心新註冊公司的董事長為Facebook駐新加坡的副首席法律顧問。

內地《財聯社》引述消息指,Facebook 主要目標為內地的廣告市場,暫時不會開展社交業務。

朱克伯格過去多次嘗試進軍內地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過去一直有意染指內地市場,去年曾推出名為「彩色氣球」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式,朱克伯格又曾於個人專頁上,發表跑步途經北京天安門的相片,一度成為網民熱話。Facebook於2015年亦曾獲得在上海開設辦事處的許可,但有效期只有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