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阿信屋母企CEC國際(00759)公布截至今年4月底止全年業績,收益按年跌13%至14.7億元;由盈轉虧,蝕約2,981萬元,去年度則賺約4,957萬元,同樣不派息。CEC國際指,現階段未能預測香港零售市場何時見底回升,將凍結所有大型投資計劃和一切非必要開支。

集團指,香港零售市場目前正面對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據香港政府每月發佈之零售銷貨總值,不同商品或服務類別之零售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就算一向面對經濟逆周期表現較為穩定的民生消費品零售商亦錄得相當的跌幅。

由於市況極不明朗,CEC國際管理層將極為審慎經營零售業務,並將凍結所有大型投資計劃,以及一切非必要的開支,以達到最高的節流效果。同時審視759阿信屋每一間分店的經營數據,以實際績效決定未來的續約或不續約安排,並與各業主探討若干分店的租金調整可能性,以創造雙方相互共贏的機會。

目前港各區出現較多空置舖位,集團正物色若干租金、人流以及面積合乎759阿信屋需要的新店選址,冀能在逆境中尋求增長機會。

截至今年4月底,759阿信屋總分店數目為165間,分店總數較去年淨減少一間,其中新開業12間,結束13間。


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英國5月國內生產總值(GDP)按月升0.4%,勝市場預期升0.2%。

受服務業產出增1.1%推動,截至5月底為止的三個月,英國GDP較對上三個月升0.9%,屬2022年1月以來最強三個月升幅,並勝市場預期升0.7%,前值升幅由0.7%向上修訂至升0.8%。


大行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預計澳門第二季經調整物業EBITDA將按季下跌7%,高於賭收的2%跌幅,導致行業EBITDA繼續出現負修正。短期而言,摩根偏看好銀娛(00027) 及美高梅中國 。

大摩表示,市場對銀娛次季及全年表現均有較高期望,因集團可能受到自4月以來市場份額增長勢頭的支撐,加上次季表現按季優於金沙中國(01928) 。另外,與永利澳門(01128) 相比,該行更看好美高梅中國,雖然兩間公司的市佔率在次季均持續下滑,但美高梅中國的中場份額損失低於預期,其EBITDA亦有上升空間。該行又對新濠博亞(MLCO.US) 持中性態度。

 


《證券日報》報道,7月以來,內地多間銀行密集發公告,持續調整個人結算賬戶的非櫃面渠道的支付限額。此外,多間銀行停止手機銀行中ATM掃碼取款業務,交通銀行(03328)、農業銀行(01288)及中信銀行(00998)等還收緊無卡存取款業務。

中國銀行(03988) 大連市分行、哈密市商業銀行烏魯木齊分行上周五(5日)公布,動態調整個人結算賬戶非櫃面渠道業務限額,涉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關支付、快捷支付、POS及ATM等渠道發起的賬戶付款業務。


港樓撤辣效應減退後樓價持續回落,物業顧問戴德梁行表示,香港樓市撤辣後成交未能在高位持續,高息環境仍使樓價受壓,調低全年樓價預測至跌最多半成;至於甲級寫字樓則維持全年租金下跌7至9%的預測。

戴德梁行表示,香港五月住宅成交回落至約5,550宗水平,雖然仍比撤辣前活躍,但反映市場仍然受制於減息延遲、市況不明朗等因素,預期第二季成交約1萬9千宗,按季及按年分別升九成三及五成六,而撤辣後發展商繼續積極去貨,焦點續集中於一手,首五個月一手成交約佔整體約三成半。

香港估價及顧問服務部高級董事黎劍明指,五月官方樓價指數按月跌1.2%,而根據戴德梁行數據,樓價自五月重啟跌勢,六月較四月已下跌2.5%,年初至今累計下調3.8%。

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表示,由於市場預期一再推遲減息時間表,即使美國下半年減息,普遍相信調整幅度亦有限,香港銀行未必馬上跟隨,加上目前銀行借貸取態更審慎,導致撤辣效應未能持續;另外發展商繼續積極貼市價推盤,變相限制二手樓價復甦步伐, 因此調低全年樓價預測至跌最多半成,租務市場受惠於外來專才及學生的支持,全年升最多5%,全年成交量料約五萬伙,按年回升一成半至兩成。

至於商用甲級寫字樓方面,戴德梁行表示淨吸納量連續三個季度錄得正數,第二季吸納面積達31萬8000平方呎。

新租賃活動方面,第二季新租賃面積錄得96萬4,500平方呎,按年大升約七成,以九龍東佔比最高,佔整體33%,保險業租賃面積則為行業最高,佔整體23%。

戴德梁行表示,隨著兩個新寫字樓項目落成,第二季整體待租率微升至19.8%,整體甲級寫字樓租金按季下調1.5%,預期企業以成本控制為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化待租面積,故維持預測全年租金下跌7至9%,戴德梁行又指第二季甲級寫字樓市場已租面積約5660萬平方呎與2020年底相若,反映市場需求在過去數年大致保持平穩。


港府撤辣效應持續減弱下樓價回軟,樓價指數連升兩個月後首回落。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5月報305.9點,按月跌1.2%。反觀同期租金續保持升勢,5月租金指數報189點,按月升1%,連升3個月共2.5%。

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5月全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回落至305.9,按月跌1.23%,按年則跌12.7%。中小型單位(100平方米以下)售價指數按月跌1.25%;較大面積單位(100平方米或以上)售價指數按月跌1.17%。

當中A類物業(40平方米以下)售價指數按月跌1.33%;B類物業(40至69.9平方米)按月跌1.39%;C類物業(70至99.9平方米)按月跌0.38%;D類物業(100至159.9平方米)按月跌0.99%;E類物業(160平方米或以上)按月跌1.85%。

至於租金指數則連升3個月,5月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升至189,按月升1.02%,按年升5.06%。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表示,差估署公佈大型與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售價指數下跌幅度相若。隨著新盤銷售步伐提速,並以低價開售搶攻市場,削弱二手盤競爭力,部分二手業主遂將議價幅度擴大吸客,預期6月指數仍會持續調整。

二手交投方面,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本月至今二手住宅(包括二手私人住宅及二手公營房屋)錄2,845宗註冊,較上月同期3,520宗減少約19.2%;若以目前註冊進度推算,料全月二手住宅註冊量有機會達3,400宗水平,雖然較5月全月4,536宗下跌約2成半,創3個月新低,但與去年全年平均每月約3,022宗相比仍高出逾1成。鑑於簽署買賣合約至遞交到土地註冊處註冊登記需時,6月註冊個案一般主要反映5月市況。

總結今年首5個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累跌1.73%;租金指數升1.61%。


香港樓市吹逆風,特區政府「撤辣」近4個月後,樓市短暫反彈勢頭持續後勁不繼。恒和地產發展位於長沙灣的恒珀,上周以折實平均呎價18754港元推出30伙後,惟星期六開售「捧蛋收場」成績慘不忍睹。恒基地產執行董事黃浩明周二(25日)表示,港府為樓市全面撤辣後,由於市場累積一定存貨,料需時消化及重新累積購買力。

恒基地產執行董事黃浩明出席活動後表示,政府為樓市全面撤辣後,市場交投較早前活躍,但市場累積存貨,需時才可重新累積購買力。他認為美國有機會即將減息,料市場會有所改善,重新提振樓市。倘市場回復正常平穩,他相信旗下新盤開價會保持平穩。

被問到政府撤辣後,應否再推出措施穩定樓市,黃浩明認為,港府一直留意市場訊息,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亦提到明白商界在高利率環境下的困難,相信政府政策會全面配合。

黃浩明又指,正在研究是否參與競投正在招標的沙田小瀝源住宅官地,目前亦已就洪水橋在內的北部都會區用地,向政府入紙申請原址換地,正等待政府進一步處理。

 

除私樓置業者信心受挫,資助房屋同樣有類似情況。房屋委員會2020/21年推售的綠置居項目啟鑽苑陸續入伙,撻訂數目創新高,至5月14日錄得169宗撻訂;同時房委會已售罄的新一期居屋項目「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單位2023」,至上周六已錄得8宗撻訂個案。

 


全球最大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機構兼金融投資顧問美世(Mercer)周一(17日)發布《2024生活成本排名》,香港連續第3年成為全球外派人員生活成本最貴城市,新加坡排第二;瑞士連續第二年未有城市登榜首,其中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Basel)及伯爾尼(Bern)分別排第三至第六。美國紐約排名跌一位至第七,英國倫敦則由去年第九位升至第八位。

美世今年3月調查超過200項商品和服務價格,包括住屋、交通、食品、服裝及家庭用品等,列出全球226個城市的生活成本排名。報告指由於住宅價格高昂,令香港和新加坡包攬排行榜首兩位。

美世全球人才流動負責人Yvonne Traber指,高昂生活成本對跨國公司及其員工產生重大影響,可能會導致外派人員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可自由支配支出,甚至難以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為應對生活成本的挑戰,僱主可以提供一籃子薪酬方案,將住房補貼、津貼包含在內,或提供其他支持服務。

另外,上海及北京分別排23及25位。進入頭20位的美國城市還包括檀香山、三藩市、邁亞密、波士頓和芝加哥。

 


小米 (01810) 波蘭辦公室遭反壟斷機構搜查。波蘭反壟斷機構UOKiK發聲明稱,已對小米在當地銷售設備所涉及的潛在反競爭行為啟動調查,在警方協助下突擊搜查小米及其兩家經銷商在當地的辦公室。小米股價跌近2%,低見17.66元。

聲明指,接獲資料顯示小米旗下Mi、Redmi、Redmi Note和 POCO等系列的電子及家用產品,疑存在非法價格操縱,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

倘被判定違反相關法例,罰款可能高達公司年營業額的10%,達成非法協議的管理人員或面臨高達51.1萬美元罰款。


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香港4月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分別按年升11.9%及3.7%;其中出口貨值遠勝預期升7.6%,惟進口貨值則遠遜預期升6.8%。4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102億港元。

今年首4個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11.9%;商品進口貨值升6.9%;期內錄得有形貿易逆差939億港元。

數據顯示,4月輸往亞洲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15.7%,當中輸往馬來西亞及泰國都增逾30%,輸往內地及美國升幅最明顯,分別升21.3%及17.1%。至於輸往荷蘭及德國則均跌逾兩成。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若外部需求繼續維持,香港出口表現應會進一步改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偏緊的金融狀況維持更久,則會帶來不確定性。港府會密切留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