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購及超市間競爭激烈,新鴻基地產旗下香港日式百貨一田,沙田旗艦店重新開幕,新鴻基地產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表示,希望吸引港人留港消費,帶動更多內地遊客購物。一田透露會今年內會逆市擴張再開兩間新分店,分別為西沙及啟德,並預期明年初會有多兩至三間新店。

一田百貨自去年起重整業務,優化業務後重點推廣超市,位於沙田的一田旗艦店經裝修升級後昨日(11日)重新開幕。郭炳聯出席開幕儀式時表示,回顧過去,一田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八佰伴,到九十年代的西田,以至今日的一田,即使品牌經過轉變,集團堅持為香港人帶來日本最新鮮流行的產品,使命從未改變,新地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即使近年經濟環境充滿挑戰,新地仍持續投資升級和優化一田的業務。

對香港長遠發展充滿信心

郭炳聯相信,創新購物體驗和合理產品價格,能吸引港人留港消費,亦可帶動更多內地遊客南下旅遊購物,特別是從深圳來港的遊客。一田會積極和新城市廣場團隊緊密合作,希望帶來新的體驗及喚起消費意慾,為香港的零售消費市場注入新的力量。

專注獨有特色產品及新元素  提供「每天好貨好價」

一田首席商務官黃耀霆補充,為應對港人消費模式的轉變,公司專注提供獨有產品,如獨家水果、肉類、乾貨以及特色產品,擁有清晰的市場定位。超市的營運模式有許多需改進的地方。例如一田在生鮮水果部門新增新設計,在產品選擇上優化,增加更多不同的品項。黃耀霆稱,一田在食堂區域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重新打造整個食堂布局和座位安排,這部分投資相對較大。

黃耀霆表示,面對零售市道的多重挑戰及香港人消費模式的改變,一田自去年開始,積極重整業務方向。超市業務方面,公司以合理價格,提供來自日本不同縣份、品質極高的時令水果.配合「每日好貨好價」及「七日退貨保證」,顧客無需四圍格價,也可安心購物。公司亦積極引入新元素,包括 Health LABO 健康專區及一田食堂等,為顧客提供嶄新購物體驗。

一田表示,為應對港人消費模式的轉變,一田積極引入多個全港獨家元素及多個日本人氣品牌,展現靈活創新的零售策略,鞏固品牌在零售市場的領導地位。沙田旗艦店率先體現新猷,成功吸引東京頂尖酒類專門店「IMADEYA」選址一田旗艦店設立其首間海外實體店,以「店中店」概念進駐,精選逾百款清酒、日本葡萄酒及燒酎,並提供專業選酒建議及付費品飲的「角打」體驗。全新打造的「一田食堂」亦正式亮相、雲集日本過江龍、米芝蓮餐飲、受賞級食店、明星品牌及本地人氣店,包括首次來港的日本築地百年老字號「松露玉子」和藝人湯怡主理的「KAKAchevee」等。

市場定位有異 無懼內地網購競爭

對於目前香港市場上眾多來自內地的雜貨零售商,如類似「三百円」店競爭,黃耀霆認為並非單純競爭,因不同零售商市場定位各有不同。如新推出的日本品牌專區,他們在日本已有逾1,300間分店,香港消費者非常熟悉日本文化,甚至可能在日本時已成為該品牌的忠實顧客。因此顧客群與其他「三百円」店品牌的顧客群未必相同。

面對內地網購平台的競爭,黃耀霆指出,作為以實體店為主的香港零售商,不能單純將網購視為對手。一田的最大優勢在於購物體驗。網購生鮮產品時,消費者可能因無法親眼檢查商品(如葡萄或瓜類是否新鮮)而缺乏信心。實體店則能讓顧客親自挑選,確保購買到滿意的產品是天然優勢。

對於內地超市品牌如京東在香港開設實體分店的競爭,黃認為香港作為自由市場,競爭無處不在,無論是內地抑或國際零售商,都會不斷進入市場。一田市場定位與眾不同,並專注於產品的獨特性和品質,而非單純參與價格戰,公司並不特別擔心。同時「好貨好價」的核心策略,會讓顧客對公司產品的價格充滿信心。例如一田與日本知名超市品牌合作,引進其在日本極具競爭力的平價產品,相信會在香港同樣具價格優勢。公司相信,即使產品獨特,也不代表價格高昂,依然能保持競爭力。

將在西沙開設萬平方呎概念店

一田首席商務官黃耀霆又透露,是次沙田旗艦店升級投資額達8位數,料年內逆市再新開兩分店,包括西沙及啟德,並預期2026年初會有2至3間新店。

他補充,一田會更大膽地在旗艦店嘗試新概念,當然非所有嘗試都必定成功,但當公司發現可行概念時,會將其推廣至其他分店。例如,今年一田將在西沙開設一間約萬呎概念店,公司也計劃今年內在啟德天璽·天開設新店,屆時將展現與旗艦店相似的特色體驗。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繼續保持世界前列,去年流量增8.4%達1922億美元,佔全球升0.5個百分點至11.9%,為連續13年列全球三甲,連續九年佔全球份額超過一成。而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3.14萬億美元,連續八年排名全球前三。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今(8日)聯合發布《2024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下簡稱《公報》),截至2024年底,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在全球設立境外企業達5.2萬間,覆蓋190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逾八成,其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的境外企業佔1.9萬間。境外企業去年收益再投資778.9億美元,佔同期流量40.5%,七成境外企業盈利或持平,年度經營狀況良好。

投資領域持續多元,逾八成投向五大領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去年涵蓋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其中流向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製造、金融、採礦五領域的投資均逾百億美元。建築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較理想,增速分別為80.5%、205.5%。

對亞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大洋洲的投資持續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增長超兩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近八成流向亞洲,比前年增8.5%,其中對東盟投資增36.8%達343.6億美元。對拉丁美洲、歐洲、大洋洲投資分別增15.4%、25.3%和113.7%。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增22.9%達509.9億美元,佔對外直接投資流量26.5%。

非公有控股經濟主體對外投資活躍,地方企業對外投資增速較快。非公有控股經濟主體對外投資913.7億美元,增24.6%,佔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的54.3%。地方企業對外投資增16.8%至1084.3億美元,高於總體增速8.4個百分點,廣東、浙江、山東位列前三。

互利共贏效果顯著,對世界經濟貢獻日益突顯。中國對外投資帶動貨物出口增13%至2,110億美元,佔同期貨物出口總值的5.9%。境外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萬億美元,向投資所在地納稅821億美元,年末境外企業員工總數502.1萬人,其中65.8%為外來員工。


年內多次成功透過短炒獲利的資深投資者Ken Sir呂宇健,最近再入手以一筆過支付300萬港元購入沙田富豪花園一個兩房單位,較網上銀行估價低約36%。

 

 

消息指,市場單位屬於富豪花園J座低層B室,實用面積465平方呎,屬於兩房間隔,剛以300萬元易手,呎價6,452港元,較滙豐銀行網上估價469萬港元低約36%。

原業主於1989年以約75萬元購入上述單位,持貨約36年,帳面獲利225萬元或約3倍。

 


香港美聯物業指,據香港土地註冊處資料,今年首八個月整體物業(包括一手私樓、二手住宅、一手公營房屋、工商舖、純車位及其他等)註冊量合共50,522宗,較去年同期45,080宗高出約12.1%,並創近四年同期新高。

美聯指,今年香港樓市受惠多項利好因素支持,如租金上升吸引「租轉買」、細價物業印花稅下調、加上港股造好,IPO表現突出,以及關稅戰降溫等,利好市場氣氛,帶動物業交投向好。

美聯物業分析師岑頌謙指,港股造好利好市場氣氛,儘管近期H按按息再次觸及封頂位,惟市場預期本月美國將減息,不排除香港銀行亦會跟隨下調息率,物業交投表現持續理想,當中8月一手成交量超過2,000宗,並相信有關個案於9月註冊登記,連同其他物業一併合計,預料9月份整體物業註冊量企穩逾6,000宗水平。


有港媒報道,營運香港惠康、萬寧的母企DFI零售集團(DFI Retail Group)擬裁員後,其競爭對手之一百佳母公司屈臣氏集團表示,目前零售市場充滿挑戰,對於同業面對的挑戰身同感受,承諾會繼續為員工營造正面和穩定的工作環境。

 

有報章獲得DFI行政總裁貝思哲(Scott Price)發出的內部電郵,稱該公司將採取系列措施簡化營運,當中包括裁員、或將部分職位外判等。他表示過去五年面對支援職能的成本大幅增加,部分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認為情況不可持續,亦不符合其想要成為的業務。

屈臣氏集團行政總裁倪文玲稱,屈臣氏對目前零售業面對的挑戰「感同身受」,強調深知在困難時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並將一如既往致力於為顧客提供物超所值的選擇、優質的產品和便捷的服務,同時確保業務的持續發展。

香港一次一次經歷黑雨考驗後迅速復常
她又表示,目前環境充滿挑戰,正如香港一次又一次經歷黑色暴雨考驗後迅速恢復正常,集團會竭力於這充滿挑戰的時刻,為旗下員工營造穩定而正面積極的工作環境。

倪文玲並感謝顧客一直的支持,及前線和後勤同事的盡心盡力付出,她稱堅定相信更好的日子就在眼前,並將繼續努力,竭誠服務社區,積極回應顧客需求。


專屬自保再迎新 力拓香港風險管理市場

香港特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財庫局)局長  許正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憑藉稅務優惠、專業人才、龐大市場網絡及完善金融基建等優勢,持續推動保險市場的穩健發展。現時香港共有約160家獲授權的保險公司,以及三間以香港作爲集團監管基地的國際保險集團。2024年度的毛保費總額達6,378億港元,其中長期業務(不包括退休計劃業務)的新造保單保費更比2023年上升21.4%。此外,2024年數據顯示,香港保險密度高踞亞洲第一、全球第二,保險滲透率更達18.2%,冠絕全球。如此亮眼的成績,不僅彰顯香港市民高度的風險保障意識,更印證本地保險市場發展成熟,能為各類商業活動提供全方位的風險管理方案。

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位處亞洲心臟地帶,毗鄰內地市場及其他亞洲國家。此外,香港具備四通八達的商業網絡、世界級的專業服務配套,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持續吸引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來港拓展國際業務或管理跨境項目,利用香港作為亞太區頂尖保險樞紐的核心地位,設立專屬自保公司以全面掌握海外投資項目的風險狀況,有效分散及管控大型基建投資所衍生的各類風險,提升企業整體的風險管理效能,並將香港作為他們布局全球風險管理版圖的重要戰略據點。

專屬自保是指企業設立自己的保險子公司來承保風險,與傳統外部商業保險比較,提供更大的自主權、成本節約及符合需求的定製方案。全球風險水平上升且日益複雜多變,除傳統風險如物業保險或員工補償外,企業亦需管理新興風險,例如網絡安全、供應鏈管理及氣候相關事件等,專屬自保的優勢也就更為明顯。財庫局及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一直銳意加大力度發展此市場,為香港在長期保險業務的強勁基礎上帶來多元增長機遇,令市場結構更健康均衡。

繼今年5月滙豐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Wayfoong (Asia) Limited於香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保監局剛於上周宣布正式授權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專屬自保公司 – 上海汽車集團保險有限公司 – 在香港營運。目前,香港共有6間專屬自保公司,其中2間為今年新增,反映來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的需求持續強勁,亦標誌著市場對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信心大增。事實上,從企業的角度,其愈早研究及落實專屬自保公司的設立,將容許保費及資本有更長時間作內部滾存和增值,建立更豐厚的基礎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

為持續吸引跨國保險集團及專屬自保機構來港落戶,特區政府與保監局一直致力鞏固香港的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地位,為國際大型企業提供全面的保險方案,助力企業完善全球風險管理策略。特區政府近年已積極推出多項優惠措施,包括為專屬自保保險業務提供50%利得稅優惠,使香港在稅務優惠方面較其他亞洲市場更具競爭力。保監局亦向專屬自保公司提供多項監管便利措施,包括簡化資本規定、豁免委任核證精算師,以及豁免須在香港維持資產的規定。這些舉措在維持國際監管標準的同時,也為專屬自保公司創造了極具吸引力的條件。此外,香港匯聚了保險、法律、精算及風險管理等各領域的專業人才,配合成熟的金融生態系統,使專屬自保公司能有效管理其集團在全球各地的風險。

展望未來,特區政府及保監局會繼續致力為保險業營造有利的發展環境,其中包括持續主動接觸有潛力成立專屬自保公司的香港、內地及國際企業,介紹相關業務的優勢、以及其法律和監管框架。重點工作還有提升風險為本資本制度的競爭力、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高質量發展,以及積極向國際市場推廣香港保險業優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京東表示,正式完成收購香港佳寶食品超級市場,集團成立創新零售佳寶業務部,並委任佳寶創始人林曉毅出任負責人。

京東指,收購意味京東正式進軍香港實體零售領域,通過全面整合佳寶線下門店網絡,進一步提升香港零售市場的商品豐富度和價格競爭力,又指對佳寶的管理團隊和未來合作充滿信心。

佳寶在1991年成立,銷售急凍食品、糧油等產品,目前在香港擁有逾90間門店,員工總數逾千人。


港人北上消費熱潮持續,「香港人開始反向代購」話題甚至一度衝上內地社交媒體熱搜十大。

 

香港住房貴又小一直是人盡皆知,而現在港人的90平方米的千尺豪宅夢,在廣東僅需要(香港房產的)首付錢,就能輕松實現。因此近一兩年來,不少港人選擇去大灣區置業買房。因匯率等原因,香港賺錢大灣區花,更有購買力。自疫情之後,港人北上消費現象就出現了,港人到內地購物、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反向代購更成熱潮。此前有媒體曾爆出,有人靠反向代購月入3萬元,甚至還有反向代購團隊月入20萬元。面對當下港人北上消費及反向代購的熱議,讓人不禁憶起約十年前的「香港代購熱潮」。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浪潮下,港資率先進入內地,很多香港企業、香港人到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等城市投資建廠、開公司,不僅引進外資,同時也帶來港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紡織品、服裝、電子表、收音機等輕工業產品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內地市場。

最令人印象深刻莫過於內地遊客到香港旅遊消費購物的熱潮,無論是奢侈品、藥品、或是奶粉,都是內地遊客到香港的熱買品,那時候可以說:內地人買爆香港。港貨代購還形成龐大產業鏈,吸引大批香港代購從業者。這波港貨代購熱潮在2014年前後達到巔峰時期,直至疫情之前,港貨代購潮還持續存在。

近些年隨著內地商業生態的豐富,國內外商品隨處可見,電商、直播帶貨、跨境購、電商平台的海外倉,內地消費者很容易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到想要的國內外各種商品,港貨漸漸失去魅力。

香港和大灣區及全國各地近幾年正進行全方面的深度大融合。內地各大新消費品牌、網紅品牌紛紛湧出,在內地市場競爭激烈及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背景下,紛紛選擇出海,出海的必選之地就是香港市場。一開始是以茶飲店及餐飲店為主,而後變得百花齊放,越來越多內地品牌到香港開店。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瑞幸等新茶飲品牌,讓香港消費者能就近購買到內地網紅茶飲咖啡。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亦在香港售賣,比亞迪、小鵬、蔚來也成了香港熱賣新能源汽車品牌。京東、阿里等電商平台近些年都在紛紛發力香港市場,讓香港市民體驗到內地購物的便利。

而香港的商業和品牌也同樣發展內地市場,香港貿發局亦助力香港企業廣拓內銷市場。今年3月,香港和海南簽訂《瓊港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經貿合作機制,支持港商參加海南消博會,鼓勵港商參展亮相及拓展商機,將推動兩地融合向更深層次發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今年首七個月香港有53宗新股上市,集資總額約1,270億港元,按年升幅超過六倍,已經超越過去三年每年集資總額,處理中的上市申請個案超過210宗,認為香港市場表現明顯領跑全球,獲國際投資者熱切關注,認為是多年來在制度建設、穩健監管與市場改革上穩步成果,展望下半年香港資本市場有更多新發展與突破。

許正宇今日(12日)在網誌撰文指,除「A+H」及生物科技企業外,亦有來自泰國及新加坡等具國際背景的企業相繼在港上市,而新股基石投資與機構配售,亦吸引來自歐美及中東等地資金積極參與,散戶市場表現踴躍,機構與零售並重的投資生態,提升市場流動性,鞏固香港資本市場「多層次、廣泛參與」的制度優勢。

他指,香港多年來持續制度創新與政策支持,提升制度穩健性,有助於資本有效配置,促進市場參與者之間平衡與互信,為市場可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政府將結合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等新興領域,打造更具競爭力的資本市場生態。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受訪時表示,可能延長對中國加徵關稅期限90天。

中美互相大幅降低關稅限期下周二(12日)屆滿,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周四(7日)接受《霍士新聞》時認為雙方很可能達成共識,將協議延長90天,但要留待貿易團隊和特朗普決定。他又提到,華府有意徵收四成轉運稅,打擊其他國家透過轉運貨物,來逃避適用關稅的行為。

盧特尼克又表示,隨著對數十個國家商品的更高關稅生效,預計美國每月關稅收入將達到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或以上,上月關稅收入為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

總統特朗普周三(6日)宣布,計劃對進口半導體徵收約100%關稅,同時對進口藥品徵收小額關稅,盧特尼克表示,商務部完成這些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影響的調查後,預計未來幾周內公布相關產業關稅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