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最大型商業項目之一,市區重建局位於觀塘市中心第4及5區發展項目,周三(11日)中午12時截標,19間發展商及財團獲邀入標,惟項目最終僅接獲1份標書,由新地獨資入標。有測量師預計,該項目流標風險非常高。

用地坐落於觀塘道及協和街交界,鄰近新地旗下創紀之城5期商場apm及信置等發展的凱滙,佔地約27.6萬平方呎,總樓面高達約216.6萬平方呎,可作商業發展,而市建局已因應市況為中標發展商提供設計彈性,在總樓面面積維持不變的前提下,靈活調配寫字樓、酒店及商舖樓面,當中商舖等樓面不能少於約67.97萬平方呎,日後亦可以選擇棄建酒店。

綜合市場資訊,地皮估值約87億至130億元,每呎樓面約4000元至6000元。

項目去年9月接獲24份發展意向書,市建局決定邀請當中19家發展商及財團入標。 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招標遴選小組將評審有關標書,並向市建局董事會提交建議,由董事會作最終決定。


2023年首幅截標住宅官地出師不利,位於赤柱環角道的豪宅地皮,地政總署公布,發展商出價未達政府就該地皮所定底價,決定不接納上周五(1月6日)接獲的全部4份標書,是9個月來再有官地流標。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周三(11日)回應時表示不感到意外,指港無高地價政策,主要是隨行就市,不到價就不賣。

署方表示,將在適當時候重推地皮,但強調儘管是次流標,本年度所能興建的私宅(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已超原定目標。


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11月香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按年報跌,其中出口跌24.1%,資料顯示為自1954年來最大單月跌幅;進口跌20.3%,跌幅均較上月大增,上月跌幅分別為10.4%與11.9%。

據統計處資料,11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600億元,進口貨值為3,871億元,有形貿易逆差271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7.0%。

今年首11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6.4%。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下跌5.4%。首11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43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7.6%。

按地區分析,11月份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25.9%。細分下去,日本跌30.4%,中國內地跌29.7%,菲律賓跌22.7%,越南跌22.2%,台灣跌16.1%;輸往印度的出口貨值則升7.4%,新加坡升5.4%。亞洲以外,期內輸往英國的出口貨值跌39.6%,德國跌30.7%,美國跌26.8%。

11月份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按年跌跌20.1%,「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跌34.0%,「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跌35.7%,「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跌22.6%。另一方面,「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及器具」整體出口貨值則升51.9%。

政府發言人表示,外圍環境惡化,跨境陸路受阻,11月份商品出口貨值的按年跌幅擴大,料本地出口表現短期內繼續面對巨大挑戰,加上先進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將進一步遏抑需求,但近期內地放寬跨境陸路運輸限制,或抵銷部分壓力。


樓市明年表現難料,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表示,美國聯儲局連續大幅加息,加上第五波疫情及經濟前景低迷,導致香港住宅市場踏入下行周期,市場走勢將視乎與內地及海外完全通關能否帶動本地經濟。他指若針對樓市的辣招持續,預計明年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將再下跌10%,豪宅價格跌5%至10%;若政府放寬辣招,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將僅下跌約5%。

仲量聯行指,截至11月底,中小型住宅資本價格今年累計下跌11.6%,跌至2018年以來最低;豪宅因缺乏非本地買家及充足新供應,價格今年回落4.4%。置業需求疲弱導致已落成的貨尾單位在9月急增至14,700伙。曾煥平表示,新盤存貨高企將加劇發展商推售新盤的競爭,發展商將增加折讓幅度期望促銷,而近期推售的新盤已較同區的二手單位均價低約7%至13%。

至於商舖市場方面,由於仍依賴本地消費,料零售消費於今年下半年維持平穩。今年核心街舖租金下跌10.6%,已較2014年第三季高峰期低75.5%,但優質商場租金僅下跌5.2%。由於訪港旅客尚未恢復,核心街舖仍面對空置壓力,令空置率進一步升至16.6%。

仲量聯行香港商舖部資深董事陳永慧表示,訪港的旅客恢復及內地與香港通關後,香港商舖市場便可望出現較顯著的復甦,若內地繼續放寬防疫及旅遊限制措施,將有助支持香港商舖市場,預期核心街舖租金明年上升5至10%,優質商場租金則持平至上升5%。

寫字樓方面,仲量聯行商業部資深董事郭禮言表示,假設香港明年全面正常通關後,寫字樓租貨需求將恢復,下半年尤其顯著。內地及香港繼續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以及香港本地更有效的海外出行,將令內地及跨國企業的租貨需求回升。

他又提到,由於明年寫字樓新供應將高達300萬方呎,整體空置率料將持續上升。不過他預期,明年整體租金將橫行,只是部分分區市場因新供應增加而面對下調壓力。


港府統計處周五(11日)公佈,第3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4.5%,與預先估計數字一致,跌幅較第2季的1.3%擴大。

經季節性調整後,上季經濟按季轉跌2.6%,同樣與預先估計數字相同,至於第2季經濟按季則升1%。總結首3季經濟按年收縮3.3%。

港府指,考慮到今年首3季實際數字和短期前景欠佳,將今年實質經濟預測,由8月覆檢時公佈增長0.5%至收縮0.5%,向下調修訂至收縮3.2%,將會是2020年後再度收縮。

發言人並指,很多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進口價格繼續顯著上升,但本地成本壓力大致輕微,通脹短期內有望保持溫和。考慮到今年首3季實際通脹率1.7%,今年基本通脹率預測由2%向下修訂至1.8%,整體通脹率預測亦由2.1%向下修訂至1.9%。


道指早段升逾200點,另一邊廂的港股似乎繼續無運行。截至晚上10時半,恒指夜期最多跌逾230點,最新跌158點,報14976點,低水205點,失守15000關。

「ATM」ADR再急瀉,阿里巴巴(9988)美股跌穿60港元關,折合新報59.2元;騰訊(700)失200元關,折合新報195.9元,較港股再跌逾一成;美團(3690)亦跌穿120元關口,折合新報114元。


市場充斥憂慮氣氛,港股單日急挫逾千點,直插萬五點邊緣。

港股開市失守16000點後沽壓顯著,恒生指數午後跌幅擴大至逾千點,考驗15000點支持,最多跌1128點,低見15082點,創13年半新低。收市報15180點,跌1030點,跌幅6.4%,連跌4個交易日,主板成交額增加至1618億元。

大型科網股全線被拋售,美團急瀉14.8%,收報120.6元。股王騰訊低見205.2元,收報206.2元,跌11.4%。阿里巴巴跌至60元邊,收報61.65元,跌11.4%,ATM三大股份已合共拖低恒指420點,佔大市4成跌幅。

另外,京東集團、百度集團及網易亦創上市新低,收市挫13.1%、12.2%及7.8%;快手及嗶哩嗶哩亦穿底,收市挫12.6%及13.1%。另外,小米集團跌8.6%。

金融股合力拖低大市,友邦保險跌穿60元,收報59.7元,跌9.4%,亦拖低恒指124點。中國平安跌11%;香港交易所跌9.4%;招商銀行跌7.9%;建設銀行跌2.4%;工商銀行跌2.7%。英鎊匯價回穩,明日派成績表的滙豐控股逆市升1.3%。

憂慮內地推出房產稅,內房股繼續捱沽。龍湖集團收市挫15%,是表現最差藍籌;碧桂園服務跌14.2%;中國海外跌10.4%;碧桂園跌9.1%;華潤置地跌近9%;萬科企業跌8.3%。


維珍航空周三(5日)於官網上表示,由於俄羅斯空域持續關閉,原計劃
2023年3月恢復直航機來港,現時決定不按原計劃執行,無限期暫停安排直航機來港,並關閉位於香港的辦公室。

公司又指,對於已預訂2023年3月起的航班的客戶深感抱歉,客戶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即可更改航班,或者選擇退款。


美國聯儲局多名官員繼續發聲支持積極加息,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突破4厘;同時,美元持續強勢,人民銀行周三(28日)開出的中間價與市場預期的差距縮窄,市場解讀為官方放寬人民幣下跌空間,在岸和離岸價分別大跌逾700點子,分別失守7.24和7.25關口。再者,內地官媒報道監管層未對券商作「窗口指導」穩定股市。多重打擊下,恒指創下2011年10月以來新低,最多挫675點,低見17,184點,全日收報17,250點,跌609點或3.41%。科技指數收市報3,526點,跌141點或3.85%。全日主板成交額1,087億元。

受英國新政府大規模減稅措施影響,英鎊持續在低位徘徊,滙控(00005)股價未止瀉,全日插5.77%,險守40元關口;渣打(02888)陪跌5.7%。其他金融股方面,港交所(00388)創逾兩年新低,最低見271.2元,全日造273.4元,跌2.64%。恒生(00011)和中銀香港(02388)分別跌逾3%。友邦(01299)則跌3.39%;平保(02318)插4.18%。

美國債息上升不利科技股走勢。京東(09618)全日下挫5.63%;持續回購股份的騰訊(00700)跌2.42%;阿里巴巴(09988)跌4.11%;美團(03690)跌3.1%;百度(09888)和小米(01810)分別插3.63%和3.72%。

公用股和收息股亦受壓,中電(00002)跌5.2%;煤氣(00003)跌3.82%;港鐵(00066)跌4.04%;電能(00006)挫5.19%;長江基建(01038)跌5.9%;領展(00823)跌3.71%。

旭輝(00884)一項信托產品因銷售不及預期被要求提前清算,集團表示正與金融機構溝通,尋求解決方案。同時,網上流傳旭輝主席林中撰寫的內部信件,稱集團有逾300億元人民幣現金,因多地政府進一步收緊監管而無法使用。該股盤中見0.84元創歷史新低,全日瀉32.28%,報0.86元。

人民幣貶值加劇境外債的負擔,多隻內房股同樣重挫。碧桂園(02007)是本日表現最差藍籌,插12.9%;同系的碧桂園服務(06098)亦挫11.83%;龍湖(00960)挫5.19%。中海外(00688)和潤地(01109)齊跌逾3.4%。


英國政府推出50年來最大規模的450億英鎊減稅方案,市場擔憂支出規模過於龐大,將令財赤進一步惡化,致英國或須大行舉債,利淡英鎊,兌美元一度暴跌4.5%至1.0373,為有紀錄以來最弱。英鎊兌港元方面,最低見8.154,現回穩至8.298,仍大跌2.54%。

受英鎊大跌拖累,滙控(00005)曾見42.4元,跌7.22%,現報42.6元,仍跌6.78%;渣打(02888)曾挫8.19%至48.2元,現挫6.67%至49元。在英國擁有不少業務的長和系,長實(01113)現跌6.26%至49.45元;長和(00001)跌3.18%,最新造45.65元;長建(01038)挫2.08%,報42.3元。

 

英國新政府班底組成後,財政大臣關浩霆(Kwasi Kwarteng)公佈一系列刺激經濟方案,包括將入息稅基本稅率由20%減至19%、取消最高級別的45%入息稅率、提高物業印花稅門檻從12.5萬鎊調升至25萬鎊、首置人士豁免印花稅的門檻放寬42.5萬鎊物業、撤銷企業稅原定明年從19%加至25%的計劃等等,估計惠及3,100萬人,預料會令2026至2027年度庫房少收450億英鎊,有關規模為過去50年來最大。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因應減稅措施,將在本年度發行國債額提高724億英鎊,至2,341億英鎊。

關浩霆周日(25日)受訪時表示,不評論市場狀況,但就表示減稅措施會陸續有來。 他說,新政府上場只有19天,他相信英國人可以推動經濟,期望未來一年國民可保留更多收入。

市場擔憂英國50年來最激進減稅計劃規模過於龐大,將令財赤進一步惡化,致英國或須大行舉債。外匯交易員指,英鎊毫無疑問出現閃崩,對沖基金在英國政府公佈補充預算前,積累大量的好倉,估計有不少止蝕盤出現。《彭博》統計顯示,今次英鎊跌勢,是197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超越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的跌幅,期權市場顯示,市場相信英鎊兌美元今年有54%機會跌至1算。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亦警告,英鎊兌美元恐跌穿1算,並批評新首相卓慧思政府的經濟政策「天真」及太過一廂情願,擔心英國目前就像由「新興市場」進一步變為「下沉市場」(submerging market)。他並指,英國脫歐期間英倫銀行政策落後,加上現時的財政政策,直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將會以實施所有大國中最糟糕的宏觀經濟政策而被銘記」。

另外,花旗分析師估計,英鎊兌美元未來幾個月將在1.05至1.1之間波動,但貶向與美元平價的風險已增加。該分析師指,在經濟形勢不斷惡化的情況下,英國將發現愈來愈難以為赤字融資,而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而這最終將是大幅降低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