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選舉後首屆區議會選舉今日(10日)公開投票。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拉票時表示投票率 「同19年無法比」,認為如今次區選投票率與2021年立法會地區直選差不多達約3成,「已經比較滿意」。他又指有市民「早上急住做嘢嘅街坊會選擇做嘢先」,因而對下午投票率樂觀。

曾鈺成解釋時指將新選制下的區選投票率與過往相比並不恰當,應與同為新選制下的立法會選舉比較,相信接近2021區選投票率為合理。被問及直選議席減少會否是影響投票率因素,曾鈺成指「橙同橙比、蘋果同蘋果比」,認為將新、舊選制下投票率相比較並不恰當。

他又指固然投票率越高越開心,但正常情況下,歷屆區議會選舉投票率都會低於立法會地區直選投票率,故他認為今次投票率接近2021年立法會地區直選投票率的約3成是正常現象。他又說,現時每小時投票率與當時立法會相比,均為後者的9成,若最後結果亦會是約9成亦「相當合理」,亦會是歷屆比例最高。

 

 


香港新制度區議會選舉早上8時半開始投票。截至早上10時半,地方選區投票率累計6.24%,有約27萬名選民投票。

地區委員會界別投票率累計60.62%,逾1500名界別選民投票。


香港特區貫徹「愛國者治港」原則以來,首次以新制度亮相的區議會換屆選舉今日(10日)舉行,地方直選方面有171名候選人角逐44個選區中的88個議席,投票時間由早上8時半至晚上10時半。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就有228名候選人,競逐18個界別的176個議席,投票時間由早上8時半至下午2時半。

港府在上水2間學校設立4個鄰近邊境投票站,方便居於內地或今日需往返內地的選民投票,有近1.3萬人登記,反應踴躍。 選民投票後會獲發一張政府「心意謝卡」。選舉事務處亦會在票站旁設「打卡位」,選民可與選舉吉祥物「票箱寶寶」的展板合照。

今屆區議會選舉,合資格選民約433萬。選舉後,政府將委任179名區議員,連同27名當然議員,新一屆區議會共有470名議員。

 

 


香港區議會選舉前夕,港府昨晚(11 日)7時在西九文化區的竹翠公園舉行「共建美好社區大匯演」,多名歌手及藝員參與表演,而多名特區政府司局長,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等官員亦有到場。

大匯演一開場,先由一眾主持及嘉賓唱出《獅子山下 共建美好社區》,其後由不同歌手輪流演出。主持又與幾名羽毛球隊、武術隊的港隊運動員傾談,表達對區議會選舉的期望。

除西九的竹翠公園,灣仔HarbourChill海濱休閒站及沙田公園露天劇場同時亦設有匯演衛星場地,有現場表演及攤位遊戲。

另外,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海濱長廊鄰近海面晚上8時,旅發局舉辦的「冬日維港水上煙火」上演。至於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東南方鄰近海面,晚上9時上演無人機飛行表演,在西九大匯演現場及兩個衛星場地直播。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12月6日,應約會見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施博多一行。雙方就微軟公司在華發展、中美經貿關係等議題進行交流。

圖片來源:商務部

 

王文濤表示,中國政府堅定推進高品質發展和高水平開放,致力於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服務。歡迎包括微軟公司在內的跨國企業繼續紮根中國,實現共贏發展。希望微軟公司發揮自身優勢,在中美人工智慧等交流合作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共同推動雙邊經貿關係穩定健康發展。

施博多表示,微軟公司在華發展三十多年來,持續深化與中國市場的聯繫,願積極參與中國經濟數位化轉型,繼續致力於推動中美務實經貿合作。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出訪希臘,與希臘領導會面,並簽署多項雙邊協議,締造雙贏局面。雖然土希兩國長年因為領土、資源等問題而關係緊張,但希臘在去年土耳其地震期間拖以援手,令兩國關係破冰,外國指土耳其與希臘和好,將有助其修復與歐盟及西方國家的關係。
埃爾多安與基里亞科斯舉行聯合記者會。埃爾多安指土希兩國冀能將愛琴海變成和平與合作之海。
 
埃爾多安周四率領代表團到訪希臘雅典,與希腦總理基里亞科斯會面。今次是他自2017年後首度到訪當地,會後兩人簽署「友好關係及睦鄰」聲明,冀能找出解決包括海底能源資源,塞浦路斯問題的方法。
經過兩國外交官員在過去數個月的努力下,協調出該被指為「深化兩國關係路線圖」的聲明,其中包括維持兩國的溝通頻道,尋求建立軍事信心的措施,以消除兩國關係緊張,另外在求同存異的原則下,促進兩國的雙邊貿易。
埃爾多安到訪希臘雅典,與基里亞科斯會面。
埃爾多安指只要土希將目光聚焦大局,兩國之間便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埃氏重申希望將愛琴海變成和平之海,在兩國攜手努力下,成為全球的楷模。基里亞科斯則指兩國關係在過去受到重大沖擊,但現時已經返回平靜坦途上。他並覺得有一份歷任使命,要藉此機會讓兩個鄰邦建立一種睦鄰關係。
今年二月土耳其大地震時,希臘派出拯救隊到當地協助救援;而土耳其在希臘中部早前發生大型火車碰撞意外後,迅速作出回應,令土希兩國得以打開和解的大門。
 
但土希之間還有不少隔閡,阻礙兩國成為真正的睦鄰友好,其中包括兩國在愛琴海領空、海底石油資源等的分歧,而塞浦路斯問題亦是影響兩國關係的重要因素。塞浦路斯問題源於土耳其1974年派出軍隊到當地鎮壓政變後,塞浦路斯便分裂成南部被國際承認的希臘塞浦路斯,及北部只得到土耳其承認的北塞浦路斯,一直以來,塞浦路斯的統一問題都令土希關係未能更進一步。
撇除這些政治阻礙,兩國領袖更著眼於透過改善雙邊關係而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埃爾多安與希臘總統卡特琳娜會面時表示,兩國進行的策略性合作會面,將帶領土希關係步入新時代。他指雙方需對雙邊關係保持樂觀態度,這將會為未來帶來豐碩的成果。
 
兩國同意將雙邊貿易額由現時55億美元,急增一倍至100億美元,達至互惠雙贏。希臘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債務危機後,現時正處於經濟增長期,故希望擁有8千萬人口的土耳其,能成為其重要的貿易伙伴。而一直面臨國內通脹猛升問題困擾的埃爾多安,則希望吸納來自希臘的資金到土耳其投資,而且改善與希臘的關係,亦有助土耳其修補與歐盟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
兩國代表團更簽署涵蓋能源、教育、農業、體育、技術及旅遊等十多份協議;其中包括讓土耳其公民在不用申請的情況下,自動享有12個月希臘簽證。另外兩國在遏止非法移民入境的問題上,亦達成互派防衛隊駐守邊境的協議,即希臘會派出海岸防衛隊在土耳其的士麥那站崗,土耳其則會派出海岸防衛隊駐守希臘萊斯博斯島。
(來源:英國衛報/德國之聲)

意大利證實已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照會已通過外交渠道遞交給中國政府。意大利政府強調縱然退出「一帶一路」,仍會繼續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
 
意大利於2019年在公共債務的壓力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備忘,成為七國集團中唯一加入該倡議的國家。當時美國及歐盟批評倡議為中國推行「債務陷阱」外交的典例,即倡議中包含那些協約國難以負擔的超大型基建計劃,從而協助中國達到擴大影響力及其他目的,因此反對意大利加入倡議。中意於2019年簽署的協議歷時五年,將於明年 3月22日到期,因此意大利必須在今年年底決定是否續約,若未在年底前正式通知中方,將自動延續第二個五年。
 
在上台前便表示前意大利政府決定加入倡議是一個「嚴重錯誤」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9月時在新德里出席20國集 團峰會時,宣稱就算意大利退出倡議,亦不會損害意大利與中國的關係。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
 
意大利外長安東尼奧曾表示,意大利加入倡議並未產生歐元區第三個經濟體所預期的結果。事實上,2019年中國在簽署倡議時,對意大利承諾作出的200億歐元投資,只有部分兌現。當中意大利對中國的出口額由2019年的130億歐元,增加至去年164億歐元;但同期中國出口到意大利的總額,則由2019年的317億歐元,急增至去年的575億歐元。雖然法國及德國並未加入「一帶一路」,但中國與這兩國歐盟國家的貿易額,卻遠高於中國對意大利的貿易額。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包括建議東南亞高鐵線路,以及在中亞展開大規模交通、能源及基建。在意大利退出倡議之際,美國與印度宣布計劃興建一條以水路及鐵路連接亞洲、中東及歐洲的貿易走廊,似要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競爭對手。
 
鑒於意大利將於明年擔任七國集團的輪任主席國,外交專家相信美國及歐盟一直向意大利施壓,要求其退出「一帶一路」,但美國、歐盟及意大利均予以否認。事實上,就算退出倡議,意大利仍堅決與中國維持友好的貿易及外交關係。梅洛尼與中國總理李強在最近的20國人集團峰會期間,曾發聯合聲明,表達希望鞏固及深化中意兩國對話的意願,故意大利若退出倡議,仍能繼續與中國保持關係,將鼓勵更多國家退出「一帶一路」倡議。
 
(來源:意大利晚郵報/英國廣播公司/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