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16位佳麗於越南拍攝外景,眾佳麗就美食當前分成兩派,討論應否要忍口或是不應浪費。其中15號莊子璇更自爆喼內有一半是零食,原來是靠食來減壓。
《2023香港小姐競選》16位佳麗在嘉賓主持黎諾懿及兩位師姐謝嘉怡及梁凱晴帶領下,昨日(13號)一早出發前往越南峴港及會安拍攝外景,入住Hoiana Resort and Golf會安南岸綜合渡假區及哥爾夫球俱樂部之餘,更會於酒店靚景進行拍攝。而11號周婷(Jennifer)則因事缺席外景拍攝。
各佳麗抵達越南後,除走訪越南著名景點拍MV、影靚相及進行大會委派的各項任務外,每晚還要接受連串專業訓練,當中包括學習越南話,及每位佳麗均表示難度系數甚高的Catwalk訓練。其實越南話課堂是製作組專誠安排的環節,因為是次16位佳麗飛赴越南除了進行外景拍攝,更肩負起準港姐責任宣揚香港文化。製作組將透過外景節目中的獨立任務,讓佳麗親力親為將香港飲食及衣着等不同文化帶往越南。為了令佳麗同時能感受越南文化,製作組安排的大部份任務均融入了當地特有文化特色,別具心思。
黎諾懿被佳麗「心心眼」
談到今屆佳麗,黎諾懿及兩位師姐讚不絕口,黎更直指在如此緊密的行程下,眾佳麗仍能保持笑容實屬厲害。對於無綫娛樂新聞台主持王鎮泉指佳麗對他長期「心心眼」,黎諾懿搞笑謂:「佢哋擔心我年紀大咁捱法吖嘛,佢哋可能等緊我冧,我暈咗咪可以一齊休息囉。」謝嘉怡則「師姐」上身坦言擔心師妹們唔夠休息,並笑言自己當年要靠食很多糖果及薯片提神。身旁的梁凱晴聞言即指自己也很喜歡吃零食,但卻因而無意中成了「焦點」,黎諾懿玩踢爆謂:「佢哋係咁問點解佢條腰食極都咁幼。」並笑言是次外景其中一個任務,是要在佳麗中尋找能媲美梁凱晴的蛇腰。
潘明璇要戒口回復狀態
談到美食與忍口,佳麗們亦分成兩派,一派揚言要忍口修身,另一派則認為美食當前不應浪費,而之前在無綫官網舉行的「一見鍾意佳麗」限時投票活動中,得到最高票數的三位佳麗莊子璇、郭珮文及王敏慈,均認為食少少冇有怕。當中郭珮文笑指Keep弗秘訣是和其他佳麗開心share,至於莊子璇更自爆喼內有一半是零食,她接受訪問時說:「因為要減壓,每晚跳完跳舞一定要食啲嘢,否則好唔開心。」

而其中一位表示要戒口佳麗潘明璇,則指因出發拍外景前吃了太多麵包和三文治,故此希望忍口盡快回復狀態。此外,佳麗更在王鎮泉要求下在鏡頭前展示catwalk受訓成果,結果引發連場笑場。

而無綫表示11號候選佳麗周婷因急需要處理家中要事,昨早未能隨同港姐大隊出發前往越南參與拍攝及特訓,大會接納其缺席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甜味劑阿斯巴甜為「可能的致癌物質」,但同時表示在已商定的水平下食用依然安全。有專家稱,若消費者在無糖可樂、或有糖可樂之間作選擇,可以考慮飲水作代替,將會更健康。
世衛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阿斯巴甜被列為「可能的致癌物質」、即指某種物質可以導致癌症。不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沒有把一個人需要攝入多少阿斯巴甜才會有風險列入考慮,而聯合專家委員會表示,繼續建議民眾將阿斯巴甜的每日攝入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下。
這同為委員會在1981年,首次將阿斯巴甜被列為可食用時的水平,而目前各地的食品監管機構都有類似的指引。世衛稱這水平等同一位體重60至7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飲9至14罐含阿斯巴甜的飲品,才會超出安全限制。
不過,未參與此次評估的幾位科學家認為,將阿斯巴甜與癌症聯繫起來的證據很薄弱。至於食品和飲料行業協會則重申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作為減少飲食中糖份的人們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
港食安中心資料顯示,阿斯巴甜為其中一種甜味劑。阿斯巴甜(aspartame)、三氯半乳蔗糖(sucralose)和紐甜(neotame)等低熱量甜味劑只有極低甚至不含熱量。這些甜味劑又稱為高甜度甜味劑,甜度遠高於砂糖(即蔗糖)數十至數千倍不等。在食物中只須加極小量的甜味劑便能達致所需甜度,因而可大幅減少食物所含的熱量。
美國太空總署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上的火山口發現有機物痕跡,為科學家提供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重要資訊。
英國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刊登一篇論文,國際研究小組表示,探測器在火山口底部的岩石中,發現包含有一元或兩元碳環符合不同有機物的痕跡,不過,當前很難確定發現哪種有機物,要把樣本帶回地球,才可具體確定被發現物質的有機起源。
火星表面保存有機物質的存量和分佈,可能為科學家們提供火星上碳迴圈,以及在火星整個演變歷史中存在生命的重要資訊。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今早11點許,一輛運載棺材的貨車,駛至柯士甸道西近戲曲中心對開時,其中一副棺木跌落路面。網上的圖片見到棺材蓋打開,棺木則橫亘路中,途經司機連忙閃避,幸沒釀成車禍。
Facebook用戶Bosco Chu在馬路的事群組裡發貼文(多圖),指「油麻地柯士甸道西往紅磡方向近戲曲中心對出有一副棺材跌在地上」,還插入一條片,見到涉事貨車司機疑似正將跌落的棺材,重新放置並綁緊。有網友猜測稱:「應該係快線嘅起伏位無收油,直接拋起副板!」。
睇片〉〉〉〉〉〉
美團旗下外賣平台KeeTa進軍香港,外界寄望可為香港外賣業帶來新衝擊。一個多月過去,即使已推出大量優惠推廣活動,KeeTa似乎未能掀起預期中的「大風浪」。
KeeTa今年5月22日正式登陸香港,率先於旺角和大角咀兩個區試營運。至6月27日起,KeeTa再將服務版圖拓展至深水埗及油尖旺多個區域。按早前計劃,其業務預計年底會覆蓋全港。
進軍香港的第一步,美團沿襲「燒錢換用戶」的策略,不僅推出號稱「十億激賞」的新用戶下單和運費減免等優惠,而向電單車手提供相對其他外賣平台更高的薪酬。
KeeTa推出首天已出現「爆單」,但記者實地走訪,發現KeeTa目前只在相當有限的範圍試營運,絕大多數受訪消費者仍未下載使用過。
數據分析平台Measurable AI報告也顯示,KeeTa在登陸香港一個月內,僅拿下所在區域兩成市場佔有率,相比兩大外賣主流平台Foodpanda及Deliveroo分別44%及36%的市場份額,儘管KeeTa推出多種優惠,成績仍與另外兩間對手有頗大差距,原因主要在於市場習慣改變:綜觀香港市場,消費者使用外賣平台的意願和頻率遠不如內地市場;且相比內地外賣一般只有三至五元的配送費,香港外賣配送費動輒要20港元,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據資料平台Statista估算,香港餐飲外賣配送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74億港元,滲透率約3%。而在內地,餐飲外賣配送市場的滲透率已將近30%。兩地市場的差別可見一斑。
疫情期間,香港推出「堂食禁令」,一度推動外賣需求快速增長。但增長未能延續至疫情後。原因是香港城市中餐館林立,外出就餐非常方便;而外賣行業則長期存在著運費高昂、配送時間長、服務品質參差等問題。這些因素,都讓消費者缺乏使用外賣平台的意願,寧願親自到餐廳用餐或買外賣。
對KeeTa來說,在本來就有限的市場和需求下,還需要面對來自Deliveroo和Foodpanda兩大頭部平台的夾擊。兩大平台在港經營多年,市佔率合計超過9成,但也未能培養起香港消費者「點外賣」的習慣。
隨著KeeTa外賣服務在香港逐步鋪開,服務品質和成本能否進一步優化,進而提升香港消費者使用外賣服務的意願,打開更大規模的外賣市場,是KeeTa能否長期發展的現實問題。
今年5月,KeeTa正式登陸香港市場時,不論是為吸引新用戶註冊推出的迎新優惠,還是外賣電單車手的薪資待遇,都獲得相當高的關注度。
在用戶端,KeeTa向新註冊用戶推出合計300港元的優惠券,其中包括三張消費不同額度的滿減券,「一人食」立減券,以及三張運費減免券。
多項優惠和街頭推廣等活動,讓KeeTa在香港上線首日就迎來了「爆單」。據媒體報導,截至上線首日晚八點,KeeTa在旺角地區的訂單量達到了1500至2000單,符合美團之前的預期。
在吸納電單車手方面,KeeTa打出的招募廣告中提到,最高月薪可達3.5萬港元,讓不少內地「同行」羡慕不已。
在香港從事旅遊業的黎歐表示:「聽說電單車手的月薪中位數能達到2.5萬至3萬元港幣,但工作量不會像內地那麼『卷』(Hea)。之前我們要招聘很多司機,然而發現很多人都跑去送外賣了,因為薪酬比我們能給到的更高。」。
近期試用過KeeTa的香港消費者林娜,她最大的感受是,平台的送貨時間「比較有保證」。「我在非繁忙時間段用KeeTa下單了一個『一人食』套餐,店家距離我大概步行十幾分鐘的路程,KeeTa的送貨時間也就15分鐘左右,其實超出了我的預期。」
林娜說,自己平時使用外賣平台的頻率不高,而KeeTa推出的新用戶優惠以及「準時保」服務(超出預計送達時間的訂單,將按照遲到時間給予消費者不同額度的現金券補償),都成為她下載試用KeeTa的原因。
「KeeTa的配送時間相對我之前用的其他外賣平台快一些,但如果不是有優惠券減免的話,其實運費差異不大。」林娜說,雖然KeeTa平台的最低運費只有8港元,但這些店家一般對應的配送距離也僅僅只有兩三百米。當配送距離接近一公里時,運費已大幅上升至20港元,成為不少香港消費者印象中外賣配送費的一個「起步水準」。
而美團燒錢換使用者的方式,也難以真正推動大批消費者產生使用外賣服務的興趣。
「美團進軍香港的消息廣受關注,但我身邊真正使用過KeeTa的人還是非常非常少。」香港消費者陳斯說。陳斯家住大角咀,不論是KeeTa在街上擺出的熱鬧推廣攤檔,還是300港元的「迎新」優惠券,仍未能吸引他下載APP。
「我自己沒有這個需求,另外還是覺得點外賣運費很貴。雖然看到KeeTa有推出單人餐,但是要滿60港幣才免運費,還不如自己下樓便宜方便。」陳斯說。
同樣家住大角咀的岳星和李海夫婦,也並沒有什麼動力嘗試新的外賣平台。
「雖然聽說KeeTa推廣發放很多優惠券,但我覺得和其他平台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我們懶得重新再下載綁定一個軟體。何況現在線下餐飲店都恢復營業了,我們連外賣都很少叫,更別說嘗試新平台了。」李海說。
此外,對更多香港消費者來說,受限於KeeTa目前提供服務的區域限製,即使想體驗其外送服務,也還沒有機會。
「現在只是配送到旺角和大角咀,如果KeeTa未來能做到覆蓋全港,我或許會考慮試試。」家住香港仔的黎歐說。
KeeTa進入香港以前,香港外賣配送市場主要由Foodpanda和Deliveroo兩大平台佔據。兩家平台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進入香港,根據大資料分析平台Measurable AI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Foodpanda市佔率為64%,Deliveroo則是36%,形成了明顯的「壟斷」格局。
另一家依託於打車軟體Uber推出的外賣平台Uber Eats,也曾於2016年進軍香港,但最終因「業務發展未達預期」而在2021年宣佈退出香港市場。據Measurable AI資料,當時在港經營了5年的Uber Eats,僅佔市場份額的3%。
但由於香港餐館分佈密集,消費者外出就餐十分便利,外賣市場在整體餐飲市場中的佔比很低。多年以來,即使是處於壟斷地位的Foodpanda和Deliveroo,也因為消費者的「低需求」而始終處於緩慢發展階段。
據Euromonitor資料,2015年至2019年,香港線上外賣訂單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6.9%,外賣市場的滲透率僅為約4%至5%,佔整個餐飲市場的不到0.5%。
而外賣服務普及率低、配送時間長、配送費高、配套服務不佳等問題,也讓消費者使用外送服務的意願並不高。
「過去我經常用Deliveroo和Foodpanda這兩家點外賣,但都會選擇自取,一是因為我一個人吃不到外送『起步價』,二也是因為『貧窮』,運費對我來說太貴了。」住中環的金融白領栗寧說,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常常要達到消費百元甚至數百元港幣的「門檻」,平台和店家才提供送餐服務,而運費基本最低也要20港幣。
「我居住的區就有很多美食店家,我還沒有饞到非要在港島付這麼貴的運費,點一個九龍的外賣送過來吃。」栗寧說,而自己選擇的「外賣自取」店家距離都很近,自取有時還提供餐品8、9折優惠。且相對現場點餐來說,看好食物製作時間再去現場自取,能幫自己節省不少等待出餐的時間。
疫情以前,除了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本身提供配套送餐服務的商家,專門的外賣APP在香港的使用並不普及。
香港白領Ches告訴霞光社,自己過去多年幾乎從未使用過外賣APP,偶爾他會直接打電話給家附近的店家點餐,一些小店接單後會視情況由員工騎單車送餐。但前提一般是送餐距離很近,且當時店裡的生意並不繁忙,而很多大店除非是訂單量很大的情況,否則並不提供外送服務。
「人少根本到不了起送價,一般都是家庭聚會或是公司聚餐才能達到那個量,而且還要額外再加配送費。」Ches說。
這跟2010年內地市場網路外賣剛開始時的狀態很像。
但疫情成為香港外賣行業發展的轉捩點。「堂食禁令」下,一方面人們外出就餐受到限製,促使對外賣的需求大增;而另一方面,餐廳也需要增加額外的收入管道。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年無甚起色的香港外賣行業終於迎來了一波快速增長。
Deliveroo香港區總經理羅家聰曾在採訪中表示,2021年,不僅與Deliveroo合作的餐廳數量以倍數上升,公司員工人數也在一年內接近翻倍,從四五千人上漲到八九千人。
餐廳POS系統供應商iCHEF的資料則顯示,疫情期間的2021年7月,香港餐廳的平均訂單量同比增長10%,其中外賣訂單增長20%。同時,外賣佔比達到了當時餐廳總訂單的43%。
需求刺激下,外賣服務在香港市場快速普及開來。栗甯說,如今自己常去的店家基本都已經推出了外賣服務,尤其是連鎖店,只有個別香港街坊小店未開通外賣。
未來的香港外賣市場,會演變成2013年內地「千團大戰」時的狀態嗎?
一場疫情,推動香港消費者和商家被動地接觸「點外賣」這一就餐方式。而當疫情鬆動,餐飲陸續恢復堂食,不少消費者又重新回歸習慣已久的線下就餐,外賣訂單量隨即出現回落。
李海在疫情期間曾因外出就餐不便而下載了外賣APP Deliveroo,因為使用頻率較高,他還購買了包月服務,一個月支付98港幣,便可以無限次免運費訂餐。
「按一次運費20港幣算,一個月要用滿5次才划算。這些外賣平台在疫情時候很火,但我們現在叫外賣的頻率並不高,一般吃不到那個限度。」李海說,平時家裡都是阿姨做飯,只有阿姨休假時,才偶爾會叫外賣上來。
即使是決定吃外賣,李海也有著比外賣APP更方便的選擇。他和妻子岳星所住的高檔社區提供的配套設施中,包括只對內部住客開放的會所和餐廳。岳星形容,社區會所餐廳提供的餐飲品質超過了很多外面的酒樓出品,不僅菜品品種齊全,中西式都有,味道也很好,而位置更是便利,就在住宅樓下。
「我們經常會叫會所的外賣上來,速度很快,食物也能保持新鮮狀態。而在Deliveroo和Foodpanda這些平台訂餐,不僅食物新鮮度打折,如果產生錯送、漏送的爭議,每次很難直接找到店家處理問題,只能通過客服,不像和會所溝通那樣方便、服務好。」嶽星說。
此外,相對便捷的線下就餐方式,外賣送餐的高運費和參差服務品質,也讓消費者使用外賣平台的意願大打折扣。
「疫情期間大家吃飯都需要『免接觸』,出去吃飯怕被感染,所以推動了外賣發展。但現在大家都出來吃飯了,那為什麼還要叫外賣呢,不僅貴幾十塊,還要等很久,送到菜都涼了。」黎歐說。
他認為,香港人的外賣習慣難以培養。「畢竟之前香港的幾家外賣平台已經存在這麼多年了,也沒能培養起消費者點外賣的習慣。」
資料顯示,疫情緩和後,香港外賣訂單便出現下滑趨勢。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2020年,外賣在香港餐飲市場佔比一度達到30%,但在2021年11月至12月疫情稍緩和下,儘管外賣平台上的優惠刺激不斷,香港餐飲外賣生意佔比仍然降至15%以下。
香港外賣市場本身容量有限,需求又難以激發,這成為KeeTa即使「燒錢開道」進軍香港仍不被很多消費者看好的原因。此外,在香港提供外賣服務所付出的成本也遠高於內地,而錢並不可能無止盡地燒下去。
「美團的優勢是它的平台演算法經過內地市場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了。但我認為,想把內地那一套外賣方式搬到香港不太可能。單是香港的人工費就已經遠遠高過內地。」黎歐說。
與內地外賣電單車手每人配備一輛電單車的送貨方式不同,香港外賣送貨的方式有三種:步行、騎單車和騎電單車。使用步行送外賣的被稱為「步兵」,因為效率在三種方式中最低,所以配送距離有限,收入也較其他兩種方式的電單車手低。
但即使是「步兵」外賣員,如果賣力一些,在人工成本相對高的香港市場,月薪也能達到接近2萬港幣,而單車和電單車電單車手的薪資則更高一些。
在這樣的背景下,香港外賣平台為響應需求及提升服務品質付出的成本,也將遠高於內地市場。
Foodpanda香港董事總經理賴偉昕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雖然平台用戶使用量和收入上升,但為了搶佔市場,公司在提升服務品質及補貼使用者價格等方面投入巨大,基本是「做一單虧一單」。
因而,美團在探索香港外賣服務方面也顯得較為謹慎。美團創始人、CEO王興在一場財報電話會上確認開展出境業務時,明確香港的業務試點是其國際化探索的第一步,但在積極探索的同時也會保持審慎投入,因此它對公司盈利表現的影響十分有限。
而KeeTa在進入香港市場後,還要面對和Deliveroo、Foodpanda兩大絕對主流平台的競爭。
近年,至少有4個小型外賣平台退出香港市場。香港競爭事務委員會表示,過往市佔率低於10%的平台均無法在香港市場穩佔一個席位,其中也包括5年來市佔率從未超過10%的Uber Eats。
今年6月,Deliveroo和Foodpanda身陷違反《競爭條例》的風波,被指在合共市佔率超過9成的情況下,與合作餐廳訂立獨家協議,阻止其與其他外賣平台接觸,並對非獨家合作的餐廳收取更高比例的傭金。此外,兩大平台還被指限製餐廳在其自有或其他平台上提供價格更低的餐食。相關的獨家合作和限製條文,都被認為將妨礙新晉或小型平台進入市場及擴張業務。
面對違反「公平交易」的質疑,Deliveroo和Foodpanda已經各自提出承諾,包括允許餐廳與其他平台合作後繼續享有低傭金率,並不再限製餐廳在其他平台的產品售價等。承諾有效期3年,而若兩大平台市佔率連續兩月跌至30%以下,大部分承諾將會解除。
但即使如此,美團KeeTa想要成功打開香港外賣市場,難度依然非常大。香港市場的體量本就有限,經年累月的消費習慣又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導致外賣需求難以調動。
此外,如果不計推廣補貼,KeeTa在價格方面與其他兩大外賣平台相比優勢並不明顯,而未來KeeTa將配送範圍擴展至香港全境後,是否能在配送時間和服務品質方面與其他平台拉開差距,則有待更長期觀察。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臨近放榜,近日社交媒體「小紅書」有帳戶被發現竟上傳疑似內部機密文件!該帳戶自稱「中文科閱卷員」,公然張貼印有考評局「機密(只限閱卷員使用)」字樣的應屆DSE中文科卷二「評卷參考」(Marking Scheme)封面及部分內容,更揚言將於八月公開更多內容。前考評局科目經理楊穎宇揭發事件並於帖文批評,指「小紅書不是法外之地」,又提出疑問指考評局不知會否對此採取行動。惟該閱卷員卻在小紅書隔空回應:「認真有邏輯……等考評局做嘢」,語帶不屑之餘,未有刪除過往貼文。
涉事的小紅書帳戶名為「DSE 5**王老師」,內容主要有關考評分享、點評學生作品和分享香港師生日常。王老師在網上自稱曾於日校任職十年,有十四年補習經驗,亦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生,亦為自己加上標籤:「考評局內部培訓常客、閱卷員、研究數千試卷」。今年5月,王老師亦曾張貼考評局評卷日程,自稱負責批改「百感交雜的聚餐」,即中文作文。對此,楊穎宇無奈指:「小紅書是金鐘罩、鐵布衫,HKEAA量他有豹子膽也不敢把它拿下。」
「大千視界HK」曾就此事件向考評局查詢,局方回應指如證實有閱卷員違反保密規定,會按既定程式採取適當跟進行動。
考評局發言人稱,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所有獲本局委任或聘用的人員,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的閱卷員,均須把在履行職務時所獲悉的一切事宜保密;相關的保密規定不設時限。閱卷員在接受考評局任命時亦已簽署聲明,承諾必須嚴守考試的機密,所有考試相關資料不得公開展示或提供給其他人士參考,包括評分準則、樣本答卷、考生的答卷及成績等。考評局向閱卷員派發相關檔時,亦嚴正要求閱卷員必須將資料保密,並在評閱過程中多次提醒所有考評人員均須遵守有關守則。
王菲和謝霆鋒的感情一向備受關注,不過今天卻突然傳出兩人分手的消息,讓社交平台瞬間瘋狂討論。而霆鋒罕有親回「分訊」:「別久不久拿我們兩個來搞,行不行?」

下月8日踏入54歲的王菲,與比她年輕11載的謝霆鋒自2014年復合至今一直愛得低調,感情一向被受關注,更幾乎每年都有「年度分訊」。二人至2020年10月再傳出分手後,霆鋒被內地媒體拍到他到王菲家中過夜,令傳聞不攻自破。翌年有內地媒體拍得二人拍拖外出參加聚餐,霆鋒更牽着王菲的手步出餐廳離開,重演廿一年前世紀牽手的一幕,再次以行動力破分手傳聞。至今年三月,二人於北京機場手拖手現身,激罕放閃。

不過今日有消息指出二人覺得彼此不太適合,因此決定和平分手,結束了長達九年的感情,而整個過程沒有糾纏和吵鬧。據悉謝霆鋒目前正忙於工作,王菲則正在旅遊中。霆鋒晚上罕有親自回應「分訊」,他語帶勞氣說:「別久不久拿我們兩個來搞,行不行?走開。」
而消息一出,瞬即成為微博熱搜。但不少網民指謝霆鋒與王菲相戀多年,不相信二人會分手。
網民有乜講?
蘇小懶:誰分手感覺他倆都不會分手,每次被拍到都甜成啥樣了啊…… 尤其每次鏡頭對準謝霆鋒,難為情中帶着甜蜜。
叫我姨太好了:謝霆鋒可是戀愛腦怎麼會分手?謝霆鋒他可是超愛的,自己也說過最愛的就是王菲,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不要的也要愛王菲,怎麼可能會分手?
幾叢叢秋秋:兩人很多年下來,分分合合,估計是不會分手的。如果能結婚,那祝福吧,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雲天南地北 :分手,一看就是假消息!兩人兜兜轉轉的在那麼成熟的年紀再次在一起,怎麼可能莫名其妙的分手!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繼續訪京行程,早上獲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接見。夏寶龍表示,中央支持香港繼續在「一國兩制」下充分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
陳茂波向夏寶龍詳細匯報香港最新的經濟和民生情況,以及在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策略和工作,包括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推動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促進普惠金融等,以及在今年下半年將舉行的大型國際會議的籌備進展。
夏寶龍在會上表示,中央支持香港繼續在「一國兩制」下充分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保持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持續提升經濟發展動能,為國家的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陳茂波下午到訪一家領先的零售雲解決方案服務商,了解相關服務如何利用大數據、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助力零售商進行數碼化轉型,提升營運效率和消費者體驗,並介紹香港作為拓展國際業務基地的優勢。
陳茂波亦到訪了一家衛星製造和提供衛星互聯網解決方案的企業,參觀研發中心和新一代衛星產品,了解民用前沿航天技術的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