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碼頭計劃」首個完工項目:新南丫島北角碼頭

香港發展局局長  甯漢豪

港府近年推行「改善碼頭計劃」,旨在提升位於新界及離島偏遠地方的公共碼頭的結構安全,並改善碼頭配套設施,照顧一些主要倚靠船隻出入的村民及漁民作業的基本需要,以及便利市民前往郊遊景點等,當中,改善後的南丫島北角碼頭於11月14日啟用。今次,我邀請了土木工程拓展署(土拓署)同事為大家介紹這個在計劃裡首個完成改善工程的項目。

新南丫島北角碼頭11月14日啟用。它是政府推行「改善碼頭計劃」下首個展開改善工程的項目。

考慮公共安全

不少位於偏遠地方的公共碼頭已使用多年,老化問題嚴重,但礙於以往的政策主要考慮碼頭的使用量來決定改善碼頭的優次,令這些碼頭的改善工程未能開展。為此,政府於2017年推出「改善碼頭計劃」這項新政策;除了考慮碼頭使用量,「改善碼頭計劃委員會」亦通盤考慮公共安全、通往郊遊景點和自然遺產的暢達性、地區訴求、環境、土地等多項因素,敲定「計劃」各階段的碼頭項目。委員會目前揀選了23個公共碼頭,分兩個階段推展改善工程。

首兩階段項目陸續完成

第一階段涵蓋10個碼頭,而第二階段則涵蓋13個碼頭。南丫島的北角碼頭是計劃下首個展開改善工程的項目,並於明天正式啟用。餘下22個碼頭中,七個正在施工,兩個預計於今年底展開工程;另外兩個正進行詳細設計,其餘大部分正進行可行性研究,預計這些碼頭的改善工程在2024年起陸續完成。

新南丫島北角碼頭

現有一條往來香港仔及榕樹灣的渡輪服務以南丫島北角碼頭作中途站,每日約有20班次船隻使用該碼頭,主要服務北角舊村和北角新村的村民、旅遊人士等。不過,舊北角碼頭只有一個簡陋的靠泊位,船隻只能「頂頭埋」,加上這種靠泊情況容易受海面大浪影響,令乘客上落時有安全風險。

對於新碼頭的落成,村民和旅客都很高興。他們表示,新碼頭容許渡輪側靠泊岸,加上設有斜道,方便年長或坐輪椅的乘客上落,以及「拉車仔」購物;新碼頭既安全又新穎,亦方便旅客到南丫島觀光。有市民認為,縱使碼頭位處偏遠地方,鑑於碼頭主要是讓乘客上落,市民安全最重要,所以有需要進行改善工程。

乘客上落更安全

土拓署工程師(改善碼頭工程組)羅梓馨介紹說,新碼頭提供兩個更長的靠泊位,可讓渡輪側靠泊岸;靠泊位亦設有減浪板,提升靠泊船隻的穩定性,讓乘客上落時更安全和方便。

碼頭工程創新

他又說,按以往建造碼頭的方法,近水的構件需要在現場澆灌混凝土,有關工序只可在合適的潮汐間進行,這不但增加施工時間,亦為工人帶來安全風險。有見及此,新碼頭的工程更廣泛地應用混凝土預製件,可減低潮汐對工程進度的影響,更保障工人安全和確保工程質量。

增添配套設施

為讓碼頭使用者有更完善的體驗,新碼頭亦增添了不少配套設施。土拓署工程師(改善碼頭工程組)李學儀表示,設施包括上蓋、太陽能發電板(用作碼頭照明系統)、斜道、Wi-Fi、飲水機、充電設施等。同時,為了配合周邊環境和善用自然光,新碼頭上蓋使用了強化玻璃配搭環保木條;欄杆更加設計成「丫」字以代表南丫島。

碼頭附近的旅遊景點

北角碼頭附近的南丫島家樂徑連接了島上不同地方或旅遊景點,包括北角咀、燈塔、北角山、南丫風采發電站的風車、榕樹灣、索罟灣、模達灣等,方便遊人欣賞島上南北風光。

土拓署將於11月14日至12月11日在新南丫島北角碼頭舉行為期四星期的展覽,當中會有展板介紹「改善碼頭計劃」及各式各樣的展品和布景板,並會派發紀念品,市民既可拍照留念,亦能深入了解「改善碼頭計劃」及工程。

發展局和土拓署會繼續全力推展「改善碼頭計劃」下其他碼頭的改善工程,務求盡早令市民享用到更安全、方便和舒適的碼頭設施,以及便利大家遊覽香港的生態、文化及地質景點。


香港特區政府周一(14日)凌晨發聲明,指對於周日(13日)在南韓仁川舉行的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第二站香港對南韓的決賽中,主辦機構將一首與「港獨」示威有密切關連的歌曲,當為中國國歌播放,表示抗議和強烈不滿。

 

港府發言人表示,於周日(13日)晚以書面要求香港欖球總會嚴正處理該事件,展開全面深入調查及提交詳細報告,並向主辦機構亞洲橄欖球總會(Asia Rugby) 表達不滿。

據香港欖球總會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提供的初步資料,亞洲橄欖球總會已向香港欖球總會致歉。他們確認香港代表隊教練向他們提交的國歌錄音正確無誤,並解釋事件是由當地主辦機構一名初級人員的人為錯誤所致。香港七人欖球隊在球場上聽到錯播國歌時,已立即知會主辦機構。主辦機構在賽事完畢後,已立即在場館內公開致歉,並在香港欖球代表隊在贏得今站冠軍後出席的頒獎禮上,播放正確的中國國歌。

特區政府表示已責成香港欖球總會,確保第三站賽事不會有同樣情況發生。


港鐵油麻地站周日(13日)早上發生的列車甩門事故,初步發現涉及列車出軌。經搶修後,港鐵表示油麻地站復修工作已完成,荃灣綫列車服務周一(14日)早上恢復。

 

一列往中環方向列車周日(13日)早上駛入油麻地站月台時出軌,車門飛脫,兩名乘客不適。荃灣綫來往荔景至佐敦站暫停服務,未有恢復通車時間,港鐵周日(13日)晚公佈,荃灣綫荔景至佐敦站全晚停駛,工程人員搶修月台路軌設施,爭取翌日通車。由於今次延誤將超出12小時,根據政府現行懲罰機制,港鐵將面臨最高罰款2500萬港元,罰款須按機制回贈乘客。

 

港鐵車務總監李家潤周日(13日)晚表示,港鐵工程團隊在油麻地站進行各項搶修工作,至晚上8時為止,涉事列車第一卡車廂的轉向架已經由工程人員扶正。至晚上10時,列車已移離月台,回荃灣車廠作進一步檢驗,惟月台路軌設施有損毀,工程人員在於港鐵收車後,仍須進行月台搶修工作,目標在周一(14日)恢復通車,讓市民可以如常乘坐港鐵。

據政府現行懲罰機制,列車服務延誤包括「港鐵公司控制範圍內因機件故障或人為因素導致的服務延誤及暫停」,導致「服務延誤」,港鐵的嚴重服務延誤以31分鐘或以上開始計算,首一小時最高罰款為100萬港元,其後每一小時額外加100萬港元,第三小時至第四小時則為500萬元,第四小時後每一小時額外加250萬港元(不足一小時亦當一小時處罰),最高罰款2500萬元。

以今次意外計算,事故在周日(13日)早9時30分發生,事後港鐵荃灣綫來往荔景至佐敦站服務暫停,至收車前仍未能恢復,意味服務延誤超過12小時,港鐵將面臨最高罰款額2500萬港元。屆時港鐵須撥出款項,以票價優惠形式回饋乘客。

港鐵荃灣綫油麻地站的列車事故,港鐵周日晚(13日)復修期間,港鐵表示有信心翌日可恢復服務,詳情於頭班車前盡早公佈。


組合MIRROR紅館墮屏事件發生106日,政府昨日(11日)終公開調查報告,警方亦就事件拘捕五名製作單位的高層職員。MIRROR昨晚出席商台藍球賽活動後接受訪問,對於公司疑未有為舞蹈員購買保險及有何說話對受傷舞者李啟言(阿Mo)說時,成員Anson Lo突然轉身背向鏡頭,疑似低頭落淚。
Anson Lo(商台圖片)
事件中仍然受傷留醫的舞蹈員李啟言(阿Mo),其女友、COLLAR成員So Ching於調查報告出爐後,於社交網站的限時動態回應:「Huh?」似對公司未有為舞蹈員購買保險感驚訝。但亦有網民將So Ching的回應解讀成是將矛頭直指Anson Lo,暗寸對方流淚是假惺惺。
So Ching於調查報告出爐後,於社交網站回應:Huh?
而MIRROR演唱會大國文化及經理人公司MakerVille被勞工處指未為舞蹈員購買保險事宜,發聲明回應:「作為演唱會主辦單位,我們有為演唱會及工作人員購買公眾法律責任保險(或稱第三者責任保險),另外,我們亦額外購買了團體意外保險(所有表演者及幕後工作人員均包括在內)。我們亦會繼續負責傷者的醫療費用及提供其他協助。」
李父:還各舞者一個公道
此外,阿Mo的父親李盛林牧師公開第16封代禱信,回應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公布調查報告,指報告還啟言和各舞者及受影響人士一個公道,以致可以得悉進一步的真相。同時亦感謝Makerville 及大國文化發表回應報告的聲明中,重申繼續承擔受傷舞者的醫療費用。
而阿Mo的最新情況,李父感謝神過去兩星期讓阿Mo漸漸適應了吞嚥的方法 ,身體暫時能穩定下來,兩夫婦的「一步一驚心」也可暫時得以「鬆一口氣」,他續說:「看到啟言接受治療時的情況,感受到他勇敢地面對和努力的參與。」他又透露阿Mo的心願:「盼在新一個階段的治療和休息能得以平衡;最基本的個人衛生照顧及三餐的進食時間能配合治療。並希望能為新一階段找到合適的醫療團隊和方案。」

人氣組合MIRROR紅館墮屏事件發生逾三個月,政府今日(11日)終公開調查報告,而警方今晨亦就事件拘捕四男一女,年齡介乎40至62歲,五人均為MIRROR演唱會製作單位的高層職員,包括藝能業務總監、項目經理、技術統籌及協興陸高級技術員。
而演唱會的主辦單位MakerVille 及大國文化今晚發聲明,指會配合各部門及調查工作及保留追究相關單位的權利。
聲明全文:
首先,我們感謝政府各部門的努力,就事故原因作出詳細解說。我們會繼續全力配合警方和政府部門的調查工作。為免對尚在進行中的調查造成影響,我們今天只可作有限回應,感謝大家諒解。
就今天警方公佈的細節,我們會仔細研究和諮詢法律意見,並保留追究相關單位的權利。
此外,對於工作小組提出的改善建議,作為業界一份子,任何有助提升演藝行業水平,包括工作人員及表演者安全的政策,我們均全力支持。
對於受傷的三位舞者,李啟言(阿Mo)、張梓峯(阿峯)和羅德智(Zisac),我們會繼續承擔他們的醫療費用及提供其他協助。

世界盃熱潮將至,想一家大小連同毛孩一同感受?全港首個寵主同樂、人機共融的全方位足球樂園,除可一過波癮,大會更設期間限定「少爺啤快閃店」,由「香港製造」少爺啤搜羅激罕特選口味供品嚐,消費滿額仲可玩趣味挑戰賽,拎走限量版少爺啤啤酒杯,絕對係睇波必備! 未必熱衷足球、喜歡Selfie打卡的話,一樣有4米高「啤酒樽聖誕樹」及5米高「集氣啤酒樽」,隨時可ig放閃。

 

赤柱廣場與「少爺啤」打造全港不一樣的足球樂園一連6個周末舉行:四大趣味滿Fun的足球遊戲進駐特設的Chill迷你足球場,聯同寵物和機械人扮鬼扮馬落場踢波兼打卡狂歡;四大球迷打卡位引爆自拍熱潮,霓虹球場的2.5米高「集氣啤酒樽」裝置、4米高「Bottles Up! 啤酒樽聖誕樹」及世界盃主題拍照道具和巨型發光足球,最適合帶着活潑好動的寵物和小朋友來瘋狂打卡!

消費換領限量版「CHEERS! 少爺啤酒杯」

顧客於活動期間的7日內,在赤柱廣場或美利樓商戶以電子貨幣累積消費滿800元或以上,即可換領限量版「CHEERS! 少爺啤酒杯」,送禮自用同樣合適。

香港製造的「少爺啤」是全港規模最大及評分最高的精釀啤酒品牌,在啤迷界無人不曉。除了傳統款式啤酒外,「少爺啤」更鑽研創新口味,今次「球迷狂歡節」特設「少爺啤快閃店」,特別發售激罕「Grapefruit Gose」和「Yuzu Gin Highball」系列,萬勿錯過!

活動日期:由11月12日至12月18日一連6個周末

地點:赤柱廣場


港府統計處周五(11日)公佈,第3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收縮4.5%,與預先估計數字一致,跌幅較第2季的1.3%擴大。

經季節性調整後,上季經濟按季轉跌2.6%,同樣與預先估計數字相同,至於第2季經濟按季則升1%。總結首3季經濟按年收縮3.3%。

港府指,考慮到今年首3季實際數字和短期前景欠佳,將今年實質經濟預測,由8月覆檢時公佈增長0.5%至收縮0.5%,向下調修訂至收縮3.2%,將會是2020年後再度收縮。

發言人並指,很多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進口價格繼續顯著上升,但本地成本壓力大致輕微,通脹短期內有望保持溫和。考慮到今年首3季實際通脹率1.7%,今年基本通脹率預測由2%向下修訂至1.8%,整體通脹率預測亦由2.1%向下修訂至1.9%。


香港警方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下午就本地男團 MIRROR紅館演唱會墮屏事故作出簡報,同日採取行動,以「欺詐」及「容許物件從高處墮下」等罪,拘捕工程總承辦商及負責舞台工程公司共五名員工。警方稱事故由多個原因造成,其中總承辦商為誤導康文署以盡快取得演出許可,虛報裝置重量平均四倍,並透露肇事屏幕事發當天早上已發現有問題,但未有人作出補救或跟進。被捕的五人為承辦商藝能工程員工及負責舞台工程的協興隆員工,職位均為公司高級職員,包括業務總監,項目經理,技術統籌及高級技術員。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鍾雅倫表示,補捕人士包括工程總承辦商、「藝能工程有限公司」的業務總監、項目經理,指出他們對舞台有絕對控制權,而承辦舞台工程的「協興隆舞台工程有限公司」負責安裝意外中墮下的LED屏幕及其他裝置。總督察周振才透露有人在完成安裝後,無安排工程師詳細檢查以確保安全運作。而事發當日早上,從場內的閉路電視片段可見,有關屏幕升降已出現問題,期間協興隆有人以長梯對有關屏幕有所動作,但之後未將事項紀錄,亦無再派出工程師作檢查。

警方稱造成意外的LED屏幕實際重量為9852磅,但申報只有3600磅,相差2.7倍。

警方稱八組喇叭實際重量為12,240磅,但藝能只稱有1600磅,相差超過七倍。

交真實數據恐趕不及開SHOW

鍾雅倫又稱,藝能公司虛報裝置重量,相差非常大,懷疑是故意而並非「手民之誤」誤導康文署,以盡快取得演出許可。若藝能按實際重量申報,或要再提交數據,甚至重新安排設計紅館天花設計,未必能趕及首天表演前獲得演出許可。

他透露涉事LED屏幕重量9852磅,藝能申報只有3600磅,相差2.7倍,而相差最大的為一個八組喇叭,實際重量為12,240磅、但對方只申報1600磅,相差超過七倍。另一燈光支架重5141磅,藝能只申報1080磅,相差4.8倍;而鐳射燈支架重756磅、申報200磅,相差3.7倍。

鍾雅倫稱案件中共接觸逾70人錄取過100份口供。

承辦商需確保裝置安全

鍾雅倫表示在意外發生至今超過三個月,警方曾與超過70人進行會面,包括當時在場的舞蹈員、保安、控制舞台效果的工程人員等,口供逾100份,「差唔多搵齊」並因涉及多項專業裝置,需要尋求專家協助檢視。

被問到主辦單位責任,鍾雅倫稱警方在事件中主要調查有無人或機構涉及違反刑事及相關法例,形容已「差不多」審視所有證據,並向律政司索取法律意見後,今日採取拘捕行動,但形容調查工作仍未結束,不排除有更多人或公司被捕。

至於意外中墮下的LED屏幕由內地生產,被問到是否關符質量時,鍾雅倫確認曾向內地公安求助,要求生產商提供資料及協助調查,但警方及律政司都認為,工程承辦商有絕對責任,需要採取措施確保裝置達到一定安全,能安全安裝及使用,故裝置生產地非重點,即承辦商要確保不會有事故發生。


央視新聞報道,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同時,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

通知又列明,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複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通知同時亦宣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並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通知全文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沖擊,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為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優化調整措施的實施,現就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於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範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覆雜,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適應病毒快速傳播特點,以快制快,采取更為堅決、果斷的措施,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集中力量打好重點地區疫情殲滅戰。各地各部門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二、落實黨中央部署,積極穩妥抓好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

黨中央對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要不折不扣把各項優化措施落實到位。

(一)對密切接觸者,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管理措施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二)及時準確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三)將高風險區外溢人員「7天集中隔離」調整為「7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在居家隔離第1、3、5、7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四)將風險區由「高、中、低」三類調整為「高、低」兩類,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為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五)對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或7天居家隔離」調整為「5天居家健康監測」,期間賦碼管理,第1、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確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員密集公共場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制定規範核酸檢測的具體實施辦法,重申和細化有關要求,糾正「」、「一天三檢」等不科學做法。

(七)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並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八)對於入境重要商務人員、體育團組等,「點對點」轉運至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開展商務、訓練、比賽等活動,期間賦碼管理,不可離開管理區。中方人員進入管理區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完成工作後根據風險大小采取相應的隔離管理或健康監測措施。

(九)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對解除集中隔離時核酸檢測Ct值35—40的人員進行風險評估,如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十)對入境人員,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期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員在第一入境點完成隔離後,目的地不得重覆隔離。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第1、2、3、5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第1、3天各開展1次核酸檢測。

(十一)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準、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做好醫務人員全員培訓。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癥床位準備,增加救治資源。

(十二)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制定加快推進疫苗接種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特別是老年人群加強免疫接種覆蓋率。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十三)加快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做好供應儲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尤其是重癥高風險和老年患者治療需求。重視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做好有效中醫藥方藥的儲備。加強急救藥品和醫療設備的儲備。

(十四)強化重點機構、重點人群保護。摸清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患者、孕產婦、血液透析患者等群體底數,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優化對養老院、精神專科醫院、福利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場所的管理。

(十五)落實「四早」要求,減少疫情規模和處置時間。各地要進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監測預警和多點觸發機制,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發現感染者依法及時報告,第一時間做好流調和風險人員管控,嚴格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避免戰線擴大、時間延長,決不能等待觀望、各行其是。

(十六)加大「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整治力度。地方黨委和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防控政策,嚴禁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產、未經批準阻斷交通、隨意採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為,加大通報、公開曝光力度,對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依規嚴肅追責。發揮各級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工作專班作用,高效做好舉報線索收集轉辦,督促地方及時整改到位。衛生健康委、疾控局、教育部、交通運輸部等各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行業系統的督促指導,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切實起到震懾作用。

(十七)加強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各地要建立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封閉小區配送、區域聯保聯供等預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全面摸排社區常住人口基礎信息,掌握空巢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孕產婦、基礎病患者等重點人員情況,建立重點人員清單、疫情期間需求清單。優化封閉區域終端配送,明確生活物資供應專門力量,在小區內劃出固定接收點,打通配送「最後一米」。指導社區與醫療機構、藥房等建立直通熱線,小區配備專車,做好服務銜接,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保障居民治療、用藥等需求。做好封控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

(十八)優化校園疫情防控措施。完善校地協同機制,聯防聯控加強校園疫情應急處置保障,優先安排校園轉運隔離、核酸檢測、流調溯源、環境消毒、生活物資保障等工作,提升學校疫情應急處置能力,支持學校以快制快處置疫情。各地各校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教育部門防控措施,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不得加碼管控。教育部和各省級、地市級教育部門牽頭成立工作專班,逐一排查校園隨意封控、封控時間過長、長時間不開展線下教學、生活保障跟不上、師生員工家屬管控要求不一致等突出問題並督促整改,整治防控不力和過度防疫問題。各級教育部門設立投訴平台和熱線電話,及時受理、轉辦和回應,建立「接訴即辦」機制,健全問題快速反應和解決反饋機制,及時推動解決師生急難愁盼問題。

(十九)落實企業和工業園區防控措施。各地聯防聯控機制要成立專班,摸清轄區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企業和工業園區底數,「一企一策」、「一園一策」制定疫情防控處置預案。落實企業和工業園區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從企業、園區管理層到車間班組、一線職工的疫情防控全員責任體系,細化全環節、全流程疫情防控台賬。嚴格返崗人員涉疫風險核查,確認健康後方可返崗。加強對關鍵崗位、關鍵工序員工的生活、防疫和輪崗備崗保障,完善第三方外包人員管理辦法,嚴格社會面人員出入管理。發生疫情期間,要全力保障物流通暢,不得擅自要求事關產業鏈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點企業停工停產,落實好「白名單」制度。

(二十)分類有序做好滯留人員疏解。發生疫情的地方要及時精準劃定風險區域,對不在高風險區的外地人員,評估風險後允許其離開,避免發生滯留,返程途中做好防護。發生較多人員滯留的地方,要專門制定疏解方案,出發地與目的地加強信息溝通和協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穩妥安排,交通運輸、民航、國鐵等單位要積極給予交通運力保障。目的地要增強大局意識,不得拒絕接受滯留人員返回,並按照要求落實好返回人員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碼管控。

三、強化風險防範,把應對風險隱患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各地各部門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做好優化調整措施實施中的有序工作銜接,把握關鍵環節,做好相關風險防範應對,確保疫情風險總體可控。

(一)關於風險人員管控。各地要嚴格做好集中隔離點的管理,避免隔離點交叉感染。指導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人員在居家隔離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一旦檢出陽性,開展傳播風險研判並追蹤管理相關風險人員,防止疫情外溢;不具備居家隔離條件者仍實行集中隔離。要加強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作業期間的閉環管理和個人防護,避免工作期間感染。指導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嚴格落實有關要求,一旦檢出陽性,立即開展傳播風險研判並追蹤管理相關風險人員,防止疫情外溢。

(二)關於風險區域劃定。各地在疫情發生後,要及時劃定高風險區並對外發布。一般以單元、樓棟為單位劃定高風險區,在疫情傳播風險不明確或存在廣泛社區傳播的情況下,可適度擴大高風險區劃定範圍。

(三)關於外防輸入措施的調整。各地要做好集中隔離資源儲備,規範設置集中隔離點並嚴格實施管理。加強入境人員居家隔離期間的規範管理。對免隔離閉環管理區(「閉環泡泡」)內外方和中方人員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個人防護、核酸檢測等要求,嚴防「破環」。對核酸檢測Ct值35—40的入境人員予以進一步甄別,24小時後再完成一次核酸檢測,如核酸檢測Ct值<35,立即轉運至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隔離治療;如核酸檢測Ct值≥35,一般為既往感染,居家隔離期間「三天兩檢」、賦碼管理、不得外出。

四、加強優化調整工作的組織保障

落實好優化調整防控措施,要突出抓好政策解讀、培訓指導和責任落實,進一步凝聚全社會共識,避免和消除對措施優化調整的誤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大規模疫情的底線。

(一)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加強對優化調整政策的解讀,強調繼續堅持我國疫情防控總策略總方針,引導全社會充分認識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是為了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決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開、「躺平」的誤讀。引導客觀認識我國防控政策措施的優化調整是基於病毒變異的特點,既是科學的更是必要的,爭取廣大群眾和基層一線工作人員的理解和支持,築牢群防群控基礎。加強輿情監測,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二)加強工作指導和各級培訓。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加強對本行業本領域優化調整工作的指導,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各地要準確把握政策要義,進行全面部署,細化具體工作要求,深入開展面向各級防控工作人員的培訓,通過組織培訓,推動提升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各級聯防聯控機制、基層防控一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明確責任分工,結合實際周密組織實施,加強政策培訓、力量統籌和物資保障,有力有序推進防控措施優化調整,不折不扣落實各項任務。要充分認識抗疫鬥爭的覆雜性、艱巨性、反覆性,強化責任擔當,增強鬥爭本領,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全力做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保障,切實滿足疫情處置期間群眾基本生活需求,保障看病就醫等基本民生服務,盡力維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既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不能落實不到位,造成防控風險放大,又要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把優化調整的措施抓紮實,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實際行動體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成效。


港府宣佈下周四(17日)起,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包括部分場所改為毋須「反掃」疫苗通行證二維碼。李家超同日指,疫情持續將近三年,香港逐漸放寬入境檢疫措施及本地社交措施,港府會根據疫情發展,繼續有序放寬防疫措施,加快香港的復常步伐。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則表示,香港每天有數千宗確診個案,對高風險群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疫情仍屬公共衞生緊急事態。

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下,髮型屋、政府街市、遊戲機中心、遊樂場所、宗教場所、麻雀天九耍樂場所等,周四(17日)起會改為被動查核處所,意味市民只需掃場所「安心出行」,毋須「反掃」疫苗通行證,而持「黃碼」者亦可進入。

室外運動場所觀眾席,馬場室外範圍及表演場所恢復容許飲食;政府轄下的露營場地、沙池等室外康樂設施會重開。

另外,健身中心的訓練小組12人一組間的1.5米間距要求取消,改為維持組與組之間設相關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