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確認民主黨的拜登獲得足夠的選舉人票,在總統大選中擊敗現任總統特朗普,成為下任總統。而參眾兩院當地時間周三(6日)舉行確認選舉人團投票結果的聯席會議期間,總統特朗普支持者突破警方防線,衝入國會大樓,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事件造成最少4人死亡,多人受傷,死者據報包括一名被警員開槍擊斃的女子,示威者一度佔據參議院會議廳,會議暫停。參眾兩院議員緊急疏散,警方拘捕超過50人;而華盛頓需實施宵禁。

 

美國參眾兩院特別聯席會議當地周三(6日)下午1時舉行,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同步發表演說,重提選舉舞弊陰謀論及號召在場支持者進入國會,展示重奪美國的決心。上萬名支持者隨即向國會推進。

支持者突破警方防線 催淚彈橡膠子彈俱無效

大批特朗普支持者,下午2時衝擊鐵馬及警方防線,警員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驅趕無效。部分特朗普支持者爬上國會屋頂,並堵塞正門,阻止清場警員進入。示威者又打破眾議院議事廳門上的玻璃,警員以長椅阻塞門口及擎槍戒備。特別聯席會議因衝突暫時休會。

女示威者被警開槍擊中倒地不起

衝突期間,在眾議院議事廳戒備的警員,據報開槍擊中門外一名女示威者頸部,女子送院搶救後不治。

網上流傳的片段,見到眾議院議事廳外走廊門被桌椅堵塞,警員一直擎槍,並指向玻璃門外的人,但示威者似乎未有理會,一名女子企圖攀上玻璃門,警員隨即開槍,女子應聲倒地,在旁一名男子為她掩護。中槍的女子最初僅以手遮頭,狀甚不適,可見到女子身旁早有一批擎槍警員。鏡頭一轉,見到中槍女子口部已流出大量鮮血。

 

躲在玻璃門外的警員擎槍,疑似想制止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
躲在玻璃門外的警員擎槍,疑似想制止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
警員向打算攀過玻璃門的人士開槍,一名女子應聲倒地。
倒地的女子最初只掩著頭。
女子倒下的位置附近已有大批警員。
倒下的女子不久失去知覺,口部流出大量鮮血,送院後不治。

 

死者為退役空軍 曾要求推翻大選結果

遭國會警察開槍後身亡的特朗普支持者身份曝光,她是35歲女子巴比特(Ashli Babbit),曾在美國空軍服役14年後退伍,婚後居於加州聖地牙哥(San Diego)。而另外3名死者則是死於醫療緊急情況。

巴比特赴華盛頓集會前一天,曾透過社交網站Twitter呼籲其他支持者參加抗議,她指:「沒有東西可以阻擋我們。他們可以嘗試這樣做,但風暴已經來臨,將於24小時內降臨到華府。」她又轉發「副總統彭斯必須辭職,否則將被控叛國罪」、「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必須下台」的文章,要求推翻大選結果。

 

遭警察開槍後身亡的特朗普支持者身份曝光,她是35歲女子巴比特(Ashli Babbit),曾在美國空軍服役14年後退伍。

 

警員槍殺特朗普支持者巴比特過程(片段可能引起讀者不安)

 


1.香港警方國安處成功揭發反對派意圖「癱瘓」香港特區政府的計劃,星期三(6日)早上出動逾千警力,先後拘捕最少53人,遍佈各反對黨派,包括戴耀廷、民主黨胡志偉、林卓廷及公民黨楊岳橋等,他們均被指涉嫌去年組織參與所謂「民主派初選」、意圖顛覆國家政權。

民主黨胡志偉、涂謹申、尹兆堅、林卓廷、公民黨楊岳橋、社民連岑子杰等多名人物星期三(6日)被捕。警方國安處指拘捕53人,指控他們涉參與去年立法會所謂「35+初選」,及涉嫌違反顛覆國家政權罪。負責統籌的戴耀廷亦被捕。

警方指,其中6人是組織及策劃角色,其餘是參與者,當局並凍結了160萬港元。另外,警方亦向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獨立媒體等傳媒機構送達物料提交令, 以索取與案件有關的資料。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出席立法會會議後表示,涉及初選被捕的民主派,屬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的活躍份子,形容他們涉嫌以歹毒計劃,圖謀癱瘓特區政府,警方的行動必要及必須。

 

2. 53名民主派人士,涉嫌干犯顛覆國家政權罪被捕。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表示, 涉案人士圖謀以歹毒計劃癱瘓特區政府, 希望通過所謂的初選, 取得35或以上的立法會議席後, 不顧一切否決財政預算案, 令特首下台、 政府停擺。如果計劃得逞,本港的經濟民生,都會受到極嚴重的衝擊及破壞,形容行動是必須。

香港中聯辦發言人說, 堅定支持香港警方執法, 及特區政府堅決維持國家安全, 指無國家安全, 就無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支持警方將有策略地組織, 或實施癱瘓政府的涉嫌違法人士, 與一般受誤導參加所謂「初選」投票的民眾區分, 強調港區國安法實施後, 香港開啟由亂向治的轉折, 只有準確落實和嚴格執行港區國安法, 一國兩制才能行穩致遠。

 

 

3.多名參與去年民主派初選的人士,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成為不少國際媒體的頭條新聞。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履職,強調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香港市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並無受到任何影響,只有一些外部勢力和香港個別人士,相互勾結,企圖破壞中國穩定和安全的自由,才受到影響。

 

 

 


山東省發現當地首宗變種新冠病毒確診個案。

山東衛健委官方微信發布,指山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星期一(1月4日),完成對青島報告一宗由英國輸入確診病例樣本基因排序分析,比對後發現與近期英國變種毒株高度同源。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領域首席專家雷傑表示,染上變種病毒的確診患者,在入住酒店隔離期間採樣確診後,被送往指定醫療機構診斷並接受治療,整個過程處在嚴格的閉環管理中。而全國各地已針對入境人員,實行嚴格的閉環管理,意味一般情況下,入境人員中發現的任何確診病例或無徵狀感染者,都不可能進入普通社區。

山東是繼上海、廣東後第三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株的省份。



1.香港運輸署1月2日起推出「發出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電郵通知服務,已訂閱服務的登記車主,可獲知有人或機構經查核車牌登記獲得個人資料。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不認為有關措施會影響新聞自由。

 

2.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1月11日離任,他退休前會見傳媒,指任內未曾受壓;又首次開腔回應司法改革,指司法機構不反對改革,但必須有理據。

 

3. 香港新增32宗新冠肺炎確診, 31宗本地個案中, 9宗源頭未明, 累計確診增至9049宗, 另外有2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

源頭不明個案, 包括一名診所登記護士, 她工作的兩間診所, 分別位於旺角歐亞銀行大廈4C室, 及何文田廣場230室。防護中心建議診所停業14天, 並會聯絡求診者做測試。

救世軍長康社區展能服務暨宿舍一名訓練員亦確診, 兩名院友要接受檢疫。

至於星期一(4日)初步確診的瑪嘉烈醫院2名醫護及2名病人,證實確診。屯門醫院一名外判支援員工初步確診, 其家人早前已經確診。佛教醫院內科康復病房, 再多一名男病人初步確診。

多三幢大廈需要強制檢測, 包括澤豐花園澤民樓、寶石戲院大廈A座, 以及寶熙苑榮熙閣。

另外, 公共衛生化驗所再發現多4個輸入病例, 帶有英國的變種病毒。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不必等到完全清零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她並指現階段仍有不少群組個案, 暫未適宜放寬。

政府宣布, 因應本地疫情仍然非常嚴峻, 政府僱員特別上班安排將延長至一月二十日

 

4.英國法院拒絕美國政府的要求, 不會將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 引渡到美國受審. 美國政府表明會提出上訴。

墨西哥總統洛佩斯表示, 墨西哥願意向阿桑奇提供政治庇護。

洛佩斯表示, 英國法院拒絕美國引渡阿桑奇是正義的勝利, 墨西哥將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請, 要求讓阿桑奇獲得自由。

倫敦法院日前裁定, 阿桑奇患有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 如果將他引渡到美國, 他可能會在監獄內自殺。

阿桑奇2006年創立維基揭秘網站, 在2010年公佈了大量涉及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秘密文件, 影響美國的外交形象. 同年, 瑞典當局指控阿桑奇涉嫌強姦, 阿桑奇在英國被捕, 他在保釋期間在2012年進入厄瓜多爾駐英國大使館尋求庇護, 至2019年, 他離開大使館被捕。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確診個案突破9,000宗,新增大多仍屬本地個案,再多5人被驗出染變種新冠病毒。而瑪嘉烈醫院E座地下EG日間病房則爆發疫情,一名病人懷疑傳染四名醫護及病人。港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醫院視察後,估計病人在病房內除口罩進食時,病毒透過短距離空氣傳播,不排除會有更多確診個案。而九龍灣宏天廣場再證實新增2職員確診,令確診職員人數增至4人,全部於36樓任職。

 

除瑪嘉烈醫院E座地下EG日間病房爆發疫情,懷疑一名病人傳染給四名醫護及病人。15名醫護人員、23名病人及兩名陪診人士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檢疫。九龍灣商廈宏天廣場再有2職員染疫,最後上班日為12月28日,令宏天廣場累計有4人確診。

3座大廈須強制檢測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多3座大廈須強制檢測,包括屯門澤豐花園澤民樓、紅磡寶石戲院大廈A座、長沙灣寶熙苑榮熙閣。政府周二(6日)晚刊憲,要求曾於2020年12月23日至2021年1月5日期間,身處上述3座大廈逾兩小時的人,須於周五(8日)前接受檢測;若他們已於1月3日至5日期間檢測,會獲視為已遵從強制檢測公告的規定。

多5人染變種新冠病毒

另外,衞生署化驗所及理工大學檢測再發現多5人感染英國流行的變種新冠病毒,3人從英國來港、1人來自菲律賓、1人從法國經阿姆斯特丹轉機來港。累計本港至今有15名確診者驗出英國變種病毒,其中13人由英國抵港;另驗出兩人染南非變種病毒。

衞生署化驗所及理工大學檢測再發現多5人感染英國流行的變種新冠病毒。
宏天廣場連環接獲通知,指再有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再安排人員於大樓公眾地方消毒。
宏天廣場連環接獲通知,指再有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再安排人員於大樓公眾地方消毒。
宏天廣場連環接獲通知,指再有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再安排人員於大樓公眾地方消毒。
宏天廣場連環接獲通知,指再有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再安排人員於大樓公眾地方消毒。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1月11日離任,馬道立退休前會見傳媒,指任內未曾受過政府或中央施壓,稱不認同「香港司法已死」的說法;馬道立又首次開腔回應有建制派提出的司法改革,指司法機構不反對改革,但必須有細節、理由及理據,「如果說我不喜歡你今天的判決,想次次打官司時都一定要贏,如果不能贏才要改革,這不是特別好的理由,很多市民會覺得很難接受」。
將卸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稱任內十年從未受壓,他強調香港特區有司法獨立。(莊源豐攝)

 

快將卸任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星期二(5日)在記者會開場發言時提到,在任十年從未受壓,他強調香港特區有司法獨立,並稱自己任內的使命是要維護香港法治,認為即使社會轉變,司法機構和法官這個態度都不會變。馬道立表示,期望社會要對法治有信心。

 

馬道立:司法改革要提細節理據 籲勿對判決輸打贏要

馬道立指,最近聽到很多人建議司法機構需要改革,稱「司法機構立場不是說是反對的,因為如有地方我們可改善,我們一定會跟進,這是我們很多年前的立場已提及過」。但他強調,「如果你說改革,要提及細節、理由及理據,為何及在哪裡需要改革,如果有細節我們一定可以研究,但如果說我不喜歡你今天的判決、昨天或明天的判決,所以你要改革,這不是特別好的理由,很多市民都會覺得很難接受。如果你意思是,次次想打官司時都一定要贏,如果不能贏才要改革,這不是特別好的理由。」

 

馬道立談及建制派最近吹風提議的「司法改革」,他稱司法機構不反對改革,但必須有細節、理由及理據。(莊源豐攝)

 

港「三權分立」惹爭議 馬道立指香港有司法獨立

對於馬道立曾指香港《基本法》列明本港是「三權分立」,但去年林鄭月娥指「香港沒有『三權分立』,引起爭議,馬道立稱「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我要強調是三權,不用「三權分立」這字眼,因為這變成很政治,一個爭議性問題,但最需要記得的是香港是有司法獨立,你問我政治方面是否變了,這我就不敢說,其實我也不應該說,我只說我們法律上的立場。」

 

馬道立臨別記者會吸引眾多傳媒到場,因應香港疫情,當局規定每間電視台最多可派出三名代表,其他大眾新聞傳媒機構,每間最多可派出兩名代表,記者間亦要保持一定距離。(莊源豐攝)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退休前記者會:

https://youtu.be/Rnn81zInDAU


 

1.香港政府星期一(4日)宣布現行社交距離措施延長兩星期實施,即至1月20日, 包括二人限聚令、口罩令、食肆晚市禁堂食等,另外全港中小學、幼稚園、特殊學校及私立學校進一步暫停面授課堂, 直至學校原訂的農曆新年假期。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本地疫情回落速度緩慢,全球疫情仍然嚴峻, 當局無條件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擔心一旦放寬,有機會造成疫情反彈,呼籲香港市民繼續忍耐。陳肇始又指當局在農曆新年前放寬措施的機會不高,如果疫情出現反彈,更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

陳肇始指, 香港過去兩星期, 新增812確診個案,逾九成屬本地感染, 不明源頭比例達到三分之一,本地個案七天平均數是15宗,顯示社區傳播鏈仍然活躍。

她又指, 雖然香港本地病毒即時繁殖率下降至1以下,但下降速度緩慢,陳並引述八達通的數據,稱市民減少出行的情況,較上一波疫情爆發時回落,而在冬至期間,也有不少於10人以上聚會,當局未來兩星期,需密切監察聖誕及新年聚會的傳播情況。

 

2.香港新增確診個案回升,截至星期一(4日)凌晨,新增53宗新冠肺炎確診, 43宗本地個案中, 有6宗源頭未明, 累計確診突破9000宗, 增至9017宗。瑪嘉烈醫院一名確診新型肺炎病人離世,累計離世的確診者增至151人。

瑪嘉烈醫院內科日間病房,一名66歲患有骨髓瘤的女病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當局追蹤後再發現多2名病人及2名醫護染疫。曾到病房的40多名病人和20多名醫護人員要強制檢測。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星期一(4日)下午到醫院視察後表示,相信病毒經空氣短距離傳播,不排除院內會有更多人確診。

另外,為提升協助對抗疫情的「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政府據報正研究增設藍牙自動感應功能,市民可不必在使用二維碼下,仍可自動記錄行蹤。

 

3.香港衛生署早前擬透過網上舉行疫情記者會,引起多個傳媒組織質疑,星期一(4日)宣布改在政府總部演講廳進行。

政府發言人指, 因應持份者對網上簡報會的意見, 同時兼顧落實社交距離措施, 以保障公眾健康的需要,在較寬敞的政府總部場地舉行記者會, 能有效落實社交距離措施 。

衛生署星期日(3日)指, 疫情記者會改以視像會議形式在網上舉行, 參加的傳媒需要每天要預先登記, 記者會只接受以文字訊息提問, 多個傳媒工會及組織不滿有關安排, 擔心當局藉此篩選記者問題, 影響公眾知情權。

 

4.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簽署中央軍委2021年1號命令, 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

習近平說, 要加強黨對軍事訓練工作的領導, 聚焦備戰打仗, 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 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 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 同時要深化實戰實訓, 確保全時待戰, 隨時能戰, 加強現代科技特別是軍事高技術知識學習。

 

5.資深藝人李香琴離世,享年88歲。


一艘載有20人的遊艇,去年12月28日從巴哈馬距離美國最近的比米尼(Bimini)出發,原定29日抵目的地美國佛羅里達州沃思湖(Lake Worth),但遊艇遲遲未有出現,據報疑已在多次傳出飛機和船隻神秘消失的百慕達三角一帶失蹤。

美國海岸防衛隊花84小時,搜索約4萬4030平方公里的海域均無果,至1月1日停止搜救。美國海岸防衛隊表示,會為失蹤者的親屬們祈禱,及希望任何知道船上人員訊息的人可以盡快與他們聯繫。

屢次發生飛機和船隻神秘失蹤事件的百慕達三角,位於北大西洋的馬尾藻海,是由英屬百慕達群島、美屬波多黎各及美國佛羅里達州南端所形成的三角形海域,面積約116萬平方公里,而巴哈馬絕大多數的領土,位於百慕達三角這片海域或附近區域。


港交所(00388.HK)公布,聯席總裁及首席營運總監戴志堅,2021年1月1日起出任代理行政總裁,接替已離任的李小加,直至委任新行政總裁,物色工作順利並會適時公布。

 

李小加較原訂合約今年10月提前離任,現時轉任董事會高級顧問,為期半年。

58歲的戴志堅,1998年7月加入港交所,出任代理行政總裁後,會繼續兼任聯席總裁及首席營運總監。他的報酬待遇包括基本年薪700萬港元,亦合資格收取酌情表現花紅及股份獎授。

 


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支持和配合國家發展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二○二一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年。「十四五」規劃不單是國家在二○二一年至二○二五年的社會經濟發展藍圖,同時亦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定下路向。律政司會充分發揮香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的獨特優勢,以支持和配合國家的發展。

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發展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二○一九年二月正式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指導性方向,並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肯定了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大灣區發展為香港帶來不少裨益,為不同界別創造龐大機遇,包括已準備就緒迎接這個契機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律政司正與內地相關部門聯繫,致力在大灣區落實更多有關法律服務的開放措施和新措施,從而惠及我們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界別。

最近有兩項重大突破將有助推廣我們在大灣區的服務,我們深表歡迎:

(一)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

其中一項突破是推行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為香港法律界人士調整了在大灣區從事內地法律事務的門檻。

具有累計五年以上執業經歷的香港律師和大律師可報名參加考試,在通過考試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粵港澳大灣區)後,可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含訴訟業務和非訴訟業務),與內地律師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首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已經在二○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二十六日期間接受報名,將於二○二一年一月三十日舉行。

(二)《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

另一項重大突破是在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與內地簽署《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補充安排》(《補充安排》)。於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一日簽訂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安排》),由二○○○年二月一日起生效,至今剛超過二十年,就仲裁裁決的相互執行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機制,並促進雙方在民商事法律事務的司法合作。內地與香港特區的緊密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這次透過《補充安排》就《安排》作出修訂,免除目前在《安排》下的限制,允許當事方同時向內地和香港特區的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安排》,符合《紐約公約》的精神。此外,更明確地以明文釐清當事方可以在法院接受執行仲裁裁決的申請之前或之後申請保全措施;取消了內地仲裁機構的名單要求,使之與《紐約公約》的「仲裁地」概念保持一致;以及更明確地訂明在《安排》有關執行仲裁裁決方面涵蓋「認可」一詞。

配合二○一九年十月生效的《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補充安排》將有助香港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在大灣區內持續發展。

除了上述措施,律政司一直希望探討「港資港法港仲裁」的可行性,容許在大灣區的港資企業在沒有「涉外因素」的情況下,訂立民商事合同時仍可協議選用香港法律作為合同的適用法律,及約定就合同或案件的爭議在香港進行仲裁。事實上,我們很高興這方面最近在前海已取得進展(註)。我們期望可以將這項措施先擴大至深圳,之後再涵蓋整個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是大灣區獨特之處,若然三地的法律均適用於大灣區,肯定會吸引更多香港與海外的投資進入大灣區九市,創造龐大的機遇。

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的功能及地位,應以「一國兩制」為前提、互惠共贏為原則,加以鞏固和提升,從而促進香港、大灣區以至國家的長遠發展。律政司為此積極善用香港在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方面的實力,融入國家的發展,為國家的繁榮作出貢獻。

現時疫情依然十分嚴峻,政府嚴格執行的「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成效雖逐步顯現,但每日確診個案的數字仍反覆不定,因此大家必須繼續時刻保持警覺,居家抗疫,才能夠有效控制疫情,讓香港早日重回發展和健康的道路。

註:二○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前海部分規例通過修訂(見《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第57條),允許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在訂立民商事合同時,在沒有「涉外因素」的情況下,仍可協議選用香港法律作為合同適用的法律。在前海註冊的澳資、台灣及外商投資企業,在條例下亦享同樣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