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球各國都爭相研發新冠疫苗,香港理工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及內地多間院校,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取得突破進展。
團隊發現將重組 RBD 蛋白疫苗注射在老鼠、 兔和獼猴身上後, 相關動物會對新冠病毒, 產生強烈而有效的抗體反應, 研究團隊未來兩、三個星期會在人體做臨床實驗, 並已分別跟創新及科技局、 台灣藥廠、 美國廠房等聯絡及簽訂合同, 籌備疫苗大量生產的工作, 一旦疫苗成功研發, 會優先預留800萬劑, 供港澳市民使用。

2.內地派遣核酸檢測支援隊已抵港及展開首日行程,支援隊受訪時表示希望短期內將香港每日檢測量由現時一萬提升至最少十多萬,先遣隊就表示會先了解本地機構運作。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先遣隊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指,會了解本地檢測機構場地、設備及操作流程。

3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本港連續12日確診破百宗後,個案回落至百宗以下。截至星期一(3日)凌晨零時,本港新增80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66宗本地個案與早前個案有關,14宗源頭不明。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星期日(2日)有兩人被誤當作確診者,其中一人經民政事務總署的高危群組測試,居於慈雲山慈正邨,沒有入院;另一人為西營盤明愛恩翠苑護士,衛生署化驗所測試時為陰性,但核對資料時將兩人的報告當作陽性,該護士被送往亞博館時發現出錯,其後轉送瑪嘉烈醫院。張竹君就事件致歉,稱會檢討流程。

4.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迫近1800萬宗, 近68萬8000人不治。

澳洲維多利亞省新增429宗確診個案, 再多13人不治, 墨爾本的零售店鋪和部份廠房關閉, 限制建築工程, 遏止病毒擴散。

菲律賓確診個案累計突破10萬宗, 首都馬尼拉和周邊五個省份4日起, 實施更嚴厲的封鎖措施, 為期兩星期, 部份商店關閉, 公共交通停運。

德國計劃要求來自高風地區的旅客, 入境德國時強制接受檢測。

美州的疫情仍嚴重, 美國新增超過4萬宗確診個案, 累計超過466萬宗, 超過15萬4000人死亡。衛生專家說, 城市和鄉村出現大範圍感染, 標誌疫情進入新階段, 呼籲民眾要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離。


向國際和本地推廣調解服務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我早前接受了姚定國律師的專訪,與他分享律政司如何在國際及本地進一步推動調解服務,訪問今日刊登,歡迎大家前往Kluwer Mediation Blog (http://mediationblog.kluwerarbitration.com/2020/08/02/interview_with_hksj/) 瀏覽。

訪問內容的中文譯本如下:

在替代爭議解決的領域裏,調解在解決全球不同規模的爭議當中,擔當重要角色。香港是亞太區內的調解服務樞紐,很多人都想了解香港可以為調解發展的現在與未來作出甚麼貢獻。今日很榮幸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資深大律師,與我們分享調解服務如何透過各項政府計劃,在本地及國際得到廣泛應用及予以推廣。

鄭若驊資深大律師於二○一八年一月六日獲委任為律政司司長。她才華洋溢,既是資深大律師,也是特許工程師,更同時為處理複雜的國際商事及國際投資爭議的特許仲裁員。

鄭若驊女士是經全球選舉成為首位出任特許仲裁學會主席的亞洲女性,亦是「Alexander Lecture」講座歷史上首位女性講者,令我深表敬佩。她也是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仲裁員,並曾任世界銀行制裁委員會成員。鄭若驊女士既擁有堅實的仲裁背景,同時看到以調解方式解決爭議,尤其在解決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爭議的效益。

姚定國:不如我們由律政司在爭議解決方面的工作,特別是有關推廣調解成為爭議解決的方法開始說起?

律政司司長:你們或許都知道律政司設有調解小組,專責落實我們推廣及發展香港的調解服務的長遠政策,推行各項重要計劃,例如舉行不同的推廣活動、會議、培訓課程,有機會我可以再詳細講解。調解小組亦為調解督導委員會及其小組委員會提供秘書及研究支援,該委員會就香港提倡和發展調解提供意見,

調解小組同時要肩負起持續發展香港調解服務的工作,促進使用香港調解服務以解決本地及國際糾紛,並在大灣區推廣調解更廣泛的應用。小組的職能,與律政司推動香港成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方面的工作,可謂相輔相成。

二○一九年一月,直接隸屬律政司司長的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成立,加強統籌和實施律政司在避免及解決爭議範疇中一直推行的多項措施。辦公室與其他司法管轄區和國際組織磋商和簽訂合作或夥伴安排,亦在香港舉辦重要國際盛事和活動,並支持或鼓勵該等盛事和活動在本港舉行,以及在海外舉辦能力建設和推廣活動,以提升香港在促成交易和解決爭議方面的國際形象。調解小組是為辦公室提供支援的其中一員。

最近,我們為了「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在普惠避免及解決爭議辦公室下成立了法治組。透過與青年、律師及學者等持份者的專業交流、研究及能力建設,我們希望「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十年計劃可以加深香港社會對法治概念及其實踐的認識,促進國際法治發展,以及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及持續發展。

姚定國:我對律政司在推廣調解及其他爭議解決的方法特別感興趣。我相信二○二○下半年將會有很多推廣調解在不同層面應用的活動,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些活動,以及如何惠及調解員和有關人士,尤其來自海外的參加者?

律政司司長:「法律樞紐」網站(www.legalhub.gov.hk)已載有促成交易和爭議解決服務相關活動的詳細資料。讓我在此介紹當中幾個重點活動。

律政司今年下半年將正式展開「願景2030 — 聚焦法治」十年計劃。這項計劃旨在透過研究、持份者互相合作和能力建設探討法治的各個元素,推廣對法治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從而在本地以至國際層面促進共融和公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首屆法治論壇將於十一月二日舉行,為今年的香港法律周揭開序幕,接着是一系列的會議及研討會,本地及國際知名講者將會就法律及爭議解決的議題分享其真知灼見。

法律周的其中一個焦點就是在二○二○年十一月六日舉行的調解會議。自二○○七年首屆調解會議開始,我們一直舉辦這個雙年活動。今年,國際和本地的傑出講者將獲邀就各個調解議題,包括體育調解、聯合國調解公約,以及國際投資爭端調解,進行討論。

另一個重要活動是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貿法委)第三工作組間會。自二○一七年,第三工作組一直推動有關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議解決機制的改革工作。更廣泛使用投資調解深受第三工作組支持。為推動投資調解作為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議解決改革的一個選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十一月九日及十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間會。這將是聯合國貿法委工作組首次在本港舉行會議,同時因應疫情,這很可能是第三工作組間會首次以在線和現場的混合形式舉行。

來自六十個聯合國貿法委成員國、觀察員國家和組織的代表,以及投資者與東道國間爭議解決範疇的國際組織代表、專家和學者,將會出席間會。間會首日將會是專家小組的公開會議,探討投資調解的創新議題,歡迎國際調解員加入分享見解,以及和其他代表交換意見,促進就投資調解的國際規則制定。

談到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爭議解決,我們將繼續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及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合辦投資法及國際投資爭端調解技巧培訓課程,今年已是第三年舉行。過去兩屆課程在二○一八和二○一九年舉行,參加者的反應非常正面,令我們深感鼓舞。本地及外地的持份者、政府官員、律師和調解員,均歡迎參加這個由國際級導師主講的培訓課程,從中獲益。

新型冠狀病毒病的疫情為全球帶來嚴峻挑戰,我們預期相關的爭議亦會增加。最近政府公布的其中一項措施,與爭議解決界別有密切關係,就是在二○二○年六月二十九日展開的新型冠狀病毒網上爭議解決計劃。計劃目的是提供快速而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包括調解,以解決全球和本地因疫情引起或相關的爭議,尤其是涉及受疫情影響或重創的中小微型企業的爭議。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將會在計劃下,為公眾和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就爭議款額不超過五十萬元的案件,提供網上爭議解決服務,收費低廉。計劃詳情可參閱www.ebram.org/covid_19_odr.html?language=tc。

姚定國:聽聞律政司在本港設立法律樞紐,你可否為我們介紹,以及講解其設立原由?

律政司司長:依據推動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這個政策目標,政府致力將在前中區政府合署西座的部分地方及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的地方分配給法律相關組織便用。連同律政司位於前中區政府合署中座、東座和部分西座的辦公室,該處將成為位於香港市中心的法律樞紐。

已確認應邀進駐法律樞紐的法律相關組織,涵蓋本地、地區性及國際性的不同著名組織,專注於不同的法律或爭議解決服務或職能,反映本港作為理想的促成交易和爭議解決樞紐的地位。

法律樞紐有助吸引具國際視野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業界人才來港,並提供一個在亞洲的解決爭議或擴展業務的主要平台。

姚定國:香港作為領先的國際解決爭議中心 ,定希望吸引更多人到來進行調解以及其他方式的替代爭議解決。你認為香港有何優勢,可以吸引國際調解員來港工作?

律政司司長:香港就調解服務提供健全的法律框架。在規管方面,我們設有《調解條例》使調解通訊得以保密,以促進更廣泛地使用調解來解決爭議。香港亦是亞洲首個訂立《道歉條例》的司法管轄區,目的是提倡和鼓勵作出道歉,以期防止爭端惡化,和促進和睦排解爭端。

同時,司法機構也十分支持調解。他們肯定調解是普遍採用的替代爭議解決方式之一,而且合乎經濟效益。司法機構就此發出實務指示,鼓勵各方在提出訴訟前先嘗試調解。司法機構並設立了綜合調解辦事處,協助訴訟各方了解調解的性質,以及調解能如何幫助他們解決彼此的爭議。

在資歷評審方面,我們設有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調評會),作為對香港調解員進行資歷評審的單一機構。然而,調評會的資歷評審並非強制規定,其他司法管轄區的調解員亦歡迎來港進行調解工作。

你也會留意到香港為本地與外地調解員提供大量調解工作的機會,例如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投資協議下設立投資調解機制,以協助解決投資者與內地或香港相關部門或機構之間的投資爭端。CEPA投資調解機制設立後,我們着手為亞洲區建立投資調解員團隊。如前所述,我們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及亞洲國際法律研究院合作,舉辦投資法及國際投資爭端調解技巧培訓課程。

姚定國:最後,你對年輕的調解員有何贈言?

律政司司長:我希望與他們分享四個以I字為首的英文字:Inclusive(共融)、Informative(資訊)、Innovative(創新)和Interactive(互動),這正是去年十一月舉行的首屆香港法律周的主題。

Inclusive(共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體現共融,是調解員的特質。他們能夠接納和尊重來自不同背景、傳統和文化的各種意見和想法。

Informative(資訊):調解員必須掌握調解技巧,充分認識所需處理的業務或爭議的類型。

Innovative(創新):具備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能夠跳出框框制定創新的解決方案,以照顧各方的利益,是調解得以成功的關鍵。

Interactive(互動):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是推動彼此理解的要素。積極聆聽有助了解爭議的性質,從而協助爭議各方達成協議。透過以公平的態度鼓勵各方提出疑慮和發表意見,打破隔閡,有助達致雙贏方案。

第二屆香港法律周將於十一月舉行,屆時將會舉辦各式各樣的能力建設活動。你可以從法律樞紐網站獲取最新資訊(www.legalhub.gov.hk)。

姚定國:謝謝司長在百忙中撥冗與我們詳談調解和相關議題,我們十分榮幸與感謝。


抗擊疫情 押後選舉 健康至上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香港自七月初再爆發的疫情極為嚴峻,確診個案在社區蔓延,連續11天錄得單日過百宗確診個案,並有多個社區出現感染群組。上周(7月25至31日),錄得900宗確診個案,比五月和六月總和的168宗超出近五倍多,累計確診個案逾3 000宗。

加強措施 應對疫情

為奮力抵禦來勢洶洶的疫情,香港特區政府採取果斷行動,在上周一(7月27日)推出自疫情以來最嚴厲的措施應對。措施由7月29日起生效,為期七天至8月4日。

政府明白全日禁止堂食的措施對上班的僱員確實帶來困難和不便,希望市民諒解。在檢視實施首日(上周三)的實際情況後,特別是考慮到市民的接受程度,政府迅速作出調整,在周四公布容許餐飲業務於翌日起恢復提供日間堂食服務,但必須採取更嚴謹的防疫措施,包括食肆入座率不得多於五成,最多二人同坐一桌等。

現正實施的社交距離措施,已盡量平衡整體社會的最大利益。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疫情的發展,聽取專家意見,檢視防疫措施的成效,適時調整策略。市民亦要時刻保持「防疫意志」,堅守社交距離,減少外出,並配合佩戴口罩的強制措施。

要有效抗衡這一波疫情,我們不能單靠為社交距離措施「加辣」,亦要加強多方面其他措施,包括加強檢測入境人士、加強本地病毒檢測、增設檢疫中心和社區隔離設施、利用「超級電腦」協助追蹤個案等,做到多管齊下,環環相扣。

中央人民政府高度關心港人健康,並應特區政府的請求,派遣內地檢測人員來港協助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同時,中央會短時間內協助特區政府將亞洲國際博覽館變為類似「方艙醫院」,亦會協助在本地興建一間全新的臨時醫院,由政府覓地,相關工作會盡快進行。就此,特區政府表示衷心感謝。

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 理據充分 當機立斷

由於疫情嚴峻,行政長官上周五宣布押後立法會換屆選舉。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但為了遏止疫情,公共安全和保障市民健康,並確保選舉在公開、公平情況下進行,這決定是必須的,亦是從香港公共健康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符合公眾利益,絕無政治考慮。
押後立法會換屆選舉理據充分。自七月初再爆發的疫情極為嚴峻,社區大爆發風險日增,有可能拖垮本港公立醫院系統,構成極大公眾危機。

立法會換屆選舉規模龐大,預期超過300萬名選民於同一日內投票,會帶來引發非常高的病毒感染風險。由於現時禁止群組聚集的規例(已收緊至不多於兩人),候選人將不可能進行任何有意義的集會活動。此外,大量選民在內地生活、工作和學習和不少滯留海內外選民亦因邊境管制而無法回港投票;加上長者選民因病毒感染風險特別高,在疫情嚴峻下極可能避免前往投票,會按專家忠告留在家中。

若選舉如期在2020年9月6日舉行,難以符合公平、公開的要求,並會危及選民、候選人、支持者和投票站/點票站數萬名工作人員的安全。

國際通行做法 參考海外經驗

世界各地不乏因疫情而押後選舉的情況,其中英國已將原定在2020年5月7日舉行的地區議會選舉和都會市長選舉押後一年至2021年5月6日舉行。根據國際選舉制度基金會(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lectoral Systems),截至7月15日,62個國家和8個屬地因疫情關係押後原定的選舉。

由於新一波疫情很大可能持續一段時間,而冬季亦可能再出現爆發,加上立法會有重要的實質職能及年度處理事務周期,以及選舉亦需數以月計時間籌備及進行選民登記工作,因此把選舉押後一年是合理和符合公眾利益的安排。

依法援引《緊急情況規例條例》

鑑於疫情屬危害公眾安全的緊急情況,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援引《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第241章),制訂《緊急情況(換屆選舉日期)(第七屆立法會)規例》,是讓政府為確保選舉公平、公開及保障公眾健康而押後立法會換屆選舉一年的唯一可行方案。

獲中央支持

香港《基本法》第六十九條訂明,立法會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每屆任期四年。因此,緊急規例只能把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日期推遲一年,而未能處理立法會未來一年將出現「真空期」的問題。就此,行政長官已向中央人民政府呈交緊急報告,尋求支持和指示。

根據國務院回覆,國務院支持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基於公眾利益和香港的實際情況,依法作出推遲選舉一年的決定。對於在推遲選舉情況下如何處理立法機關空缺的問題,中央人民政府會依法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

選舉主任決定 有理有據 有法可依

特區政府一向尊重及維護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亦有責任執行和維護《基本法》,確保所有選舉均在符合《基本法》及相關選舉法律下,以及公開、公平和誠實的情況下進行。

雖然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押後一年,但對於早前選舉主任就選舉部分獲提名人士提名無效的決定,特區政府是認同和支持。選舉主任是嚴格按照《基本法》、相關法例及法律意見,依法履行職務,處理立法會選舉事宜。

我們多次強調,擁護香港《基本法》是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憲制責任。而涉及一些情況1的參選人,均不可能真誠地擁護《基本法》,因此不可能履行立法會議員職責。

《香港國安法》成功構建國家安全法制的堅固屏障,為國家和香港築起了強大的安全網。隨著《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香港可重返正軌,恢復秩序,並擁有更良好的法治和營商環境,讓香港繼續在「一國兩制」下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上周五,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首次協調會議,討論自《香港國安法》生效以來的落實執行工作。

政府會繼續全力專注抗疫,只有疫情穩定下來,市民的健康安全才有保障,經濟才可更快恢復。


北京一名男子不滿女友曾與別人談戀愛,除多次強姦對方,甚至強迫她與寵物狗發生性關係,該名男子其後被捕。該案的刑事裁定書近日在網上公開,涉案男子劉亞楠在一審中因強制猥褻罪和強姦罪獲刑7年,他提出上訴後,北京市二中院今年6月28日,在終審維持原判。

 

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開該宗案件的刑事裁定書,資料顯示涉案男子劉亞楠1988年出生於北京豐台區,大學畢業後到某公司擔任銷售經理。據受害者陳某供稱,自己與劉亞楠在2018年3月相識,4月確定情侶關係,她則於同年6月中旬搬到男方的住所居住。同居期間,劉亞楠多次詢問她從前的戀愛經歷,並經常辱罵及毆打她。

直列2018年7月初,劉亞楠翻看陳某的網絡帳號後,再詢問她曾與多少個男朋友交往,她當時回答稱有兩個。然而劉亞楠並不相信,並打她的臉,由於擔心自己繼續被打,陳某因此說談了4個。1個小時後,劉亞楠稱他愈想愈生氣,並勒住陳某的頸部進行辱罵。其後,劉亞楠強行要求陳某與他所飼養的法國鬥牛犬進行性交,陳某反抗不果後,劉亞楠隨即以狗的生殖器插入被害人的陰道,他本人其後亦強姦了陳某,期間以手機錄影整個過程。

陳某續指,自己在過程中一直哭泣,並明言要報警,但劉亞楠則威脅指若報警就將影片傳給陳某父母,陳某因此沒有即時報警。由於無法再忍受劉亞楠的行為,陳某決定搬回自己的住所。然而,在2018年7月28日晚上,劉亞楠前往陳某家附近,將她找回並對其強制猥褻和強姦。陳某又指,由於自己在同居後經常遭受毆打,在當年6月底已提出分手,但劉亞楠則指自己曾幫她還過3萬元人民幣的信用卡款項,因此要求她還錢。從2018年8月開始,陳某每半個月還給劉800元人民幣。劉亞楠亦規定在還錢當日陳某需住在其家中,並禁止她提前還錢。

另外,據劉亞楠供稱,自己於7月下旬更將雪櫃裏的冰棒插入陳某的陰道,並曾當面詢問陳某的父親要不要看陳某與狗性交的影片。其後,陳某父親當場心臟病發作,並坐著喘氣。

2018年8月13日,劉亞楠被警方拘捕。一審法院認定劉亞楠犯強制猥褻罪,判處其有期徒刑4年;犯強姦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6個月;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7年。其後,劉亞楠提起上訴,北京二中院於今年6月28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1.香港特區政府因應疫情押後立法會選舉。

2.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星期五(31日)新增121宗確診,其中118宗屬本地感染。

另外再多兩名年長新型肺炎確診患者離世,他們都有長期病患,並住護老中心。

3 英國外相藍韜文譴責取消香港反對派候選人, 參選立法會的資格,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說, 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批評英方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和一再交涉, 再次就涉港問題指手畫腳, 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

發言人說, 香港選舉主任對一些人士參選立法會, 作出提名無效的決定, 是嚴格根據基本法, 香港國安法和香港選舉法律辦事, 理據充足, 合法合規, 被決定提名無效的人士, 他們的言行都突破法律底線, 重申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 不容任何外國勢力干涉。

4.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星期五(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和劉鶴出席,由習近平宣布系統正式開通。劉鶴說,有關系統是中國新時代科技實力及綜合實力的體現,為世界作出重大貢獻。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發表賀電,認為是國家攀上科技高峰,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里程碑,為全球公共服務基礎建設作出重大貢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對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深遠意義。

5.台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病亡,各機關星期五(31日)中午12時起下半旗三天致哀, 李登輝的遺體火化後, 會安葬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 台北賓館的追思會場初步預計下星期一(8月3日)開放。

在北京, 國台辦回應李登輝病逝, 強調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絕路, 國家統一, 民族復興的歷史大勢, 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

 

6.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席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聽證會,表示美國做好帶頭對抗中國的準備,並在多個問題上指責中國。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批評,蓬佩奧之流處於冷戰思維與一己私利,試圖將國際社會綁上反共反華的戰車,國際社會不會買賬,愛好和平的人亦不會接受,中國人民更不會被嚇倒,他們的圖謀注定失敗。

7.香港天文台表示,考慮在星期五(31日)晚發出三號強風信號,並取消強烈季候風信號。


台北榮民總醫院消息,台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逝世,終年97歲。

今年2月8日晚間,李登輝喝牛奶時嗆到,被送往台北榮民總醫院,檢查後發現有吸收性肺炎及心臟衰竭,隨後再出現合併肺部肋膜積水及急性腎損傷。

2月17日傍晚,李登輝坐輪椅於病房區活動時,突發心因性休克,經心肺復甦法急救後,要使用呼吸器機協助呼吸。由於李登輝已年屆97歲高齡,同時患多重慢性疾病,抵抗力弱,住院過程中反覆受感染,出現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於7月30日19時24分病逝。


1.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星期五(31日)結束,12名民主派參選人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包括公民黨4名參選人,參選法律界的郭榮鏗、參選新界東的黨魁楊岳橋、新界西的郭家麒及港島鄭達鴻。另外,參選「超級區議會」的荃灣區議員岑敖暉、參選港島區的袁嘉蔚、梁晃維、熱血公民名單的鄭錦滿、參選新界東的劉頴匡、何桂藍、參選九龍東的黃之鋒、參選會計界的專業議政梁繼昌,同樣被裁定提名無效。

香港特區政府表示認同和支持選舉主任決定,指決定旨在令選舉能在符合香港《基本法》及其他適用法律下公開、公平、誠實地進行,與部分社會人士指稱的政治審查、限制言論自由或剝奪參選權無關。

特區政府指,擁護香港《基本法》是立法會議員的基本憲制責任,但支持香港獨立、以民主自決或支持香港獨立作為自決前途選項來處理香港體制;進行尋求外國政府或政治組織干預有關香港特區事務;原則上反對人大常委會制定港區國安法;表明意圖在確保於立法會佔多數後,行使立法會議員權力無差別地否決任何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議、任命、撥款申請及財政預算案,以逼使政府接受政治要求等人,不可能真誠地擁護香港《基本法》,不可能履行立法會議員職責。

特區政府指,不排除仍有部分人被裁定提名無效,強調不會容忍任何針對選舉主任的羞辱或恫嚇,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警方等執法部門會跟進有關的惡意行為。

 

2.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港府早前宣布食肆全日禁止堂食,措施實施僅一天即被收回。港府宣布,餐飲業星期四(31日)起可恢復日間堂食,時間為早上5時至傍晚6時前,限制最多一枱兩人,入座人數最多為座位數目一半,餐桌間最少有1.5米距離或設隔板分隔,晚市堂食會繼續暫停,措施暫訂生效至下星期二(8月4日)。

不少需戶外工作的人士坐路邊、天橋、巴士站、樓梯等地脫下口罩就地用餐,有人更需跪在街上進食,相關的用膳相片在網上瘋傳。

 

港府表示,明白禁堂食措施對上班僱員帶來的不便和困難,決定星期四(31日)起,餐飲業務可恢復提供日間堂食服務。

當局呼籲,餐飲業界盡量安排單向座椅,避免面對面接觸,以及不安排「搭枱」等,減低傳播病毒風險。餐飲處所不得有現場表演及跳舞,亦要暫停卡拉OK 及麻雀天九活動。

政府重申有關措施目的是因應疫情非常嚴峻,希望透過進一步減少集體用膳和社交接觸,防止病毒繼續在社區傳播。

政府並宣布,政府僱員特別上班安排會延長一星期至8月9日。

當局再強烈呼籲僱主盡量容許僱員在家工作,減低早餐、午餐時段因大量僱員外出用膳聚集,並於可行情況下,實施彈性午膳時間等措施,避免僱員外出及減少僱員間接觸。

 

3.香港新型冠狀病毒新增確診人數再創新高,截至30 日凌晨,本港新增149宗確診個案,145宗屬本地感染,是自7月27日錄得145宗確診(包括142宗本地個案)以來再破新高。

 

4.香港警方國家安全處成立以來首次採取行動,周三(29日)在元朗、屯門及沙田等不同地區,拘捕3男1女學生,指他們涉嫌違反分裂國家罪及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警方表示涉案者與近日社交平台一個主張香港獨立的組織有關,稱該組織以建立香港共和國等為綱領。學生動源facebook專頁稱,被捕人包括學生動源前召集人鍾翰林及何諾恆。

5.台灣當局前領導人李登輝逝世。

 

6.日本福島縣一間食肆懷疑泄漏氣體引發爆炸,導致1死18人受傷。

郡山市中心一間火鍋店, 在當地早上9時左右發生爆炸, 牆壁被炸毀, 只是剩下支架, 附近多間房屋和商店損毀, 警方和消防到場, 發現一具屍體, 店內多名員工和附近銀行多名客人受傷, 由救護車送院治理, 其中2人重傷, 周邊居民要疏散。

受疫情影響, 出事火鍋店四月開始停業, 其間作內部裝修, 原本計劃星期五(31日)恢復營業, 消防部門說, 店內存放6個液化石油氣罐, 其中3個的氣閥損壞, 可能造成氣體泄漏。


香港新型冠狀毒單日確診個案屢破新高,政府頒令食肆全天禁堂食實施第二天,民政事務總署開放各區共19間社區會堂及社區中心,讓市民午膳。部分使用過設施的市民讚地方清潔寬敞。

攝影:張盛志

在油麻地梁顯利社區中心的有蓋空間,市民可在內享用自攜午膳,清潔人員不時進行消毒。
疫情下港府要求全港食肆禁堂食後,不少在外工作的人士無處容身,被逼狼狽用膳。
疫情下港府要求全港食肆禁堂食後,不少在外工作的人士無處容身,被逼在酷熱下狼狽用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I_9_RuOAY


香港警方國家安全處成立以來首次主動採取行動,周三(29日)在元朗、屯門及沙田等不同地區,拘捕3男1女學生。

被捕人年齡介乎16至21歲,他們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第20條,即組織、策劃、實施或參與分裂國家罪名,以及21條,即煽動、協助、教唆及資助分裂國家罪名。

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周三(29日)表示,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發現有團伙在社交平台宣告成立所謂港獨組織,綱領是建立所謂香港共和國,不設底線鬥爭,團結香港所有獨立派進行行動,亦有宣言煽動其他人加入行列。

李桂華並指如案件嚴重,警方可採集被捕者的基因樣本。

學生動源周三(29日)透過社交網站表示,前召集人鍾翰林晚上8時許於元朗住所被警方,以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拘捕,警方檢走數袋證物。

 


1.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新增確診人數屢創新高,港府早前宣布食肆星期三(29日)起全日禁止堂食,同日生效的禁令,包括室內、室外公眾地方都要戴口罩,吸煙及做運動不獲豁免;「限聚令」亦收緊至2人。

全日禁堂食令下生效的首個工作天,適逢多區中午下雨,不少需戶外工作的人士,分別坐路邊、天橋、巴士站、樓梯等地脫下口罩就地用餐,有人更需跪在街上進食,情況狼狽。在觀塘海濱花園有十多人分散各處用膳,有數人爬入被圍封的長椅用餐。

 

2.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連續第8天有逾百宗確診。截至29日凌晨零時,本港單日新增113宗本地個案,其中46宗源頭未明,康和護老院佔6宗,觀塘一間建築公司佔4宗,另外5宗屬輸入個案。至於瑪嘉烈醫院則有4名員工初步確診。

 

3.中國在香港特區推出《港區國安法》後,歐盟同意限制對香港出口可用於所謂鎮壓及監視的設備,並推出措施便利港人獲簽證遷徙。歐盟對《港區國安法》表達「嚴重關切」,認為新法嚴重侵蝕香港自由。

對於歐盟針對香港國安法將推出措施,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任何外國或組織無權干涉。歐方做法違反不干涉別國內政這項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堅決反對,已向歐方提出嚴正交涉。

 

4.香港大學校委會以大比數通過,終止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教職。香港中聯辦表示,香港大學的決定是「懲惡揚善、順應民心的正義之舉」。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去年因違法「佔中案」罪成被判監,港大展開紀律程序討論戴耀廷教席去留,校務委員會召開逾兩小時會議,以大比數通過解僱戴耀廷的決定。

 

5. 港府公佈本地第二季經濟增長初值,按年收縮9%,差過市場預期,主要由於內部及對外需求持續疲弱,數字較首季度經修訂後破紀錄收縮9.1%,輕微改善0.1個百分點,亦是連續四個季度經濟收縮。

其中,第二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跌14.5%,較首季跌幅加劇3.9個百分點;政府消費開支就增長9.6%。服務輸出按年下跌46.6%,較首季跌幅加劇9.2個百分點;貨品出口跌2.1%,較首季收窄7.6個百分點。

政府發言人指,儘管環球經濟衰退,但隨着內地生產活動大致恢復,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的跌幅在第二季明顯收窄。私人消費開支錄得歷來最大跌幅,反映疫情及社交距離的要求嚴重干擾本地消費活動,外訪旅遊亦因嚴格的旅遊限制而陷入停頓。

發言人表示,只要本地疫情再次受控,外圍環境繼續改善,香港經濟可望在今年餘下時間逐步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