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支援 接踵而來 善用資源 同舟共濟

香港政務司長 張建宗

 

疫情對本港經濟和民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對基層和弱勢社群的影響尤甚。作為扶貧委員會主席,我十分關注他們在經濟逆境中的生活壓力。

《2020年撥款條例草案》三天前在立法會順利通過,相信廣大市民期待的,就是盡快得到預算案下發放的一萬元現金。我們會在6月底開始接受登記,7月內開始發放款項,大部分合資格的市民可於8月底前獲發款項。

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高齡津貼、傷殘津貼,以及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人士會獲發額外一個月金額,俗稱「出雙糧」,最快可於下(6)月中開始發放,受惠人數逾140萬人。1 此外,政府會為合資格房委會公屋租戶和合資格房協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

除了財政預算案外,政府在過去一年接二連三推出紓困措施2 環環相扣,一脈相承,多項措施在未來數月接踵落實,涵蓋面之廣和深是史無前例,惠及超過數百萬名市民,當中不少為基層人士。

政府推出兩輪合共1,505億元撥款的「防疫抗疫基金」(基金)措施,全力支援在疫情中受創的界別及市民。各項措施已經推出,至今已動用超過185億元撥款,不少市民陸續收到資助。

基金同時為前線清潔及保安人員、司機(例如小巴司機、的士司機、校巴司機、學校私家小巴司機和保姆),以及建造業工人等提供現金資助,各個資助項目預計共惠及約90萬人次。

學習津貼對基層家庭非常重要。政府原先向在2019/20學年的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日校學生每人提供2,500元津貼。為進一步減輕家長在停課期間在教育開支的負擔,基金將款項增加1,000元至每人3,500元,惠及超過90萬名學生。津貼已陸續發放給家長,預計可於本月底前完成處理所有已收到的申請。

另外,政府將於下月底前開始分批向每個合資格在職家庭津貼(職津)住戶和設入息審查的學前和中小學學生資助住戶直接發放一筆過特別津貼,預計惠及約58 000個職津住戶及145 000個學生資助住戶。以一個符合領取特別津貼的職津四人家庭為例,若當中有兩名學兒童,將最多可獲6,400元特別津貼。

為減輕市民的交通費負擔,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會在7月至12月期間由400元暫時放寬至200元,預計約380萬名市民受惠。港鐵公司亦會提供六個月20%車費折扣,開支由政府以50:50配對方式承擔。

扶貧是政府的施政重點。除了上述一系列措施之外,扶貧委員會和關愛基金一直援助經濟上有困難而需要照顧的人士,並會在未來數月推出一系列紓困項目,當中包括:

「低收入家庭的新來港定居成員一次過津貼」

「低收入家庭的新來港定居成員一次過津貼」項目會向年滿18歲及來港定居未滿7年而有經濟需要的人士派發一萬元。項目的總撥款額為21億3,104萬元,預計可惠及約20萬人,最快可於9月接受申請。

「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

「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項目會向「N無人士」(即非公屋住戶和沒有領取綜援的低收入家庭)先後發放兩次生活津貼,預計可惠及約24萬2 650個住戶(約625 600人)3。第一輪將於7月2日開始分階段接受申請;而第二輪申請則由2021年1月開始。2020/21年項目的總撥款額為25億6,591萬元。

「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

為期兩年的「為低收入劏房住戶改善家居援助計劃」,透過提供一筆過非現金資助的津貼4,為他們進行簡單家居改善/維修、購買傢俬及家用物品和滅蟲滅蝨服務,從而改善居住環境。計劃預計於下月底推行,約24 000個劏房住戶受惠。津貼額由1人住戶的8,500元到4人或以上住戶13,000元不等。

進一步延續推行「為租住私人樓宇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住戶提供津貼」

為紓緩綜援住戶在租金上升時面對的財政壓力,關愛基金以現行運作模式續推津貼援助項目,為期6個月至2020年10月,預計約有16 000戶受惠。

政府會繼續善用資源,全力以赴落實各項惠民措施,提供更全面、針對性和更到位的支援,紓解基層市民面對經濟困難。

前天,監警會向行政長官提交「關於2019年6月起《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引發的大型公眾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的專題審視報告。特區政府整體接納監警會提出的建議,並會由保安局局長成立專責小組認真研究和跟進。

報告公開之後,坊間又有人指控該報告「撐警」、「扶警」、為警方「漂白」。這些言論再次顯示某些立心不良的人,非要打撃警隊不可。事實上,過去十個月來,監警會作為法定獨立機構,各成員經過嚴謹、深入、客觀、詳細的審視,釐清了連串事件的事實真相,是其是,非其非,提出52項客觀而具建設性的建議。市民不應輕信網上流傳的片面及誤導性的訊息甚至虛假指控。我呼籲大家回歸理性,對報告作出公道及中肯的評價。

歸根究底,香港要向暴力說不!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莎劇千古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現在變成這樣: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這是一個問題。

2月初,港府發生過戴口罩風波。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特首出席過4次記者會。港媒報道說,第一次記者會特首沒戴口罩,第二、三次戴了,第四次即正月初十那次,又不戴了。記者問她何故,她答:口罩不夠用,要省給前線醫護用。她又說,世衞亦都出了指引,不一定需要戴口罩。所以,港府已發出內部指引,除醫護人員等外,其他政府部門人員如非生病、前線工作及前往人流密集地區,否則不准戴口罩,「戴了都要摘下來」。

這就惹來香港公務員工會批評港府是無良僱主。

2月5日,不戴口罩出席記者會的特首為自己頭天的言論道歉,她說,「在此我需要為我昨日就戴口罩的言論,因為表達不清楚而引起誤會道歉。實情是我當時想指出,政府需要優先照顧醫護及前線提供公共服務人員的口罩需要,因此會因應風險評估原則,決定官員是否在公開場合戴口罩。我當時講的對象是主要官員,我鼓勵他們以身作則,減少在不必要情況下戴口罩,以減低用量。」

5月初,港府宣佈訂製了一批口罩,向全港市民免費派發。多好的事啊,又被批評派發太遲。

凡此等等,無不說明,包括香港人在內的東亞人對傳染病的避險意識相當強,相當自覺和主動。

可是到了西洋,完全是另一派光景:官府苦勸市民戴口罩,市民偏就不愛戴。
新浪微博博主「豬式會社臨時擔當」發了一則微博介紹說,美國一個妹子扛了個牌子上街,牌子上寫著「我的身體我做主,支持特朗普」,反正堅決不戴口罩,也不在家呆著。

 

這個妹子所支持的特朗普大爺,就是那堅決不戴口罩「聯盟」的「盟主」。4月初,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美國人都戴口罩,以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特朗普應聲就說,CDC的新指引屬於自願性質,反正他本人不會戴口罩。

特朗普的競選對手、民主黨籍的前副總統拜登見縫插針、打蛇隨棍上,批評特朗普不負責任,他說,「每個人都有義務負責任」。拜登說自己如果不戴口罩就不會外出和其他人交談。

2019新冠肺炎給2020年的世界政壇帶來了一個有趣的副產品:「口罩政治」。

號稱「新浪微博知名財經博主」的作者「二號頭目」說,美國FOX新聞採訪了一個示威遊行的群眾,這個人舉著牌子要求復工。記者問他,你現在也不戴口罩,就不怕得病?那哥們說了一句話擲地有聲:「人民到底有沒有去死的自由?」

哈哈哈!程老漢覺得吧,若撇開上帝聖經的諄諄教導不管,自己想死請便,Do as you like!

可是但是BUT,請不要通過患新冠肺炎去死。

因為,一來新冠肺炎病人現在是見一個救治一個,所以得了新冠肺炎會給前線醫護添麻煩,不像其它死法,比如吞槍那麼簡單死了就死了,不需要搶救治療,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二來,新冠肺炎會傳染給不想死的人,而且會在新冠肺炎患者自己還不知道、還沒有癥狀的時候就會傳染給別人,害很多無辜的人。

總之就是,怎麼死都行,但不應該以患新冠肺炎的辦法去死。


1.去年6月12日,大批巿民非法包圍立法會大樓,阻止恢復二讀《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演變成激烈衝突。一名22歲男子承認暴動罪, 成為反修例事件中, 首名承認暴動罪的示威者,被告在區域法院被判入獄4年。

2.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星期五表示(15日),決定動用《議事規則》第92條,委派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主持內務委員會的主席選舉。

民建聯同日回應時,認為有關決定是深思熟慮及謹慎,並希望立法會主席的決定,能令內會主席選舉立即進入投票階段,呼籲反對派的議員冷靜,並尊重及遵守立法會主席的決定,不要在選舉期間妨礙內會選主席,解決糾纏多月的問題。

3.香港中學文憑試今屆歷史科一條必答試題引發爭議,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星路期五(15日)召開記者會表示, 會要求考評局取消這條試題。

該試題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至45 年間, 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香港教育局及教聯會相繼批評,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中受苦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 題目所選取的兩份資料訊息相近, 都是偏向一方, 以致試題具引導性, 考生極可能達致偏頗結論, 難以反映學生應有知識表現,可能影響對學生評核,亦不能配合課程目標。他又指題目嚴重傷害在日本侵華戰爭中, 受苦國民的感情與尊嚴。

他指,日本當時多次發動侵華,題目本身沒有討論空間,答案只有弊,而不會有利,不適合作為試題,以甄別學生能力。楊潤雄說,教育局星期一(18日)會派員,向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批機制,及今次有否跟從機制進行,局方亦會檢討現行機制, 以充分體現教育局的監管角色, 確保試題質素。

 

4.香港監警會就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發表專題審視報告。當中就7.21元朗事件,報告認為警方當日未有及時採取行動,激化外界對警黑勾結的指控。

報告指,警方未有及時收集整理及通報情報,沒充份考慮採取防範措施,指999控制台接獲500個電話報告有關白衣人在鳳攸北街聚集,警方缺乏密切監控,未能掌握白衣人的去向,錯失處理事件的良機,又指當晚發生幾次襲擊,都未見警方到場,難免招致市民的不信任及譴責。

報告同時認為,警方錯失黃金機會,導致警方成為外界發泄不滿的對象,令警黑合作的揣測,成為其後示威活動強大及持久的推動力。

 

 

 

5. 香港監警會就修訂逃犯條例引發的示威活動及相關的警方行動,發表專題審視報告。香港監警會主席梁定邦表示,報告認為警方在處理示威活動時, 做法不完美, 警方執勤時可改善。報告並提出52項建議, 會有機制跟進警方的回應。

 

 

報告指, 雖然示威活動被形容為「無大台」, 但每次暴力示威都顯示組織性,而互聯網明顯對示威活動有推動力。

報告又認為, 展示警員編號、職級或名牌是維持問責制度及透明度的關鍵, 警隊長遠應該視警員展示身份識別為處理大型公眾活動的最基本做法。

 

6. 對於香港監警會有關反修例運動警方行動的報告,多名立法會議員對報告內容表示歡迎。

議員何君堯認為, 監警會報告已詳細記載721元朗站襲擊事件的經過,多次提出一名立法會議員的出現,清楚說明這議員在事件中有重要角色。他認為, 報告中肯, 無任何偏見, 而他事發當晚有跟白衣人握手, 無任何含意, 自己一直都是清白, 因此不存在報告是否還他清白的問題。

經民聯梁美芬就說, 歡迎監警會報告的內容及建議, 即使報告無用尖銳字眼, 評論去年6月12日警方在中信大廈附近用催淚彈是否恰當, 但相信會方已用客觀資訊, 專業地提出改善建議, 並勇於回應比較誇張的謠言。

她說, 如果社會想以一份報告去紓解民怨是太理想化,希望政府參考英國做法,跟進社會騷亂的成因, 在疫情緩和時, 盡快展開獨立檢討委員會的工作, 處理社會撕裂的問題, 並要探討是否有外國資金支援社會衝突。

 

7. 截至星期五(15日)下午四點半,本港新增一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累計確診增加至1052宗。

新增患者是名43歲私人飛機師,他3月中曾到法國及倫敦,期間曾發燒,自行痊癒。他在3月底回港,4月中檢測呈陰性,但在5月9日接受抗體檢測呈陽性,至5月13日在進行水上活動時受傷,到北大嶼山醫院求診時對新肘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男患者在港的女友,在3月24日曾發燒及確診。

另外, 對於荃灣梨木樹邨兩夫婦及孫女確診個案, 衛生防護中心已向居民派出約1900個唾液樣本收集瓶, 暫收回180個, 當中27個樣本呈陰性。

 


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星期五表示(15日),決定委派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主持內務委員會的主席選舉。民建聯同日回應時,認為有關決定是深思熟慮及謹慎,並希望立法會主席的決定,能令內會主席選舉立即進入投票階段,呼籲反對派的議員冷靜,並尊重及遵守立法會主席的決定,不要在選舉期間妨礙內會選主席,解決糾纏多月的問題。

片段:民建聯提供


香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星期五(15日)宣布,經諮詢英國御用大律師彭力克及大律師陳浩淇的法律意見,決定引用《議事規則》第92條,指定由財務委員會主席陳健波主持星期一(18日)的內務委員會主席選舉,同日會立即進行投票,不會處理規程問題及議案。

梁君彥說早前曾希望讓內會有機會自行處理,但從內會特別會議情況可見,認為未能處理議會紛爭,因此才引用第92條處理有關選舉問題。

 


1.截至星期四(14日)下午四點半,香港新增一宗新型冠狀病毒本地確診個案,為居於梨木樹的66歲確診女病人的丈夫,他並無病徵,星期三晚(13日)證實確診,令累計增至1051宗病例。

2. 截至星期四(14日)下午四點,內地新增3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全部是本土個案, 分別來自遼寧和吉林, 過去一日無新增死亡個案,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有12人。

國家衛健委公布, 內地累計確診個案近8萬3000宗, 死亡個案維持4633宗, 有7萬8100多人康復出院, 為防範疫情反彈, 會加強檢測和篩查。

台灣連續七天零確診, 也是連續32天無本土個案, 累計確診個案有440宗。

3.全球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累計超過434萬宗, 死亡個案迫近30萬宗。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可能永遠不會消失,會演變成愛滋病一樣,目前有百多種潛在疫苖正在研發,有幾種已到臨床試驗階段,但未有把握可以有效對抗病毒。

美國新增超過2萬宗,俄羅斯亦有萬多宗確診。法國受訪7成人憂慮會爆發第二輪疫情。

日本政府諮詢專家後, 決定最快星期五(15日)解除其中39個縣的緊急狀態, 但包括東京, 大阪, 京都和北海道在內的8個縣, 由於風險仍然高, 會繼續實施緊急狀態。日本傳媒統計, 日本過去一日新增確診個案55宗, 連續4天少於100宗, 東京都新增10宗, 是4月7日宣佈緊急狀態以來最少, 也是連續8天少過50宗。

南韓新增29宗確診個案, 連續5天在30宗左右徘徊, 累計有10,991宗, 其中26宗新增個案是社區感染, 再多1人死亡, 累計有260宗, 和首爾夜店相關的確診個案增至133宗, 約3萬5000名相關人員接受病毒檢測。

首爾一名25歲補習班教師,到過爆發疫情的梨泰院後確診並隱瞞職業,受感染的學生持續增加。仁川市政府計劃,對該名老師提出刑事起訴。

泰國新增1宗確診個案, 累計有3018宗, 死亡個案持續56宗。

新西蘭連續3天零確診, 死亡個案維持21宗。

4.香港記者協會嚴厲譴責有人在社交平台, 涉嫌教唆他人偽造記協的記者證, 由於事件可能涉及刑事罪行, 記協現正尋求法律意見, 不排除報警處理, 並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利。

5.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發現超過一半膠鑊鏟在酸性環境下釋出過量雜質,有樣本在熱油下變形或釋出有致癌風險的物質。而能量棒及小食棒是不少健美人士和運動愛好者的小食,消委會檢測38款能量棒及小食棒,發現超過九成屬於高糖、三成高脂,提醒不宜過量進食,亦不適合當正餐來減肥。

6.有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貓隻之間傳播。研究由東京大學和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等聯合進行,先為3隻貓接種來自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然後分開與沒有受感染的貓,放在通風良好的房間內飼養,發現原本無受感染的貓隻,其後都檢出病毒;而所有貓都沒有出現任何病癥,牠們在染病5至6日後,亦再驗不出病毒。研究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

研究人員指,仍要研究病毒是否可以經貓傳給人類,建議確診者不要觸摸貓隻,亦不要讓家貓外出,以免病毒在貓之間傳播。


 

1. 香港連續23天未錄得新冠狀病毒本地確診個案的紀錄被打破,截至星期三(13日)下午四點半,過去一天暫錄得2宗本地確診及1宗輸入個案。本港一名家住荃灣的66歲女子及其5歲孫女,均都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未知感染源頭。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港媒採訪時,形容今次是個很大的警號,並呼籲市民要忍耐、勿鬆懈。

本港一名家住荃灣梨木樹邨第5座的66歲祖母,於兩次檢測中都對病毒呈陽性反應。她的5歲孫女亦確診,家住荃灣街市街,曾到過外婆位於旺角富榮花園暫住多天及吃飯,飯局有達十多人。至於祖母另外六名家人亦有出現咳嗽、發燒等病徵要送院,在檢測中對病毒呈陰性反應。

另外,1名34歲由巴基斯坦返港的男子確診,屬於輸入個案。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港媒採訪時,形容今次是個很大的警號,指至今未找到感染源頭,證明社區有隱性傳播鏈。袁國勇亦說留意到近日約一成人未戴口罩,呼籲市民要忍耐、勿鬆懈。

 

2.香港重現新型肺炎本地確診個案,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星期三(13日)回應時表示,現階段不會影響復課安排,復課時間表不變。他又說,衞生防護中心會追蹤感染源頭的工作,當局會視乎調查結果,檢視對社會及疫情的影響,再決定是否足以影響復課安排。

 

3.內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反覆,全國新增7宗確診個案,吉林有6宗本土感染,上海新增1宗境外輸入病例,累計確診個案84458宗;無新增死亡個案,維持4644宗。吉林市全市要封城,其中昔日的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近日再出現社區感染,同一社區兩日內有6宗確診病例。

吉林省舒蘭市的新冠肺炎本土感染再多6人確診,令相關個案增至22宗。患者全屬早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當中一名患者任清潔工,確診前曾連續4天在酒店清潔,另一名患者就曾陪太太到婦產醫院檢查。

吉林市城區已因應疫情作進一步加強管控, 包括在社區實施封閉管理、所有客運暫停。

吉林市副市長蓋東平表示,當地疫情形勢十分嚴峻複雜,有進一步擴散蔓延的重大風險,因此加強管控。吉林火車站星期三(13日)早上暫停列車服務,吉林市周邊高速公路實施交通管制,戲院網吧等娛樂場所暫停營業,出城人員須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並經嚴格自我隔離後,才可登記離開。

至於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當地新增的6宗確診病例,均居住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長青街三民小區,患者包括有兩對夫妻。經專家分析,小區內曾有20宗確診病例,對各種因素排查分析後,相信病毒應主要來源於既往社區感染。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涉疫大數據與流行病學調查組已下發緊急通知,宣布將在武漢全市範圍內展開全員病毒篩查「十天大會戰」,各區要在10天內做好本轄區全員病毒篩查計劃安排。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繼續在山西考察,第二天的行程轉到太原,習近平強調在防控疫情方面,要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決不能前功盡棄。

 

4.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累積的確診個案超過423萬宗, 超過29萬人死亡。

俄羅斯疫情仍嚴竣, 再增加一萬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是連續十一日單日新增一萬宗確診個案. 全國累計超過24萬2千人確診. 另外當地再增加96人死亡, 累計2千2百多人死亡。

南韓就新增26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 其中20宗與梨泰院夜店群組有關。

南韓近來單日確診數目增加, 主要來自梨泰院夜店群組。衛生部呼籲, 可能在感染期內曾去過鄰近地區的民眾, 主動盡速接受病毒檢測。南韓政府暫時無計劃, 再收緊社交距離限制, 指需要更多時間分析最新疫情數據再決定。

南韓累計確診1萬962宗, 增加一宗死亡, 累計259人死亡。

5. 有傳媒引述消息指,香港監警會最快周五(15日)公開警方在反修例風波執法的審視報告。


內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反覆,全國新增7宗確診個案,吉林有6宗本土感染,上海新增1宗境外輸入病例,累計確診個案84458宗;無新增死亡個案,維持4644宗。吉林市全市要封城,其中昔日的重災區湖北省武漢市,近日再出現社區感染,同一社區兩日內有6宗確診病例。

 

吉林省舒蘭市的新冠肺炎本土感染再多6人確診,令相關個案增至22宗。患者全屬早前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當中一名患者任清潔工,確診前曾連續4天在酒店清潔,另一名患者就曾陪太太到婦產醫院檢查。

吉林市城區已因應疫情作進一步加強管控, 包括在社區實施封閉管理、所有客運暫停。

吉林市副市長蓋東平表示,當地疫情形勢十分嚴峻複雜,有進一步擴散蔓延的重大風險,因此加強管控。吉林火車站星期三(13日)早上暫停列車服務,吉林市周邊高速公路實施交通管制,戲院網吧等娛樂場所暫停營業,出城人員須持有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並經嚴格自我隔離後,才可登記離開。

武漢市緊急通知全市人要接受病毒篩查

至於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當地新增的6宗確診病例,均居住在武漢市東西湖區長青街三民小區,患者包括有兩對夫妻。經專家分析,小區內曾有20宗確診病例,對各種因素排查分析後,相信病毒應主要來源於既往社區感染。

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涉疫大數據與流行病學調查組已下發緊急通知,宣布將在武漢全市範圍內展開全員病毒篩查「十天大會戰」,各區要在10天內做好本轄區全員病毒篩查計劃安排。


香港連續23天未錄得新冠狀病毒本地確診個案的紀錄被打破,截至星期三(13日)下午四點半,全日錄得2宗本地確診及1宗輸入個案,未知感染源頭。本港一名家住荃灣的66歲女子及其5歲孫女,均都對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未知感染源頭。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港媒採訪時,形容今次是個很大的警號,並呼籲市民要忍耐、勿鬆懈。

 

本港一名家住荃灣梨木樹邨第5座的66歲祖母,於兩次檢測中都對病毒呈陽性反應。她的5歲孫女居於荃灣街市街,曾到過外婆位於旺角富榮花園暫住多天及吃飯,飯局有達10人。至於祖母另外六名家人亦有出現咳嗽、發燒等病徵要送院,在檢測中對病毒呈陰性反應。

香港特區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港媒採訪時,形容今次是個很大的警號,指至今未找到感染源頭,證明社區有隱性傳播鏈。袁國勇亦說留意到近日約一成人未戴口罩,呼籲市民要忍耐、勿鬆懈。

 


1.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當中包括花800億港元推出「保就業計劃」資助僱主出糧,政府宣布計劃將於5月25日起接受申請。當局並提出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涵蓋65歲或以上、不需要作強積金強制供款的6萬名僱員。只要仍有強積金戶口,都可被納入工資補貼範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網上申請程序簡單,可授權強積金受託人直接將相關強積金供款紀錄證明書,交予政府計算補貼金額,申請後的3至4個星期就可以領取補貼。而原來由其他措施作支援的建造業和飲食業,政府亦容許僱主申請。

2.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去信立法會現任內會主席李慧琼,表示希望優先處理《國歌法》及另外9條法案,將於5月27日恢復二讀辯論。

3.港府公布港鐵沙中綫紅磡站工程問題最終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紅磡站有約百分之2至3的螺紋鋼筋被剪短,但未至於令結構不完整;禮頓及港鐵公司無縱容相關行為;亦無證據顯示負責紮鐵的泛迅,批准或慫恿工人剪鋼筋的行為。

報告指,沙中綫項目地盤的保存紀錄工作欠妥、檢查馬虎,令到檢測表格制度崩潰,大量施工紀錄是事後擬備,認為港鐵公司及禮頓,需對各自的管理及監察系統出現嚴重失誤負責;而政府作為監督者亦應負上部分責任。

沙中綫紅磡站擴建部分,前年五月被指鋼筋曾經被剪短,政府在七月委任夏正民出任獨立調查委員會主席,到去年二月擴大調查範圍。

4.近月多名警務人員涉違法被捕,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星期二(12日)上午出席元朗區議會會議時表示,將成立誠信審核行動小組,主動調查警員涉嫌違紀違法、監督警員行為的操守等問題,小組由一名助理警務處長指揮,並直接向他匯報。

鄧炳強又指,對於有警員犯法,包括涉嫌販毒,是褻瀆執法者神聖身份,令大部分警務人員付出的努力幾乎付諸流水,他又指警隊中有害群之馬,強調警隊重視誠信,絕不偏私。

5.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星期二(12日)上午出席元朗區議會會議,多名區議員要求徹查7.21元朗站事件。鄧炳強說,警方會嚴正執法調查。

對於警方星期日(10日)在旺角驅散行動中,包圍及截查多名記者,向記者掃射胡椒噴,又一度要求記者蹲下,向警方鏡頭讀出個人資料等,多個傳媒工會發聲明譴責,鄧炳強承認做法不理想,警方應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