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上市公司業績公布及刊發年報的安排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劉怡翔

 

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不斷演化,對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就上市公司而言,每年三月均是業績發布的高峯期,政府與監管機構一直關注上市公司及會計界在預備業績的情況及審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目標是以情理兼備的原則,在平衡擬備業績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及向投資者披露重要財務訊息下,作適度的彈性處理。

我們非常了解上市公司及會計從業員所面對的困難,亦十分關心包括會計界及審核界在內的金融從業員的健康,並認為我們在這非常時期有必要採取彈性的安排以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和大家攜手度過難關。因此,財庫局一直和證監會和聯交所保持緊密聯繫,並多次與業界見面,商討面對疫情的對策。

因應疫情在二月初時的情況,證監會和聯交所在二月四日就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表示在十二月年結的上市公司如果無法在三月三十一日的限期前取得核數師同意,但是在其他方面能夠遵從《上市規則》內的其他匯報規定,它們可在三月三十一日之前刊發未經審核的業績。在這情況下,聯交所一般會容許其證券繼續買賣。至於未能根據《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刊發初步業績的上市公司就應該盡快聯絡聯交所以便商討有關情況。

證監會和聯交所在擬備聯合聲明前及在發出聯合聲明後,一直與上市公司及業界組織緊密溝通。由於有上市公司及業界從業員希望獲更清晰明確的指引,證監會和聯交所在二月二十八日發表了有關聯合聲明的「常問問題」,以釐清聯合聲明的內容,包括刊發業績、《上市規則》要求及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等範疇。

然而,因為疫情短期內未必能紓緩,我們意識到社會及商界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上市公司披露業績及刊發年報亦不例外。我在上星期就連同證監會和聯交所的代表先後與會計界愛心同盟召集人林智遠、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主席張華峰議員、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和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江智蛟會面,聽取業界的意見,希望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很高興見到證監會和聯交所在因應疫情的最新發展及在聽取業界的寶貴意見後,今日發表進一步指引。該指引再一次強調理解業界所面對的挑戰,亦再一次重申在十二月三十一日年結的上市公司若能在三月三十一日前刊發(一)未經核數師同意的初步業績公告,或(二)管理帳目,或(三)「重要財務資料」,該些上市公司的證券將得以繼續交易。指引亦清楚界定「重要財務資料」所涵蓋的內容。此外,上述三類上市公司以及能公布經核數師審核業績的上市公司亦可延遲刊發其年度報告,初次延期最多為由今天起計60天。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聯交所亦會考慮進一步的延期申請。

我們非常重視業界的意見,並認同在前所未見的疫情下,需作出靈活、務實及彈性的處理。我們相信證監會及聯交所的進一步指引能釋除業界的擔憂。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的發展,以協助上市公司及會計界應對眼前的挑戰。


1.美國聯儲局突然宣布減息一厘,投資者憂慮環球經濟前景急速惡化下,港股跟隨外圍下跌。

大市星期一(16日)低開715點,下午跌幅擴大,最多跌1190點,一度失守二萬三。恒生指數收報23063點,跌969點,跌幅4%,成交1588億港元。

藍籌股接近全線下跌, 滙控(00005)跌4%, 中移動(00941)跌近2%。手機設備股急跌, 舜宇光學(02382)跌近13%, 瑞聲科技(02018)跌12%, 是跌幅最大兩隻藍籌。新經濟股受壓, 騰訊(00700)及阿里巴巴(09988)跌6%,美團點評(03690)跌7%。油價下跌, 石油石化股個別發展, 中海油(00883)跌半成, 中石油(00857)跌4%, 但中石化(00386)逆市靠穩。內銀股下跌, 招行(03968)跌6%,農行(01288)跌4%。

至於國企指數收報9227點,跌422點,跌幅4.4%。

2.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截至下午五點,本港星期一(16日)最少新增9宗初步確診,包括多7人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宗數增至155宗,另有2宗初步呈陽性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第150宗個案是名37歲男子,他2月底至3月15日到過荷蘭公幹,14日有咳嗽和喉嚨痛後,15日乘坐CX270航班回港,並入住唯港薈酒店,他經油麻地門診醫生轉至廣華醫院。

第151宗個案是名30歲外籍人士,2月中至3月10日從西非前往杜拜,再乘坐EK380航班回港,入住重慶大廈四季陽光國際酒店,患者3月8日開始咳嗽,回港後,13日中午到過回教教堂祈禱,及到長沙灣購買電器。

至於第152宗個案是名居住在屯門海典軒1座的73歲男子,他與太太、兒子、孫女和工人同住,曾經在3月5日至13日,與太太參加美麗華一個20人埃及旅行團,13日乘坐MS960航班經曼谷回港,再坐E33巴士回家,他13日起開始頭痛、發燒和咳嗽,15日到屯門醫院求診,中心表示,其他團友可能需要檢疫。

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蔓延,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星期一(16日)早接受電台節目訪問,袁國勇表示,由於現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上很多國家的公共衛生能力和測試數目未明,建議所有入境或曾離港的人均須強制隔離14日,他指出,很多國家沒試劑,某些國家、地區不主動進行病毒測試,確診數目較少或沒有確診,但不等於真實感染人數。

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持續蔓延,全球超過16萬人感染新型肺炎,超過6千人死亡,75000多人康復。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繼續擴散,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單日死亡人數均創新高。西班牙宣布全國封鎖15日,限制居民外出後,交通部長阿瓦洛斯說,可能明顯要延長封鎖時間及抗疫措施。意大利新增368人死亡,創單日新高,累計死亡病例1809宗。外界關注當地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持續應對疫情。

另外,捷克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星期一(16日)起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關閉邊境,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亦禁止大部分公民離境。當局並封鎖首都布拉格以東的21個城鎮和村落,非居民不准進入。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中國以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中國國內病例。

5.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下,陸續有人需接受強制隔離,港府指留意到有懷疑濫用暫住設施情況,星期一(16日)宣布,政府將由星期二(17日)起,向政府暫住設施的入住者收取每日200元作為入住及膳食收費。

強制檢疫措施生效以來,已有700多人次入住3個由政府提供的暫住設施,但3個暫住設施的入住率已接近飽和,預計暫住設施將不足以應付所有從內地回港的香港居民需要,當局表示,必須為真正有支援需要的人預留暫住設施。


停課不停學 「疫」境中成長

香港教育局局長 楊潤雄

 

為防止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全港學校至今仍然停課,以保障學生的健康。然而,學校沒有忽略學生的教育需要,我非常感謝校長和老師透過不同模式,努力支援同學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雖然在家學習不能取代課堂學習,當中亦有很多挑戰,包括教學策略、資源和設備等,但憑着大家通力合作,一定可以把難題解決,幫助同學在「疫」境中成長,變得更強。

按校情生情規劃 支援在家學習

談到在家學習,很多人馬上聯想到電子學習,甚至實時網上授課,但教育局考慮到同學在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需要,學校的校情亦各有不同,所以並沒有「一刀切」地要求學校採取某單一模式,而是可以從不同教學策略中選取適合校內學生的方案,保持同學的學習動力。

除電子學習外,不同學校也採用其他有效方法,在停課期間支援學生,例如透過電郵、學校網頁、電子學習平台或送遞方式,把課業及其他學習材料分發給學生,並以電話輔導或運用流動通訊程式與家長和學生溝通,為同學提供學習和情緒支援。有些學校安排開放式的學習活動,例如閱讀及專題研習,增加學生自學的機會,這對知識的增益、想像力的啟發、性情的陶冶等,均大有幫助。

電子學習,包括實時網上授課,當然有其可取之處,但在實際應用時亦須有周詳的考慮。試想想年紀尚小的幼稚園及小一、二學生,以及有專注力困難的特教生可否安坐在電腦前「上課」數小時?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會否損害幼兒眼睛健康?因此,學校須考慮這些同學的情況。至於其他學生,每節及總體網上課時亦不可太長,兩節之間亦應有休息時段。一般而言,網上授課無須依照平日的學校時間表進行,每節課亦應較正常課堂為短,而且年級越低課時應越短,以保持學童的學習興趣。

學校在停課期間仍會保持校舍開放,並安排教職員當值,以便支援有需要回校的學生及解答家長的查詢。若學生及家長有任何問題或困難,亦可主動聯絡學校,尋求適切的協助。

網上資源豐富 滿足電子學習需要

政府推行資訊科技教育已經二十多年,為學校提供了基礎設施及支援,而各學校均已按其校情實踐電子學習,老師亦善於運用網上多元教學資源支援同學學習,包括教育局不同科組提供的網上資源、香港教育城(教育城)的多媒體和閱讀材料、網上評估系統(STAR平台)等,教育局亦透過不同渠道提供支援。

教育局及教育城亦特別因應今次停課設立專頁,教育城已提升網絡頻寬,而教育局亦積極與版權機構磋商,讓身處內地的跨境學童也可以直接透過網站瀏覽教育電視等資源,教育城網站於二月份錄得的瀏覽量為去年同期的四倍。此外,教育局最近製作了一系列與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的課程資源,支援教師透過不同課題,教授防疫及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

增強電子學習配套 支援基層學生

雖然香港家庭擁有電腦及流動裝置的數目,以至上網的比率都已經十分高,但我們多年前開始推動電子學習時,已經考慮到支援基層學生的重要性,近年亦推出多項措施,避免出現「數碼鴻溝」。

在停課期間,對於個別因缺乏網上學習設備而遇到困難的同學,學校除了保持校舍開放外,亦會積極提供在家支援,例如借出流動電腦裝置及協助申請相關援助等。

關愛基金自二○一八/一九學年起透過學校,推行資助清貧中小學生購買流動電腦裝置以實踐電子學習的援助項目,為期三年。有關家庭的每名合資格子女均可受惠,並沒有人數限制,能夠做到「一人一機」。本學年的計劃原已截止申請,但考慮到疫情的影響,不少學生需要在停課期間使用自己的流動電腦裝置在家中進行電子學習,教育局鼓勵學校繼續為有需要的同學提出申請,並會按情況寬鬆處理。在二○一八/一九學年,約有190間中小學參加計劃,受惠學生約14 000名;二○一九/二○學年至今約有270間中小學參加,累計受惠同學會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學生資助處及社會福利署一直有向合資格家庭發放上網費津貼,並定期參考市場上的互聯網服務價格而作出調整。現時全額的津貼額為每年1,500元,可以支援基層家庭學生使用由固定或流動網絡營辦商提供的基本互聯網服務。

無懼困難 逆境自強

展望未來,確實復課日期仍有待進一步評估。我今日與各學校議會及校長代表會面,聽取學界的意見,得悉學校已開始籌備工作,大家都認為必須兼顧學生的學業和安全。教育局會繼續就疫情聽取醫學意見、跟進學校的準備,以及防疫物資的供應情況,現時仍未有任何定案,有決定時會盡早公布,讓各持份者有充分時間做好準備。

這次疫情對於很多同學來說,無論在學業或在日常生活方面,都是一個大難關。但正如不能回校上課的時候,我們可以轉為在家學習,做到「停課不停學」,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各位同學,我們的未來仍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能夠在逆境中自強,肯定會受用一生,只要有信心、有辦法,我們總會「關關難過關關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球蔓延,各地民眾紛紛搶口罩自保,導致口罩廣泛缺貨,由電影人唐家輝牽頭成立的本地口罩商「Mask Factory口罩工廠」應運而生,惜該公司醜聞不絕。有網民近日發文及附上相片,爆料指相關的屯門口罩廠房已被業主逼遷,被網民質疑在重新設廠、裝修、申請衛生認證下,難以如期交貨。「口罩工廠」其後透過fb專頁否認「走佬」,澄清只是遷往「大廠」,稱對被抹黑及誹謗會報警及發律師信處理。

討論區上一篇名為「口罩工廠潛逃」的文章,指「Mask Factory口罩工廠」已將機器搬往流浮山鐵皮倉,指該公司「一個月都唔夠就走佬」。帖文中又附上多張懷疑工廠內部的照片,除形容口罩工廠機器被封起搬走外,有網民甚至根據相片指控口廠工廠機器「生鏽」、原材料疑發霉等,其中一張「免責聲明」及「退場確認書」圖片中,提及原廠家與口罩工廠已解除租賃合約。

Mask factory事後於facebook專頁公布「好消息」,聲稱已安排好新廠房,將於周五(3月20日)正式開始運作,並上載平面圖,指廠房佔地20,000呎。

帖文解釋搬遷原因,是由於廠家把他們趕走,以他們的生產線吸引投資者,直斥廠家「無良」,稱「原來搬屋搬大廠都可以俾人話係走佬」被人抹黑,並指已到警署報案。對於客戶想退款,Mask factory稱已設立15人客服團隊處理,目標是在未來3至4天內完成退款事宜。

至於口罩工廠原本位於屯門億兆工業大廈的原廠房,廠家梁先生據報受訪表示,得悉口罩工廠希望裝修期間開工造口罩後,認為有關做法不合理,於是決定中止租約。

本地口罩生產公司「Mask factory口罩工廠」自宣布加入製作口罩以來,備受質疑,包括口罩原材枓質量,及口罩不合規格等,其廠房首批「B95」口罩微粒過濾率不過關,導致未得國際ASTM Level 1資格,廠商多次作澄清及逐一反駁。

標榜香港製造的「口罩工廠」(Mask factory)首批口罩3月11日網上發售,一度吸引數十萬人在網上排隊訂購,網站採用先付款後到貨形式營運,但未有標明確實到貨日或月份。


美國聯儲局周日(15日)突然公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決定把聯邦基金利率,由現時的1至1.25%,即時降至0至0.25%水平,並推出總值7000億美元(5.46萬億港元)的量化寬鬆措施。

聯儲局表示,新一輪7000億美元的量寬措施包括購入5000億美元國庫券,與2000億元按揭證券。有關措施周一開始,首批購入額為400億美元。

同時,該間央行把向美國銀行業提供的緊急借貸(貼現窗)利率降低1.25個百分點,至0.25%,以及把借貸日期延長至90天。

聯儲局又指,容許數以千計的本地銀行的儲備金要求比率降至零。另外,聯儲局聯同多個國家的央行,以美元掉期安排,共同擴大美元流動資金水平。有關央行包括加拿大央行、英倫銀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等。

根據公布,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將於較後時間會見記者。該局在聲明內表示,疫情重創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社區與經濟活動,因此有需要採取果斷減息與推出量寬措施。

根據公布,克利夫蘭聯儲銀行總裁梅斯特是唯一對上述決定投反對票的聯邦公開市場投票委員。她支持把息率降為0.5至0.75%水平。

市場擔心疫情會令全球經濟重挫,美股3大指數期貨全面急瀉超過4%,其中道指期貨跌逾千點,一度觸金熔斷機制。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江上狼烽逼人緊,港府派錢兮曰十千。

禁不住各方相逼,港府鬆手,全民派錢,一人一萬。

 

有關報道稱,這將耗掉納稅人650億港元。

香港人口,2017年就已經740萬人了,一人一萬應該是740億,怎麼才650億呢?

香港人都知道,所謂「全民派錢」裡的「全民」歷來指的是「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這就把兩種人給刪除了:一是18歲以下的,二是非永久性居民。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以港府官員對市民問答的方式,調侃這所謂的「全民派錢」。

民:我可以拿到全民派錢的一萬嗎?
官:你住香港嗎?
民:住,我天天住在香港。
官:你在香港工作嗎?
民:我在香港有全職工作。
官:你在香港交稅嗎?
民:我每年按時報稅交稅。
官: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嗎?
民:不是,我來香港還不到7年。
官:哦,那這一萬塊錢跟你沒關係了。
另一組對話是這樣的:
民:我可以拿到全民派錢的一萬嗎?
官:你住香港嗎?
民:不住,我移民加拿大了,每年最多來香港逗留幾天。
官:你在香港有工作嗎?
民:沒有,我在加拿大工作。
官:你在香港有交稅嗎?
民:沒有。
官:你是過18歲了嗎?
民:過了。
官: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嗎?
民:是。
官:C hing,你有份拿到一萬塊。

「C hing」是廣東話「師兄」的發音,是對人的尊稱,猶如普通話說「師傅」。

網上又傳,香港本地「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對那些不住香港的「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可以享受這一萬塊錢感到不悅。

他們說,「移民去外國的港人估計至少數十萬,他們早就以外國為家,沒在港納稅,偶爾往來香港,僅為探望親朋,將他們納入派錢對象,要花掉數十億,(本地)市民難免不服氣。」

現在有些人說話,喜歡把自己當成全體港人的代言人,也不知是誰給他的授權。不在香港居住的「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得到派錢一萬塊,並不是所有的本地市民都不服氣,比如本地市民程老漢就沒有不服氣。全民派錢本來就是「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人人有份,交稅不交稅統統有份,住在外國而不在香港交稅的,跟住在香港而不必交稅的人有什麼區別?

爲什麽香港名曰全民派錢,實際卻衹派給「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呢?

因為,「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才擁有選舉權。

明白了吧?這次香港跨黨派政客不約而同齊齊逼港府派錢,其實質就是慷納稅人之慨,邀買選民人心。

香港各派別政客都知道,雖然積極爭取全民派錢不一定會為自己拉來更多選票,但是如果不積極爭取甚至反對全民派錢,極可能會流失選票,而流失選票就意味著喪失議席,喪失議席就意味著自己4年減收1690萬。香港立法會議員,一屆4年,薪水加上各種補貼,總收入是1690萬港幣呢。

你不是選民?那對不起了,政客們不伺候你。

在網上抱怨長年不住在香港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能得到一萬塊錢的,我猜就是香港的政客。因為政客們看到,那些移民到外國或長期居住內地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能為他們貢獻選票,選舉的時候他們都不回香港投票呢。

做人不能那麼勢利眼啊各位大佬!多想點人家的好處吧!移民到外國或長期居住內地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還不跟你搶購廁紙呢。

再說了,不派錢給他,難道港府會把省下來的數十億轉派給你?


1.美股道指創歷來最大點數跌幅, 環球股市急挫, 港股一度大跌超過1700點, 至下午,跌幅顯著收窄。

大市星期五(13日)早裂口低開1789點, 失守兩萬三, 再創三年低位,開市不久後已見全日低位,下午跌幅一度收窄至百幾點。
恒生指數收報24032點, 跌276點, 跌幅1%, 成交大幅增加至2024億元。

總結全星期, 恒指下跌2114點, 跌幅8.1%, 是2018年2月以來, 表現最差的一個星期。

2. 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本港一名80歲男患者病逝,死亡人數增至4人。另外,本港星期五(13日)新增3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 包括一名一歲半的男嬰, 確診個案累計增至134宗, 另外有一宗初步對病毒測試呈陽性個案。

男嬰的父母較早時已先後確診, 3人2月底乘國泰CX250航班由倫敦返港, 男嬰其後出現流鼻水入院, 情況穩定, 暫時毋須服用抗病毒藥物。

另一名新增確診者是67歲男商人,住林村梧桐寨,於2月27日至本月8日到過英國倫敦。至於另一名確診的30歲女子,住在上環順景雅庭,早前就曾經前往希臘、 倫敦及巴黎。

至於病逝的80歲死者,本身有高血壓及中風紀錄, 2月25日出現發燒入院, 他在星期三(11日)情況稍為好轉, 但星期四(12日)轉差, 由於病情惡化,星期五(13日)早上在東區醫院離世。香港醫管局指, 相信死者死於新型肺炎, 因此毋須轉交死因庭跟進。

3.俗稱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妻子索菲,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索菲早前在英國發表演說回國後,當地星期三(11日)出現輕微病徵,包括低燒,接受病毒測試。

總理辦公室聲明說,杜魯多健康良好,未有病徵,在醫生建議下繼續日常工作,會密切監察身體情況,但出於謹慎,會留在家中辦公,並透過電話聽取官員匯報,亦會與各國領導人商討疫情。

加拿大至今有逾140宗確診,1人死亡。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今全有逾13萬宗確診個案,4900多人死亡。中國以外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15000多人染病,逾千人死亡。在中東,伊朗累計過萬宗個案,400多人死亡。南韓星期四(12日)新增110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累計7979宗。國務總理丁世均在大邱市政府主持召開抗疫會議,表示會將疫情較嚴重的大邱及慶北劃為特別災區,協助日常生活深受打擊的居民,稍後將向總統文在寅正式建議。

4大角咀一間酒家倒閉,數十名員工被拖欠近五十萬港元薪金,到香港勞工處求助。

員工指他們2月25日接獲公司通知,酒樓營業到2月底後結業,東主承諾會支付薪金及7日的代通知金,但至3月8日仍未獲支薪,東主支付了四成半薪金,但稱餘額無錢支付,工人要向勞工處求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網Twitter 連續發布多則帖文,質疑「2019 冠狀病毒」源於美國、可能是由美軍帶到武漢,又指「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美國國務院周五(13日)召見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Twitter上的言論表示抗議。

 

趙立堅轉載一段由《環球時報》剪輯並配上中文字幕的片段,片段收錄美國疾控中心主任 Robert Redfield 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的情況。其中,Robert Redfield 承認因為試劑、監測系統標準等因素,美國存在表面上死於流感、但實際上可能死於「2019 冠狀病毒」的患者。

趙立堅認為華府可能隱瞞「2019 冠狀病毒」病例及來源,甚至質疑美國較中國更早出現疫情。他在片段帖文附註文字、提出質疑: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被抓了個現行。零號病人是甚麼時候在美國出現的?有多少人被感染?醫院的名字是甚麼?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美國要透明!要公開數據!美國欠我們一個解釋!」

趙立堅重申中國抗疫為世界爭取了應對時間

數小時後,趙立堅再於 Twitter 連發多則帖文。他表示,華府官員與其嘗試將疫情責任推卸到中國頭上、無視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倒不如專注於應對美國境內的「2019 冠狀病毒」疫情。

趙立堅提到,華府官員指控中國隱瞞疫情,但事實是全球皆知中國政府公開、透明。他表示不會評論華府應對疫情是否公開、透明,但認為美國仍然有人遮掩耳朵、拒絕聽見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評價。

趙立堅重申中國的防疫工作為世界爭取了時間,新加坡、南韓等國家正正因為善用了中國所爭取的時間,以採取適當措施,因而成功控制當地疫情。至於華府有否善用這段「窗口期」,他認為世界自有公論。

他呼籲美方在面臨困難時作自我檢討,並敦促華府尊重事實,將浪費於污衊和投訴別人的每分每秒,善用於應對本國疫情及協調國際合作。


1.世衛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稱為全球大流行。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記者會說,疫情傳播程度和嚴重性令人深感擔憂,因此評估認為,新型肺炎疫情從特徵上可稱為大流行。

截至12日凌晨,全球有12萬4千多宗確診病例,4500多人死亡。愛爾蘭、瑞典、阿爾巴尼亞、比利時、巴拿馬和保加利亞都出現首宗死亡個案。

譚德塞說,過去兩周,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增長13倍,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增加兩倍;114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確診病例,未來幾周預計確診病例數目、死亡人數、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

他說,以前從未見過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他再次呼籲各國採取緊急、積極的行動。

譚德塞強調,將新型肺炎疫情描述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正在做的事,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他再次敦促有少量病例的國家加強檢查、檢測、治療、隔離、追蹤、及動員民眾,防止出現聚集性感染,甚至發展成社區傳播,而已出現社區傳播或大範圍聚集性感染的國家,同樣可以扭轉趨勢。

 

2.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當地星期五(13日)深夜起,限制英國以外的所有歐洲旅客入境美國30天,貿易及貨運不受影響。

特朗普在白宮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提出多項經濟措施應對新型肺炎疫情,呼籲國會立即通過減免薪資稅,並尋求再向小企業提供500億美元貸款資金,又指示財政部推遲向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企業徵稅,強調做法將為美國經濟注入超過2000億美元流動性資金。

特朗普又呼籲長者,如非必要,應該避免到國內其他地方旅行。

美國的確診病例超過1100宗,死亡人數增至最少38人。

 

3.世衛宣布新型肺炎列為全球大流行,加上美國即將限制歐洲旅客入境,股市恐慌情緒加劇,港股及道指期貨一度再跌逾千點。

恒指曾低見24117點,創3年新低。

恒生指數收市報24309點, 跌922點, 成交增加至1522億6000萬港元。

4.美國影星湯漢斯表示,自己對新型冠狀病毒測試呈陽性反應。

湯漢斯在社交專頁發表聲明,表示他和妻子身在澳洲,他們感到疲倦,身體疼痛,以為染上感冒,妻子有輕微發燒。他和妻子其後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會再接受檢測和隔離觀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一眾計劃結婚或籌備婚禮的新人難免受影響,香港有調查訪問原擬於2020年結婚的新人,近2成人(18%)因疫情而取消整個婚禮。由於今年一月至三月疫情明顯嚴重,當中近3成(27%)新人表示已經把婚禮取消。網上流傳兩張相片,文中提到「結婚酒席,不設堂食」,變成「外賣自取」,該對新人據悉為保障食客安全,不設堂食,改為將全部菜餚甜品外賣。

 

受疫影響,令不少正在籌備婚禮的新人陣腳大亂原計劃在第二季結婚的新人,則有21%表示婚禮將會取消,餘下原打算於第三及第四季結婚的,則分別有17%及12%的新人表示將會取消婚禮。調查結果反映雖然不少婚禮因疫情於第一季被取消,但同時不少新人認為疫情於下半年會逐漸舒緩,也因此多暫定押後婚期。

另外,在肺炎疫情下,各方專家均建議減少出席大量人群聚集的活動,調查顯示新人取消婚禮的主要原因是「怕集體感染事件重現」(88%)、其次是「怕沒有賓客出席」(65%)、「避免家中長輩出席婚禮而增加受感染風險」(42%)及「怕要戴口罩影相及吃飯」(36%) 。而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令現時各國出入境受到不同限制,航班也隨時有被取消或禁飛的可能,因此也有新人表示怕身在外國的親友不能出席,所以取消婚禮。

2成新人無奈延期擺酒 婚禮開支失預算

調查並顯示,超過8成(82%)新人表示不會取消婚禮,但始終敵不過疫情的影響,近2成(18%)新人無奈延期擺酒,而且更預計會影響賓客出席人數及其婚禮開支。

另外在疫情下,新人估計會約有2圍賓客無法出席婚宴,平均只打算舉辦17圍酒席。另外,超過4成(42%)新人表示在疫情下舉辦婚禮,結婚開支會比預期多,原因為「加購防疫用品,如口罩及搓手液」(60%)、「出席賓客比預期少」(57%)、「需支付延期/取消的附加費」(48%)及「需更改地點/轉換婚禮商戶」(22%) (見附表三),也有新人表示原訂一天內完成的婚禮,需將註冊和酒席分開兩天舉辦,分析認為雖然新人期望延期擺酒能避開疫情高峰期,但仍因此大失預算。

 

有網民於fb群組上載相片,表示「結婚酒席,不設堂食」,相片顯示桌上有一批膠袋,另一張相片更有疑似婚宴的菜式,包括乳豬、蟹拑等。有婚宴集團指曾向他們提議,婚宴用膳改用外賣盒上菜,讓賓客打包回家「不設堂食」。

疫情下籌備婚禮 9成新人感擔心或無助 3成更失眠落淚

受疫情影響,不少正在籌備婚禮的新人都面對壓力,調查指近9成新人(88%)坦言感到擔心或無助,更有近3成新人表示因此而失眠或落淚(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