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江上狼烽逼人緊,港府派錢兮曰十千。

禁不住各方相逼,港府鬆手,全民派錢,一人一萬。

 

有關報道稱,這將耗掉納稅人650億港元。

香港人口,2017年就已經740萬人了,一人一萬應該是740億,怎麼才650億呢?

香港人都知道,所謂「全民派錢」裡的「全民」歷來指的是「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這就把兩種人給刪除了:一是18歲以下的,二是非永久性居民。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以港府官員對市民問答的方式,調侃這所謂的「全民派錢」。

民:我可以拿到全民派錢的一萬嗎?
官:你住香港嗎?
民:住,我天天住在香港。
官:你在香港工作嗎?
民:我在香港有全職工作。
官:你在香港交稅嗎?
民:我每年按時報稅交稅。
官: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嗎?
民:不是,我來香港還不到7年。
官:哦,那這一萬塊錢跟你沒關係了。
另一組對話是這樣的:
民:我可以拿到全民派錢的一萬嗎?
官:你住香港嗎?
民:不住,我移民加拿大了,每年最多來香港逗留幾天。
官:你在香港有工作嗎?
民:沒有,我在加拿大工作。
官:你在香港有交稅嗎?
民:沒有。
官:你是過18歲了嗎?
民:過了。
官:你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嗎?
民:是。
官:C hing,你有份拿到一萬塊。

「C hing」是廣東話「師兄」的發音,是對人的尊稱,猶如普通話說「師傅」。

網上又傳,香港本地「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對那些不住香港的「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可以享受這一萬塊錢感到不悅。

他們說,「移民去外國的港人估計至少數十萬,他們早就以外國為家,沒在港納稅,偶爾往來香港,僅為探望親朋,將他們納入派錢對象,要花掉數十億,(本地)市民難免不服氣。」

現在有些人說話,喜歡把自己當成全體港人的代言人,也不知是誰給他的授權。不在香港居住的「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得到派錢一萬塊,並不是所有的本地市民都不服氣,比如本地市民程老漢就沒有不服氣。全民派錢本來就是「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人人有份,交稅不交稅統統有份,住在外國而不在香港交稅的,跟住在香港而不必交稅的人有什麼區別?

爲什麽香港名曰全民派錢,實際卻衹派給「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呢?

因為,「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才擁有選舉權。

明白了吧?這次香港跨黨派政客不約而同齊齊逼港府派錢,其實質就是慷納稅人之慨,邀買選民人心。

香港各派別政客都知道,雖然積極爭取全民派錢不一定會為自己拉來更多選票,但是如果不積極爭取甚至反對全民派錢,極可能會流失選票,而流失選票就意味著喪失議席,喪失議席就意味著自己4年減收1690萬。香港立法會議員,一屆4年,薪水加上各種補貼,總收入是1690萬港幣呢。

你不是選民?那對不起了,政客們不伺候你。

在網上抱怨長年不住在香港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也能得到一萬塊錢的,我猜就是香港的政客。因為政客們看到,那些移民到外國或長期居住內地的香港永久性居民不能為他們貢獻選票,選舉的時候他們都不回香港投票呢。

做人不能那麼勢利眼啊各位大佬!多想點人家的好處吧!移民到外國或長期居住內地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還不跟你搶購廁紙呢。

再說了,不派錢給他,難道港府會把省下來的數十億轉派給你?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