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山遺粹:啟德地區出土宋元文物展」 免費展出共230多組文物, 大部分源自1998年關閉啟德機場後,於九龍灣聖山遺址一帶出土。展覽的開幕典禮星期一(23日)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行,(左起)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任浩晨、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和古物古蹟辦事處執行秘書蕭麗娟主持開幕儀式。
香港文物探知館星期二(24日)起至明年2月26日舉行的「聖山遺粹:啟德地區出土宋元文物展」,重點展品之一包括龍泉窰出產的「青釉八卦紋香爐」,爐身上有八卦圖案。
圖示展覽重點展品之一磁灶窰出產的「褐釉龍紋繫罐」。
圖示展覽重點展品之一龍泉窰出產的「青釉雙魚洗」,碟底圖案呈突起,屬於當時較先進的製作技術。
{{item.text}}

【每日焦點新聞】23-12-2019

 

1.香港再發生搶劫案,油麻地上海街一間金行星期一(23日)中午被劫走一批金飾,無人受傷。六名戴口罩的賊人據報衝入上海街352號地下的金行,並持刀指嚇店員,期間疑以鐵錘類硬物擊毀多個玻璃飾櫃,劫走部分金飾後逃去,金舖點算後,估計被偷走金器約總值一百萬港元。

香港警方表示,自六月反修例示威以來,香港罪案數字持續上升,今個月有多宗涉嫌持械行劫的案件,不排除有匪徒在警員忙於應付示威時,趁機打劫商鋪。

2.五名香港青年成為首批獲國家推薦到聯合國擔任初級專業人員,外交部特派員公署星期一(23日)舉行儀式祝賀,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致辭時表示,對修例風波帶來亂象感到痛心,他又相信黑衣暴徒只是一小撮人所為,並非香港青年的代表。

3.港府公布明年1月起,會以現金鼓勵方式資助本地旅行社,推廣綠色生活本地旅行團,旅行社每接待一名旅客可獲100港元,每間旅行社獲資助的上限為5萬港元,當局將預留5000萬元作資助,為期半年。

計劃下,本地遊的地點包括郊野公園、地質公園、天然島嶼、環保園及各環保設施等,旅行社規定要聘用領隊及導遊,活動要有交通及膳食安排,而參與人士亦要遵守環保守則,包括要帶走自己的垃圾、旅行社要避免派發即棄用品、不能提供瀕危動植物進食等。

4.不少香港市民會趁平安夜到尖沙咀欣賞燈飾,香港警方星期一(23日)表示除九龍公園徑,尖沙咀一帶其他道路當晚不會封閉,也不會像之前般,有大量警務人員在海濱一帶站崗。

5.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會在成都召開,在北京,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會與訪華的南韓總統文在寅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討論雙邊關係與北韓等問題。有日本傳媒報道,安倍有意與習近平談及釣魚島及香港局勢。內地傳媒報道,文在寅稱韓方認為,無論是香港事務還是新疆問題,都是中國內政。

 


違法行為並非法治精神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過去的幾個月裡,暴力及破壞行為不斷出現,嚴重衝擊了我們的法治。所謂「違法達義」或「公民抗命」,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法律上不容許的,我希望大家切勿以身試法。

 

 

終審法院在處理一宗非法集結的案件時(FACC8-10/2017),已經於判辭中指出:(一)當非法集結涉及暴力,即使涉及相對較低程度的暴力,也不會被容忍,在未來亦可能合理地招致即時監禁的刑罰;以及(二)以行使憲法權利或公民抗命之名來為違法行為求情,所給予比重將會很少,因為被定罪必然是指罪犯已逾越了合法行使其憲法權利,與被制裁和限制的非法活動之間的界線。

 

 

有人提到可以刻意作出一些違法行為來達成他們的目的,這會令市民錯誤理解正確的法治精神,而近月大規模的違法及暴力行為,亦必定影響到市民對香港法治的觀感,我和律政司的同事會從不同渠道向社會大眾推廣及宣揚正確的法治觀念,同時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和客觀地分析我們現時社會的狀況,在表達意見時,保持一個開明和不偏頗的態度。

香港的法治得來不易,大家理應珍惜並攜手捍衛,而遵守法律就是重要的一環。法律是通過實踐得以彰顯,但不應只由律師、法官和政府實踐,而應該是整個社會共同遵守和尊重法治,特區政府亦必定會繼續致力維護香港的法治。


香港減碳達峰 應對氣候挑戰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今日是冬至,所謂冬大過年,中國傳統都會一家人齊齊整整,團聚「做節」。過往冬至經常都是相當寒冷,但大家有否留意到今時今日的冬天依然是「暖笠笠」。

全球氣候暖化,極端天氣頻現,糧食減產,面對各項危機,國際社會必須通力合作。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剛於上週日結束,加時約40小時,為歷時最長的一屆。近二百個國家經過超過兩週的談判,未能就是次談判的核心議題——《巴黎協定》第六條有關碳交易市場的實施細則達成共識。有關議題需留待明年11月於英國舉行的周年大會上繼續討論。

儘管國際間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未有突破性發展,香港特區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絕不會鬆懈。政府致力與國際社會同行應對全球氣候危機,一步步落實《巴黎協定》的目標。

《巴黎協定》要求各地盡快達到碳排放的「峰值」(即最高水平),然後進一步迅速減排。例如,在亞洲地區,中國及新加坡均以2030年為達峰目標。隨著政府大力推出各項減碳措施,香港的碳排放總量相信於2014年已達峰,並開始呈現明顯持續下降的趨勢。

2015年《巴黎協定》獲通過後,為制定長遠氣候政策,特區政府已於2016年成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高層次「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加强督導和統籌各決策局和部門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並銳意將香港打造為一個綠色低碳宜居城市。翌年,隨即公布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詳細闡述了在減緩、適應和應變氣候變化三方面所採取的主要措施,並定出在2030年把香港的碳強度從2005年水平降低65%至70%的目標。該目標相等於把香港的碳排放總量減低26%至36%,而人均碳排放量將由2014年的6.2公噸減至介乎3.3至3.8公噸。

鑑於本港的碳排放當中約有65%源於發電,為達到上述目標,政府已與兩間電力公司達成協議,逐步以較潔淨的燃氣發電取代燃煤發電。同時,政府會進一步推廣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引入「上網電價」,鼓勵各界裝置可再生能源系統,反應正面,首年已見逾5,000項目獲批。政府亦免費為合資格學校和非政府福利機構安裝太陽能光伏板;並研究在合適的水塘及堆填區位置裝設較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另外,我們亦已撥款20億元,在政府設施推行可再生能源項目。

在香港,建築物的用電量佔全港用電量90%,因此提升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是減碳工作重點之一。政府以身作則,從2003年起率先為政府建築物推行節能計劃,透過各部門共同努力,截至2018年已省電超過20%。

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了更全面及進取的綠色能源目標,由2020至2025年透過節能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全政府的能源使用量可進一步減少 6%。為此,我們將為二百多幢政府樓宇進行能源及碳審計,以尋找節能減碳機會。機電工程署也會繼續向私人建築物業主推廣「重新校驗」,為舊有樓宇的機電設施「驗身」,旨在優化其運作模式,以收節能之效,以及透過「創新科技協作平台」推動以創新科技為機電設施節省能源。

運輸是香港第二個主要碳排放源頭,約佔18%。我們會繼續發展鐵路運輸、推廣新能源車船、提倡步行和締造「單車友善」環境,便利大眾低碳出行。此外,政府亦推動綠色低碳社區的發展,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重要性的認識和行動,包括惜物減廢。

根據今年7月公布的2017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2017年香港碳排放總量約為4,070萬公噸,人均碳排放量為5.5公噸。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約34%,顯示我們正朝着2030年的減排目標穏步前行。但要達致2030年把人均碳排放量減至介乎3.3至3.8公噸,我們需要全民參與。為制訂至2050年的長遠減碳策略,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今年進行了公眾參與活動,現正分析收到的意見。

雖然相比其他國家或城市,香港是彈丸之地,但在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上,人人有責。我會繼續透過「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領導各決策局和部門,落實《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中各項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我呼籲社會各界以及每一位市民身體力行,在日常衣、食、住、行方面都應致力實踐低碳生活,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這個跨年代、跨地域、跨界別和跨範疇的環境挑戰。

香港是地球村一分子,自當義不容辭,積極採取行動應對氣候暖化的挑戰。在這個時刻,香港正處於風雲幻變的政治氣壓中,就像面對極端天氣威脅一樣。憑著特區政府管治團隊連同全體公務員同事精誠團結,專業實幹,沉著應對,我們會無懼困難險阻,堅定不移地止暴制亂,竭力服務社群,讓社會回復平靜,同時與廣大市民一起尋找出路,走出陰霾。


【瓜棚天下】2019香港街頭的勇武派都是何方神聖?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程老漢反覆說過多次,2019香港之亂是香港中產階級之亂,但除了少數熱血衝上腦的中產階級之外,絕大多數中產階級並不是蒙著臉在街頭打砸燒的勇武派。

 

和平、理性的最少200萬港人昂然走上街頭表達五大訴求,卻一次又一次的被無視,憤怒的市民才被逼以暴力手法表達不滿。(網絡圖片)

 

比如,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8月2日《香港中產示威者的自白,「我有樓,但更要自由 」》,介紹了兩位中產就是這樣。年薪超百萬、自己有物業的阿明,「除了為了規避催淚彈而戴上口罩外,他不會像其他示威者般全副裝備走到最前,也不會衝撞或傷害他人,大部分時間作支援,提供物資,協助學生,或是幫平民疏散。」自稱「富二代」的阿祥「多次身穿黑衣和戴上頭盔協助前線示威者,他強調不主張向警員投擲雜物,自己從來沒有這樣做,但有時會拆毀欄杆和路牌供其他人用作路障或盾牌。」「拆毀欄杆和路牌供其他人用」是阿祥的底線,他只做到這裡為止。

 

BBC(英國廣播公司)中文網8月2日《香港中產示威者的自白,「我有樓,但更要自由 」》文章中刊出的個案,僅屬示威者中的冰山一角。

 

那麼,2019香港街頭的勇武派都是哪些人呢?是誰砸了港鐵設施?是誰毀了每根價值十幾萬的智慧燈柱?是誰投擲了汽油彈?是誰暴打了計程車司機?

這裡有一個樣本。

 

民陣12月8日發起遊行,至晚上6時及7時,金鐘高等法院及中環終審法院分別被縱火。有傳媒發現,在香港高等法院外疑縱火的「暴徒」,手上戴上與警員同款的記認手帶,令外界不禁質疑縱火「暴徒」的真正身份及動機。(網絡圖片)

 

11月18日星期一晚上,大批人湧到油尖旺一帶,上演圍魏救趙戲碼,企圖營救被圍困在理工大學裡的一千多「手足」。擁有3萬警力的香港警方,一方面繼續將理工大學圍得嚴嚴實實,一方面出動另一批警力在油尖旺及理工大學附近地區拘捕超過一千人,其中242人於11月20日被送上法庭提堂,全部控以暴動罪,是6月以來單日最多被告提堂案件,司法機構為此安排6個法庭開庭審理。

 

在香港理工大學衝突中,有約1,100人和平行出校園,包括300名未滿18歲人士,部分人被捕,部分人僅被登記個人資料,他們來自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當中包括教職員、學生會會長、志願醫護、記者、廚師等人士,更包括高薪一族的公立醫院及私人執業醫生。(有線電視截圖)

 

香港有媒體公佈了這242人的名單,很有研究價值。

一是被告的年齡。放眼看去,被告大部份是20歲以下青年,也有一部分年齡介乎21歲到35歲。喲,有兩人年齡比較大,其一44歲,售貨員;其二45歲,電子工程師。

二是被告的職業。242人中,粉嶺法院的30個被告只有姓名沒有年齡和職業,因此刪去不計算,得212人,其中94人報稱是學生,約佔4成4。其餘人員,看上去明顯是藍領的77人,職業包括地盤工、保安、運輸工人、水手、侍應生……看上去像白領,但從年齡看屬於初級文員的28人,比如19歲的「金融從業員」,我猜是保險推銷員;比如21歲的秘書、20歲的電腦技術員……看上去比較像是低薪階級。

有兩個被告報稱職業為護士。香港有兩種護士,一曰「註冊護士」,要入讀護士學校或大學裡的護士課程才合資格,薪水很高,起薪點月薪3萬港幣;一曰「登記護士」,只要入讀為期兩年的護理課程即獲得資格,薪水不高,每月一萬多不超過兩萬。還有一種「假護士」,她們在社區家庭醫生診所工作,負責掛號、量體溫之類的,但她們連給人打針都不會。程老漢有一年去到一間診所注射疫苗,是由診所醫生來注射。程老漢問那醫生,為什麼不叫姑娘(香港人管護士叫「姑娘」)來做?那醫生笑笑,說她們不會,她們是假姑娘。2019年香港中產騷亂運動裡,真正的姑娘,高薪的姑娘,她們根本不上街,衹在自己上班的醫院的走廊裡舉個標語照一張照片就完事了。後來因為醫院是治病救人場所,在醫院搞政治集會惹來不少爭議,她們就連這種作秀也都不玩了。(編按:在香港理工大學衝突中,被捕人士包括教職員,亦包括高薪一族的公立醫院及私人執業醫生。)

 

反修例爭議持續,港九多區10月13日發生衝突,其中鄰近將軍澳站的Popcorn商場,一名被捕男子證實為香港醫院管理局薪高糧準的全職醫生。

 

上述樣本,212位被告裡,唯一的那位45歲姓鍾被告,報稱電子工程師,看年齡和職業,應該是中產階級。

212位被告裡,只有這麼一位大約可以被認為是中產階級哦,其他人,都,不,是!

2019年在香港街頭衝鋒陷陣的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12月19日的一則新聞令程老漢唏噓不已:26歲男保安劉嘉駿被屯門法院判處12個月監禁。

9月21日,元朗發生騷亂,警方到場驅散非法聚集者,當場截獲一些逃避不及的非法聚集者,其中一個是劉嘉駿。警察發現其背包內藏有已經開封的短劍、斧頭、軍刀、開山刀,就將他拘捕。12月初,被告劉嘉駿在屯門法院承認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但辯方求情稱,武器並非被告所有,是受現場其他示威者所托,被告「講義氣」幫「手足」帶離現場,結果一生抱憾。

報道指出,26歲的劉嘉駿2013年曾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藝術系,後因家庭無法負擔而未能完成學位。

上沒上大學是一座人生分水嶺,內地有一句老話說,穿草鞋還是穿皮鞋就在此一舉。劉嘉駿因家貧而未能完成大學學業,人生的軌跡成為別人的詭計。

同樣是「帶東西」,人家中產階級就不像劉嘉駿似的那麼傻。

香港「東網電視」10月13日報道的一位元30多歲青年才俊、網上叫車平台的老闆,積極投身街頭,但不是親身參加打砸燒,他只是去義載,義載那些勇武派(編按:「義載」廣義包括受影響的香港普羅市民),還有一些物資,他說,「(我義載的)都不是一些敏感的物件,都是普通急救物品」。

啥是「敏感的物件」?保安員劉嘉駿身上帶的「短劍、斧頭、軍刀、開山刀」就是啊,還有棍棒、汽油彈……

所以,劉嘉駿被判刑12個月,叫車平臺的老闆繼續在街頭巷尾義載未被拘捕的劉嘉駿們。

不是因為劉嘉駿沒讀完大學就蠢,實在是因為反正現在的他也沒什麼可損失的,跟年收入至少數十幾百萬的中產階級不一樣。

想起了「關愛共用計劃」。2018年3月,頂不住社會壓力,港府宣佈,拿出110億元外加3億行政費,給無物業、無領取綜援,無交薪俸稅等的所謂「N無人士」派錢,每人4000大元。這個計劃,一直到2019年5月才全部處理完畢。

看看11月20日被送上法庭的212人名單(扣除粉嶺法院30人無職業無年齡名單),你會發現,除了94個學生、一個45歲電子工程師之外,其餘117人正好就是所謂「N無人士」。

這表示,有些「N無人士」剛剛從港府那裡每人拿了4000大元,接下來他們就上街去打砸燒了。

合著港府用了納稅人的113億,換來了2019年的香港騷亂。

當港府認為,香港的主要問題是草根年輕人買不起房時,香港的有車有房的中產階級卻成功告訴那些買不起房的「N無人士」,你買不起房是因為內地人把房子買去了,把這個親內地的政府「篤倒」(推倒)你就買得起房了。用馬克思的理論來解釋,香港的中產階級把他們與草根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掩蓋掉,而將矛盾轉移成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跟內地人、親內地的香港人的矛盾。這就是為什麼今年夏天突然冒出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這個概念的來由。

這是香港的中產階級對「N無人士」成功「洗腦」的故事。

2019年,香港的中產階級成功發動基層群眾走上街頭為他們衝鋒陷陣。

 

眾多由網民發生的遊行示威中,更多的是和平、理性的市民在表達五大訴求,但香港警方被指不時在場挑釁,製造衝突及事端,為餘下的暴力鎮壓提供借口,示威者唯有以簡單工具,就地取材「迎戰」。

【每日焦點新聞】20-12-2019

1.澳門特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星期五(20日)出席澳門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表示,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事務均屬中國內政,外部勢力不應指手劃腳,他並讚揚澳門堅決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正確行使高度自治權。

 

2.澳門特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新一屆政府上任,澳門新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星期五(20日)出席在東亞運體育館舉行的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大會暨澳門第五屆政府就職禮,賀一誠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成為澳門新一任行政長官。

賀一誠致辭時說,將認真總結澳門20年來「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建設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並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人才培養,實現愛國愛澳傳統代代相傳。

 

3.反修例運動持續,被捕示威者中包括教師及大批學生,香港教育局長楊潤雄表示,會嚴肅跟進涉違反操守的教師,又指教育局會考慮取消失德教師的教師註冊。

教育局長楊潤雄引述數字,稱共有約80名教師及教學助理被捕;他再向全港學校發信,要求學校將所有「涉及嚴重違法事件而被捕」的教師立即停職,指「一小部分害群之馬」令教師受社會懷疑、令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蒙羞,教育局必須採取更嚴厲行動「糾正錯誤,保護學生」。

 

4.港鐵早前聲稱「幾乎要重建」的東鐵綫大學站,關閉近個半月後,星期六(21日)重開,可提供基本設施供乘客使用,個別出入口仍要維修,暫時未能開放。

修復好的設施包括車站廣播系統、扶手電梯、部分閘機等,港鐵副車務總監李家潤表示,暫時未能評估維修費用。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門氹仔視察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
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澳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考察,了解民生政務服務,期間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沿途講解。
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澳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考察,了解民生政務服務,期間澳門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沿途講解。
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期間,與等候辦理服務的市民交談。
國家主席習近平到澳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考察,了解民生政務服務。
{{item.text}}

1.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特區踏入第二天行程,包括在行政長官崔世安等官員陪同下,到訪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了解自助辦理證件等的設施及過程等,期間與輪候的市民交談,習近平亦探訪過氹仔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逗留約 45分鐘,校外有數百名居民歡迎。與習近平交談過的市民黃先生,覺得習近平親切、平易近人,又指作為國家主席都願意親自與市民接觸,實屬難得。

至於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下午到望廈山旅遊學院教學餐廳,聽取學生介紹土生菜、葡撻製造過程,並參與「倒蛋漿」製葡撻,逗留約 40多分鐘後離去。

2.粉嶺公路九巴撞樹的車禍造成6死39人傷,留醫的傷者中,一人情況轉為危殆,一人情況嚴重,56歲九巴車長涉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至於涉事九巴被拖至大欖涌汽車扣留中心等候驗車。

粉嶺公路恢復通車後,車禍現場仍找到巴士遺下的零件、扶手等,最少兩棵樹有樹枝折斷,防撞欄被撞至嚴重凹陷變型,警方及政府化驗所人員下午到場搜證,又拍照作紀錄。死者中其中一人為社會福利署員工,她在粉嶺巴士意外中殉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表示深感哀痛。

3.香港反修例運動持續,社福界發起所謂香港人權法案請願遊行,遊行隊伍由灣仔遊行至九個國家的駐港領事館,遊行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

4.香港立法會否決兩項引用特權法,調查612立法會外衝突的議案,又否決傳召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的議案。

5.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議案,正式指控他濫用職權和妨礙國會調查,令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被眾議院彈劾的總統,預料議案會在下月交由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審議,隨後會進行表決。

特朗普於八月被人匿名檢舉,指他涉嫌向烏克蘭施壓,要求調查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和他的兒子,佩洛西在9月宣布啟動彈劾調查。

6. 印度各地抗議《公民身份法》的示威持續。在首都新德里的大學校園,有人焚燒車輛抗議,警方以警棍及催淚煙驅散,衝突造成超過200名學生受傷;又有警員進入校園拘捕示威者,幾十人被捕。連日示威已經造成6人死亡。


粉嶺公路星期三(18日)發生雙層九巴撼路邊大樹後車身被劏開的嚴重車禍,造成6死39人受傷。實政圓桌議員田北辰對車禍感到悲痛和沉重,建議政府立法規管雙層巴士安裝安全帶,及規定所有上層乘客必須佩戴安全帶,否則屬於違法,以減低傷亡數字。


 

  1.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澳門三天,將出席澳門回歸20周年及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儀式。習近平主席的專機星期三(18日)下午約四點抵達澳門機場,在夫人彭麗媛陪同下步出機艙,習近平表示,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年取得的成就和進步令人自豪。

澳門當局公布部分官方行程,其中包括到立法會大樓附近新建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綜合大樓。

 

2. 粉嶺公路發生嚴重車禍,一架九巴往上水方向行駛,疑失控撞到路旁一棵大樹,上層左邊有一半車身被劏開,有乘客被拋出車外,亦有人被困,據報現場最少6死30多人受傷。九巴對意外非常難過,對傷者及死者家屬致深切哀悼與慰問。

事發於下午四時許,一架978線巴士沿公路駛至近古洞時失事,左邊上層車廂被劏開,座椅飛脫變形,擋風玻璃碎裂,有消防員在損毀較嚴重的巴士上層搜救,巴士附近設有「臨時停屍間」。受交通意外影響,粉嶺公路往上水方向近松柏塱的部分行車線封閉,附近一帶交通一度擠塞。

 

3.香港政府公布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未來十年度房屋總供應目標由45萬鄉減至43萬個單位,政府預計現時覓得的土地,未來10年公營房屋建屋量約為27.2萬個,較上一個十年期增加2.4萬個,供應差距減少。

4.印尼警方拘捕六人,包括兩名港人,涉嫌偷運毒品入境峇里。

被捕五男一女分別來自新加坡、泰國、智利、瑞士及香港,其中兩名港人先後在本月四日及上周被捕,他們分別偷運3.2公斤及4公斤冰毒入境,其中一人1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