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公路發生嚴重車禍,一架九巴往上水方向行駛,疑失控撞到路旁一棵大樹,上層左邊一半車身被劏開,有乘客被拋出車外,亦有人被困,據報現場最少6死30多人受傷。九巴對意外非常難過,對傷者及死者家屬致深切哀悼與慰問。

 

事發於星期三(18日)下午四時許,一架978線巴士沿公路駛至近古洞時失事,左邊上層車廂被劏開,座椅飛脫變形,擋風玻璃碎裂,有消防員在損毀較嚴重的巴士上層搜救,巴士附近設有「臨時停屍間」。涉事的九巴978號路線來往灣仔北至粉嶺華明,車牌為TA6723,屬於九巴上水車廠。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粉嶺公路發生嚴重巴士事故感到震驚,並對事故造成多名乘客傷亡感到十分悲痛,已指示社會福利署、民政事務總署等相關部門聯同醫院管理局為傷者及死傷者家屬提供一切適切協助。林鄭月娥亦對傷者及死傷者家屬表示慰問。

受交通意外影響,粉嶺公路往上水方向近松柏塱的部分行車線封閉,附近一帶交通一度擠塞。

 


【每日焦點新聞】17-12-2019

1.一名香港男子上星期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期間,在東人工島臨時檢查站被內地警方拘捕。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星期二(17日)表示,內地當局做法符合屬地原則,至於港珠澳大橋的「三地三檢」只是因應國家領導人到訪澳門的通關特別安排,與屬地司法權無關。

2.香港反修例運動持續,社福界發起自星期二(17日)起一連三天罷工爭取民間訴求,並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辦三場集會,為紀念反修例運動中逝世的人,社福界下午在五區進行默哀。

3.香港海關破壞十年來最大宗販運冰毒案,檢獲約110公斤、值7700萬港元毒品,暫時未有人被拘捕。

機場人員本月五日在機場檢查一批由墨西哥入口的空運貨物,以X光機檢查三箱報稱載有膠珠的貨物時,發現有可疑隱層,存在不同物料,並有濃烈的柔順劑氣味,相信用作逃避緝毒犬偵查,收貨人為香港經營嬰兒產品的跨國公司,海關仍在調查幕後犯罪集團。

4.在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影響下,香港經濟下行,九月至十一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2%,較八月至十月上升0.1個百分點,數字上升主要見於零售業。

5.半年內發生過兩宗嚴重空難的波音737 MAX客機,美國波音公司宣布下月起暫停生產同款機型,未有裁員計劃,受影響員工會被調職。

6.去年10月及今年3月,印尼及埃塞俄比亞先後發生737 MAX的空難,共造成346人喪生,全球隨後停飛同型號客機。

7.英倫銀行發表金融穩定報告,關注香港的事態發展,指本港的抗議示威活動不斷升級,約50億美元資金從香港的投資基金撤出,折合約390億港元,約相當於本港生產總值的1.25%。


一名香港男子上星期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期間,被內地警方拘捕。署理行政長官張建宗星期二(17日)表示,內地當局做法符合屬地原則,至於港珠澳大橋的「三地三檢」只是因應國家領導人到訪澳門的通關特別安排,與屬地司法權無關。


【每日焦點新聞】16-12-2019

【每日焦點新聞】16-12-2019

1.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6日)在北京述職,並向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匯報香港情況。習近平表示對林鄭月娥於香港非常時期展示勇氣和擔當予以充分肯定,又指支香港警隊嚴正執法。

至於在上午,林鄭月娥在人民大會堂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述職。李克強表示,香港面對前所未有嚴峻複雜的局面,他又稱,希望特區政府繼續努力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

林鄭月娥述職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亦有出席。

2.一名香港男子被證實,上星期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期間,被內地警方拘捕。

珠海市公安局和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上星期五(13日)在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安全檢查站聯合執法,邊檢民警例行檢查一架前往澳門的穿梭巴士時,發現一名乘客,懷疑與七年前一宗走私案有關,拘捕該名53歲姓鍾香港男子,將他移交辦案單位處理。

被捕男子涉嫌2012年8月, 組織粵港兩地貨車司機走私手機案, 被深圳機場海關緝私分局通緝。

香港一名男子據報上星期五(13日)同日下午,經港珠澳大橋前往澳門後失去聯絡,他的家人已向香港警方備案。

3.無綫電視計劃裁員約350人,最快年底前通知大部份受影響員工,按法例作出賠償。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李寶安向員工發信,表示香港示威衝突事件至今持續超過半年、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各行業包括廣告界、電視、報章和其他媒體將無一倖免,社會事件未有平息跡象,所有企業面對嚴峻情況,認為有責任採取措施,令公司營運得以持續發展及保存主要動力。他說,有關措施已考慮到對公司營運所需和同事就業作出平衡,現有約3500位員工,不包括藝員,將有約一成人受影響,不受影嚮之同事將可享平均半個月花紅。

4.香港消委會檢視20間航空公司的條款,發現全部都列明機票列出的航班時間,並不構成合約的一部分,或註明有權隨時更改航班時間,意味他們未必會就乘客因航程更改蒙受損失負責或賠償。消委會表示,歐美航空公司因受到當地法例規範, 航班延誤賠償及安排, 較亞洲地區的航空公司為佳。

消委會又指,所有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有退款的安排,但有六間公司列明,只有在公司可控的情況下出現延誤,例如機件故障等,才會安排退款。

6.香港天星小輪兩條尖沙咀過海渡輪航線申請加價,每程加0.3至0.5元,平均加幅約16.5%。天星小輪解釋,乘客增長有限,加上經營成本不斷上升,而香港受社會事件影響,客量下跌,故提出加價申請。

7.港鐵表示將軍澳線將軍澳站因信號故障要修復,列車經過該路段時一度需減慢車速。

8.新西蘭懷特島火山噴發已一星期,死亡人數增至16人,兩人仍失蹤,26人仍然留醫。當地政府為遇難者舉行默哀儀式。部分死傷旅客原本乘搭的郵輪,已返回澳洲悉尼。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6日)在北京述職,並向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匯報香港情況。習近平表示對林鄭月娥於香港非常時期展示勇氣和擔當予以充分肯定,又指支香港警隊嚴正執法。

至於在上午,林鄭月娥在人民大會堂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述職。李克強表示,香港面對前所未有嚴峻複雜的局面,他又稱,希望特區政府繼續努力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林鄭月娥述職期間,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亦有出席。


專業、無私和獨立的檢控工作

香港律政司司長 鄭若驊

 

 

自從上月在倫敦受傷後,我現時正逐漸康復。我在此感謝向我送上慰問的人,同時也向我的同事道謝,在病假期間,讓我可以一直透過電郵與他們緊密聯繫來處理公務。

剛過去的幾個月,大家都目睹在香港發生非常嚴重的暴力破壞行為,雖然現時局勢似是有所緩和,但上周日(8日)晚上,有人在終審法院和高等法院外縱火及破壞,而警方最近亦搜獲真槍和爆炸品等,情況仍然令人十分擔憂。如果持續這樣,不只影響國際社會對香港的印象,更會衝擊我們的法治。

由六月起已經有數千人被捕,他們大多涉及暴動、非法集結、藏有攻擊性武器、襲警及刑事毀壞等罪名。部分案件的刑事司法程序已展開,包括調查、檢控、辯護、審裁和懲處,分別由警方、律政司和司法機構獨立處理。

警方負責對案件進行調查,如有合理懷疑,便有權作出拘捕。警方亦會在有需要時向律政司徵詢法律意見。而律政司會就案件證據和適用法律進行客觀和專業分析,並按《檢控守則》獨立地決定是否提出檢控,若有充分可被法庭接納的證據,令案件有合理機會達致定罪,律政司才會提出起訴。

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法庭通常會先處理保釋或押後聆訊的申請,法庭會考慮控辯雙方的立場和論述以及呈堂的所有資料等作出相關決定。

當案件進入正式審訊時,法庭會審視相關法律、證據、聽取控辯雙方陳辭,只會在毫無合理疑點的情況下才會裁定被告罪成,之後再判刑。《基本法》保障了香港的司法獨立,法庭按法律和可接納的證據作出裁決,司法人員亦會陳述裁決理據,或許有人會對結果不滿,但絕不應該肆意抨擊司法人員或破壞法院。

刑事檢控科內一直有一隊專門負責涉及公眾活動案件的同事,所以當這些案件轉交予律政司時,都會先由這個團隊處理。如果案件數量非常多,我們會安排其他有相關經驗的同事幫忙。當然,除了公眾活動的案件外,我們還需要處理其他性質的案件,若然律政司內人手真的不足時,我們還可以按既定機制外聘一些私人執業的律師和大律師來協助,務求可以適時處理相關案件。

律政司的檢控人員作為「秉行公義者」,會繼續無私和獨立地工作,並以最高的專業標準處理刑事案件,過去一直如此,未來亦會繼續按這個準則行事,公正不阿、有效快捷地執行檢控工作,用行動來證明檢控人員一直以專業、無私、獨立的態度,積極跟進每一宗由警方轉介給律政司的案件。

現時政府的首要工作就是讓社會回復安寧,我作為政府團隊的一份子,會繼續緊守崗位,與律政司的同事把工作做好,一同捍衛法治。


扶貧努力停不了:貧窮數字有局限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上星期五(十二月十三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整體貧窮數字輕微上升,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分別為102.4萬人及14.9%。相比政策介入前的140.6萬人及20.4%,成功令38萬人脫貧,貧窮率降低5.5個百分點。

政府扶貧力度有所加強,針對在職家庭、兒童及長者所作出的優化措施漸見成效。在2018年,政府恆常現金政策的扶貧成效是自編製貧窮數據以來的紀錄新高。各個恆常現金項目當中,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的減貧成效最為顯著,分別令整體貧窮率下降2.3個百分點及2.1個百分點,兩個項目共令約31萬人脫貧。

圖一:2009-2018年的貧窮人口及貧窮率

圖二:2017-2018年選定恆常現金項目的扶貧成效

圖三:比較2018 年政策介入前、後及2017年政策介入後在職及有兒童住戶的貧窮率

圖四:2017-2018年選定恆常現金項目對長者的扶貧成效

 

設有兒童津貼的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落實優化措施(包括全面調高津貼金額及增設一層3/4額津貼等),對全職工作成員比例較高及育有兒童住戶的扶貧成效顯著。其中,在職住戶及有兒童住戶在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均見低位(分別為8%及15.1%,較2017年下降0.1個百分點及0.7個百分點)。

經優化後的長者生活津貼令約9萬5千名長者脫貧,較2017年令額外逾4 千名長者脫貧,降低長者貧窮率8.2個百分點。隨長者生活津貼的優化措施在近兩年陸續推出,社會保障制度對長者的覆蓋率亦較2016年提升約1個百分點至73%。

除恆常現金項目外,政府為基層市民提供各種非恆常現金(包括一次性紓困措施)及非現金福利(以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為主)。2018年的非恆常現金項目把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減至91.3萬人,貧窮率降至13.3%。在計及非現金福利後,貧窮人口降至73萬人,貧窮率跌至10.6%,反映公屋在扶貧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貧窮數字的局限

政府近年持續增加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由2012/13年度的428億元上升至2019/20年度的預算經常開支843億元,大幅增加97%,足見政府扶貧工作的力度確是有增無減。有人會問為何政府加大扶貧力度,但貧窮數字卻呈上升趨勢。

事實上,貧窮數字的變動不單只受政策介入所影響,而是眾多影響因素互動下的綜合結果,包括經濟情況、整體就業收入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轉變等。我想就此說明:

人口高齡化抵銷扶貧成效

2018年長者人口的增幅(4.3%)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長(2009至2018年的平均增長為3.8%),長者佔整體人口比例亦高達16.9%,遠高於2009年的12.5%。人口高齡化的結構性轉變,對整體貧窮數字構成上升壓力。

「貧窮線」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即是只計算收入,並不計算資產,故一些「低收入、但擁有一定資產」的人士,例如退休長者較容易被界定為貧窮。另外,2018年居於非綜援住戶的貧窮長者當中(佔整體貧窮長者89.2%),逾八成沒有經濟需要,可見人口高齡化是導致近年貧窮數字上升的主因。

政府民生政策未能全面反映

「貧窮線」主體分析只涵蓋恆常現金政策,並未有包括不具經濟審查的非現金項目。部分一次性利民紓困措施,長者醫療券、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2乘車計劃),以及學費豁免及資助等政策措施,都不包括在分析框架內,但這些項目確實為基層家庭提供實質支援。由此可見,貧窮數字未能全面反映政府整體扶貧工作的實際成效。

基於「貧窮線」的結構性局限,在詮釋貧窮情況分析時,亦應考慮「貧窮線」以外的民生措施,以更全面及客觀地理解貧窮情況及政策的扶貧力度。

扶貧工作是細水長流,停不了,政府有決心、有理念及有策略地紓緩貧窮問題,為應對不明朗的經濟及就業前景,政府除了在2019年下半年先後公布4輪紓解民困的措施外,行政長官在201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改善民生措施,以進一步照顧不同背景兒童的需要、鼓勵就業及紓緩跨代貧窮,當中較主要的恆常現金措施,包括改善綜援計劃、全面大幅調高職津計劃的津貼金額(當中兒童津貼增幅高達40%)、將每年2,500元「學生學習津貼」恆常化及提高「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每月補貼金額及其上限等。政府會繼續檢視及探討各援助項目的進度和成效,達致防貧及扶貧。


 

2019年7月1日晚上,香港立法會大樓被蒙面示威者攻破。幾個小時之內,立法會大樓幾成廢墟,如同經歷了一場大轟炸,「滿目瘡痍」成為翌日香港各媒體高頻度使用的一個成語。

 

大批香港市民不滿香港特區政府持續無視五大訴求,認為立法會已失去監督政府的功能,決定包圍及突破封鎖,違法衝入立法會。(網絡圖片)

 

半年多來,暴力事件在香港此起彼伏遍地開花。警署、中資銀行分行、特定企業的餐廳店鋪輪番被「打砸燒」,港鐵車站設施反覆遭破壞,砸完了修,修完了再砸……

面對此等此類此行此徑,除了政府和警方例行公事發出徒勞的譴責,香港社會大多數人都只作壁上觀。

 

6.12事件距今已半年,香港警方拘捕逾六千人,學生比例逾四成,在止暴制亂的前提下,透過傳媒鏡頭,不難找到警方疑以暴力手法對付示威者的畫面,被外界認為觸發無休止的抗爭。(網絡圖片)
6.12事件距今已半年,香港警方拘捕逾六千人,學生比例逾四成,在止暴制亂的前提下,透過傳媒鏡頭,不難找到警方疑以暴力手法對付示威者的畫面,被外界認為觸發無休止的抗爭。(資料圖片)
6.12事件距今已半年,香港警方拘捕逾六千人,學生比例逾四成,在止暴制亂的前提下,透過傳媒鏡頭,不難找到警方疑以暴力手法對付示威者的畫面,被外界認為觸發無休止的抗爭。(資料圖片)
6.12事件距今已半年,香港警方拘捕逾六千人,學生比例逾四成,在止暴制亂的前提下,透過傳媒鏡頭,不難找到警方疑以暴力手法對付示威者的畫面,被外界認為觸發無休止的抗爭。(資料圖片)

 

 

直到11月14日,太陽從西邊出來了,一直對街頭暴力保持沉默的香港大律師公會,首次對暴力事件說了個「不」字。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13日晚上,一群在沙田聚集堵路的蒙面人,突然向沙田法院大樓投擲多枚汽油彈。

香港大律師公會莫名驚詫,於14日發出聲明,稱攻擊法院的行為是對法治作出的最嚴厲污蔑和挑戰。

聲明強調,攻擊法院的象徵性尤其嚴重,形容此等行為等同直接衝擊香港的獨立司法權,是對法治作出最嚴厲的侮辱及挑戰。聲明說,如果破壞法院的行為持續發生,香港的憲制框架將會處於革滅殆盡的境地,對所有香港市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聲明也順便提及各區的暴力及縱火行為導致嚴重廣泛的破壞,甚至有市民生命因此而危在旦夕,還提及「破壞私人產業的行為固然完全不能接受」。

端的是慷慨激昂。

然後,大律師公會又沉默了。直到12月9日,太陽再次從西邊出來了。

12月8日傍晚,金鐘高等法院及中環終審法院門口,先後被投擲燃燒彈縱火,法院外的支柱和地面被噴上「法治已死」等塗鴉。

大律師公會次日發聲明對此予以最嚴厲譴責,稱做出破壞法院行為的人,並非真誠的示威者而是罪犯,必須繩之於法,「他們的行為沒有任何合理或可辯護的基礎」。

端的是慷慨激昂,AGAIN!

 

有傳媒發現,在香港高等法院外疑縱火的「暴徒」,手上戴上與警員同款的記認手帶,令外界不禁質疑縱火「暴徒」的真正身份及動機。(網絡圖片)

 

不過,這次沒有順便批評「各區的暴力及縱火行為」和「破壞私人產業的行為」。這個不AGAIN。

為什麼搞到法院頭上他們會這麼著急呢?

一般而言,人只有在自己的利益被觸動時候才會著急。

半年多時間裡,蒙面豪傑對香港的各種暴力破壞,都不曾觸及大律師們的利益。港鐵停了,和他們沒關係,他們是開私家車上班的,所以他們不著急。交通燈滅了,和他們有關係,但是只要小心駕駛就萬事大吉,所以他們也不著急。事實證明沒了交通燈道路任我行,猶如沒了張屠夫不吃帶毛豬。道路被堵他們的私家車也走不了?那就不走唄,在家上班好啦。

可是,法院是大律師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法院完蛋了,大律師們到哪裡打官司掙錢?

但程老漢覺得自己如此揣測實屬以小人之心測量君子之腹部,而且,法院的大樓若真的被毀,香港的訴訟活動不會真的停下來,畢竟香港有很多座法院大樓,這座毀了可以用那座。就算香港的法院大樓全部被毀,被夷為平地,也可以臨時租用任何一間寫字樓、會堂,香港將馬照跑舞照跳官司照打。大律師們的生計根本不成問題。

所以,大律師們兩度為法院大樓拍案而起的原因,一定不會是為了生計。

可是,如果照此猜想,香港的某一兩座法院大樓遭到一點皮毛傷害,恰如立法會毛議員所說的,被破壞的都是些「死物」,根本就不影響香港的法院工作,怎麼又會如大律師公會在11月14日聲明中所說「香港的憲制框架將會處於革滅殆盡的境地」呢?這也沒道理啊。

大律師公會說,「攻擊法院的象徵性尤其嚴重」,攻擊立法會大樓的象徵性不嚴重嗎?攻擊(香港)中聯辦大樓的象徵性不嚴重嗎?損毀和踐踏國旗的象徵性不嚴重嗎?

最近看了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官謊真相》(Official Secrets,內地譯作《官方機密》),瞬間就恍然大悟。

 

電影《官謊真相》講述主角選擇將機密外洩,不惜一身蟻都誓要在強權下爭取公眾知情權。今時今日有多少人仍有這種勇氣與良知?(劇照)

 

2003年,美英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但是,「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證據十分薄弱,美英兩國政府就動了歪腦筋。受僱於英國情報機構「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的凱薩琳·岡,看到一份內部文件,顯示美英兩國企圖搜集安理會成員國代表的黑材料,以此要挾他們對美英的戰爭動議投下贊成票。反戰的凱瑟琳一怒之下就這文件洩露給媒體,讓全世界看到美英政府的陰謀。

此舉令美英兩國拋棄操控安理會投票的方案,乾脆繞開安理會直接開戰了。

而凱瑟琳所在的情報機構就嚴厲追查洩密人,一時人人自危。凱瑟琳看不下去,昂然自首,被送上法庭。

她的律師起初都勸她認罪以換取輕判,她卻堅持自己無罪,理由是:自己這麼做是出於公眾利益。結局如何,這裡就不劇透了。

出於「公眾利益」而洩密,雖違法卻無罪。這個理由很耳熟啊!有了,戴耀廷鼓吹的「違法達義」,跟凱瑟琳的理由如出一轍呢!

大律師公會的邏輯應該也是如此這般的吧?

2017年8月間,上訴庭法官加重了對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等三人的刑罰。判決書批評說,近年社會瀰漫一股歪風,有人以「追求心中理想」又或「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作為藉口,肆意違法,一些「有識之士」更鼓吹「違法達義」,鼓勵他人犯法。

程老漢對「違法達義」不予置評,衹是想問:能不能一視同仁呢?既然都為達義,法院大樓挨那麼點磕磕碰碰就算是為義而奉獻吧。

 

港府因應反修例運動推出《禁蒙面法》,屢生爭議,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違反香港《基本法》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曾批評法院判詞,香港大律師公會發聲明反駁,足見香港大律師公會一直關注事態發展。(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