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僱主9月穩步增加就業機會,失業率觸及50年來新低,意味整體經濟放緩下,就業市場未受影響。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9月美國新增就業崗位13.6萬。失業率從8月的3.7%降至3.5%,為1969年12月以來的最低,當時失業率同樣為3.5%。至於平均時薪較2018年9月升2.9%,較前幾個月有所放緩,但仍高於通脹率。

接受《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早前預測,美國9月失業率為3.7%,新增就業崗位14.5萬。8月和7月的新增就業崗位合計向上修正了4.5萬。

9月在職或正在尋找工作機會的美國人的比例穩定在63.2%。一項衡量失業和就業不足的更廣泛指標,包括那些過於沮喪而不願找工作的人,加上那些兼職但想要全職工作的人,從8月的7.2%降至9月的6.9%。

今年截至9月,僱主平均每月增加就業崗位16.1萬,低於上次衰退後就業開始回升以來的八年裡每月平均增加的19萬個就業崗位。

9月製造業就業人數減少2000。包括醫療保健和交通運輸在內的其他行業就業崗位則強勁增加。

(華爾街日報)


香港自反修例事件以來,衝突持續升級,因應各區交通星期二早上(8日)可能受影響,教育局提醒學生及家長出門前注意交通消息及相關宣布,並建議學校按校本機制採取應變措施,彈性處理個別學生因交通問題而遲到或缺席的事宜。

香港教育局籲請學校作適當安排,妥善照顧已返校的學生,與家長保持溝通,並在放學時間,讓學生在安全情況下回家。

局方亦提醒學生,必須時刻以安全為大前提,放學後盡快返回家中,切勿在街上流連或前往可能有危險的地方,更不可參與違法活動。


珍惜香港 停止暴力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過去數月,示威遊行演變為極端暴力和衝突事件,近日的暴力程度更明顯升溫。激進示威者每每在不同地點非法集結,肆無忌憚作出破壞和攻擊,衝擊法治,破壞社會安寧,大大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窒礙商業活動。這些違法行為令人髮指,香港正處於嚴峻的情況。

在進行暴力破壞和攻擊時,激進示威者幾乎全部蒙面,意圖隱藏身分,以便能逃避警方的偵查,進行非法行為而逍遙法外。他們襲擊警務人員及持不同意見的市民、四處縱火、投擲汽油彈及雜物、攻擊警車及警署、蓄意破壞商舖和公共設施、癱瘓交通,以及大規模破壞港鐵車站等,視法律為無物,危害公共安全,令香港出現嚴重的公共危險情況。

 

 

作為有承擔的政府,我們不能對情況坐視不理,有現行法例卻備而不用,任由暴力升級,情況惡化。政府會決心盡一切努力,止暴制亂,盡快恢復社會秩序,而警隊會繼續竭力嚴正果斷執法。就此,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按《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規例》,以禁止任何人在非法集結、未經批准集結,或受規管的公眾集會及遊行的情況下,使用阻止識辨身分的蒙面用品。

《禁止蒙面規例》在星期六(10月5日)生效,旨在針對進行暴力破壞的示威者,阻嚇和減少蒙面下的暴力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協助警方的刑事調查及搜證,以及阻止暴力和違法行為;同時防止犯罪人逃避法律制裁及減低隱藏身分的人作犯罪行為的機會。我必須強調,政府訂定《禁止蒙面規例》是基於社會上出現了危害公安的情況,而絕對不是香港已進入緊急狀態。

值得留意的是,《禁止蒙面規例》無損市民的言論自由與和平集會的自由。市民在不使用蒙面用品的情況下,依然可自由參與合法、和平的公眾活動。

此外,《禁止蒙面規例》中有條文,讓市民在有合理辯解的前提下,使用蒙面用品。這充分說明政府雖然要阻止激進示威者隱瞞身分,進行違法行為並逍遙法外,但我們亦有顧及市民可能有正當理由而需要使用蒙面用品,並盡量在兩者間取得合理平衡。事實上,禁止在示威蒙面的法例亦不是香港獨有,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先進西方國家早已存在。

《禁止蒙面規例》是一項附屬法例,與所有附屬法例一樣,會由立法會以「先訂立後審議」的方式審議。政府已按立法會程序向立法會就《禁止蒙面規例》提供文件,待立法會在10月16日復會進行審議,絕不存在政府繞過立法會立法的説法。

政府訂立《禁止蒙面規例》是一個困難但必須的決定。考慮到目前危害公共安全的迫切情況,除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制訂《禁止蒙面規例》外,並無其他及時的方案。

政府充分明白在遏止暴力行為,恢復社會秩序之外,亦必須繼續與市民真誠溝通,加強政策方面的工作,以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讓香港繼續向前。

政府會以不同的方式與社區對話,而立法會亦會在10月16日召開本年度(2019至2020年度)的首次會議,屆時行政長官會發表2019年《施政報告》。我期望立法會工作能夠順利展開,讓政府可推動及落實多項有利民生及經濟的措施和項目。

此外,區議會選舉提名期亦已於上星期五(10月4日)展開,投票將在11月24日舉行,政府正全力進行籌備工作,會致力讓選舉在公開、公平和公正的情況下進行。近日社會氣氛緊張,暴力事件持續發生,我們呼籲社會各界,包括政黨及議員公開反對暴力,讓選舉能在和平的環境下順利舉行。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2003年7月28日,中央政府應香港特區政府請求而推出「內地居民港澳個人遊」,俗稱「自由行」。

2003年的香港非常悽惶,負資產的陰霾還沒散去,非典型肺炎又殺到。那年上半年的香港,某些方面有點像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酒店空空蕩蕩,酒樓空空蕩蕩,商鋪空空蕩蕩,旅遊景點空空蕩蕩……

 

 

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自由行不由分說就啟動了。啟動的目的,是想推動一天天富起來的內地人到香港旅遊,帶動香港的旅遊消費,創造就業機會。

2003年全年,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是847萬。自由行推出之後,祖國內地就成為香港旅遊業最大的客源市場,2018年內地遊客佔整體訪港旅客的78%。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公佈的最新數字,2019年7月,香港「兵荒馬亂」,內地訪港遊客人數仍有416萬。

2002年,香港旅遊業的收入358億港元,2018年香港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3282億港元。

據香港政府旅遊事務署的最新數字,2016年,旅遊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5%,就業人數約25.89萬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約7%。而在2002年,旅遊業就業人數是14.22萬。

又增加就業,又增加收入,豈不是大好事?為什麼香港社會卻嘖有煩言?因為,內地遊客打破了香港大多數人也就是香港中產階級的平靜、精緻的日常生活。

請注意,自由行所帶來的旅遊業職位主要是低學歷低技術的職位,從業者屬於香港草根而非中產階級。這些人,歡迎遊客,不管你來自哪裡,來自內地也一樣歡迎。所以,內地人到香港旅遊,住酒店、上酒樓、逛商店,都不會覺得不舒服。程老漢在香港上酒樓吃飯,一向都是講普通話,服務員歷來都很友好。

中產階級的職業是:醫生、會計師、建築師、飛行員、教師、中高級公務員、中高級傳媒人、大企業白領……跟旅遊業都沒關係。旅遊業裡也有中產階級,程老漢認為他們可能比較歡迎遊客,屬於中產階級裡面的另一部分人。

當大量內地人湧進香港的酒樓吃吃吃、湧進香港的商店買買買,店員當然歡喜,可是同樣也是顧客的香港中產階級就覺得酒樓太擠了,商店太擠了……香港彈丸之地,大量遊客湧入,會立竿見影地在港鐵車廂裡、商場裡、酒樓裡造成擁擠。原來平靜安寧和富裕的生活,遭到破壞。沒了平靜安寧,剩下富裕有什麼意思?掙錢不就是為了過上平靜安寧的生活嗎?

香港是一個中產階級佔多數的社會。香港學者雷鼎鳴認為,香港超過一半的人口是中產階級。他是這麼算的:香港30%的人口住在公屋,4%人口住在宿舍,14%租住房子,52%住在自置物業。香港樓價「貴絕全球」,有樓者必屬中產。

 

 

2019年的夏天,「光復」運動之下,旅遊業哀鴻遍野,為什麼多數香港人卻無動於衷?因為事不關己嘛!整個「光復」運動,就是一場中產階級運動,是有房有車的香港中產階級的運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規例》,5日凌晨起生效。北京港澳辦表示,支持港府制訂《禁止蒙面規例》,認為有助打擊和遏制暴力犯罪,恢復社會秩序。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宣布,由於該區附近或會出現特殊情況,為確保出席者安全,宣布取消原定星期五(4日)晚七點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管弦童聲歌詠港島情」。


香港因修例風波引發的暴力事件持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聯同所有司局長4日(星期五)宣布,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訂立《禁止蒙面法規例》,規例於5日(星期六)凌晨起實施。

條例規定任何人不得在獲批准集會、非法集結或未經批准集會活動上,使用相當可能阻止識辨身分的蒙面物品,違例者最高可被判處監禁一年,罰款2.5萬港元。獲豁免情況,包括正從事某專業或受僱工作,並基於人身安全、因宗教理由、因醫學或健康理由而使用蒙面物品。

林鄭月娥表示,有關決定不等於香港進入緊急狀況,形容並非容易的決定,但認為是必須,又指會有豁免情況,並有適當平衡。

林鄭又指,當法例稍後無需要引用時,可於相隔一段時間後廢除,並由行政長官宣布撤回。她認為,大部分市民都不放心外出,反映暴力行為已危害到香港的公共安全,指已符合引用條例的法律要求和標準。

教育局全港學校發信 籲家長以身作則

香港教育局差不多在政府召開記者會同一時間,即下午約3時向全港學校發信,提醒《禁止蒙面規例》即將生效,要求學校提醒學生及家長,除宗教或健康原因,校內外均不應佩戴口罩或以任何方式遮蓋臉孔,原則適用於教職員及在校工作的人士。

教育局並向學校提供家長通告樣本,包括呼籲家長樹立良好榜樣、以身作則,並勸喻子女切勿參與可能出現混亂、危險或違法的活動。


 

 

1.多間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準備引用《緊急法》,並按法例賦予的權力,頒布《禁蒙面法》,以阻止示威者在公眾集會中蒙面。有立法會議員成立「禁蒙面法推動組」,由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擔任召集人,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和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擔任顧問。對於有人質疑立《禁蒙面法》無用,葛珮帆以禁毒為例,指執法雖然困難,但相信立法後可產生阻嚇力。

2.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未有平息跡象,香港旅發局星期四(3日)宣布,取消十月中舉行的「香港單車節」及月底至下月初的「香港美酒佳餚巡禮」。香港旅發局主席彭耀佳形容是艱難的決定,但考慮到香港未來數周或仍存在不確定情況,令活動未必能順利舉行,決定取消。

3.上水發生致命交通意外,一架駛往元朗的小巴,凌晨四時許沿青山公路行駛,駛經古洞段近松柏塱時進入對面線,與一架九巴迎頭相撞,並波及一架的士,小巴司機死亡,另外有14人受傷。

4.台中市一間工廠星期四(3日)凌晨起火,兩名失蹤的消防員證實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