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13日)總結2018年施政大事時,認為港府就國歌法立法、取消「港獨」人士參選資格、及取締香港民族黨等與憲制有關的大事,考驗她的政治智慧及包容,但強調維護「一國兩制」不會有妥協空間。


1.港府建議修例禁止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進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一律被禁止,違者最高可判囚半年及罰款五萬港元,而在禁煙區使用電子煙,最高可判罰款五千港元。條例草案星期五(15日)刊憲,獲立法會通過的話,刊憲後六個月生效。香港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的《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訂明禁止進口另類吸煙產品,旅客亦不准攜帶入境,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指,實施初期當局會寬鬆處理。

2.港府擬全面禁止電子煙,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表示,規管主要是盡早防止新興的煙草產品在港大行其道。

3.港府宣布擬修例禁止電子煙的同一天,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在網誌中發文,表示預期條例草案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但強調保障公眾健康應是政府的首要考慮,又形容禁電子煙防患未然是責無旁貸。

4. 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東區交通的中環灣仔繞道1月20日首階段通車後,西行連接林士街天橋的工程大致完成,香港運輸署總工程師梁少江星期三(13日)指,會爭取二月內通車,但被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批評周邊路牌指示仍不清晰,導致交通混亂。

5.港鐵太和站附近架空電纜,上星期日(10日)被擲下的一條17米長行人天橋扶手桿擊中,東鐵線部分路段服務一度受阻,香港警方星期二(12日)晚在上水區,拘捕一名14歲本地男童及一名18歲外籍男子,他們涉嫌刑事毀壞正被扣留調查。

6.台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機師工潮持續至第六天,華航與機師工會周三(13日)從凌晨起通宵磋商逾11小時後,雙方就最具爭議的疲勞航班達成初步共識,華航同意在10條疲勞航班中的5條增派人手,最快於簽署協議後一個月實施。勞資方將於周四上午10點繼續開會。而受華航機師罷工影響,華航星期三(13日)再有四班來往香港及台北,及兩班來往香港及高雄的航班取消。

7.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如中美貿易磋商在三月初的限期前,接近達成協議,他可能同意延長期限。他又說,現階段不打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8.憧憬中美達成貿易協議,港股星期三(13日)升穿牛熊分界線後,中午後升幅持續擴大,恒生指數一度觸及28533點,但未能企穩28500點水平。恒指收報28497點,創半年新高,升326點,升幅1.16%,連升第三天,其中手機設備及5G概念股急升。主板成交增至1210億元,較星期二急升26%。


保障公眾健康 控煙責無旁貸 (13/2/2019)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 陳肇始

政府的政策一向是鼓勵市民不要吸煙、抑制煙草的廣泛使用,並減低二手煙對公眾的影響,以保障公眾健康。我們一直以來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加強控煙,包括立法、執法、宣傳、教育、提供戒煙服務和徵稅。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與衞生署署長出席控煙活動

經過政府和各界多年努力,15歲及以上人士的吸煙率已由八十年代超過20%,大幅降低至現時10%。政府亦已在《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訂下目標,期望到2025年把吸煙率進一步減至7.8%。我們亦會參考外國的經驗以研究達致煙草終局的未來路向。

近年,另類吸煙產品愈見流行,為我們帶來新的健康風險及挑戰。這些產品往往被包裝成危害較少的替代品;推介手法更針對年輕人和非吸煙者,誘使他們嘗試吸食,甚至轉為吸食傳統捲煙。事實上,這些新型吸煙產品均危害健康和製造「二手煙」,亦未有足夠證據證明能幫助戒煙。反而有研究提出這些新產品會引致使用者同時使用新型吸煙產品及傳統捲煙。市民大眾或會低估這些產品的害處,甚至慢慢重新接受吸煙的形象及相關行為。

有見及此,行政長官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公布會修訂法例,禁止這些另類吸煙產品。今天,食物及衞生局剛向立法會提交《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修訂條例草案》),以禁止進口、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例如電子煙、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及草本煙),扼要如下︰

禁止進口

我們建議禁止將另類吸煙產品進口香港,包括當作包裹或貨物運入,或由旅客攜帶入境,但過境物品、航空轉運貨物,以及抵達香港國際機場而自抵港後沒有經過出入境檢查的過境人士,均可獲豁免。

禁止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

我們亦建議禁止製造、售賣、分發和宣傳另類吸煙產品。現時法例禁止以「給予」的方式分發傳統煙草產品,包括以換取憑證或作為任何活動或比賽的獎品。我們建議把其禁止的涵蓋範圍擴大至包括另類吸煙產品。此外,鑑於現已禁止煙草廣告,有關的限制也將適用於另類吸煙產品。

另外,我們會訂立條文,明確禁止在禁煙區內使用另類吸煙產品。至於出口方面,我們不會禁止另類吸煙產品的出口,銷售商可隨時輸出這類產品,清理存貨。

社會討論

過去大半年,社會對政府應規管或是全禁這些另類吸煙產品有一番熱烈討論。醫學界、教育界、家長及不少市民擔心容許另類吸煙產品如只在受規限的情況下可以售賣,是不足以保障公眾健康,還會帶來十分負面的影響,尤其對兒童及青少年,故強烈要求政府禁止這些另類吸煙產品的進口、製造、售賣等。

事實上,世界衞生組織收緊了其煙草控制指引。在2016年11月舉行的第七屆《世衞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建議其締約成員國考慮採取規管措施,包括禁止電子煙的製造、進口、分銷、售賣和展示,其後在2018年10月舉行的第八屆會議亦進一步針對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提出相同建議。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與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衞生組織總部禁煙告示合照。

科學實證

與此同時,國際上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電子煙和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均有損健康,並可能引致門戶效應。其中一項由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及醫學學院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所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系統性文獻回顧顯示,有確實的證據證明大部分電子煙產品含有並釋出多種可能有毒的物質,其中一些更可引致細胞受損及癌症。

德國一項有2,186名十年級學生參與的研究發現,吸用電子煙的學生嘗試吸用傳統捲煙的風險高出2.2倍。

美國最近一項研究更證實電子煙對18至30歲的年輕人的門戶效應。在915名從不吸煙的年輕人當中,在18個月期間有47.7%的電子煙使用者及10.2%的非電子煙使用者開始吸用捲煙。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在去年9月指出在2017年有逾200萬名初中和高中學生為電子煙的現時使用者(即過去30天曾經使用)。美國已採取新措施以針對向青少年非法售賣電子煙的情況,包括向非法售賣電子煙產品予未成年人的零售商發出警告信;以及要求主要製造商就如何處理青少年取得和使用其產品的普遍情況提交計劃書。當局亦警告,為針對青少年廣泛使用電子煙的問題,該局或會限制加添味道的電子煙。

至於香港,根據香港大學於2016至2017年進行有關吸煙情況的學校統計調查結果,曾經吸用電子煙和現時吸用電子煙的中一至中六學生的人數分別為29,380(8.7%)和2,770(0.8%)。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進行的一項本地研究更顯示,就曾經使用電子煙的小二至小四學生而言,2017至2018年較2016至2017年增加了55%。

海外研究亦指出,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的焦油量和尼古丁量與傳統捲煙相若。日本一項近期研究指出一名16歲人士在使用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後,確診患上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一種急性嚴重肺病,可引致致命的呼吸衰竭)。

儘管仍有待更多研究證明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的門戶效應,一項美國研究探討了日本和瑞士的消費者對iQOS(iQOS是菲利普莫里斯國際研製的加熱非燃燒煙草產品,全寫為 i Quit Ordinary Smoking) 的觀感。研究透過專家訪問、產品和銷售分析,以及進行聚焦小組,所得結論是,iQOS被推銷為「先進、高科技和高尚」的產品。青少年及年輕人更容易被這類產品定位吸引,而這種手法已引起關注。

該項研究的結果與日本一項縱向研究的結果一致。該項縱向研究訪問了8,240名15至69歲人士,以了解iQOS的現時使用情況,結果發現iQOS的現時使用率在2015至2017年間增加超過十倍(由2015年的0.3%增至2017年的3.6%),尤其是15至19歲人士的現時使用率,已由2015年的0.6%增至2017年的2.0%。而20至29歲人士的現時使用率,則由2015年的1.0%增至2017年的5.8%。從不吸煙人士的現時使用率,也由2015年的0.1%增至2017年的1.3%,增加超過10倍。

我們預期今日出爐的條例草案會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一些煙草商、販商和吸食另類吸煙產品的市民亦可能會有不同意見。無論如何,保障公眾健康應該是政府的首要考慮,我作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亦責無旁貸。我們必須確保政府多年來控煙工作的成果不致毀於一旦,也必須對新的吸煙產品所帶來的害處防範於未然,尤其是對年青人和下一代所帶來的影響。

政府會繼續關心吸煙人士的健康,也會投放資源,加強戒煙服務,從而減少他們因吸煙而患上各種致命疾病的機會等。有關戒煙服務詳情,可瀏覽衞生署控煙酒辦公室的網頁。

2019年2月13日


港府建議修例禁止包括電子煙、加熱煙等另類吸煙產品,進口、製造、銷售、分發及宣傳一律被禁止,違者最高可判囚半年及罰款五萬港元,而在禁煙區使用電子煙,最高可判罰款五千港元。條例草案星期五(15日)刊憲,獲立法會通過的話,刊憲後六個月生效。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提交的《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訂明禁止進口另類吸煙產品,旅客亦不准攜帶入境,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阮慧賢指,實施初期會寬鬆處理。

阮慧賢又表示,規管主要是盡早防止新興的煙草產品在港大行其道。


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東區交通的中環灣仔繞道1月20日首階段通車後,西行連接林士街天橋的工程大致完成,香港運輸署總工程師梁少江星期三(13日)指,會爭取二月內通車,但被中西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學鋒批評周邊路牌指示仍不清晰,導致交通混亂。


受到市場憧憬中美貿易戰緩和所影響,港股星期三(13日)逾7個月以來再升穿牛熊分界線,即250天移動平均線,進一步突破28400點水平。恒生指數星期三(13日)中午收報28397點,升225點,半日成交金額626億9640萬港元。

手機設備股造好,信利(0732)收報1.3元,升17.1%;高偉(1415)收報1.29元,升9.3%;華顯光電(0334)收報0.59元,上升9.3%;瑞聲科技 ( 02018 )升超過百分之7,為升幅最大的藍籌股; 舜宇光學 ( 02382 )升百分之3。另外,港交所(00388)亦升超過百分之2。


台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機師工潮持續,華航與機師工會周三(13日)從凌晨起通宵磋商逾11小時後,雙方就最具爭議的疲勞航班達成初步共識,華航同意在10條疲勞航班中的5條增派人手。勞資方將於周四上午10點繼續開會。

華航與工會達成的初步共識中,華航同意按機師更表增人手,飛航時間8小時以上會派3人,12小時以上以派4人。至於工會提出飛行時間較低、但工時較高的十條特殊航線,華航同意就其中五條作改善。

機師工會與資方周三(13日)凌晨1時展開第三次協商,至翌日近中午12時結束。接近結束時,資方代表、華航法務經理疑因會議時間過長,突然流鼻血、胃部疑抽筋需離場,交通部次長王國材其後建議暫停協商。

 


港府今年1月1日推出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最多補貼市民乘車開支300港元,香港運輸署星期二(12日)提醒市民本周六(16日)起,可利用八達通在全港逾一千八百個地點領取一月交通費補貼。

領取公共交通補貼的途徑包括︰

補貼領取站——設置於

 

(1)各港鐵站和輕鐵客務中心

(2)指定渡輪碼頭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3)任何7-Eleven便利店、OK便利店和惠康超級市場;

(4)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及

(5)八達通服務站

 

補貼有效期三個月內須領取

香港運輸署發言人補充,市民往後在每月十六日起可以同樣方式領取上一個月補貼。領取每月補貼有效期為三個月,市民可於三個月內(即二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領取一月份的補貼。

香港運輸署發言人說:「根據市民在計劃下的一月份實際開支,政府會發放約一億八千六百萬元的補貼,有超過二百三十萬名市民受惠。」

市民可透過補貼計劃網頁(www.ptfss.gov.hk)、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及補貼計劃熱線(2969 5500)查詢公共交通開支記錄及補貼金額。如對補貼計劃詳情有任何疑問,可瀏覽補貼計劃網頁或致電1823。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不設年齡及入息水平限制,今年1月1日起,每月公共交通開支逾400元的市民可受惠。當扣除400元交通開支後,剩餘開支可獲政府25%補貼,以每月300元為上限。市民毋須就計劃提出申請。


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日)表示,中央日內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會提供發展的大方向。林鄭月娥相信大灣區發展,不會影響實施「一國兩制」。另外,三地政府下周四(21日)在香港舉行宣講會,解釋規劃。

2.有港媒星期二(12日)引述消息報道,香港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歐陽伯權,將接替今年六月退任的馬時亨出任下任港鐵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拒絕證實人選,但她認為港鐵新主席任重道遠,要挽回公眾對港鐵的信心。

3.兩名香港立法議員提出規管領展租金升幅的私人條例草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2日)表示,私人條例草案的做法較特殊,因此要嚴肅處理。

4.去年一名港人在台灣遇害的案件,香港政府基於與台灣未有引渡協議,未能將嫌疑人移送至台灣接受審訊,香港法院只可處理他在香港的涉嫌洗黑錢罪,香港保安局建議修訂《逃犯條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容許經行政長官批准後,一次性啟動處理移交逃犯請求,適用於未與香港簽訂引渡協議的地方。

5.香港中旅社星期一(11日)宣布三月中起,市民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旗下各分社證件服務中心,不再提供即日現場派籌,市民要預約辦理相關證件,必須預先到中旅社官方網站預約。中旅社的通告指,為增加辦證效率、縮短輪候時間改善服務,3月15日起啟用升級的網上預約系統,除特殊情況外,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不再即日派籌。申請人需要按指引提前於網上預約辦證時間及地點,並於預約時間前30分鐘,攜同所需文件、指定格式的相片辦理。

6.台灣的中華航空機師罷工工潮第五天,六班來往香港及台灣航班取消,華航全日有二十八班航班取消,估計五千名旅客受影響。華航的機師工會指,如果資方未能提出新方案,不會參與星期二(12日)下午的談判。

7.英國有傳媒報道,首相文翠姍準備於夏季下台。英國《太陽報》周一(11日)引述文翠姍內閣官員表示,相信首相正計劃夏季請辭,有利在繼任人選發揮影響力。據報,文翠珊希望在相對強勢下自行辭職,令她在執政保守黨黨魁的繼任人選有一定發言權;反之若她被迫下台,就會失去影響力。分析指,文翠珊的做法,是要阻止前外相約翰遜問鼎首相一職。消息又稱,文翠珊自去年12月避過黨內逼宮後,便沒有多大興趣制定英國脫歐後兩年的國內政策議程。


香港中旅社星期一(11日)宣布三月中起,市民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將全面實行網上預約;旗下各分社證件服務中心,不再提供即日現場派籌,市民要預約辦理「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回鄉證)」或「往來港澳通行證(雙程證)」,必須預先到中旅社官方網站預約。

中旅社的通告指,為增加辦證效率、縮短輪候時間改善服務,3月15日起啟用升級的網上預約系統,除特殊情況外,辦理回鄉證及雙程證不再即日派籌。申請人需要按指引提前於網上預約辦證時間及地點,並於預約時間前30分鐘,攜同所需文件、指定格式的相片辦理。

香港中旅社網站通告,詳列申請回鄉證辦法,三月中起取消即日派籌,即日起需預先在網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