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表示,「一國兩制」的構思科學,實踐取得成功,他希望台灣民眾能多來香港,直接了解香港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情況。

梁振英1月3日在社交網Facebook發文指出,自言在1984年至1997年有參與香港按照「一國兩制」方針回歸祖國的全過程,並先後出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預備工作委員會小組召集人等職務,在回歸後出任行政會議成員和第四任行政長官。

梁振英認為,一國兩制的構思是「科學的,實踐是成功的」,指過去21年說明,在一個國家之內,大陸和香港實施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貨幣、法律和司法制度等,是完全可行,有利於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獲包括英美在內的國際社會公認。他相信,按一國兩制方針收回香港,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香港前途問題,排除長時間困擾香港社會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他又將香港的金融市場和對外貿易發展歸因於一國兩制。

梁振英又提出,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地位,及居民的權利和義務等,都由《基本法》的160條以法律形式規定,形容《基本法》既是香港法律,也是全國性法律,全國各地均需遵守。

他又指回歸以來,中央人民政府、大陸各地方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均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全面落實香港的高度自治。

梁振英透露過去31年,每天看一份台灣報紙,但過去幾個月,由於意識到台灣時局的變化,每天改看兩份台灣報紙:知道台灣媒體對「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具體情況報道不多,台灣各界人士也知之不詳。他稱希望台灣民眾能多來香港,直接了解香港實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具體情況。梁表示,也希望香港朋友能夠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國和平統一。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美國國務院周四(1月3日)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稱由於中國「任意」執行當地法律,及對持美中雙重國籍人士作特殊限制,建議美國公民前往中國時要提高警惕。

美國國務院周四(1月3日)發出新的旅遊警示稱,中國當局一直運用「出境禁令」,把美國公民留在中國,有關禁令也用於迫使美國公民協助政府調查,或幫助當局在解決民事糾紛時偏向當地的當事人等。

美國國務院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公民只有在試圖離開中國時才會意識到出境禁令,而且無從得知禁令可能持續多久。國務院補充說,美國公民在這些禁令下已受到騷擾和威脅。

美國國務院還警告,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擁有美中雙重國籍的人士和華裔美國公民可能面臨更多審查或騷擾。

有報道指,暫時未知道這項最新旅遊警示,是否與華為孟晚舟案、加拿大前外交人員康明凱、及商人邁克爾在中國被拘留的事件有關。


澳門路氹城銀河酒店附近星期四晚(1月3日)發生開槍事件,三名內地男子在非吸煙區內吸煙,警員上前勸阻時遇襲受傷,經多次警告無效後向天開槍示警,三名內地男子被拘捕。

據現場拍攝片段顯示,一名操普通話的白衣男子,向持警棍的治安警不斷高聲指罵叫囂,又說粗言穢語,期間疑為同行的友人企圖阻止,並攔截警員。後來,另一名同樣操普通話的內地女子亦加入推撞警員,情況一度混亂。警員寡不敵眾下向天鳴槍,惟白衣男子繼續叫罵,又企圖衝向治安警。

消息指,事發於星期四晚約十一時多,多名內地男子在非吸煙區內抽煙,警員上前勸阻時,被人指罵及推撞。至於受襲的治安警則受傷,需送院治療。

澳門新修訂《控煙法》自元旦日起生效,娛樂場除獲准吸煙的吸煙室外,室內範圍一律全面禁止吸煙,一旦被檢控,最高可被罰款20萬澳門元。

網民倡實施孖Beat制

有網民在社交網Facebook留言,不屑現場的酒店保安在事件中全無作為,質疑他們怕事膽怯,明顯是擔心得罪客人,並批評他們未有全力配合警方執法,亦有人調侃稱,這班鬧事的內地人倘身在外國,早已被擊斃。有網民建議澳門治安警倣傚香港做法,以雙警員巡邏制保障執法者的安全,必要時亦有助控制場面。


1.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星期四(1月3日)下午病逝,終年73歲。香港教區下周五(11日)為楊鳴章舉殯。楊鳴章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12月27日入住嘉諾撒醫院,至1月2 日傳出病情惡化,當晚被指一度彌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及湯漢樞機均有到醫院探望。楊鳴章最後一次露面,為12月24日於堅道主教座堂主持平安夜子夜彌撒。

2.四名香港人在菲律賓被指藏毒,去年十二月中被判囚終身監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信菲律賓總統,表達關注。香港特首辦指,行政長官重視保護在外港人權益,在考慮過案件情況和家屬請求後,星期三(1月2日)親自致函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達她本人及香港社會的關注。

3.香港政府會分階段,開放多個政策局及部門數據,免費供公眾瀏覽及使用,今年會先開放逾650個數據,當中包括政府停車場泊車位等實時數據。參與的政府部門有逾八十個,新政策下,除非涉及個人私隱資料,各政策局及部門須致力在「資料一線通」網站,開放數據予公眾免費使用。

4.澳洲悉尼一個宗教團體發生兇殺案,造成一死一傷,兩人均為教會職員,死者為一名台灣人,十六歲疑犯被拘捕。

十六歲疑犯案發後被拘捕。
澳洲警方在案發教會現場帶走一批證物調查。

5.熱帶風暴「帕布」趨向泰國及馬來西亞,香港天文台台長岑志明在社交網Facebook形容風暴「不太尋常」,呼籲將前往馬來西亞或泰國的旅客要特別留意天氣狀況。


中國登月探測器「嫦娥四號」,星期四(1月3日)早上10時許,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定區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而「嫦娥四號」亦已通過「鵲橋」中繼通訊衛星,向地球傳送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今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展開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訊,被內地傳媒形容為開啟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原文連結: 觀察者網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星期四(1月3日)午病逝,終年73歲。香港教區下周五(11日)為楊鳴章舉殯。

楊鳴章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12月27日入住嘉諾撒醫院,至1月2 日傳出病情惡化,當晚被指一度彌留,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及湯漢樞機均有到醫院探望。

楊鳴章最後一次露面為12月24日於堅道主教座堂主持平安夜子夜彌撒。他在去年的聖誕賀辭中,曾呼籲信眾以愛心察覺他人的需要,特別是弱小的所需。

楊鳴章1945年上海出生,四歲時移居香港;曾於2009年及2014年,獲委任為香港教區副主教及香港教區輔理主教,至2017年8月接替榮休的湯漢樞機。

他上任香港教區主教前,曾多次因發表爭議性的言論受批評,包括形容被拘捕的非法佔領人士及同性戀者為「吸毒」、指「不唱國歌是違反社會常態」等。

 


澳門衛生局指,接獲內地衛生部門的通報,廣東省確診有人感染H9N2禽流感。

衛生局星期三(1月2日)接獲的通報指,感染H9N2禽流感的患者為一名居於深圳市的32歲女子,她於12月19日起出現徵狀,12月25日入院接受治療,現病情較輕。

而澳門衛生局則呼籲市民注意下列事項:

  • 避免前往人多,及有出現人感染甲型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市、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禽鳥的地方;
  • 避免接觸病人、禽鳥或其他動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習近平出席《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並發表講話,重申兩岸必須統一。

1.北京周三(2日)為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習近平指,「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稱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前景,更指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是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但他強調,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選項。習近平更將「台獨」形容為歷史逆流和絕路,指所有台灣同胞應認清「台獨」禍害,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光明前景。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海撰文,強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唯一正確選擇。

2.中國駐美大使崔天海在美國媒體《今日美國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中美的共同利益遠大於矛盾分歧,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他指出中美關係脫鈎,或彼此隔絕的做法屬不負責任。他同時強調,雙方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嚴格遵守《中美建交公報》等三個聯合公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毫不動搖。

 

韋志成受訪時指,會在「煥然懿居」揀樓時,按樓價調整折扣率,但拒絕評估今次售樓反應。

3.首個港人首置上車盤馬頭圍道「煥然懿居」將以市價62折發售,周四(3日)開始接受申請。香港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周三(2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會在申請人揀樓時,視乎當時樓價,調整折扣率。他解釋因項目以小單位為主,加上對象是收入較高的一群,他們將來較多向上流及換樓的機會,故「煥然懿居」買家購入單位後有5年限售期。

 

 

壹傳媒位於將軍澳的總部大樓,周三早上被發現閘口被人貼字條及淋紅油破壞。
字條上寫有給「總編輯」字句。

4.壹傳媒位於將軍澳駿盈街的總部大樓閘口,於周三(2日)早上約八時,被保安發現被人貼上字條及淋潑紅油破壞,隨即報警。警方到場後,發現該字條以白紙黑字撰寫,抬頭寫有「給總編輯」,內容為要求不要再報道與某集團相關的新聞。警方現將案件列作刑事毀壞案,並翻查大樓閉路電視錄影展開調查。

 

 

警方在將軍澳及西區,拘捕三名涉與大角咀斬人燒車案有關的男子。

5.大角咀元旦日晚發生斬人燒車案,一名男子晚上八時多駕駛七人車,駛經富榮花園對開時,突被兩部私家車將其閘停,七至八個戴口罩的男子隨即落車施襲,七人車司機右手被斬傷,刀手事後上車逃去,傷者被送往醫院治理。數分鐘後,距斬人案現場約六百米的油麻地警署對開,有一部私家車起火,警方懷疑與傷人案有關。警方經調查後,在將軍澳厚德邨及西區拘捕3名涉案男子。

 

 

海關轄下17項牌照及服務費3月起上調一至兩成

6.香港政府將於星期五(1月4日)在憲報刊登《2019年應課稅品(修訂)規例》及《汽車(首次登記稅)條例》公告,以修訂海關轄下17項牌照及服務費用,新收費3月1日生效。調整收費的項目包括應課稅品貿易商牌照費;任何牌照轉讓、替代或修訂費用;某些證明書和貯存應課稅品費用;保稅倉監督費;及汽車進口者及/或分銷商註冊費。

 

7.民間人權陣線元旦日舉行遊行,有手持「港獨」標語人士強行進入香港特區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並上台發言,香港政府深夜發聲明譴責。聲明指,政府容許市民進入東翼前地,集會、示威或發表意見,但不能容許個別人士利用東翼前地鼓吹或宣揚「港獨」,對組織負責人未有勸喻其他參加者不要進行任何違反《基本法》的活動,表示極度遺憾。

 

8.一名來自中國的40多歲女遊客,於元旦日傍晚,被發現昏迷在日本山梨縣的縣道馬路上,頭部重創。當地警方到場後認定她被車撞傷,正追查不顧而去的司機下落。該女遊客事後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被判定為肋骨骨折重傷。

 

9.港股在2019年首個交易日顯著受壓,恒生指數午後一度大跌700點。大市早上輕微低開,但財新製造業PMI數據表現遜預期,證明中國經濟出現下滑,令恒指開市後跌幅迅速擴大,最多跌逾750點,至25000 點邊緣,藍籌股幾乎全線下跌。而面對港股今年首個交易日急挫,券商認為短期不樂觀,但全年可能回升。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海撰文,強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唯一正確選擇。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海在美國媒體《今日美國報》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中美的共同利益遠大於矛盾分歧,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他同時強調,雙方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嚴格遵守《中美建交公報》等三個聯合公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毫不動搖。

崔天海指四十年前,中美外交關係與中國改革開放,幾乎同步開展。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中美外交關係帶來活力與動力,而兩國的外交關係則為改革開放,提供重要的外在環境。這兩個重要的歷史進程,為中美兩國的人民及全世界,帶來巨大的利益。

他認為在過去四十年,中美兩國不單達致令兩國人民雙贏的平衡局面,且在多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他指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有如空氣與水,滋養著兩國及世界,脫鈎或彼此孤立均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現今世界急劇變化,中美兩國在經濟、軍事及技術的發展,都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令到中美難以避免出現分歧,縱然如此,但可以加以有效管控。他指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崔天海並強調,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不能動搖,兩國必須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及重大關切,嚴格恪守《中美建交公報》及其他兩個共同公報,並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

他指中美關係,就如一座建立在以兩國共同利益為基石的高塔,這基石在過去四十年從未動搖,拆毀或毀壞它,只會令兩國人民共同受害。因此為後代子孫,帶來穩定而充滿機遇的中美關係,乃中美共同的歷史責任。

 

(今日美國報)


馬哈蒂爾否認親日反中 強調中國仍是馬來西亞最好的朋友
自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上台後,除多次訪問日本外,更接連取消或重新檢討與中國政府合作的大型計劃,因而被質疑「親日反中」。他受訪時對此說加以否認,強調中國仍然是馬來西亞最好的朋友。

馬哈蒂爾接受當地華文媒體《星洲日報》專訪時,否認自己「親日反中」,並強調自己多次在國際舞台上捍衛中國,包括他在日本出席日本的論壇時,同樣桿衛中國,為中國說話。他續指馬來西亞一直與中國保持聯繫,有貿易往來,對中國友善。

他提到當年葡萄牙遠渡至馬來西亞,兩來後就殖民當地。馬來西亞一直與中國共處,且當地有很多中國人,但中國卻沒有殖民馬來西亞。故他反問:「應該怕中國?還是歐洲?」

馬哈蒂爾指中國政府理解到馬來西亞因面對嚴竣的財政問題,難以承擔巨額費用,故作出檢討及取消中馬合作項目的決定。針對東鐵計劃,他指若中國同意,馬來西亞政府可能以縮小東鐵項目規模來繼續這項工程。

當被問及有否計劃在2019年訪問中國時,馬哈蒂爾毫不猶豫表示:「若有需要,我會訪問中國。」

(星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