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去年通過將《國歌法》納入香港《基本法》,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星期一(17日)表示,《國歌法》本地立法草擬工作已大致完成,目標明年初把《國歌法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首讀。他又表示,宣誓儀式屬於需奏唱國歌的場合。

《國歌法》其中兩項設有罰則,列明任何人公開、故意篡改國歌,或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最高可判監三年、罰款五萬元,罰則與香港特區政府早前的建議一樣,同時也規定國歌不得用於商業及私人喪事活動。

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國歌法》作為全國性法律已經實施,也已被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因此現在要做的是履行憲制責任,通過香港本地立法的方式,讓《國歌法》在香港實施。

聶德權:宣誓儀式亦要奏唱國歌

對於宣誓場合是否須奏唱國歌,聶德權表示,《國歌法》羅列了一系列須奏唱國歌的場合,特區將以附表形式,列出在香港須奏唱國歌的場合,若日後需要增刪,會通過附屬法例的形式處理。

聶德權又稱,留意到在《國歌法》全國性法律中有提及宣誓儀式,所以宣誓儀式屬於需奏唱國歌的場合。

聶德權指立法將充分考慮香港法制

有港媒報道,《國歌法條例草案》主要以《國歌法》為籃本,立法原則除明確維護國歌的尊嚴、反映《國歌法》原意,亦同時要兼顧香港法律制度。

按照立法原則,香港特區政府在草擬本地法例時,會審視全國性法律每一條條文的立法原意和目的,並在香港立法中反映出來,但聶德權強調不會「照抄」,將充分考慮香港本身的法律制度、草擬本地法例時的一貫做法、香港的情況等。


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7日)到北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充分肯定林鄭月娥的工作,指她認真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解決民生問題,體認了事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

2.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北京述職期間,(17日)上午獲總理李克強接見,李克強指高度肯定林鄭月娥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又讚揚林鄭月娥積極改善民生關注的議題。李克強稱,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來之不易。

3.四名港人早前在菲律賓因藏毒罪成,全部被判終身監禁,對於有家屬要求港府介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會嚴肅跟進。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星期一(17日)早上已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代表會面,他承諾會去信菲律賓駐港總領事館,保障四人權益。

4.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九款多功能電熱盤,發現無一個樣本能通過全部八項安全項目測試,全部樣本的溫度上升幅度均超出標準。其中八款樣本的絕緣距離不足,其中兩款在測試下錄得的洩漏電流過高,增加跳掣及觸電風險。消委會認為,效能測試顯示各樣本在預熱及熱力均勻度表現參差,提醒消費者選購時,應留意產品的安全及效能。

5.香港警方星期一(17日)公布,香港今年首十個月共錄得45653罪案,比去年同期輕微下跌百分之3,當中詐騙案增幅達兩成,有7000多宗,至於爆竊案則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兩成,為眾多種類案件中跌幅最大。

6.聖誕節及新年將至,港鐵表示會在節日期間,額外增加803班列車,方便乘客外出慶祝。除機場快綫、迪士尼綫外,港鐵所有本地鐵路綫將於平安夜(12月24日)及除夕夜(12月31日)通宵行駛。而港鐵亦會於12月24日及31日下午起加強列車服務,以配合乘客需要。為免造成危險,港鐵籲乘客切勿攜帶金屬或可浮式LED氣球進入車站範圍。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7日)到北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充分肯定林鄭月娥的工作,指她認真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解決民生問題,體認了事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一(17日)到北京述職,上午首先獲總理李克強接見,李克強指高度肯定林鄭月娥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工作,又讚揚林鄭月娥積極改善民生關注的議題。李克強稱,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來之不易。


香港有人涉嫌於深水埗一幢大廈的天台撒下鈔票後,翌日再到附近的街道派鈔票,一名相信與撒錢案有關的男子星期日(16日)被拘捕後報稱不適,被押解送院。由於曾有市民在現場撿拾鈔票,香港警方籲拾獲者,要與警方聯絡。

被拘捕的24歲姓黃男子,星期一(17日)凌晨在數名警員陪同下,押解至明愛醫院接受治療。

大批百元面值鈔票星期六(15日)於深水埗從天而降。

深水埗周末先後有撒鈔派鈔  一名男子被拘捕

深水埗星期五(14日)下午首先發生大廈天台撒鈔,大量一百港元紙幣從福榮街153號天台飄下,引起群眾哄搶,一名曾在撒鈔前透過Facebook事先張揚並進行直播的男子,事後否認與撒鈔有關,惟他星期六(15日)下午駕駛著林寶堅尼跑車到深水埗黃金商場附近,於車上打開車窗,並派發五百港元面值鈔票,再度引起哄搶,他隨後被警員截停,並以涉嫌「在公眾地方擾亂秩序」為由拘捕。


香港政務司司長 張建宗

 

文化藝術鑄造城市的靈魂,既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又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原動力。多個大型項目先後落成啟用,標誌著香港的藝文發展邁向新里程。

首先要提及位處中環核心地帶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 – 大館。由(香港特區)政府與香港賽馬會合作,保育及活化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幢歷史建築,並興建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

現已成為文化新地標的大館,是一所古蹟及藝術館,致力為香港帶來豐富精彩的歷史文物及藝術體驗,培養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社區歷史的認識和欣賞。

自本年5月29日開放以來,大館訪客人次已突破100萬,反應踴躍。事實上,我在這半年間已多次到訪大館參觀及出席不同類型的活動,證明我與大館的緣份不淺。

此外,西九文化區致力為香港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帶,促進本地藝術界互動、合作與發展。西九文化區的設施正逐步投入服務,戲曲中心率先打響鑼鼓,訂於2019年1月20日隆重開幕。戲曲中心旨在保存、推廣和發展戲曲藝術,是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世界級表演藝術場地。

戲曲中心的建築設計,以一盞傳統中國彩燈為概念,糅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為戲曲呈現富時代感的新形象。建築物的正面以串珠窗簾為概念,如傳統戲曲中常見類型;幕牆的幾何形狀由頂部開始,向兩邊展開,仿如舞台的帷幕。位於戲曲中心正中央的大劇院採用懸浮式設計,這個設計可騰出寬敞的中庭空間,讓文化藝術更能走向大眾。

在正式開幕前,戲曲中心將於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6日對外開放,提供連串免費節目及活動讓公眾參與。香港八和會館將應邀於2018年12月30日按戲行習俗為大劇院開台。

戲曲中心的開幕季除了呈獻粵劇經典《再世紅梅記》外,亦邀得香港粵劇商會和中國戲劇家協會梅花奬藝術團帶來連場好戲。當戲曲中心的鑼鼓響起時,我相信定會掀起戲曲新熱潮。

值得一提,明年(2019年)適值粵劇獲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戲曲中心開幕有利建立一個植根香港的戲曲網絡,讓香港的粵劇文化更趨蓬勃,在地區內以至世界的藝術發展發揮影響力。

西九文化區其他文化藝術設施的建造亦進行得如火如荼,當中包括呈獻嶄新藝術體驗的自由空間及藝術公園將於2019年第二季全面啟用、聚焦現當代視覺文化的M+博物館計劃於2020年底開幕。此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演藝綜合劇場的地基工程已經完成,當中演藝綜合劇場的主上蓋工程剛展開。

另一方面,完善的地區文化設施,對豐富市民生活亦相當重要。現正興建的東九文化中心預計在2021年開幕。同時,政府正積極規劃在粉嶺第11區興建新界東文化中心,隨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於2018年通過撥款,其施工前期工序預計在2022年第一季完成。在未來10年將會展開的文化工程項目,還包括擴建香港大會堂,以及翻新香港文化中心。

硬件需要軟件配合。政府會竭盡所能,投放更多資源支持本地文化藝術界別。在2018-19年度,政府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總開支逾47億元,當中並不包括基本建設工程開支、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藝術部分)和粵劇發展基金。

政府在2018-19年度增加了對香港九個主要演藝團體及香港藝術發展局的經常性資助,整體比2017-18年度增加約12.9%。政府來年也會繼續增加對九個主要演藝團體及藝發局的經常性資助,以支援所有規模的藝術團體。

政府會繼續支持文化藝術的發展和傳承,積極營造有利多元發展的環境,投入資源培育人才,提升硬件及軟件實力,發展香港成為一個植根於中國傳統並融會多元文化的國際文化大都會。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 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間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四十集:香港印刷業

 

鳴謝:新洲印刷有限公司


香港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

走過大街小巷,大家未必會留意腳下不甚起眼的渠蓋,原來蓋面上不同的圖案和密碼,背後都有不同的意思。渠蓋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設施,它就像一道門,讓渠務人員在有需要時打開,檢查及清理沙井和渠道內的阻塞物。適逢渠務署明年成立30周年,早前舉辦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渠蓋設計比賽。今次我邀請了渠務署一位「渠蓋專家」,介紹渠蓋的種類和設計特色,與大家探索蓋面上的符號,究竟代表甚麼。

香港渠務署「渠蓋專家」黎超良講解渠蓋的特色和作用。

渠蓋的誕生

渠蓋的誕生與香港的發展歷史緊密相連。在開埠初期,維多利亞城(即今日西環、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等)內的渠道單一,只依靠雨水沖走污物,而溝渠亦沒有被覆蓋,容易滋生及散播細菌。1894年,香港發生鼠疫,促使政府加速實施排污的改革,包括將雨水和污水分流,並覆蓋溝渠,從此排污管道就轉到地下。及後更以堅固的生鐵取代石和粗陶,建造更耐用的管道和井蓋。

如何識別渠蓋?

現時全港約有16萬個渠蓋,在渠務署工作超過20年的前總工程監督(現職渠務署熱線總監)黎超良介紹說,雖然渠蓋並不起眼,但鑄造心思值得大家了解一下。

渠蓋上的凹凸花紋,除了增加防滑度,主要是讓渠務人員識別兩種不同的渠蓋。

他說,早期鑄造的渠蓋大部分是圓形的,其後改為由兩個三角形拼合而成的方形設計,渠務人員可較易用鐵撬打開渠蓋,而拼合式設計亦較易於操作。至於渠蓋上的凹凸花紋,除了增加防滑度,主要是給渠務人員識別兩種不同的渠道─污水和清水(雨水)。圓圈、放射式花紋是清水渠蓋,小正方形格子則為污水渠蓋,故坊間簡稱「圓清方濁」(見圖)。

蓋面上有小正方形格子的為污水渠蓋。
渠蓋上兩個像眼睛的圓形夾縫,是方便工人以特別工具拉起渠蓋。

大家有否留意到部分渠蓋上會有兩個小型的蓋掩?原來一般渠蓋有兩個像眼睛的夾縫(見圖),是方便渠務人員以特別的工具拉起渠蓋,而蓋掩的作用是避免女士的高跟鞋卡於夾縫內,或因積水而引致蚊患。

渠蓋上有兩個小型的蓋掩,是用作避免女士的高跟鞋卡於夾縫內,或因積水而引致蚊患。

渠蓋暗藏密碼?

除了花紋圖案外,渠蓋面上常見一組組英文字母及數字,這些密碼背後有甚麼意思?黎超良說,「HK」是香港(Hong Kong)的簡稱,代表是政府財物;「DC」則是指渠務署合約(Drainage Contract),而一般渠蓋上亦鑄有製造年份及合約編號,如「DC/97/05」即指渠務署1997年05號合約,並會鑄有製造商的英文名稱。

聴過「渠蓋專家」黎超良的講解後,大家能夠解讀蓋上的密碼嗎?

另外,渠蓋會以英文字母標示其承受重量的級別,共有3級。較常見的為「H」,即重級(Heavy duty),可以承受重型車輛在上面行駛;「M」即中級(Medium duty),一般見於行人路;而「L」即輕型(Light duty),則多出現於花槽。

渠蓋設計比賽

明年是渠務署成立30周年,署方會舉辦多項活動,讓市民了解渠務署的工作及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其中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剛於昨日截止報名,共收到超過1 400份設計作品。比賽結果將於2019年1月14日公布,市民可於網上投選其中一項最具人氣獎。得獎作品將有機會被採用製成實物,於本港範圍使用。

渠務署為慶祝成立30周年,會舉辦多項活動,包括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提交參賽作品的限期剛於昨日結束,至今收到超過1 400份設計。

相信大家對香港的渠蓋已有基本的認識,渠蓋面積小小,但鑄造及設計背後所花的心思不少。下次市民行走街道時,除了低頭看電話,不妨駐足研究一下地上的渠蓋,或者會發掘到更多城市裡的有趣事物。


香港消防處繼以全身藍色的「任何仁」造型,推廣心外壓急救方法而廣為港人熟悉後,旗下Facebook專頁上載「消防處150周年紀念」短片,以相片印證消防員代代薪火相傳的使命。

 

香港消防處Facebook於星期四(13日)上載的「消防處150周年紀念」短片,以「香港消防處『使命.承傳』」為題,全長5分10秒,片段由鄭子誠旁白,以感性的方式,串連起消防員今昔相片對比,部分人更特意模倣舊相片中的動作或表情,有人即使年屆花甲,顏面難掩年華老去,但對比足證使命從來未變。

有網民表示,最感印象深刻一幕,莫過於一批消防同袍25年前在葛量洪號滅火輪旁合照,已退休的他們今年,重返已於2000年退役的葛量洪號旁合照,有網民認為情景令人感概萬千。

「消防世家」證情不變  使命不變

香港的消防及救護人員往往在事發現場衝鋒陷陣,但卻鮮有人知道箇中其實包括父子兵、父女兵和兄弟兵,在一個半世紀以來見證著香港的變遷,惟有「救急扶危,為民解困」使命從來未變。獲邀拍攝或展示相片者中不乏「消防世家」,他們深受使命號召加入香港消防處,父子、父女、兄弟統統於危急場面上陣,溫馨滿瀉。


程鶴麟     資深電視人

建築工地電焊工某甲介紹另外兩個電焊工某乙某丙去建築工地做工,要收取介紹費,又謊稱工地大佬要收好處費,要乙丙每天各交100元給他,乙丙照做了。

在香港,某甲的行為屬於犯罪。猜猜看,這事歸誰管?——廉政公署。今年9月份,廉署就起訴了這樣一宗案件,案犯朱某共收取兩位工友交給他的介紹費、好處費共2100港元。本月份法官判決朱某240小時社會服務令,並將非法所得「介紹費」歸還公司,所謂給「大佬」的每天100港元好處費則還給工友。

或問,廉政公署不是管公職人員犯罪的嗎?怎麼連建築工人拿工友一點好處費也管呢?

「廉政」,一般而言指的是廉潔政府,講政府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之初的調查對象確實就僅限於公務員,而香港市民對廉署的默認值也是如此。統計顯示,廉署成立之初,香港市民的舉報主要針對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佔比多達86%。

廉署早年的宣傳單張。
廉署早期的辦公地點,供香港市民舉報懷疑貪污案件。

但「廉政」一詞最早出現的時候,倒不是特指政府。《晏子春秋.問下四》說:「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齊景公問晏子說:「廉潔正直而能保存自身長久的人,他們是如何行事的?」

《晏子春秋集釋》引王念孫的話說:「『政』與『正』同。」所以,齊景公這句話也有作「廉正而長久」的。

成立45年來,廉署宣稱其使命是「致力維護本港公平正義」,講的是全港而非僅限於政府和公職人員。只要是貪污腐敗行為,不管你是政府高官還是商界經理、普通百姓,統統都給你來個廉而正之。

爲什麽要將私營機構和私人企業納入執法範圍呢?一是因為私企也涉及公眾利益,私企的犯罪行為會間接或直接地侵犯消費者權益;二是企業貪腐必定侵蝕到社會各個領域,政府也不可能獨善其身。最近幾年,香港市民的舉報更多地是針對私營機構和企業,持續的統計顯示,這一比例已超過年度舉報總數的70%。

官民之間存在著互動關聯,什麼樣的土壤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政府;公職人員貪腐與否,民眾其實是有責任的。比如,香港前政務司長許仕仁貪腐案,其不法所得都是企業主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