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初期,為便利通行車輛購買相關跨境車險產品,消費者可在自己所在的當地保險公司一次性買到粵港澳三地的跨境車險產品。

2012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聯合成立港珠澳大橋跨界通行政策協調小組,其中專門對駕駛人及車輛保險制度進行政策研究。在借鑑歐洲和東盟在車險一體化的製度經驗基礎上,港珠澳大橋的跨境車輛保險安排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早前,中國銀保監會批覆廣東對港澳入境車輛投保內地保險實施電子保單試點,廣東保監局也召集在粵港澳三地均有機構的保險公司推動研究制定符合三地跨境車輛需求的創新保險產品。

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澤說,通過「三地通保通賠」的一站式跨境車輛保險服務,可以讓消費者節省到不同地區購買保險的精力。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蘇毅說,粵港澳三地的保險監管機構將持續推進通行車輛購險的便利化措施,爭取儘早實現從「一地購三險」到「一張保單保三地」的轉變。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國家藥監局負責人22日通報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案件有關情況。

根據舉報提供的線索,國家藥監局7月5日與吉林省局對長春長生公司進行飛行檢查;國家藥監局7月15日與吉林省局組成調查組進駐企業全面開展調查。 國家藥監局7月15日發布《關於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違法違規生產凍乾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通告》,並查明有關企業編造生產記錄和產品檢驗記錄,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和設備,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有關規定,國家藥監局已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收回藥品GMP證書,回收尚未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國家藥監局會同吉林省局,對企業立案調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國家藥品監工管理局副局長徐景和,被網民發現身穿價值數千元人民幣的名牌上衣,接受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訪問,引發爭議。(新聞聯播截圖)

按疫苗管理有關規定,所有企業上市銷售的疫苗,均需報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簽發,批簽發過程中要對所有批次疫苗安全性進行檢驗,對一定比例批次疫苗有效性進行檢驗。該企業已上市銷售使用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為進一步確認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已啟動對企業留樣產品抽樣進行實驗室評估。

另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中國的狂犬病發病率,近年來逐步下降。

藥監局已部署全國疫苗生產企業進行自查,確保企業按批准的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GMP生產規範,所有生產檢驗過程數據要真實、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國家藥監局將組織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負責人說,該企業是一年內被第二次發現產品生產質量問題。去年10月,原食藥監總局抽樣檢驗中發現該企業生產的1批次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該產品目前仍在停產中,有關補種工作原國家衛計委會同原食藥監總局已於今年2月進行了部署。

國家藥監局副局長徐景和表示,該企業已上市銷售使用狂犬病疫苗均經過法定檢驗,未發現質量問題。為進一步確認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已啟動對企業留樣產品抽樣進行實驗室評估。徐景和還表示,藥監局已部署全國疫苗生產企業進行自查,確保企業按批准的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GMP生產規範,所有生產檢驗過程數據要真實、完整、可靠,可以追溯。國家藥監局將組織對所有疫苗生產企業進行飛行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轉自微信公眾號「俠客島」(ID:xiake_island)】

疫苗問題再刺痛公眾敏感的神經,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兩年多前,200萬支未冷藏的疫苗失效事件。兩年前的傷疤再被扯開,令人遺憾的是,兩年前俠客島寫的文章,現在看,依然適用。

疫苗事件正處在最為焦灼的階段。真相飄在風中,討論遍地都是。

制度的十年
何謂一類疫苗、二類疫苗,早在鋪天蓋地的報道與分析中完整呈現。這次出事的,都是二類疫苗,也就是自費、自願的疫苗。

關於這類疫苗如何監管,2005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疫苗流通和接種預防管理條例》,為如今的局面留下了可乘之機。條例中說,疫苗生產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疫苗批發企業銷售本企業生產的第二類疫苗;疫苗批發企業可以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種單位、其他疫苗批發企業銷售第二類疫苗。
條文看起來複雜,實際就是放開二類疫苗流通環節。與過去由防疫部門統購統銷相比,這無疑讓許多有心者看到商機。至於這商機是否合理合法,則不在一個條例的管控範圍內。

事實上,過去10年,二類疫苗的流通與監管,讓許多醫藥界人士十分擔憂,其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讓人對這個制度難言樂觀。

這還沒完。

責任的劃分
對於普通人來說,蘸著酒、吃著茴香豆討論「疫苗之殤」的「殤」字用的對不對,顯然是吃飽了撐的。他們最為關心的是,我家孩子是不是打過這200多萬支疫苗中的一支,這事是如何發生的,還會發生嗎?

一言以蔽之,監管中的漏洞,才是核心問題。別的問題並非不存在,而是不致命。
在李克強總理的批示中,點了三個部門的名,食藥監總局、衛生計生委、公安部。漏洞,正是從這裡來。這三者間的權力與責任分配,是疫苗事件帶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同樣是上面那個條例,規定了它們各自的責任。簡單說,食藥監系統負責疫苗的質量和流通的監督管理工作,衛生系統預防接種的監督管理。正如北大教授饒毅所說,食藥監局人手少、權力小、責任大,何況疫苗問題不只是一個部門,還涉及公安和衛計委。

儘管有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責任劃分是明確的,監管領域也是確定的。即便是在公安部門管轄的刑事案件範圍,線索也還得食藥監系統去移交。

漏洞的存在可以想見,讓人意外的是漏洞之大。龐某,一個在2009年就因非法從事疫苗藥品經營活動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緩期五年執行的人,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竟然還能重操舊業。公安部門、她所在的社區管理部門,哪裡去了?

一開始以為這只是疫苗監管方面的漏洞,卻發現這是個全方位的漏洞。洞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恐懼的緩解
過去許多年裡,中國的公眾與專業人士間發生過不少衝突。核電站、轉基因、化工廠、水庫……科普依然任重而道遠,孰料公眾總是能打專業人士的臉。此處絕無反智之意,而是現實並不如設想的那樣美好,所以公眾的反應總有些道理。
這才是最讓人唏噓之處。恐懼源自現實的不斷打折扣,以及一而再再而三的監管不力。

「經專業醫學知識普及,你還會對非法疫苗事件感到焦慮嗎?」搜狐做的這個在線調查,其結果是在2.9萬回覆中,接近2.8萬選擇「會」。原因如此簡單,公眾的焦慮並非來自專業醫學知識的匱乏,而是事件真相的缺席。

甚至,世界衛生組織站出來說這些疫苗幾乎不會引起毒性反應,安全風險非常低,都沒起到太大作用。

我想起前不久知乎上一個提問,「按一下按鈕你會獲得50萬同時有一個陌生人會死去,你會按嗎?」排名第一的答案說,「某度已經在做了」。如今這個段子一樣的回答仍可套用,實屬悲涼。疫苗是死不了人,可是狂犬病、乙肝攜帶者,所依靠的救命疫苗,竟是一管不痛不癢的水,這延誤的病情甚至失去的生命,誰來承擔?

殷鑑不遠。以前《中國經濟時報》的一組疫苗引發風波,但至今仍被人提起。回望當時的報道,人們憤怒的指責,歷史總在重複。

信任的條件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恐懼,又該如何平息這樣的恐懼?

我們也不知道答案。只知道,如果再有人把責任歸咎於輿論管控不力,只會吞下更多苦果。

一個正常的疫苗事件處置——假如這玩意真的存在的話——應該是這樣的,主管部門出來說經過一年的調查,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這樣的信息。而不是一臉懵懂的告訴公眾,我們也在等待各地摸清情況上報。

幾乎所有的危機公關原則,都被有些部門漠視了。這才是為何昨天與今天,疫苗事件成為企業公眾號、自媒體和一些謠言狂歡的溫床。甚至,一個像老童生一樣教讀者「殤」字用得對不對的帖子都能成為輿論熱點,就是不見真正權威的回覆。這感覺像極了在戲園子看戲,主角遲遲不出來,台下幾個按捺不住的觀眾扭作一團演給你看。

如果這是剛發生的事尚可理解,問題是犯罪嫌疑人都抓起來快一年了,各地公安機關也已打擊處理了300多名上(下)線非法經營人員,如此大案,還想漠視輿論?
總是這樣,懂的人不說,不懂的人警告你別說。有些人只想看到有關自己的正面新聞,卻不知道的是,如同夫妻相處,那真正決定感情是否破裂的不是如何共度歡樂的時光,而是如何面對雙方最大的爭執。

是壞時光裡你的作為,決定了你是否可信。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香港飛躍成國際大都會,與昔日的輝煌工業發展密不可分,既是全球重要製造業中心,也一度帶動內地經濟騰飛及人才發展。在經濟轉型下,香港工業仍繼續以優良品質及創新發展路向,為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新機遇。與香港工業總會合作的大型紀錄片《香港工業正能量》,攝製隊的足跡踏遍多個城市,訪問了六十多家港資企業,以探討香港百年工業蛻變,到底會為大灣區發展帶來甚麼新啟示?

監製:莊源豐

第十九集:香港玻璃加工業


近年強化玻璃自爆意外頻生,無處不在的強化玻璃隨時成為都市陷阱,故精良的玻璃加工技術尤為關鍵。本港有玻璃加工企業憑全球最先進的玻璃深加工設備及技術,在別無對手下,獨家承接多項堪稱製作難度最高的彎型鋼玻璃工程,包括太古廣場外走廊的R38弧形彎玻璃、大埔鹿茵山莊大廳兩塊最小的R38 S型彎玻璃等,締造既安全又令人嘆為觀止的玻璃建築。

為追求更佳玻璃性能、各種玻璃深加工技術,及適應市場變化,他們繼續從歐美各國引進機械設備和技術,力臻完善。時至今日,公司已成為全國最具實力及規模的玻璃企業之一,生產出國際頂尖標準的玻璃產品。

鳴謝:藝華玻璃鏡業有限公司


美國總統特朗普,準備好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特朗普接受美國財經頻道CNBC訪問時說,已準備好對總值5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原因是美國長期被「佔便宜」。

5000億美元的規模,大約相當於去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的總額。


美國《財富》雜誌7月19日晚發表世界500強排行榜,其中中國上榜的公司數量繼續增長,今年達120間,較去年多5間。在120間中國企業中,內地加上香港地區共有111間企業。

《財富中文網》評價稱,中國上榜公司數量已非常接近美國(126間),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間)。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涵蓋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以來,沒有任何其它國家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中國企業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地位續升
據悉,今年有13間中國公首次上榜,分別為:招商局集團、雪松控股、象嶼集團、兗礦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緯創集團、台灣中油、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青島海爾。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是保險(3間)。青島海爾則是電子與電子設備行業唯一一間中國新上榜公司。

其中,始創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招商局集團首次上榜,排名位於280位;

採礦、原油生產行業中有一間特點鮮明的新上榜公司——兗礦集團。該公司是中國唯一一間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業。去年,兗煤澳洲總產能達8000萬噸,成為澳洲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

資料來源:根據《財富》雜誌歷年數據整理。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的中國內地企業(包括香港,但不包括台灣)

 

全球最大企業經營狀況明顯改善 工建農中仍擠進利潤榜前十
總體看,與去年相比,今年上榜500間公司的總營業收入近30萬億美元,同比增加8.3%;總利潤達到創紀錄的1.88萬億美元,同比增加23%;銷售收益率則達到6.3%,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0.9%,都超過了去年。這些全球最大企業的經營狀況在明顯改善。

沃爾瑪連續第五年成為全球最大公司,它和三間中國企業——國家電網、中石化和中石油繼續分列榜單前四位,位次沒有變化。利潤榜前10位的四間中國公司仍然是工建農中四大銀行。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前10名

蘋果仍高居利潤榜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今年重新進入世界500強的英美煙草集團,利潤率高達185%。利潤榜前10位的四間中國公司仍然是工建農中四大銀行。

 

在淨資產收益率榜上,波音公司位居首位。中國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騰訊、碧桂園、華為、美的和台積電。中國大陸公司中,利潤率最高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超過30%。

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
《財富》特別提到,值得注意的是,縱向比較近年來的數據,上榜中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兩個指標處在下行通道上。 《財富》雜誌特約撰稿人王志樂舉例分析: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銷售收益率為5.6%,到了2017年只有5.1%;2015年,上榜中國公司淨資產收益率10.7%,到2017年只有8.9%。他呼籲中國公司管理者以及相關政府部門重視這一現象。

在排名位次的變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國的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躍升175位。
排名躍升最快的前十間公司中有八間都來自中國大陸,除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其餘七間是:阿里巴巴(上升162位)、騰訊(上升147位)、山東能源集團(上升138位)、廈門國貿(上升134位)、美的(上升127位)、廈門建發(上升126位)和碧桂園(上升114位)。

從行業看,所有互聯網服務公司排名均有大幅提升,它們是來自中美兩國的京東、阿里巴巴、騰訊、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
倫敦政經學院最近指,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的創新溢出效應最為明顯,為其它技術創新的2倍。在中國公司群體中,在這行業內的華為公司排名從83位上升到72位。

今年在汽車製造業領域,中國有7間上榜公司,美國僅有通用汽車和福特兩間。吉利是大陸唯一一間上榜的民營車企。該公司過去一年跨越百萬銷量門檻,在銷量增幅和500強排名躍升幅度上位於國內行業首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上榜的房地產行業企業均來自中國。

《財富》也指出,中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明顯面臨巨大挑戰。作為參照,2018年美國大公司中沒有房地產、工程建築和金屬冶煉企業,卻在IT、生命健康和食品相關等領域存在眾多大公司;中國正好與此形成反差。尤其在衛生健康/食品批發、保險管理式醫療、食品生產加工、和娛樂等與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的產業裡,有美歐、日本、巴西等國公司,中國卻沒有任何企業上榜。

此外,中國銀行業利用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美國上榜的8間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中國10間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利潤水平(31億美元)。這十間上榜銀行的總利潤佔111間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作為對比,美國銀行總利潤僅佔126間美國入榜公司的11.7%。

強化合規管理提升企業軟實力
此外,今年有8間中國企業跌出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它們是:安邦保險集團、海航集團、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大連萬達集團、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

一般情況下,從世界500強排行榜跌出往往是因為銷售收入達不到新的排行榜的門檻。然而,在未能進入2018年榜單的8間中國企業中,有的並非因為銷售收入達不到入榜門檻。舉例來說,2017年,安邦保險公司銷售收入608億美元,在2017年排行榜名列139位。海航集團銷售收入530億美元,排名170位。中國華信能源公司銷售收入438億美元,排名222位。萬達集團銷售收入285億美元,排名380位。這四間企業上年的銷售收入都遠遠高於2018年的排行榜門檻,它們跌出2018年排行榜另有原因。

其中,海航集團和萬達集團有相似之處,即過度運用槓桿擴張和非理性對外投資導致資金周轉陷入困境。

其它幾間企業由於不同程度違法違規經營,被司法部門或監管部門調查或處理,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從而難以進入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

《財富》雜誌現隸屬美國傳媒時代華納集團旗下的時代公司,自1954年推出全球500強排行榜,向來是經濟領域關注的焦點。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20-07-2018

1.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去年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判囚20個月,他就定罪、刑期及訟費上訴。上訴庭三位法官20日(星期五)一致駁回他的定罪上訴,但刑期上訴得直,獲減刑至12個月,訟費由300萬減至100萬,曾蔭權計劃上訴至終審法院。上訴庭判詞指,曾蔭權作為特首要對香港人及中央負責,但當他處理敏感的發牌申請時,持續隱瞞他跟主要股東黃楚標的關係,作為政府之首非常嚴重,亦難以相信曾蔭權擔任公務員數十年,疏忽忘記需要申報利益。他長時間蓄意隱暪,屬嚴重失當,影響港人對政府的信心,即時監禁無可避免。至於刑期方面,上訴庭認為原審中30個月判刑起點過高,改為定於18個月,並考慮曾蔭權的良好品格及過往貢獻,扣減三分一刑期。判詞又指曾蔭權靠長俸生活,不可能再工作,加上多次上訴,決定減訟費至一百萬元。曾蔭權聽畢裁決後,報稱不適,救護車奉召把他送往瑪麗醫院羈留病房。曾蔭權太太曾鮑笑薇則指,對判決失望及心痛。

2.對於有政黨早前發現今年四月新入伙的葵芳葵翠邨,部分單位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0日(星期五)指,政府今年二月起已抽取該邨84個食水樣本化驗,全部含鉛量符合香港及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會繼續編配單位入伙,又指居民若擔心可等候編配其他屋邨,目前不會考慮臨時措施供他們暫住。陳帆又表示,有關政黨抽取食水化驗的兩住戶,曾自行改動水管,提醒市民如曾更換水管,應參考香港水務署指引,更換後首三日沖洗水管,政府會繼續跟進餘下被驗出食水含鉛量懷疑超標的單位。

3.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多名局長20日(星期五)訪問深圳,與深圳市市長陳如桂會面。陳如桂表示,希望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推動兩地更密切合作。林鄭月娥則邀請深圳市領導,出席9月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總站的開通儀式。她又表示,希望10月或11月能親自再度率團訪問深圳。林鄭月娥隨後參觀深圳龍崗區及中文大學深圳分校,並與在深圳創業的港人會面。

4.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20日(星期五)出席書展活動時表示,本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或內地發展時,要目光長遠。作為中國人民一份子,把握內地機遇的同時,也要抱著投身國家發展大潮的心態。他又認為,港人在內地爭取國民待遇時,亦要問自己準備為國家負甚麼國民責任。

5.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改組內閣,在原有30名成員上新增5名閣員,當中包括港人移民伍鳳儀,是加拿大歷來第二位華人女性部長。改組保留所有原內閣成員,調動6個部長職位及新增5個部長職位,其中一個新部門由原有「小企業及旅遊部」分拆出「小企業及促進出口事務部」,由港人移民伍鳳儀出任部長。48歲伍鳳儀香港出生,7歲隨家人移民加拿大,父母在多倫多經營中餐館。她從事公職20多年,包括總理辦公室的公職任命主任,並於去年勝出補選成為國會議員。今次為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執政近三年第三次改組內閣,他早前表示,新內閣將着重多元化國際貿易,支持和發展小型企業,以擺脫對美國的出口依賴。有輿論認為,他是為明年大選做準備,目前民調顯示,執政自由黨支持度僅領先對手保守黨兩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