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2018

1.《新華社》報道,中美經貿磋商就部份問題達成共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方代表團,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報道指,雙方就擴大美國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税和非關税措施等問題,充份交換意見,在部份領域達成一些共識。雙方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較大分歧,需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並建立相應工作機制。

2.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第三季通車,有香港立法會議員關注在西九龍總站的內地口岸區或列車上發生恐襲時,特區政府會怎麼應對。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內地及香港政府會演練如何處理。

3.五名飛馬球員涉嫌「打假波」案,香港飛馬足球隊前球員李威廉,被指在香港飛馬任職球員兼預備組助教期間,收取球隊標準流浪一名球員的金錢「打假波」,被告早前承認其中串謀詐騙,及代理人收受利益兩項控罪,區域法院法官判處李威廉社會服務令180小時,並須歸還2萬元賄款給飛馬。法官判詞批評被告行為影響香港球壇形象,同時破壞香港作為廉潔城市的聲譽。至於同案另外四名前球員,早前被裁定所有控罪不成立。

4.對於有報道指,港鐵南港島線有車站主管,涉嫌要求站長製成員工病歷紀錄,並以電郵系統互通,當中涉及員工姓名、職位、病因及病假日期等個人資料。本網曾向港鐵查詢,但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5.香港考評局宣佈,上調明年中學文憑試的考試費4%。語文科考試費加至644元,其他科目為431元。學校考生倘報考六科計算,包括兩科語文及四科非語文科目,考試費合共要3,012元。考評局指由於近年考生人數持續減少,影響考試費收入,預計上調考試費後仍會出現虧損。至於港府早前已預留撥款,為 2019 年文憑試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考評局稱與教育局商討落實推行細節後,會適時公佈報名及繳費安排。

6.今天為五四運動九十九周年,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五四青年節」升旗禮。 升旗儀式由各青少年制服團體組成的儀仗隊、護旗隊、升旗隊及銀樂隊負責,中聯辦副主任陳冬、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多位政府高層官員、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及數百名學生到場觀禮,由制服團體代表宣讀五四宣言。


對於有報道指,港鐵南港島線有車站主管,涉嫌要求站長製成員工病歷紀錄,並以電郵系統互通,當中涉及員工姓名、職位、病因及病假日期等個人資料。本網曾向港鐵查詢,但至截稿前未有回應。

有傳媒引述知情人士,指南港島線有車站主管成立內聯網群組,並要求群組內的站長,整理去年其中三個車站的員工病假紀錄,羅列員工姓名、職位、病假日數及病因等個人資料,並透過電郵系統互通,事件涉及近70名員工。

此外,報道指主管又要求站長自今年開始,與申領病假四天或以上的員工會面,了解情況,並要求員工自行提出改善健康和減少申領病假方法。

本網遂向港鐵求證,惟至截稿前未有回應事件。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宣佈,上調明年中學文憑試的考試費4%。

根據公佈,語文科考試費加至644元,其他科目為431元。學校考生倘報考六科計算,包括兩科語文及四科非語文科目,考試費合共要3,012元。

考評局解釋,由於近年考生人數持續減少,影響考試費收入,預計上調考試費後仍會出現虧損。

文憑試考試費適時公佈

至於港府早前已預留撥款,為 2019 年文憑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考評局稱與教育局商討落實推行細節後,會適時公佈報名及繳費安排。


03-05-2018

1.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她說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不會削弱「一國兩制」。林鄭月娥強調,必須全面準確貫徹的一國兩制,自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她又說目前未有條件重啟政改及推動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相信在今屆政府內要創造條件有一定難度。有議員關注有關房屋和土地供應問題,林鄭月娥形容現時情況嚴峻,在覓地建屋時無責任維護任何既得利益。林鄭月娥又表示,不會濫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土地。對於有報道指,香港教育局正進行檢討高中必修科目通識科,建議剔出必修科及檢討現有評分制度,只改成及格與不及格,林鄭月娥批評,有人將教育問題政治化。她又拒絕回應以甚麼為母語。

2.正在紐約還柙的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第三度申請保釋,法院未有裁決,押後至本月17日再訊,法官要求控辯雙方釐清何志平,能否以香港物業作抵押,並就何志平刑期及潛逃風險再作詳細評估。何志平去年底被捕,他涉嫌在2014年代表一間中資能源企業,行賄乍得總統及烏干達外長,換取能源企業獲生意優待,被控違反《海外反腐敗法》、洗錢罪及串謀等八項控罪,至今還柙逾5個月。

3.香港警察港島總區刑事總部警司吳偉漢涉嫌收受利益,向兩名會所經營者洩露行動機密資料,三人透過律師表示計劃認罪,法庭將案押後至九月,三人須即時還押。控罪指,吳偉漢涉 2015 年至 2017 年擔任港島總區刑事總部警司期間,向兩名私人會所經營者披露警方調查機密資料,以換取賄款及免費性服務。控辯雙方經協商後同意,控罪新增至九項,三被告打算各招認一項罪名,其餘控罪留法庭存檔。法官將案押後至九月二十七日,屆時被告會對控罪正式答辯。

4.香港天文台中午錄得攝氏33.5度,打破今年最高氣溫,並發出今年首個酷熱天氣警告,是有紀錄以來最早發出。分區氣溫方面,以元朗和天水圍最熱,達34度,深水埗、屯門、將軍澳亦分別錄得33度。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特別在戶外的人士,預防中暑及曬傷。

5.八達通宣佈透過商用版八達通手機應用程式,推出的士電子收費服務,的士司機可以用有近場通訊NFC的流動裝置讀卡,或經掃描二維碼接受付款。八達通透露,目前已有1,000個的士司機登記使用商用版八達通應用程式,截至今日約有500至600個的士司機經過審批,可以接受八達通收費。的士司機使用商用版八達通應用程式收費時,要輸入車費銀碼,並且把付款的八達通卡放在手機讀卡,交易過程不會閱讀八達通卡內的個人資料。

6.20歲香港女子在台北旅遊期間被殺案。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台法醫在女死者腹腔內,發現其他DNA,懷疑死生生前懷孕。士林地檢署已於本月初,再度向本港警方請求司法互助,以釐清胎兒生父身份及疑犯犯案動機。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本港與台灣並無簽定相互法律協助協議,不能將本港警方的資料,包括疑犯口供、化學及科學鑑證等證據交到台灣。涂謹申又指,如果要比對樣本,台灣方面可將樣本交來香港,完成後再在國際刑警刑事情報的框架下交換資料。

7.加拿大皇家海軍護衞艦「溫哥華號」抵達西環招商局碼頭,將在香港停泊6天,期間不作對外開放,但會安排本地及國際學校參觀。溫哥華號是自2007年以來,第三艘訪港的加拿大皇家海軍艦艇,屬哈利法克斯級護衛艦,艦上裝備大量反潛戰及反水面戰武器,又配備偵測器的防空作戰系統。裝備包括16支可豎直發射的防空導彈,多款魚叉、魚雷,艦頭則配備可攻擊空中敵人的主炮。「溫哥華號」下站將到訪新加坡。


港交所5月3日發佈小米科技招股說明書,小米已正式提交IPO申請。如果上市成功,小米將成為繼阿里巴巴後,全球最大的科技企業IPO,同時將成為香港首個申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市值或超千億 史上第三高

接近小米的投資銀行透露,小米計劃融資100億美元,最終估值將達1,000億美元。單以這數字而論,小米上市後將超越百度和京東,成為繼騰訊和阿里後市值中國第三高的科技公司。

科技媒體PingWest則從小米披露的財務資料分析小米估值,小米2018年的淨利潤將超過120億元,參照同樣在港股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騰訊58倍的市盈率(PE),小米的估值為6,960億元,按照當前匯率換算約為1,100億美元。

早在2010年底,小米公司就完成金額4,1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獲得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小米公司融資2.16億美元,估值40億美元;2013年融資完成後,小米整體估值達100億美元。最新一次公開融資資訊是2014年,總融資額11億美元,估值450億美元。

小米一旦成功上市,將造就一批千萬富翁。以目前資訊來看,作為小米科技創始人兼CEO的雷軍,僅按照上市前,其持有小米公司31.4%的股份來看,按1,000億美元市值進行粗略換算,其身價將達到314億美元(約合2,000億人民幣),按5月3日上午福布斯即時富豪榜公佈資料,將排在中國富豪第4位,位列馬化騰、馬雲、許家印三人後。

小米始創人合照

小米淨利潤不超過5%

小米的招股書開篇是小米董事長雷軍的公開信,雷軍在公開信中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是以手機、智慧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並重申小米「永遠堅持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規定,早前在4月25日舉行的小米新品發佈會上,雷軍表示,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綜合稅後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將全歸還用家。

從招股書公佈的資料來看,小米確做到淨利潤率不超過5%的要求。招股書顯示,2017年小米總收入為1,146億元,2016年和2015年分別為684億及668億元;2017年和2016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率分別為4.7%和2.8%,而硬體毛利率分別為8.7%和4.4%,公司整體毛利率則分別為13.2%及10.6%。

雖然整體利潤率一般,但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毛利率奇高,2017年達60.2%,而2016年則為64.4%。小米稱,公司旗下互聯網服務,主要包括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不過,互聯網服務佔收入比重並不大,2017年達8.6%,2016年則為9.6%,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增長很快,2017年達51.4%,2016年更達101.8%。

不過,佔小米收入比例最高的還是智慧手機,2017年佔比達70.3%,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則達20.5%。

招股書還顯示,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里昂證券是小米聯合保薦人。招股書披露,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後,預計將30%的集資額用於研發及開發核心產品,包括智慧手機、智慧電視、筆記型電腦、人工智慧音箱和智慧路由器;約30%用於投資擴大及加強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及移動互聯網服務(包括人工智慧)等主要行業的生態鏈;約30%用於全球擴張;約10%作為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股不同權 第一個吃螃蟹

此外,作為首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申請人,小米在招股書中在不同投票權架構這一章節也令人關注。招股書顯示,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及B類股份,對於提呈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決議案,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但就有限保留事項有關的決議案投票除外,在這種情況下,每股股份只有一票投票權。

由此,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今年4月30日,修訂後的香港主機板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諮詢總結》正式生效,這也為小米等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赴港上市鋪平道路。早前由於種種特殊因素,我國互聯網公司上市的選擇空間有限。

《獵雲網》曾報道,如採用VIE架構,如要在A股上市就必須先拆除VIE,再加上審核排隊,需要耗費較長時間;再比如採用雙重股權架構,由於早前港交所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限制,導致這類公司只能放棄香港而轉向美國。一個明顯例子就是阿里巴巴。由於港交所對同股同權原則的堅持,阿里巴巴放棄香港上市,並於最終於赴美上市。

在錯過阿里巴巴後類似的情況,終於引起港交所重視,4月29日,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從4月30日起,港交所開始接受新經濟公司的上市申請,香港資本市場將以更開放懷抱來迎接創新型公司上市。

雷軍在2018年兩會時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曾表示:港交所推進「同股不同權」將促進互聯網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在香港上市,因這認可創始人在高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中的價值。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


小米5月2日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上市。

招股書顯示,在營業紀錄期,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智慧手機銷售。其中,2015、2016、2017三年,小米智慧手機為其總營收分別貢獻80.4%、71.3%以及70.3%。

也就是說,過去幾年,小米收入中至少7成是靠智能手機支撐

招股書披露過去幾年小米淨利潤和各項業務銷售情況。

過去三年,小米的營收分別為668億元、684億元以及1,146億元,其中智慧手機佔比分別為537億元、488億元以及805億元;

淨利潤分別為-76億元、4.92億元以及-439億元;

但實際上,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其中的差異是小米過往融資發給股東的「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所帶來。

也就是說,小米據企業會計準則被計入金融負債核算,優先股在公司上市後,一般會自動被轉換成普通股,在上市後下一個財年會自動消失,這種「非經營性虧損」是互聯網公司市值一部分,並非真正「虧損」,說明小米確確實實是在賺錢。

不過,小米也在招股書中就此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未來可能無法賺取利潤,並且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

另據科技消費品市場研究機構IDC於今年2月發佈的資料顯示,小米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廠商,2017年四季度手機銷量全球排名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

小米:賣手機不賺錢,我們是互聯網公司

據創始人雷軍的說法,小米的玩法從來就不是賣手機。

創業之初,雷軍就說過,「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在於今後軟體應用,而不是靠賣手機賺錢,所以小米手機都按成本價出售。」

小米全球副總裁雨果 巴拉(Hugo Barra)在2016年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曾透露:「我們的手機幾乎沒有任何利潤,相當於白送…我們在意的是持續的營收流,能持續許多年。就算我們能售出100億部智慧手機,我們也不會從中賺取一分錢。」

就在上周,雷軍還在公開場合表示:「小米手機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的部分,將全部返還使用者」。

而今天,雷軍再次借董事長公開信再次發聲強調,「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並給出了一個更為清晰明確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慧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

此外小米在招股書中還對自己智慧硬體作出這樣的解釋:「儘管硬體是我們的重要使用者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上面這些聲音真正的意思是:小米不靠手機賺錢,要靠服務賺錢。

事實果真如此嗎?招股書中給出了一些有趣細節。

確實,從招股書看來,賣服務比賣手機更賺。

過去三年,每台小米智慧手機中所包含的服務收入出現明顯增長,分別為28.9元、48.5元和57.9元。

從毛利率方面看,服務要遠高於硬體。近三年來,前者為64.2%、64.4%和60.2%,智能手機為0.3%、3.4%、8.8%,IoT和生活消費品為0.4%、8.2%、8.3%)。

但從各業務毛利來看,過去三年,智慧手機為小米帶來的毛利有了巨大的飛躍,過去三年分別為-1.71億元、16.82億元以及71.01億元,反而是互聯網服務部分增長比較溫和。

這說明,互聯網服務確實撐起了小米很大一塊的利潤,甚至是2015年和2016年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這一情形在去年發生了改變2017年,在毛利依然不高的情況下,智慧手機部分的毛利有了爆發式的增長,以大約一半的比例,成為小米毛利最主要的來源。

確實,過去兩年,小米推出的兩款旗艦機型,小米6和小米Mix 2,令小米手機一止早前排名不斷滑落的頹勢,重回可以與華為一決高下的地位;

但今次招股書透露出的另一資料,則毫不留情地警醒小米「前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小米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依然沒能突破900元。

這意味,小米至今未能擺脫銷量嚴重依賴紅米系列的困境,小米智慧手機的用戶依然偏低端。

而用戶偏低端的代價則是很難產生高ARPU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再加上小米智慧手機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市場保有率從2016年10月的11.1%一路下滑至2018年1月的8.4%,落後於華為榮耀系列的9.1%,如果小米未來在募得更多的資金同時還想依靠智慧手機賺錢,那麼怎樣將自身的互聯網故事繼續講下去,依然是小米前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