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方仁】
美國政府當然不會承認是自己。其長期以來不時指責中國市場不夠開放,現在更挑起貿易戰,逼中國讓步,這類言行不僅帶有一股熟悉的「霸道」氣息,考慮到雙方市場實際情況,也有幾分虛偽——不好意思,就這麼直白。
「賊喊捉賊」
要知道,自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有成千上萬大小公司在中國大賺特賺,而中國有多少公司在美國賺錢了?
通用汽車公司汽車生產線
以中國經濟支柱產業——汽車工業為例。前幾年,中國汽車業內70%的利潤被外資跨國公司賺走。如其中大頭之一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其2017年在中國銷售量達400多萬輛,早已超過美國本土業績。其實幾年前,在美國國內的電視採訪報道中,就有美國經濟專家對中國的支柱產業都如此深度地對外開放,表示相當驚訝。因此,中國市場的開放度,美國人不是不知道。
此外,外資跨國公司被報道出來的在中國賺走的利潤還只是明的,還有眾多在中國帳面上看不見的。儘管中國要求外資跨國公司在中國通過合資方式經營,損失了外資跨國公司的一部分運營自由度,但是他們利潤沒少撈,甚至比獨資還要多。外資跨國公司通過分公司內部購買材料、配件等,抬高賣入中國分公司的價格,把盡可能多的利潤留在中國以外的分公司,使得中國國內的合資公司很多年不是處在虧損狀態就是低利狀態。
前幾年有朋友在國內的外資跨國公司上班,他問我,為什麼他們公司要花那麼高價格,從國外進口在國內容易買到、且價格低得多的商品。我在大型跨國公司做過金融、財務、投資,對這些把戲熟悉得很,我把跨國公司的把戲講給那位朋友聽,他才恍然大悟。但是,他不是決策者,明白了也沒用。
美國人多年來在中國「偷」走中國合資方的巨額利潤,特朗普和政府高官卻肆意污蔑,把中國通過正常商業談判,要求美國公司轉讓一些技術,指責為偷竊。這就有點賊喊捉賊了吧?更有甚者,美國現任國務卿、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曾在國會聽證會上,污蔑每年為美國學校和社會送去數百億計美元的中國留學生為間諜。
近幾年,中國終於有些公司有能力在海外投資收購,美國政府就到處圍追堵截,製造莫須有的罪名;不僅在美國阻礙中國公司投資收購,更對歐洲各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公司在那兒的多項投資收購專案流產。美國蘋果公司在中國盈利頗豐,華為的電訊設備和手機在美國剛露頭角,美國政府就以威脅安全罪名給禁售。誰的市場開放,誰的市場不開放?美國市場在政府干預下,對中國高技術公司快成封閉的了。
其實所謂「巨額貿易逆差」,很大部份是美國市場不對中國開放造成。中國反復要求大量進口美國技術含量高的商品,美國政府也是以莫須有的威脅安全理由,立法禁止美國公司向中國出口。中國沒要求他們出口敏感商品,只要求與巴西等國家同等待遇,就能大幅減少中美貿易不平衡,美國政府卻拒絕。
究其因,美國政治精英秉持古希臘海盜和殖民的歷史文化特性,自命為天然的統治者。他們想把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永遠限制在給他們打工的地位,看到中國開始有能力和他們平等競爭了,就氣急敗壞。
特朗普的鷹派高官,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指責中國政府公佈自己的奮鬥計畫——「中國製造2025」——是「肆無忌憚」,「企圖告訴世界中國要主宰高技術領域」, 「讓其他國家沒有未來」。也因此,不惜以貿易戰搗亂。不過,不得不「遺憾」地告訴他,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有深厚的資金和人才儲備,國內還有近14億的消費群體,美國人企圖遏止中國技術進步,這是辦不到。
事實上,除遏制中國的霸權心態作祟,特朗普鷹派政客利用貿易戰施壓中國,還是為了轉移美國國內嚴重的社會矛盾,試圖以此掩蓋混亂的總統治績,度過下半年中期選舉一關。這以鄰為壑的作法,已為多人所詬病,在此不贅述。
輿論反擊
挫敗特朗普的貿易戰,中國除了果斷反擊,還可考慮輿論攻勢。
國內有國際影響的學者和外語過硬的學者型官員,比如像傅瑩這樣的官員,可以在美國主流媒體發表文章,接受美國電視採訪,甚至還可以直接與美國重要人物面對面電視辯論,以美國大眾喜好的方式揭穿特朗普的把戲。特朗普與美國主流媒體之間矛盾迭起,國內學者和官員應適當抓準時機發聲。
爭取輿論進攻機會,是一方面;如何進攻,是另一方面。換而言之,我們該曉什麼情動什麼理?
先從近火救起,我們或可爭取向美國大眾講清,中國人並非像特朗普污蔑的那樣,偷走美國人的工作;那些工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美國資本集團、金融寡頭追求利潤最大化,通過產業外包送到中國去的。這不,特朗普女兒也把自己的品牌外包到中國生產。而這些決策,也正是中美貿易存在巨額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可通過各種途徑提議,解決美國問題的關鍵,需要推行類似羅斯福新政那般政策,給富人大幅加稅,限制資本集團、金融寡頭無限膨脹了的經濟權力;同時減少政府債務,積累資金,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或投資教育,提高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準。
我們或可嘗試從特朗普最在乎的政策入手。其實,特朗普推行減稅政策,缺乏堅實的民意基礎。共和黨以其在參議院一、兩票的微弱優勢和眾議院的絕對優勢,強行通過減稅法案。事後,民主黨參議院領袖無可奈何地用了一個詞回擊:「恥辱。」而給富人加稅這一點,美國老百姓也是贊成的——近幾年的民意調查顯示,70%以上美國老百姓支持給富人加稅,整治華爾街。
施政者與社會民意的認知矛盾,不失為我們「瓦解對方陣營」的突破口。這時,中國就可尋好機會,列資料,講道理,告訴美國民眾特朗普推行減稅政策,富裕階層從中得利遠超底層人民。
現在看到的是中國駐美大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式的強硬喊話,估計效果會恰得其反,引來美國大眾反感。受愛國主義情緒影響,貿易戰一旦打響,儘管自己的生活和收入會受影響,一定時間內,美國老百姓也會自願被特朗普綁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輸。
類似情況已有先例。當年小布殊發動伊拉克戰爭,開始也沒有民意支持。但是,那些傲慢的政治精英層知道,只要仗一打起來,老百姓就會支持,因為老百姓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國家落敗。後來確實如此,再加上開始戰事進展出奇順利,小布殊志得意滿地駕駛戰鬥機降落航空母艦,向全世界宣佈「目的達到了」時,他的民意是高漲的。
當然,後來戰事久拖不決,民意又下去了;當最後災害形成,民意已無法「搶救」。那時的民意狠狠地懲罰了小布殊和共和黨:小布殊成了美國有史以來,以最差民意離任的總統;共和黨不僅在2006年中期選舉同時丟掉參眾兩院控制權,2008年大選敗得更慘,丟了總統寶座,參眾兩院的席位與2006年中期選舉後相比,也更加大幅縮水。特朗普若繼續如此一意孤行,難保最後不會跟小布殊一樣,深陷泥淖。
中國國際話語權薄弱,非一時之事。而今中國日漸崛起,為推動新型全球治理體系的構建,中國愈需在國際輿論場中取得一席之地。今次貿易戰不失為輿論造勢練兵的好時機,貿易推搡之外,備好輿論攻勢,除緩一時之急,也算是為長遠計謀積累經驗。
責任編輯:李泠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