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美國《紐約時報》用「奇跡 」一詞,報道日航在東京羽田機場發生「撞機起火 」事件後的「全員生還 」。一名香港乘客回憶說,他逃出機艙後不久,飛機引擎便發生爆炸,情況驚險萬分……
日本運輸安全委員會3日開始調查飛機相撞事故,「跑道安全 」問題成為焦點。據路透社1月2日報道,幾周前,全球航空業剛收到過有關跑道安全的新警告。
而除了事發的C跑道,東京羽田機場其餘三條跑道已於當天21時30分重新開放。從1月3日開始,羽田機場計劃繼續暫時以三條跑道運營,媒體則曝出了遺落著飛機殘骸的跑道俯瞰圖。
另據NHK最新報道,日本國土交通省初步調查稱,事故發生前,管製員指示日航客機「可以進入跑道 」,而向海上保安廳飛機下達的指令是「滑行至跑道前 」。在事故中倖存的海上保安廳機長表示,他當時已獲得起飛許可,表明他對塔台指令的理解不同。

當地時間2日,日本航空一架空客A350在降落東京羽田機場時,與海上保安廳的飛機發生碰撞,機上379人全部逃生,包括12名機組人員。日本公共廣播公司NHK隨後報道稱,客機上有14人受傷。但正在執行地震救災任務的海保飛機上5人殉職、機長重傷。
一名日本官員稱,這架A350飛機與海上保安廳的飛機相撞時,正試圖正常降落。
另據彭博社報道,羽田機場控製塔人員在2日下午5時43分通知日航機長繼續朝羽田機場方向飛行。航空交通網站LiveATC.net的追蹤機場通訊錄音顯示,日航客機在約一分半鐘後獲准降落,不到三分鐘後,這架客機就撞上日本海上保安廳的一架小型飛機,載有379人的客機迅速陷入一片火海中。
據港媒報道,一名從著火客機上驚險逃生的香港乘客回憶稱,自己坐在窗邊,機頭輪胎著地時衝擊力很大,原本以為只是遇到普通的硬著陸,沒想到看到引擎起火冒煙。他幫助其他乘客跑下滑梯,「剛離開飛機約100米外,左邊引擎便發生爆炸 」。
據《紐約時報》報道,事故視頻顯示,火焰從坍塌的飛機窗噴出,讓所有人安全逃生似乎已不可能。美媒引述英國格林尼治大學消防安全工程小組主任埃德·加利亞教授稱,日航航班的疏散是「一項奇跡般的工作 」。
然而,執行救災任務的運輸機上有5人死亡,唯一生還的機長傷勢嚴重。熟悉調查情況的人士表示,此次調查將由日本安全運輸委員會(JTSB)主導,法國和英國的相關機構也將參與。法國是日航客機的生產地,英國是這架飛機兩個勞斯萊斯發動機的生產地。
法國民事事故調查分析局(BAE)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宣佈,3日,4名BAE調查員將與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公司的5名技術顧問一起飛到東京,到現場進行調查。

專家提醒稱,現在確定事故原因還為時過早,大多數事故是由多種因素綜合造成的。不過,調查人員預計將查明塔台向這兩架飛機發出了什麼指令,並對飛機和機場系統進行詳細檢查,首要任務之一是恢復載有飛行資料和駕駛艙錄音的黑匣子。
專家同時表示,這次事故的物證、雷達資料、目擊者證詞或視頻片段很可能容易獲得,從而減輕了龐大的取證任務。
英國諮詢公司Ascend by Cirium航空安全領域負責人保羅•海耶斯(Paul Hayes)說:「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海上保安廳的飛機當時是否在跑道上,如果在的話,原因是什麼。 」
當地時間2024年1月2日,日本東京,日本航空公司官員在交通部鞠躬致歉。

路透社指出,發生事故的空客A350機齡2年,長度是海上保安廳飛機的3倍。這是歐洲首屈一指的雙引擎長途客機機型,也是它自2015年投入使用以來首次發生重大事故。
不過,報道同時指出,就在上個月,一個美國安全性群組織曾圍繞跑道碰撞或「入侵 」風險發出警告。1977年,兩架波音747在西班牙特內裡費島相撞,引發航空史上最致命的事故,造成583人死亡。雖然引發受傷或破壞的地面碰撞事件已經鮮有發生,但它造成生命損失的可能性是所有類型中最高的,未遂事故則更為常見。
「我認為調查將主要集中在(降落)許可上……以及(日航)機組人員能看到什麼。他們能用肉眼看到跑道上的另一架飛機嗎? 」前美國航空事故調查員約翰·考克斯(John Cox)提出了這個問題。
例如,1991年全美航空公司與天西航空的飛機在洛杉磯機場發生相撞,就與照明有關。「全美航空機組人員無法肉眼看到天西航空的飛機。雖然它就在跑道上,但燈光條件讓你根本看不見。 」
「飛航安全基金會 」呼籲全球採取行動,防止跑道入侵事件在空中交通變得更加擁擠的情況下再次增加。「儘管多年來一直在努力防止入侵事件,但它仍有發生。跑道入侵風險是全球關注的問題,它的潛在後果非常嚴重。 」聲明寫道。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前高級主管史蒂夫·克裡默(Steve Creamer)也指出,防止著陸的飛機撞上另一架飛機是全球五大安全重點之一。儘管自動化著陸越來越多,但專家表示,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飛行員的目視檢查,後者可能會因為工作量大或夜間跑道模糊而分心。
(原文連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