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外國出生的日本居民不滿經常被警察截查,認為遭日本政府種族歧視,早前入稟東京高等裁決所,指他們違反日本憲法,每人向政府索償3百萬日元。事件進一步引起當地民眾該如何定義日本人的討論。
早前一名烏克蘭出生的女子獲選為日本小姐後,遭質疑無日本血統的人是否可代表日本參賽,引發當地社會有關何謂日本人的討論。早前3名男子聯同律師團隊於當地時間周一入稟東京高等裁決所,指經常因為他們的種族、膚色、國藉及其他因素等,經常被警察截查,令他們深受困擾之餘,認為警察單憑某人的種族、國藉而對他進行截查是違法,因此控告日本政府、東京都政府及愛知縣政府涉種族歧視,違反日本憲法。3人因此入稟,各向政府索償3百萬日元。他們的律師指,這是日本首宗狀告當局種族歧視的訴訟。

其中一名原告為於印度出生的男子馬修,他於逾20年前與日藉妻子結婚後便移居日本至今,多年來在街上多次遭警察截停問話,有時甚至一日被截查兩次,令他為怕遭截查,往往在下班後便會躲在家中。他甚至因怕遭騷擾而拒絕向媒體透露全名。

另外一名原告為在巴基斯坦出生的日本居民,他小時候隨家人移居日本。他認為日本人很可能有一個印象,就是看似外國人的外國人都是犯罪分子。為了維持公共安全,他曾多次與警方合作,但在被警方截查不下十次後,便開始覺得事有蹺蹊。他希望可以在越來越多非本地出生的外國人移居日本的同時,藉著今次訴訟,為社會帶來一個正面的改變。至於另一名有份入稟的美國人,同樣不願透露全名,表示希望今次案件能讓日本人正視這個問題,從而令其他外國人在日本的生活更好過。
愛知縣政府拒絕就個別案件作出評論,重申當局會向警員提供有關「尊重人權」的訓練,並會在遵守當地人權法規的情況下執行任務。東京都政府同樣拒絕評論案件,但表示當地在2019年通過人權法規,除向警員提供有關的訓練外,更會進行各種教育公眾有關尊重市民包括外國人的人權及消除歧視的宣傳教育活動。日本國家警察廳同樣拒絕評論事件。
日本基本上是一個種族單一的國家,移民人口的比重相對較低。但近年隨著日本老年化問題越趨嚴重,日本政府積極從外國引入移民及工人,填補空缺。雖然2018年一項調指,差不多六成的日本受訪者認為移民有助日本變得更強大,但普遍來說,日本人仍未能在社會需要來自外國的年青工人的同時,改變他們對移民的保守看法,例如那些擁有日本血統的混血兒,就算擁有日本國藉,很多時仍被視為外國人。
(來源:美國有線新聞/日本NHK/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