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傷害,美國多個州政府近日正積極推動相關法案,馬里蘭州月初率先成為全國首個通過「兒童守則法案」的州分。因現時乃未有涵蓋此範疇的聯邦法例,故州議會儼然成為家長與推動保護兒童網上權益團體及科技公司說客的角力場。
馬里蘭州早前通過的兒童守則法案,要求科技公司為未成年網民提供特殊資料保護,並設立屏障,禁止指定年齡以下的兒童使用社交媒體,避免他們的個人資訊遭到濫用和傷害。現時美國包括新墨西哥州等九個州分,已經引入及正審議旨在改善兒童網上安全的法案。
這些網上安全法案包括要求科技公司採取連串步驟,保護兒童在瀏覽其網頁時不致受到傷害,並對他們保護兒童資料措施的影響作出評估。科技公司亦必須為網上產品所提供的私隱進行預設設定,另外亦需以清晰,兒童能夠明瞭的語言解釋私隱資料用途及使用條款,並提供相關的工具,協助兒童或他們的家長/監護人行使他們的私隱權利及表達他們的關注。
此外,法例亦要求科技公司在不需兒童或家長提交年齡文件的前提下,透過用家提供的宣稱資料,決定用家是否未成年,但科技公司反駁指在沒有提交證明文件的前提下,確定網民是否未成年應是家長而非科技公司的責任。科技公司認為要進一步保護兒童免因上網受傷害,應加強從上網教育及家長監督,而非單靠科技公司作出種種限制。
多年來 ,美國的家長及兒童權益推動者,批評科技公司未能為未成年網民提供足夠保護,令他們的資料可能遭濫用,從而出現一些對他們構成傷害的情況,故要求當局立法就兒童上網作出規限。但矽谷的科技公司則要進一步保護兒童免受網路傷害,應該通過加強上網教育和家長監督,而不是依賴單純的法律限制。他們並為有關限制不但影響公司利益,更損害言論自由。

為阻撓法案,矽谷的科技巨頭過去兩年投資巨額聘請說客,在那些致力推動同類網上安全法例的州議會,直接進行遊說,務求拉倒有關法案。單在去年 ,這些科技巨頭便分別耗資逾23萬及38萬美元,在馬里蘭州及明尼蘇達州,進行阻止議案通過的遊說工作。
有州議員批評這些科技巨頭的稅客,並未表明自己代表科技公司進行遊說,反而自稱代表當地居民,家長等,冀以此等欺瞞手法,取得被遊說者的信任,從而增加遊說成功率。
(來源: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