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肉菌」感染個案創新高,單上半年已錄得近千宗。

今年截至本月2日,當地錄得977宗感染病例,較去年同期增約2.8倍,亦比去年全年最高紀錄941宗多,其中東京佔最多145宗個案,其次是愛知縣67宗。有傳染病專家警告,感染個案急增的情況值得關注。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表示,「食肉菌」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感染症,致死率高達3至7成,出現症狀後病情可能會迅速惡化。資料指俗稱「食人菌」或「食肉菌」的甲型鏈球菌會侵蝕人體軟組織,導致周邊血管、動脈、神經被破壞,造成大量出血。如果患者免疫力差、身體有傷口,傷口會好像被吃掉一口似的,所以被稱作「食人菌」。

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記者會表示,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各種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個案亦不斷增加,政府會實施基本的感染預防措施。厚生勞動大臣武見敬三表示,政府將密切監測感染趨勢。

有專家分析感染個案增加,可能有新病原株出現,亦可能因為環境改變,有利病原傳播,例如新冠疫情過後,防疫措施防寬、社交接觸增加等,呼籲免疫力較低的人應戴好口罩,留意不要用手抓傷口。

專家表示,「食肉菌」容易透過腳部傷口感染,亦可透過飛沫傳播,籲民眾不要忽視腳部皮膚損傷,要及時處理。一旦出現發高燒、意識模糊或傷口突然腫脹等情況,要立即就醫。

日本政府早前亦呼籲計劃前往日本的人士,毋須因為這種疾病而取消行程,只要在旅程中保持手部衞生,咳嗽時要掩蓋口鼻,便能有效預防疾病。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