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享負盛名的西班牙著名藝術家Tachi近年專注《真實的狂迷》主題創作,並在香港首次舉辦個人展覽,一改代表性肖像畫的創作,今次用寫實風格進行超現實主義創作,探索藝術如何捕捉並表達人類情感的極致——從現實的真實到心靈的迷狂,再到超越現實的原宇宙境界。

 

Tachi試圖透過作品探討和表達人類的終極問題,例如裸女圖案砌成的骷髏骨,代表在慾望中死去,大腦的血清素化學式可能就是掌管著幸福感的來源。活得有意義也許同樣重要,日語中Ikigai(生き甲斐)的概念,正好說明日本文化中,每人都需要長時間探索屬於自己的生活滿足感元素。

有研究發現沖繩人平均壽命較長,正是因為沖繩文化中亦有類似的「真理」。雖然這種價值因人而異,但社會的共同價值「正義」,實際上才是促進群體和諧運作的關鍵。畫中象徵正義的天平上有兩隻被毀的眼睛,象徵著《聖經》中的塔律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腳還腳」。

Tachi接受「大千視界HK」訪問時解構自己創作之路,稱當訂好作品題目後,前期會先花三至四個月研究相關文章,把概念畫成草稿,想像各人物、反覆修改,然後才會真正繪畫大油畫,故作品整體平均要花五個月創作。

談到畫風改變,Tachi解釋以往不少人讓他畫肖像已感到有點厭倦,又稱畫展中各作品中的角色都活在他心裡,希望透過不同主題作品表達內心世界。

 

 

藝術展聯合策展人寧克平透露,有別於不同的其他藝術家,Tachi先從傳統寫實技術出發,修讀博士學位期間專門研究精神對人的肢體視覺、行為的影響形態,使其藝術作品在輔助精神內,在邏輯與表達行為之間的內在關聯,重新把分段、混亂、迷幻的思維或醉酒後、狂野的思維狀態,有序構建在畫面中,前提需要對現實世界 有深刻的思想體悟。作品能體現出Tachi對人文和生存現實夢幻的思考,用畫筆表達對意象的思考。寧克平又讚揚Tachi藝術作品的水平和內涵具哲學性。

此外,寧克平分析Tachi作品的特色時,提到可以看出不少包含大色塊配上漸變色彩,加上線性的構成,既有具象,亦有抽象,色塊亦包含對立衝突,構成視覺差異的對撞的美感衝擊,令人體會到來自於地中海的風情如海風般吹拂過來,同時也會感覺到其明朗快樂的一面。他並認為Tachi作品的特色既受西班牙他生活的群體、藝術家的影響,同時具有自己獨到的視覺語言。

展覽由12月5日一連六天在中環天趣當代藝術展出。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