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反移民浪潮近期愈演愈烈,部分政客發表民粹主義和反移民言論後,經由媒體擴散,不斷撕裂英國社會,令人愈發擔憂去年的大規模騷亂重演。英國逾200個難民組織、慈善機構和貿易協會聯署公開信,呼籲英國政治領袖終止種族主義和仇恨浪潮。

反移民浪潮中,極右勢力不斷推波助瀾。英國一名17歲本土出生、父母來自盧旺達的青年去年闖舞蹈教室殺害三名兒童,社媒事後充斥大量假消息,謠傳疑犯是尋求庇護的穆斯林,引發民粹後,導致各地爆發反移民暴力示威。遇害女孩之一的家人批評,極右勢力利用其女兒謀取政治利益。

保守黨領袖巴德諾赫稱,女性不敢在公園走路,擔心遭到躲在叢林中的「男難民」騷擾。有望接替保守黨領袖一職的詹里克亦被拍到參加許多知名極右人士出席的反移民集會。英國極右改革黨領袖法拉奇則呼籲在接待移民的酒店外進行大規模示威。此外,首相斯塔默表示應採取嚴厲措施阻止非法移民,以防英國成為「陌生人的孤島」。

「對移民敵意史無前例」

慈善組織「難民委員會」負責人所羅門表示,「與移民打交道數十年的人告訴我,他們從未見過對移民敵意如此之大、環境如此惡劣的一個時代」。據《衛報》報道,英國街頭巷尾時常出現冠以愛國主義的恐嚇行動。「反種族主義」組織的負責人尼爾森稱,極右示威不斷增加,並被一些政治言論煽動,英國各地現時流行「升旗行動」這一所謂「愛國運動」,進一步鼓動種族主義者瞄準難民和非法移民。

北約克郡一名非裔男子被拍攝到在與他的白人孫女玩耍,經由惡名昭著的極右分子羅賓遜上傳網上後,該名非裔男子被污衊為孌童癖、蒙受種族主義謾罵。在貝爾法斯特,一群「義務警員」在街頭瞄準黑皮膚男性,對他們大聲辱罵或要求查看身份證明文件。所羅門亦表示,部分此前為所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的食物銀行,現在拒絕所謂的「外國人」。他還提到英格蘭一名60多歲非裔男子近期遭一群人襲擊、造成肩膊骨折,現時害怕得不敢離開住所。

專家:執政黨為極右創機會

北安普頓大學歷史學教授傑克遜專門研究極右極端主義,他批評工黨政府缺乏道德領導力,該黨政客似乎更傾向支持抗議行動,為極右勢力擴張創造機會,情況令人擔憂。他形容民間示威不斷激化,根本因素是人們對政府應對非法移民問題的信任度崩潰。

擁有600多個成員組織的英國最大難民支持聯盟「與難民同行」,早前向英國各主要政黨領袖發出公開信,呼籲終止種族主義和仇恨浪潮,要求他們承擔起終結社會分化、種族主義和妖魔化言論的責任。成員之一的「難民行動」組織負責人希爾頓批評,一些政客和媒體利用陳舊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虛假數據,攻擊尋求庇護者,必須即刻停止這種行為。

政客媒體亂發信息 民眾被誤認難民遭攻擊

英國反難民抗議活動不斷升溫下,部分普通民眾因被誤認作難民,而遭到騷擾和攻擊,引發社會擔憂。種族平權人士指出,這並非「無心之失」,而是被政客與媒體「錯誤信息」誤導所造成的危險結果。

童軍營地被誤傳庇護中心

威爾斯一處童軍營地被誤傳成為尋求庇護者收容中心,使營地內兒童遭偷拍和種族歧視辱罵。此外,曾隸屬改革黨的獨立議員羅威,涉嫌錯誤舉報一支慈善划艇隊為非法移民。伯恩茅斯一個名為「安全力量」的民間組織,則聲稱要進行巡邏,保護當地民眾免受難民威脅,據稱已有逾200名民眾加入。

信託機構Runnymede Trust行政總裁貝古姆表示,這些事件催生「社會分化」,加劇社區內的互不信任,她指出「這對國家的所有有色人種均造成影響」,因民眾無法核實他人的移民身份或難民身份。

南約克郡工黨籍市長科帕德敦促政客和媒體,應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持負責任態度,指出各黨派政客均有責任謹慎發言,努力團結民眾。

新指引趕絕難民 禁獲居留許可者申請公民身份

英國《良好品格》(Good Character)指引最新更新,於今年較早時正式生效。該指引將阻止非法入境英國、其後獲得居留許可的難民,申請英國公民身份,預計將影響至少7.1萬名難民。據《衛報》報道,敘利亞籍難民攝影師艾侯賽因基於這項新政策,在英生活與未來規劃發生巨大轉變,慨嘆「過去我能看到希望,現在我在英國看不見未來」。

「永遠生活在不確定中」

艾侯賽因於2017年逃離敘利亞抵達英國,並於2019年獲得難民身份。他表示原定計劃今年9月申請英國公民身份,在英期間他一直為融入英國努力並作出貢獻,強調自己「英語比阿拉伯語更好」。但新指引使他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難民們努力工作和納稅,現在卻要永遠被當作二等公民,永遠生活在不確定之中。」

艾侯賽因的難民朋友亦遭遇同樣情況,當該指引發布時,他正申請英國公民身份。艾侯賽因表示,他及其朋友均質疑該指引合法性,認為其違背聯合國難民公約,他支持朋友們向法院提出訴訟。該指引的部分爭議條款,也受到許多慈善機構、工會、律師及人權活躍分子反對。

推修法嚴打「偷渡廣告」 提「辦證」「跑船」或入獄

近年非法移民乘船橫越英法海峽湧入英國的問題持續加劇,對當地社會帶來巨大壓力。為因應這一嚴峻形勢,英國首相斯塔默政府正推動修法,若新法順利推行,今後不法分子即使只是在社媒上提到「辦證」和「跑船」 ,都可能面臨入獄及罰款。

遏制走私集團公然招攬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目前協助非法移民偷渡在英國雖已屬犯罪行為,但政府仍決定對現有的《邊境安全、庇護與移民法案》進行修訂。此次修法擬新增全國適用的罪名條目,將在網上傳遞偷渡服務信息的行為納入違法範疇。無論是在社媒上登廣告為偷渡客辦護照或辦簽證、安排偷渡船隻,或是承諾幫助他們在英國找工作等行為,都將被認定違法。違規者最高將面臨入獄5年,並須繳納高額罰款。目前新修訂的草案已進入國會審議階段。

英國內政大臣庫珀稱,這項措施旨在遏制走私集團在社媒上公然招攬生意的行徑。她痛斥不法分子以「安全赴英之旅」為噱頭進行兜售行為,本質上是毫無底線的牟利。

英國國家打擊犯罪局營運總監羅布瓊斯稱,社媒已成為眾多人口走私網絡傳遞偷渡服務信息的重要渠道。此前政府雖長期與社媒公司合作,封鎖相關不法賬號,但效果有限。這項立法旨在賦予執法人員更有力的手段,從根本上打擊犯罪集團依賴社媒建構的非法運作模式。

政客媒體亂發信息 民眾被誤認難民遭攻擊

英國反難民抗議活動不斷升溫,部分普通民眾因被誤認作難民,而遭到騷擾和攻擊,引發社會擔憂。種族平權人士指出,這並非「無心之失」,而是被政客與媒體「錯誤信息」誤導所造成的危險結果。

童軍營地被誤傳庇護中心

威爾斯一處童軍營地被誤傳成為尋求庇護者收容中心,使營地內兒童遭偷拍和種族歧視辱罵。此外,曾隸屬改革黨的獨立議員羅威,涉嫌錯誤舉報一支慈善划艇隊為非法移民。伯恩茅斯一個名為「安全力量」的民間組織,則聲稱要進行巡邏,保護當地民眾免受難民威脅,據稱已有逾200名民眾加入。

信託機構Runnymede Trust行政總裁貝古姆表示,這些事件催生「社會分化」,加劇社區內的互不信任,她指出「這對國家的所有有色人種均造成影響」,因民眾無法核實他人的移民身份或難民身份。

南約克郡工黨籍市長科帕德敦促政客和媒體,應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持負責任態度,指出各黨派政客均有責任謹慎發言,努力團結民眾。

憂庇護中心引治安問題 民眾:就標籤我極右吧

英國民眾反對非法移民的聲浪日漸增大,在埃平發生的貝爾酒店非法移民性侵當地少女事件,更引發連串抗議活動,當地警方表示其中一次甚至多達2,000人。抗議者在社媒發文稱「保護我們的社區」、「女性和孩童的安全在外國人之上」。甚至有埃平附近的居民直言,「我不喜歡這些男人待在這家酒店,因我們擔心孩子的安危。如果這代表我是極右,那就這樣吧。」

在埃平附近長大的米尼哈內於去年加入極右立場的英國改革黨,希望能成為該黨的地方議員候選人。她表示貝爾酒店之前還有一些女性和孩子,當時有些曾犯罪,但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然而現在只有男性。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貝爾酒店附近抗議活動的組織者缺乏示威經驗,因其中一些是像米尼哈內這樣有家庭和職業的母親。她們的參與表明,庇護酒店附近社區的態度正發生轉變。

米尼哈內憤怒地表示,她的朋友們都說他們的女兒在當地被一些年輕非白人男子騷擾,她還看到有尋求庇護者在百貨商店偷竊,「他們來這裏是為了免費的東西,但來了之後卻濫用特權,真是荒唐。」在慈善機構工作的卡瓦納夫批評,庇護酒店身份不明的男性可以到處走動,但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敵意環境惹安全隱憂 難民援助機構遷址避險

英國多個難民援助機構近期面對極右暴力威脅加劇,被迫於辦公場所內增設安全室或搬遷至較隱蔽地點,甚至暫時關閉辦公室。自去年反難民示威引發騷亂以來,半數支援難民的非政府組織及慈善機構,面對威脅及抗議造成的「敵意環境」及安全隱憂,部分組織負責人更接獲死亡威脅。

目前工黨政府面臨日益高漲的壓力,要求禁止用酒店安置尋求庇護者。因應安全風險,相關組織已採取多項緊急措施,包括暫時關閉實體辦公室、改為只提供網上服務,並刪除網站上所有地點資訊。

此外,他們亦加強與警方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於辦公地點周邊增設監視設備,以記錄可能發生的攻擊或騷擾事件。多個機構均表示遭受網絡威脅、惡意郵件及恐嚇性社媒帖文。甚至有反移民激進分子拍攝組織辦公地點影片,分享至極右網絡群組,導致一個被列入「攻擊名單」的非政府組織被迫暫時停業。亦有組織表示已設置安全室,以便在警方抵達前抵禦可能受到的襲擊。

約克近期發生多宗反移民及針對少數族裔襲擊案件
上月底(8 月 29 日)約克一間中餐外賣店 Dragon House 遭人惡意塗鴉,牆上被噴上帶種族歧視的字眼,包括「貓和狗」(Cat & dog)、「回家」(Go Home)以及代表英格蘭的聖佐治十字。

《約克新聞報》(York Press)報道,鄰近大學的 Tang Hall 區路面近日亦被噴上聖佐治十字旗(St. George Flag)塗鴉,燈柱亦掛上大量聖佐治十字旗。

部分英國右翼社交媒體專頁亦曾轉載,指區內有人掛旗時被少數族裔阻止。

《英國廣播公司》亦指 Tang Hall 區近月有多宗針對少數族裔的種族歧視襲擊案件。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