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謝倫伯格販毒,星期一(14日)被遼寧大連法院改判死刑後,決定再提出上訴。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批評裁決武斷,又指中方「任意」施行死刑。加拿大政府同時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警告國民在中國或面臨「任意執法」威脅。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社評稱,內地法院沒有將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販毒被判死刑案政治化。
謝倫伯格被控2014年底,在大連串謀其他人,將220公斤冰毒收藏在輪胎內,計劃走私到澳洲時被捕。他去年十一月被判囚15年,謝倫伯格不服上訴,上月於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時,法官認為原審處罰過輕,發還重審。
大連改判死刑 謝倫伯格律師會上訴
大連中院重審後,認為謝倫伯格參與有組織的國際販毒活動,根據其犯罪性質、情節,及對社會嚴重危害程度,所以決定加重刑罰,除判處死刑,更要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謝倫伯格代表律師表示會再上訴。
加國總理指中國「任意執法」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批評,中國「任意」施行死刑。加拿大外交部並更新對中國的旅遊警示,警告國民在中國或面臨「任意執法」威脅。
判決令輿論聯想到孟晚舟案
今次重審加刑,正值中國與加拿大因為華為高層孟晚舟案關係緊張之際,有人權組織對謝倫伯格案的判罰表示抗議,質疑此案判決的時間點和涉及國籍問題。
幾乎所有外媒都把判決聯想到孟晚舟案。外媒認為,當華為高層孟晚舟因美國引渡申請而被溫哥華警方扣押後,中加兩國關係降至冰點。中方一直向加方施壓,而在孟晚舟案件發生不久後,中方最少拘捕兩名加拿大人,包括加拿大前駐華使館外交官康明凱及商人斯帕弗,兩人均被指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儘管中加雙方都表示,與孟晚舟案件沒有直接關係,但不少在華的西方外交官都認為今次是「有針對性的報復」。
《環球時報》14日發表社評反駁,指武斷的是加拿大,而非大連法院;中國刑法對毒品罪的規定一向嚴厲明確,過去外籍人士早有先例,對謝倫伯格的判決是中國司法主權的一次常態表現。而西方輿論對孟晚舟案件進行無理推測,是對中國法律的粗暴輕視。
(加拿大《環球郵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