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星期五(3月1日)於北京召開第二次會議,主持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形容大灣區建設「前所未有」,包括中央對規劃的重視程度,他又稱,大灣區建設任重道遠,規劃綱要為大灣區發展描繪美好的藍圖,但藍圖要實現好、達到目標,任務相當繁重艱巨,要更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優勢,而香港要在金融、航運、貿易、專業服務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

出席會議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表後在本港引起廣泛討論,不同界別反應正面,形成踴躍參與大灣區建設的良好氛圍。林鄭月娥又指,政府會加強推廣建設,要以「釘釘子」精神紮實推進大灣區發展工作。她又稱,一國兩制是香港在大灣區發展的優勢,也是大灣區邁向國際的優勢,重申發展大灣區建設時會堅持一國兩制。

2.港府一月底撤回解決過海交通擠塞的「三隧分流」方案後,宣布作出調整,重推的方案中,隧道費調整幅度維持不變,即私家車過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加一倍至四十港元,東區海底隧道也同時加至四十港元,西區海底隧道減至五十港元,但同時加入兩項措施,包括將紅隧及東隧多收隧道費,用作成立約9億港元的「智慧交通基金」,研究應用科技改善行車安全及交通效率;並承諾在2023年西隧專營權屆滿前,完成研究分時段收費可行性,政府會於3月27日向立法會提出無約束力議案。

3.香港教育局建議,學校將升中一自行收生的取錄結果,會由原本七月提早至三月底公布,讓學生及早知道結果,而統一派位則維持七月放榜,預計最快明年實施。教育局正就建議諮詢中、小學議會及家長,局長楊潤雄相信新安排有助減低學生及家長的壓力。

4. 中央政府向特首林鄭月娥發出公函,表明支持特區政府依法禁止香港民族黨運作,並要港府就事件提交報告。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星期五(3月1日)指,暫時未能決定是否公開報告。

5. 美朝第二次峰會未達成協議,雙方都對原因有各自說法。北韓外長李勇浩反駁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的說法,指北韓只是要求解除部分,而非全面撤銷制裁,強調平壤已作最大讓步,立場不會改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指,北韓的要求「基本上」等同全面撤銷制裁,又指平壤的棄核承諾欠清晰。

另外,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在越南河內的朝美峰會,指兩國首腦認為,今次會晤成為進一步增進相互尊重和信賴、將兩國關係提升到新階段的重要契機,並同意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朝美關係劃時代發展繼續緊密聯繫,但未有提及峰會結束。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