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十個關注民生團體檢視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工作表現,認為她在解決基層住屋,勞工權益,扶貧政策,修補與醫療關係,及醫療福利等表現全不合格。他們指林鄭上任後,香港民生情況較前任特首梁振英管理時差,批評林鄭月娥態度惡劣,令人失望。
2. 多名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示威者在醫院被拘捕,引起醫警矛盾,包括護士總工會等多個護士團體發聯合聲明,指公立醫院急症室有人對警員出言不禮貌、不合作,只是個別醫護行為,籲全體醫護人員緊記醫護專業道德中非政治化元素,不將個人情緒帶返職場,免影響正常醫護服務;籲警員諒解急症室人員在擠迫環境下工作的辛勞;籲全體醫護諒解警員維持法紀需要,互相尊重,彼此以禮相待。另呼籲政府促成醫警雙方盡快訂出清晰指引,避免摩擦與誤解。
3. 香港近日連串反修例示威及包圍行動參加者,主要是響應網上討論區及通訊軟件群組匿名號召。有負責發放示威活動即時資訊頻道管理員指,縱以匿名溝通,全靠彼此互信。有參加群組活動者指已培養出默契,彼此配合,不用領導指揮。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者鄭煒指,今次反修例抗爭模式,主要由不同參與者決定,當中容許不同做法,就算政府欲對話,亦難找合適代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峰指,現時這種抗爭模式,未必適合組織更長期民主運動。
4. 香港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維持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及縮減四個科目課程及評估;認為教育局應增加學生選修應用學習選修科的誘因,以助學生擴濶視野。另小組認為小學應有更空間善用全日制,確保家課量不會超出學生應付能力,及不應剝奪學生運動,休閒,休息,玩樂及發展興趣的時間。
5.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第一階段全體大會發言,籲全球主要經濟體關注如何共享利益及長遠發展,謀求長久和平繁榮,以更開放態度迎接挑戰,引領全球化走向正確方向。他在金磚國家會議上,批評有發達國家採保金護主義,人為挑起貿易摩擦,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及全球產業鏈。強調金磚國家要堅定堅持多邊主義,反對保護主義。他在會見非洲領導人時,重申捍衞多邊主義及自由貿易體制,中國將在聯合國等多邊舞台,為非洲國家發聲,推動相關資源向非洲傾斜。
6.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四晚與習近平會面時,談及香港近況。安倍提出維持一國兩制,對香港自由開放及繼續繁榮至為重要,席間亦提及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問題,強調要尊重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
7. 美國參議院以86票對8票,通過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支持對台售武,及美國軍艦繼續定期通過台灣海峽。國會議員認為美國應強化同台國防及維持台灣有足夠防衞能力。該法案須眾議院通過本身版本,再經兩院協商共同版本,然後獲兩院表決通過後,由總統特朗普簽署生效。
8. 美國白宮顧問庫德洛指美方無為中美貿易談判定下前設,美國或再向華貨加徵關稅。特朗普期待即將舉行的特習會,若中方提出好協議,美方樂意改變立場。美方消息指特朗普將視周六習特會成果,決定是否向3千億美元華貨加徵關稅,料美國不會解除對華為禁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敦促美國立即取消打壓及制裁華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