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一系列防疫規例原定星期二(18 日)午夜屆滿,港府說鑑於疫情仍嚴峻,食肆晚市禁堂食、二人限聚令及強制戴口罩等措施,將延長一星期至8月25日。

香港食物及衞生局發言人星期一(17日)指,有外傭宿舍及貨櫃碼頭出現群組爆發,反映社區大爆發風險仍很高,4成新病例的感染源頭未明,顯示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第三波疫情仍未結束。

發言人說,明白市民對限制措施感到不耐煩,但港府認為現時並非放鬆的時候,呼籲市民合作忍耐,繼續保持社交距離,政府正與餐飲業界商討,希望實行更多防疫措施,例如安排不同員工負責上菜及清潔、禁止陌生人「搭檯」及鼓勵使用公筷等,希望減低餐飲處所內的傳播風險。

另外,本港星期一(17日)新增44宗確診個案,其中31宗屬本地個案。

2. 2015年慈雲山環鳳街車房爆炸案,車房技工維修的士石油氣缸時嚴重疏忽引起爆炸,造成3人死亡,他早前被判三項誤殺罪成,星期一(17日)早上在高等法院被判監8年。

法官張慧玲判刑時說,案件令人震驚,指被告明知自己沒有資格維修石油氣的士的氣缸,事發時仍以不合法的方式,拉下車房捲閘,為的士排出石油氣做維修,違反謹慎責任,可見被告有意掩飾不法行為。

法官指,被告首次這樣做,批評他以為沒事,就變得大安旨意,法庭要向公眾發出明確信息,指以不合法維修車輛,必受到嚴懲。

法官又說,信納被告是依從老闆指示行事,沒有個人得益,被告在案中亦身體多處燒傷,面對官司壓力,非常內疚,加上今次案件因為「DR事件」案要延期審訊,決定扣減一年刑期。

3 香港消委會測試市面上77款薯片、蝦條等香脆零食樣本, 發現9成樣本含有可致癌物質丙烯酰胺,當中預先包裝的薯片或薯條平均含量最高,9款的含量超出基準水平2.5倍,至於預先包裝蝦片、蝦條、粟米脆片等的丙烯酰胺相對較低。

消委會又指,超過8成預先包裝香脆零食樣本屬於高脂,當中薯片及薯條類近乎全部屬於高脂,3款樣本每100克含有40克脂肪,超出高脂標準一倍,亦有一款即炸薯條樣本。

另外, 預先包裝蝦片及蝦條、藜麥片、粟米脆片及粟米條,都屬高鈉。消委會提醒市民,進食香脆零食應適可而止,小心控制食用次數和分量,並將已開封零食密封儲存,不必急於在一天內吃完。

4.西營盤高街發生倫常命案,一名老翁疑被人斬死,他的兒子墮樓身亡,警方列作謀殺及自殺案處理。

現場為高街53號一個單位,星期一(17日)凌晨12點許,香港警方接報,一名男子從高處墮下,警員到場證實墮樓的44歲男子死亡,並在樓上一個單位,發現男死者的父母,其中78歲父親胸口和腹部有刀傷,昏迷倒臥客廳,送院搶救後證實死亡,79歲母親不適送院。

警方指根據初步調查,相信兩父子曾發生爭執,不排除涉及金錢問題,相信母親事發時在房內熟睡。探員於案發現場檢獲一把染有血跡、長約35厘米的軍刀,相信為案中的兇器。

5.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醫院接受身體檢查。

日本傳媒報道,安倍晉三星期一(17日)早上到東京慶應大學醫院接受檢查。消息指, 他是接受常規的體檢,並沒有計劃留院。

執政自民黨稅制調查會長甘利明星期日(16日)在電視節目中透露,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倍晉三不斷工作,擔心他會積勞成疾。

日本傳媒八月初報道,65歲的安倍晉三於七月初在首相官邸的辦公室吐血,相信他要處理防疫工作,加上九州等地暴雨成災,相當疲累。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