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麻地、佐敦指定區域已有逾三十幢大廈出現確診。港府宣布,將在油麻地、佐敦的檢疫區域內,劃出核心小區,區內每幢大廈居民要接受強制檢測;而檢疫區域的做法,亦會延伸至深水埗。因應疫情再度惡化,一系列社交距離措施將繼續延長,包括2人限聚令、禁晚市堂食、口罩令、表列及餐飲處所等防疫措施有效期,延長七天至下周三(1月27日)。
港府於深水埗設指定檢測區,欽州街、大埔道、楓樹街、荔枝角道範圍內大廈,如有一宗確診個案,都要納入強制檢測。
另外,截至星期二(19日)凌晨,香港新增56宗新冠肺炎確診,本地感染佔55宗,有23宗源頭不明;初步確診超過60宗。
柴灣峰華邨曉峰樓再多兩人確診或初步確診,十三樓或以上「13」室單位居民須撤離檢疫。
2.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抗疫的成效是經濟好轉的關鍵,港府在過去一年, 累積抗疫工作的經驗, 在策略及運作上作出調整, 相信疫苗接種將會發揮一定作用, 估計香港經濟上半年仍面對較大挑戰, 但情況會逐步改善, 下半年會呈現較強的復蘇動力, 考慮到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 預期今年全年的經濟可以恢復正增長。
陳茂波星期二(19日)出席零售管理協會頒獎禮時表示, 影響經濟表現的最關鍵因素, 是疫情的發展, 外圍環境方面, 除內地成功控制疫情, 經濟錄得正增長外, 其他主要經濟體, 包括歐美、日本等都同樣陷入負增長。雖然他們的經濟在第三季曾改善, 但最近不少地方疫情再度惡化,都會影響到香港的外貿、金融市場和投資情緒。
他指出, 隨著美國新總統就職、中美關係往後的發展, 以及其他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 都會影響全球的經濟復蘇前景, 及市場的信心, 香港面對的外圍環境複雜多變, 充滿不確定性。
3.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指,特首可以經協商產生。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二(19日)指,特首經協商產生沒有違反香港《基本法》,但她認為經選舉產生較好。另外,林鄭月娥又指除警隊及懲教處外,政府的招聘都沒有遇上問題,不認為宣誓會影響公務員士氣。
4.旅行社東瀛遊宣布遣散120名導遊,涉及2000萬元遣散費。
東瀛遊遣散的導遊,約佔員工兩成半,遣散費將以去年一月收入計算,期望農曆年前分發予遣散員工,至於其他部門暫不受影響。
5.香港失業率回升,創16年新高。
統計處公布, 去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失業率百分之6.6, 上升0.3個百分點, 就業不足率維持百分之3.4. 總就業人數減少2400人, 至364萬7700人。失業人數增加1500人, 至24萬5800人, 就業不足人數增加700人, 至13萬3800人。
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回升0.5個百分點, 至百分之10.6。 當中, 餐飲服務活動業的失業率升至百分之13.8。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本地第四波疫情繼續影響消費氣氛及干擾經濟活動, 勞工市場短期仍然顯著受壓, 政府最近已經推出針對性措施, 為受重創的行業提供進一步支援, 並將繼續密切留意相關情況。
6.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警告, 新冠疫苗分佈貧富不均, 全世界正處於「道德淪喪」的邊緣。
他表示, 目前有超過3900萬劑疫苗被控制在49個較富有的國家手中, 一個窮國僅有25劑疫苗。他希望在4月7日世界衛生日之前, 每個國家都有疫苗可以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