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港前年7月28日反修例示威者和警方在上環爆發衝突,一對健身公司東主夫婦和16歲少女被控暴動罪,去年7月經審訊後被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及後要求上訴庭釐清,「共同犯案」的概念是否可套用於非法集結和暴動罪的案件中。上訴庭星期四(25日)頒下判辭,裁定有關概念適用於《公安條例》的非法集結和暴動罪,即不在犯案現場的人同樣有可能入罪。

 

2.路透社引述外交消息指,港府要求部分外國領事館,停止接受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申請工作假期簽證。

消息指,港府去信十多個外國領事館,指由1月31日起,不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遊證件,建議以香港特區護照取代。

有西方高層外交官員指,大部分國家會置之不理。有外交官形容港府的行動近乎挑釁,也並非港府一貫的作風。

路透社報道,包括日本、南韓、意大利和新西蘭官員說,仍接受BNO護照,暫時未知美國有否接獲港府的信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仍然接受BNO護照持有人申請簽證和前往美國。

 

3.前年區議會選舉中落敗的「西九新動力」林博,早前入稟高等法院提出選舉呈請,指控當選的九龍城(土瓜灣南)區議員李軒朗聲稱獲學者沈旭暉、立法會前議員劉小麗等人支持,但未取得對方的書面同意書,便印製和發布相關選舉宣傳品,涉嫌選舉舞弊,要求法庭裁定李軒朗非妥為當選。高等法院法官楊家雄星期四(25日)頒下判詞,裁定李軒朗非妥為當選,意味李軒朗即時被DQ,成為第二名被DQ反對派區議員。

 

4. 香港立法會大會通過修訂《議事規則》的決議案, 包括加入「停賽」機制, 收緊處分行為極不檢點議員的罰則, 以及壓縮議員發言時間等。

建制派部分議員認為部分修訂太嚴厲。姚思榮指,現時建議的「停賽」制度屬累進制,首次犯規會被罰停止開會一星期,再犯的話「停賽期」會倍增,認為每次罰停開會一星期,已有足夠警惕作用。

 

5.香港被指組織或參與初選,而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的 47 名反對派人士中,吳政亨及林卓廷星期四(25日)再行使其 8 天申請覆核保釋權利,申請並同由《國安法》指定法官、總裁判官蘇惠德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處理。兩人均庭上決定撤回申請,但繼續保留其 8 天申請保釋覆核權利。

 

6.瑞典時裝集團 H&M 去年發表關注新疆強制勞役的聲明,大陸輿論近日翻舊帳,官媒狠批「吃中國飯砸中國鍋」,一時間,「新疆棉」在中國社交平台變成熱搜詞,「#我支持新疆棉」登上微博熱門話題。

運動品牌 Nike 去年 3 月就新疆問題發表過聲明,官媒人民日報在微博出帖,點名 Nike(大陸稱耐克)、Adidas(阿迪達斯)、New Balance (新百倫)等外國品牌,指全都曾發表與新疆棉花切割言論,網民興起抵制潮。

H&M 中國隨後於微博發聲明,稱集團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地的棉農採取更可持續的種植方式」,而不代表政治立場,又強調集團一如既往地尊重中國消費者。

 

7. 北韓朝中社報道,北韓國防科學院25日進行兩枚新型戰術導彈試射。南韓則指,北韓懷疑試射彈導導彈,如屬實,北韓將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

北韓朝中社報道稱,今次試射的新型戰術導彈,是透過改良原有的戰術導彈技術,彈頭重2.5噸。北韓聲稱,試驗發射的兩枚新型戰術導彈,成功精凖擊中北韓在東海上600公里水域設定的目標。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炳哲和勞動黨軍需工業部及國防科學研究部門工作人員參與試射指導。

南韓軍方說,北韓在咸鏡南道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兩枚懷疑是彈道導彈的飛行器。南韓和美國情報部門正分析具體資訊,軍方加強對北韓的監視和警戒, 一旦證實北韓發射的是彈道導彈,會是北韓自去年3月29日宣稱發射超大型多管火箭炮以來,相隔一年再發射彈道導彈,違反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決議。

日本防衛省說,北韓發射的可能是彈道導彈,跌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以外海域。首相菅義偉說,日本會和美國及南韓保持密切聯繫。

北韓上周末曾發射兩枚短程巡航導彈,美國官員低調回應,指華府仍願意和北韓對話。


發表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