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宣布啟動解散程序。新華社發表文章,指即使教協自行解散,都不能一筆勾銷曾涉嫌的違法行為,香港是法治社會,無論教協解散與否,香港有關執法部門都應秉公執法、依法調查,讓不法之舉受到應有懲罰。
文章又說,教協長年以「教師組織」名義,縱「獨」煽暴、 禍亂香港,淪落到今日的田地,完全是咎由自取。現時宣佈解散,香港教育總算可以放下沉重包袱,迎來重回正軌的歷史契機。
2.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加拿大商人邁克爾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成,判處有期徒刑11年,沒收個人財產5萬元人民幣,並驅逐出境。
3.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在《明報》撰文,指《港區國安法》實施及修改選舉制度,增加反對派因普選挫折和政治出局造成的挫敗感,激發政治反彈。香港開始出現延續「攬炒主義」的「選舉攬炒主義」,最終目標是煽動對新選舉制度的政治抵抗。他稱,證明反對派轉化為「忠誠反對派」的難度極高,呼籲香港社會向選舉攬炒派說不。
田飛龍提到,與修例風波中產生的全面政治攬炒主義不同,選舉攬炒主義已喪失奪權預期和政治進取意志,蛻變為純粹的選舉不合作與選舉破壞路線,即以不參選、不合作、不妥協、阻止他人參選、「破壞選舉」作基本行動策略。
他又指,選舉攬炒的延燒證明了反對派轉化為「忠誠反對派」的極高政治難度,反對派民主文化存在「不忠誠基因」,反對派領導層的自大、自私與狹隘的國際政治觀及其責任倫理,純以一黨或一己私利凌駕國家安全、香港法治與民主前途之上,是香港民主的「精緻功利主義者」,對香港變亂與民主停滯負主責。田表示,在此僵局下,香港民主黨的轉型艱難。香港社會需要對選舉攬炒及其一切煽動破壞形式嚴格「說不」。